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48年11月12日,在国民党政权土崩瓦解之际,一代老派幕僚陈布雷在服用了大量安眠药之后,走完了他的悲情一生。他从21岁开始步入上海报界,以文笔犀利、思想尖锐、见解卓越、时评文章为时人称颂而名满天下。随后入幕蒋介石,素有"总统文胆""领袖智囊"之称,并"直接间接影响了二十年的中国政治"①。陈布雷从前者到后者的转变,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一、"布雷"鸣鼓,"畏垒"无畏  相似文献   

2.
张磊 《领导文萃》2014,(10):66-69
1948年11月12日,在国民党政权土崩瓦解之际,一代老派幕僚陈布雷在服用了大量安眠药之后,走完了他的悲情一生。他从21岁开始步人上海报界,以文笔犀利、思想尖锐、见解卓越、时评文章为时人称颂而名满天下。随后人幕蒋介石,素有“总统文胆”“领袖智囊”之称,并“直接间接影响了二十年的中国政治”。陈布雷从前者到后者的转变,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张磊 《秘书之友》2014,(1):44-46
1948年11月12日,在国民党政权土崩瓦解之际,一代老派幕僚陈布雷在服用了大量安眠药之后,走完了他的悲情一生。他从21岁开始步人上海报界,以文笔犀利、思想尖锐、见解卓越、时评文章为时人称颂而名满天下。  相似文献   

4.
才华横溢的陈布雷是国民党的“领袖文胆”和“总裁智囊”,素有国民党第一支笔之称。他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位很受关注且多有争议的人物。陈布雷为人谨慎,也非常熟悉为臣之道,对蒋介石或同僚恭敬有加,无盛气凌人之傲气。  相似文献   

5.
陈布雷作为蒋介石的高级幕僚长,忠诚可靠、以文立身、淡泊廉洁,长期代蒋捉刀参与机要,被誉为"民国第一文胆""总裁智囊"。然而,他最终因为身心受到严重打击、时代更替的无情碾压而选择自杀,以悲剧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陈布雷的悲剧人生启示我们,为官从政要有大视野,心中要有人民,要接地气。  相似文献   

6.
1949年的南京     
朱文轶 《领导文萃》2009,(11):96-100
元旦 1948年和1949年的交替,预示着一种旧政治制度的结束。蒋介石周围的世界碎裂了,他即使坐在总统府的子超楼里,也能清晰地听得见“破冰”的声音。他的私人秘书和智囊陈布雷在南京的住宅中自杀了。“让我安静些。”在陈布雷的日记后面有这样一句话,“我现在已到了灯枯油干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7.
正陈布雷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他在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期间是名记者。1927年加入蒋介石集团,历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副秘书长、中宣部副部长、侍从室第二处主任,成为蒋介石手下一位最得力的幕僚,在国民党内具有隆盛的地位和崇高的声望。从秘书学的角度,陈布雷先生身上有许多宝贵的职业品格值得今天的人们好好学习  相似文献   

8.
苏峰  刘畅 《领导文萃》2010,(13):72-75
<正>在北京崇文门附近,居住着著名爱国将领张治中的女儿张素我。这位今年已94岁高龄的老人,耳聪目明,精神矍铄。张治中一生与国民党、与蒋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是蒋介石的八大亲信之一。他的长女张素我,也因此和宋美龄较为亲近。"咬口生姜喝口醋"张治中1890年生于安徽省巢县洪家疃村。16岁那年,他拿着母亲给的24块银元,独自外出闯荡。临行前,母亲让张治中咬口生  相似文献   

9.
章敬平 《领导文萃》2012,(19):84-87
若非经历过戴帽的屈辱,你也难以理解"摘帽"的意味。1977年5月13日,一生看重"人的尊严"的章乃器,带着残缺的尊严,以一个"摘帽右派"身份,不情愿地离开了人世。章乃器,是历史教科书中的人物,今人关于他的模模糊糊的印象,来自史上著名的"七君子事件"。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山河破碎风飘絮,卖掉小洋楼支持抗战的章乃器,和他的另外6个朋友,抨击国民党独裁统治,呼吁国民党停止剿共,组成抗日  相似文献   

10.
“最后一天,他完全绝望了。”作为当年粟裕身边的技术侦察参谋,84岁的老兵徐充和他的战友们几乎侦听到了国民党第7兵团司令黄伯韬自杀前的所有电台来往。  相似文献   

11.
赫敏  李正明 《领导文萃》2012,(17):77-80
帕特里克·菲茨杰拉德是许多美国人心中的执法英雄。作为无党派的美国联邦检察官,他在近11年的任职时间里调查过共和党、民主党的州长,查办过白宫高官,处理过"特工门"等大案,还是最早起诉本·拉登的人。有人称他是"钢眼侦探",还有人说他是"菲茨杰拉德飓风",华人干脆给他封了个"美国包公"的绰号。让腐败州长进监牢菲茨杰拉德今年51岁,出生在纽约布鲁克林区一个爱尔兰裔的移民家庭。他父亲是个门卫,家里有3个兄弟姐妹。1985年,菲茨杰拉德从哈佛大学法学院拿到了法学博士学位,进入纽约一家著名律师事务所当民事律师。1988年,他成为纽约助理  相似文献   

12.
李立 《领导文萃》2014,(7):62-65
<正>一个女人,年轻时敢于冲撞不公不义的体制,被"军事法庭"以"叛乱罪"判处入狱,在监牢里度过了花季年华的六年时光,出狱后继续投身政治——组党,当市长,出任代理党主席——她就是陈菊。她是蓝营民众中不爽的"冬瓜菊",她是绿营选民拥戴的"台湾菊",她是民进党的创党大佬、新潮流系的"创系之母"、民进党内公认的"大姐大",她也是名扬岛内政坛的"政治性动物"。  相似文献   

13.
金昊 《领导文萃》2012,(14):62-65
小时看电影《大决战》,对黄维印象深刻。一是他老带着2条狼狗,二是被人说"榆木脑袋"。后来方知,一真一假。第一,黄自己说,当时都饿得人吃人了,哪还有狗?狗是假的。第二,黄曾因士兵口粮不足,竟敢与军政部长何应钦当面怒争。被俘后,其他战犯争相批蒋,黄却一句蒋的坏话也不说,"榆木脑袋"是真的。黄维愚直,与其家境、性格及深受儒家教诲不无关系。黄自幼家贫,话不多,但天资聪慧,成绩出类拔萃,尤其国文水平颇  相似文献   

14.
张治中是蒋介石的心腹,多年追随蒋左右,处在众多文武高官的注目之中。1949年6月26日,张治中发表《对时局的声明》,蒋介石在台北听到后摇头叹息:"别人背叛我犹有可说,文白竟然如此!"一言道出蒋、张关系之深。竭力为蒋排忧解难张治中的机要秘书余湛邦说:"(张治中)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复杂人物。他的主要矛盾在于:一方面和中共有长期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又与蒋介石血肉难分;既一贯主张联俄联共,又同时为国民党右派政治路线出力;政治上既有自己的主观愿望与  相似文献   

15.
策划人语"谁阻挡了河北事业发展,谁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过不去,我们就让他过不去,就要调整他的位置、摘去他的‘帽子’!"2009年2月13日,在河北省"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上,省委书记张云川的话语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以这次动员大会为标志,一场撼人心魄、遍及全省的"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在燕赵大地轰轰烈烈展开。  相似文献   

16.
<正>谭延(1880—1930),长沙茶陵人,字组庵,号畏三。高额平头,浓眉大眼,西装革履,仪表非凡,鼻下两撇短须如八字。他在民国时期名位鼎盛,曾任湘军总司令,南京国民政府首任主席、首任行政院院长,国民党中执委、中常委等职。谭延通权达变,休休有容,庸庸有度,性平和圆滑,善测政治风云,人称"八面玲珑水晶球"。  相似文献   

17.
范泓 《领导文萃》2010,(9):66-69
<正>从政不是他的始愿虽然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陈布雷其人与事,仍不能简单地从其作为蒋介石的高级幕僚这一特殊经历来加以解读,从他的回忆录以及诸多友人的怀念文字中可以知道,他本人由新闻记者而从政,  相似文献   

18.
<正>年仅22岁的曹显明,从绿色军营转战荒芜深山,他毅然选择回乡创业,独自做起簸箕山上的"牧羊人"。短短四年时间,从身无分文的穷小子,逆袭成为四川省脱贫攻坚致富带头人。他,年轻帅气,本是朝气蓬勃的芳华人生,却因种种原因陷入了贫困深渊;他,阳刚坚毅,坚守了"逆行"逐梦的信念,隐居深山4年苦寻"羊财路";他,志在山外,要在山上建一座乡村驿站"聚宝盆",把乡邻的农产品卖向全  相似文献   

19.
别人问他怎么度过最艰难的日子,他总是两个字"忍耐"。1973年从江西回来见到毛泽东,毛泽东问他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他也说了两个字:"等待"。邓小平留给世人的印象很平实。解读他说话行事的一些细节,会发现其平实之中蕴含的个性,很富感染力;传达的思想方法和决策风格,更值得细细体会。  相似文献   

20.
盛李锐 《决策》2007,(9):18-20
蒋国星在睢宁所走的改革之路并不平坦. 不平坦不仅仅因为他是"苏南干部下苏北",更在于"他的理念太超前了".睢宁当地官员的评价是,"他做任何事都有办法"、"好像在他面前没有困难",对于睢宁的施政团队而言,蒋国星是一位领跑者、传播者,有时候也是谈判人、救火员.睢宁人对于蒋国星两年来在睢宁治政的评价则是各异,有一片喝彩,也有议论纷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