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俞敏洪 《领导文萃》2014,(9):100-105
对中国应该有深刻理解 第一,在中国做企业必须要对中国的现实有深刻的了解。在民营企业或者国有企业私有化的过程中,或者部分私有化的过程中,有一大批所谓的企业家倒下来了,甚至被送进监狱,为什么呢?急于求成。因为中国的环境很复杂,没有智慧的话一定会出事。  相似文献   

2.
刘昶 《领导文萃》2006,(10):163-165
由魏伯乐、扬、芬格三位教授主编的《私有化的局限》一书是提交给世界著名的思想库——罗马俱乐部的报告。这份报告在大量实证案例的基础上对全球范围的私有化做了客观的批评性回顾总结。这是一本每一个关心改革过程中自身利益及公共利益的中国人都应该读的书。本书讨论的是全球范围内私有化的经验教训,虽然书中没有关于中国的案例,但里面讲的几乎每一件事都与中国目前正在发生的事有关。众所周知,私有化是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主导世界大多数国家经济社会生活及其走向的一个重大现象。经过二三十年的实践,私有化在不同产业、不同地区和不…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中国高等教育主旋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迅猛,不到十年,已经跨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在发展过程中,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路径怎么确定?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中如何转型?大学变革如何应对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日前,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教授莅临中科院研究生院,做“建设与发展论坛”第三十八期的报告。报告中,张力对这些问题作了解答。  相似文献   

4.
《领导文萃》2009,(6):8-8
很多中国人都尽可能地攒钱,他们这么做不仅是为了子女的教育和养老,大多也是因为担心生病。因为大多数中国人必须自己支付大部分的治疗费用。生了病不得不看医生的人需要有点积蓄,因为即便公立医院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是毫不客气:不提前付钱或者是交押金就得不到治疗。因此,即便普通的手术或疾病也常常令整个家庭陷入拮据。  相似文献   

5.
Andrew Cainey 《经理人》2007,(2):104-107
中国的金融业正在蓬勃发展。以前,金融业滞后于移动通信、汽车等行业,因为政府较早放松了对那些行业的监控,并且接受了国外投资者的注资。然而,中国的银行、保险及证券业目前正受到世界瞩目。2005年海外金融机构在中国银行业投资了142亿美元,到2005年底,世界许多最大的银行或者选择一个伙伴,或者选择多个,共同进入新兴的中国金融市场。上述举措发生在银行业的同时,在保险、资产管理与证券业的投资也在连续不断地增加。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的民营化不等于私有化,从实质来说它应是社会化的含义,反映的是生产社会化规律。1997年,"拍卖"成为中国社会的十大流行语之 "拍卖"一词超出了经济范畴,成为有些人攻击"中国在搞私有化"的口实。中国,真的在悄悄地进行着"私有化"吗  相似文献   

7.
刘炜 《经理人》2010,(2):10-10
“中国制造”表面上是在做产品推陈出新,但实质上是同类“中国制造”在互相重复,从而产生竞争的“虚荣”,因为“中国制造”相信——你的产品不能大量销售,就不能被人广泛认知,就不能形成品牌。这就是中国至今缺乏国际品牌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祝可嘉 《经理人》2005,(12):97-98
当企业刚刚建立,或者ISO标准下的流程架构还 没有完全建立时,不鼓励上马六西格玛 2005年11月4日 今天,突然接到杂志社的电话,让 我谈谈六西格玛实施有哪些中国特 色?我知道中国企业对六西格玛是向往 的,从2000年开始,陆续有联想、宝钢、  相似文献   

9.
胡奎 《决策探索》2006,(1):12-13
不下4成的市民不了解自己的市长在做些什么,依靠报纸头版头条来维持亲和力的传统“宣传”方式看来得变一变了,因为中国老百姓们期望自己的市长能展示更多的个人魅力。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企业如何做大做强,我一直有一个困惑:中国企业如何凝聚它的员工?我们知道,一个企业做大,表面上是销售额达到多少,但这些数字背后,其实是这个企业如何使它的员工团结在一起。因为从原则上讲,企业规模愈大,人就愈多,就愈难有凝聚力。  相似文献   

11.
张欣 《领导文萃》2010,(19):41-45
<正>陶文钊说:"我们不会当头,因为做超级大国很累。"美国学员则毫不谦虚:"我觉得我们没的选择。"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孙哲演讲的题目是"中美关系与中国政治体制",听众是近20位来自美国陆军部、海军部、国  相似文献   

12.
读来读往     
《经理人》2011,(9):8
①真是价值链吗?我不同意!中国人口尽管全球第一,但奇怪的是,一些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却与此很不相称,比如这期封面策划所关注的服装业,套用郎教授的一句话:为什么我们的产业那么难?杂志给出的答案是重建价值链,但我觉得这个有些虚幻。因为做成功的企业,才能说重建价值链或者有话语权,这似乎是循环论证。细看其中的方法,却与一般的竞争策略无二。中国企业是否只有这一条路径?有段子说,去LV的店面总会买到货,去爱马仕的商店时常空手而归。  相似文献   

13.
中国应转变对发展中国家的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中国家在中国的对外战略中一直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与其他国家遭际类似,心曲相通;也因为中国要争取世界上最大多数国家的支持,彼此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但是,在狂飚突进的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在冷战后世界局势的剧变中,发展中国家迅速变化和分化,与此同时中国也经过改革开放取得了现代化的巨大进展。在21世纪初中国的国际战略必须因应形势而进行调整,发展中国家在中国国际战略中的地位也必须重新审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发展中国家纷纷独立,这一过程至1970年代之后已基本完成。当时除了拉丁美洲…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分众传媒私有化退市的案例为切入点,来分析基于战略意图的中概股私有化退市的原因,从而来了解并挖掘这场私有化浪潮对于今后中概股以及中国内地资本市场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中国改革总体上走了一条鼓励民营部门自下而上生长,而不是国有部门快速私有化的道路,这在转轨经济学中被称为"有机发展战略"。本文指出,指导这种改革战略的本土理论是"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主义"概念。而这一概念最著名的倡导者薛暮桥不仅是中国社会性质论战的重要人物,而且在提出和论证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社会主义必要性时,明显使用了中国社会性质论战中用过的论式,他的论证被学界广为接受,成为指导中国改革的基本理论。这意味着中国独特的改革战略其实与数十年前的中国社会性质论战有着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6.
理解中国的经济奇迹:互联合约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从互联合约的角度分析了中国经济转型背后的经济和社会基础。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是一个过程的两种表现形式:从市场的结构看,是一个从不完备的市场或者高度互联的"市场"向专业化市场过渡的过程;从制度的结构来看,是一个从互联的自我实施的关系型合约向依赖第三方实施的正式合约过渡的过程。中国的经济表现表明,市场结构与制度结构的匹配对于转型的绩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分别从这个视角分析了在过去30年中国经济转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乡镇企业、金融体系和国有部门的改制。分析表明,在中国的经济转型中,不仅是以上部门存在着互联合约者中制度安排,而且从整体上看改革上也暗含互联合约的逻辑。本文最后引申出了一些中国进一步的改革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7.
何晓星 《管理评论》2002,(12):27-31
中国并未实行全面私有化,却能够获得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什么呢?这是传统经济学所无法破解的当代世界经济之谜。本文试图提出新的理论解释:中国公有产权转化成两种非常特殊的产权实现形式,即先后转化为“内公外私”产权和公私合营产权。  相似文献   

18.
中国崛起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目标的关注。"做世界第一"或者"领导世界"被视为中国的两个选择。实际上,中国已经超越了"做世界第一"或者"世界领导国"的传统认知窠臼,依据旧有思维审视中国难免陷入错解中国的误区。新时代,中国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兼顾国内发展与国际贡献,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相似文献   

19.
在五六年前,就有人提出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问题。当时有专家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也有专家说不对,中国充其量只是“世界车间”或者说是“世界作坊”。从那时起,大家就认识到我国产品制造的量很大,但创新不足。我们长期依赖的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等,这些离创造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20.
钟伟 《领导文萃》2006,(8):39-40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粗放增长迹象日益明显,廉价劳动力大军的无度盘剥,廉价资金的猛烈注入,以及近年来廉价土地的大规模开发,这三点支撑着中国经济的快速膨胀。如果不对社会经济体制进行果敢的进一步改革,这样的好日子还能维持多久?所谓人口红利,就是一国在生育高峰过后,渡过艰难的高少儿抚养比阶段之后,会出现一个高劳动力人口比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尚未为自己的衰迈做任何防御的青壮年劳动大军十分庞大,但却没有对少儿或者老人过重的赡养负担,他们可以给经济增长带来所谓“人口红利”。有研究显示,在1970—1995年期间,东亚的高速经济增长中,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