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由南京大学、内蒙古大学、元史研究会主持召开的国际元史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9月22日至26日在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国内学者53人。来自蒙古、日本、美国、新加坡的学者21人。提交会议的论文共67篇。举行这样规模的国际元史学术讨论,在我国还是第一次。长期和我国中断联系的蒙古学者参加了会议,受到了与会者的欢迎,会议就元代史料与文献,蒙元制度,元代政治史,元代西藏,西北诸王与中西交通,元代文化,元代人物等专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热烈的争鸣。与会学者在会议期间看到了刚刚出版的韩儒林先生主编的《元朝史》,翁独健先生组织编写的《蒙古族简史》。以及《中国历史大辞典,辽夏金元史》、《元史论丛》第三辑、《元代农民战争史料汇编》、周良霄著的《忽必烈》。这些论著和去年以来出  相似文献   

2.
由浙江古籍出版社编辑的元代史料丛刊,近日已开始出版。 多年来,从事元史研究的同志都希望能够把元代一些分散而又重要的史料汇集起来,加以整理出版,这不仅可以提供元史研究的方便,而且也是元史研究的一项基本建设。浙江古籍出版社根据元史学界的这一要求,拟定了《元代史料丛刊》的编辑计划,将分辑整理出版一些元代史料。每一辑大体上构成一个整体,侧重于史料的某个方面,编印若干册,要求收入的史料有较高的研究使用价值。每辑各册出齐后,再编一本这辑的综合索引,以便读者检索。第一辑是“政书类”,分编八册,书目有《通制条格》、《元代法律资料辑存》、《吏学指南》、《庙学典礼》、《宪台通纪》、《秘书监志》、《元名臣奉议》(上、下)。第二辑准备汇元代碑传文字。  相似文献   

3.
马晓林 《文史哲》2023,(2):118-129+167-168
壬子年(元宪宗蒙哥二年,1252)日月山祭天,是有元一代的重要政治文化事件,但在元代的不同文献中有关键性细节分歧。经史源分析,可以发现元文宗朝政书《经世大典》将日月山祭天礼乐活动归于宪宗蒙哥,而将碑传史料中所记的世祖忽必烈隐去。考诸壬子年史实,是忽必烈主导了中原礼乐人员从东平到漠北日月山的活动。壬子年忽里台大会期间,以蒙古文撰写的第一部“国史”《蒙古秘史》成书。《蒙古秘史》所载成吉思汗命子孙祭祀不儿罕山之圣训,与壬子年日月山祭天交相辉映。蒙哥重视的是蒙古传统祭祀,虽然他观看了中原礼乐,但并不感兴趣。到元世祖时期,壬子年日月山祭天仍留存在华北民间记忆中,但在官修宪宗实录中却难觅踪迹。元文宗朝编纂政书时,重新宣扬壬子年祭天,而且篡改了仪式、人物等历史细节,以便为元朝首次亲郊造势。文宗朝政书中的这种篡改过的历史书写,直接被明初《元史》的《志》及部分《列传》所继承。元朝宪宗、世祖、文宗时期官方对壬子年祭天的书写与改写,反映了元朝政治文化二元传统的演变与融合过程。  相似文献   

4.
莫尔色先生用蒙古文还原《元朝秘史》阿尔达扎布我在1986年12月出版的《蒙古秘史一还原注释》①一书的前言部分里,曾经系统的介绍过内蒙古的蒙古族学者用蒙古文研究《蒙古秘史》的概况。当时因为没有得到札木察朗诺在193:1年著、1936年出版的《17世纪蒙...  相似文献   

5.
《蒙古秘史》 《蒙古秘史》、《蒙古源流》和《黄金史纲》被历史学家们称为蒙文三大历史文献。 《蒙古秘史》原书名《忙豁仑·纽察·脱必赤颜》,汉文简称《秘史》。《蒙古秘史》的汉文原本称《元朝秘史》,今据蒙文原名,仍称《蒙古秘史》为好,这既与原文一致,也符合史实。 《蒙古秘史》成书于窝阔台汗十二年,公元一二四○年。无著者姓名。这是一部古代蒙古编年史,共分十二卷(另有十五卷本,但内容相同)。一至十卷,叙述成吉思汗先世,以及他卽合罕位以后征伐全国的事蹟。续集一、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元代教育,特别是元代蒙古族教育史,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其中读了《辞海》教育、心理分册和《元史》(一九七六年四月版)。我觉得《辞海》对元代“国子学”和国子监(包括蒙古国子学和蒙古国子监)的解释与《元史》记载有不一致的地方。 上海辞书出版社于八○年一月出版的《辞海》教育、心理分册(以下简称《辞海》)第廿七页,解释说:“〔国子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最高学府。……元代设国子学、蒙古国子学、回回国子学,亦分别称国子监。明清仅设国子监,为教育管理机关,兼具国子学性质。1995年(光绪三十一年)设学部,国子监遂废。国子学(国子寺、国子监)与太学,名称虽异,历代制度亦有变化,但俱为最高学府。惟当两者并设时,国子学之教育对象乃属于更高级统治者子弟。”“〔国子监〕见国子学”。  相似文献   

7.
达斡尔族学者成德公,在1917年根据叶德辉的版本,逐词逐句,用蒙文还原的《元朝秘史》(即《蒙古秘史》)手抄稿本,现在收藏在苏联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图书馆,手抄本库G79号书。他用蒙文翻译的《元朝秘史》手抄稿本,现在收藏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国立图书馆。 叶德辉版本是文廷式在光绪年间(1875—1908),从盛氏所藏顾广圻校本抄出,后归叶德辉所有并刻印的《秘史》。成德公用蒙文还原并翻译的叶德辉的《秘史》的前言包括:1、钱大昕跋;2、提要;3、跋;4、元朝秘史序;5、张穆跋等等,外加成德公自己的序言,构成“前面的序”(ypaax op)。成德公所还原的是《蒙古秘史》的正文部分,他所翻译的是《秘史》正文的每节后附有的总译部分。他用蒙文还原并翻译的特点是,逐词逐句,没有做任何文学修饰加工,保持原文的原样,体载也照样还原。  相似文献   

8.
一 答失蛮是元代常见的名词,它是波斯文Danishmand的译音,义为学者,明哲的人,指伊斯兰教教土;它还作为氏族名,如称萨都刺为答失蛮氏(《西湖竹枝集》)。这些已是治元史者所熟知的了。 另外,答失蛮也作人名,元代叫答失蛮的人也不少,据清人汪辉祖《三史同名录》(卷33)的统计,《元史》中以答失蛮为名的就有十二人。去年姚景安同志编的《元史人名索引》(1982年2月中华书局版)完全取用了汪辉祖的意见,分为十二人。为了讨论的方便,现把《索引》所录十二人全部列下,并加以编号。  相似文献   

9.
提起十三世纪初兴起的蒙古人,我们便会想到他们的生活是“逐水草迁徙,毋常处耕田之业”,即他们是放牧家畜的游牧民,这是通常的观念。其实,狩猎在他们的经济生活乃至社会生活中更为重要。关于十三世纪蒙古人的狩猎活动,史书中有很多的记载,如“塔坦(鞑靼)止以射猎为生”;“四五岁挟小弓短矢,及其长也,四时业田猎”;自春徂冬,旦旦逐猎,乃其生涯”;“其俗牧且猎”等等。《元朝秘史》中也有许多关于蒙古人从事狩猎的记录。由于十三世纪的蒙古人还大量地从事狩猎活动,因此前苏联学者符拉基米尔佐夫在其名著《蒙古社会制度史》中,列举了《元朝秘史》中关于蒙古人进行狩猎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明清以来,众多的国内外学者对研究《蒙古秘史》(以下简称为《秘史》)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出版了一大批有关《秘史》研究的专门著作,使之成为蒙古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秘史》研究的新成果不断涌现,在各个学术领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尽管如此,最近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阿尔达扎布先生所著《新译集注〈蒙古秘史〉》仍然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获得了良好的社会评价。该书由正文汉译、注释、原文校勘和拉丁转写等几部分组成,包括了至今研究《秘史》的所有形式,这种著述结构,在《秘史》研究…  相似文献   

11.
《蒙古秘史》(汉文音译本称《元朝秘史》),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献,同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不多见的艺术杰作,是伟大的史诗性的文学作品。 《蒙古秘史》这部文学巨著,描绘了一幅可歌可泣的古代征战的宏伟画卷,它把绚丽夺目、丰采多姿的草原生活和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展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史的研究中,蒙元史是一个薄弱环节。在全国性的通史中,对于元代地区性的历史,一般都写得比较简略。如果能从地方史研究入手,来加强这一薄弱环节,也可谓开拓蒙元史研究的一条途径。陈世松同志根据老一辈蒙元史学家翁独健先生的建议,勤奋刻苦,用了六年的心力。写成了《蒙古定蜀史稿》一书,新近由四川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此书集中叙述了十三世纪二十至七十年代蒙古军攻占南宋四川的历史过程,探讨了形成元代四川历史的前半部分的特点,论述精到,观点新颖,史料丰富,不失为一部具有开拓性的史学著作。《蒙古定蜀史稿》具有鲜明的特色,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首先,它抓住了蒙元时代的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选题,把地方史贯通于通史之中,丰富了中国通史的内容。蒙元时代武功之盛,这是举世皆知的。在三四十年内,成吉思汗及其后代们不仅征服了中国西部的西夏和西域一些国家。而且象暴风骤雨一  相似文献   

13.
中国蒙古史学会、元史研究会、宁夏历史学会一九九○年学术讨论会于8月8日至12日在银川举行。这次会议是由上述三个学会和宁夏社会科学院、宁夏大学、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宁夏地方志编审委员会联合主办。来自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的100多位从事民族史研究、教学和编辑工作的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资料40余篇;宁夏人民出版社提供了近年来该社出版的有关北方民族史和宁夏地力史方面的学术著作。中国蒙古史学会、元史研究会、宁夏历史学会分别介绍了近年来国内蒙古史、元史以及宁夏地方史研究的进展状况和学术活动。会议主要就元代色目人、蒙古与西夏的关系、宁夏古代民族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党宝海 《西域研究》2007,9(2):61-69
在蒙古国国家历史博物馆奥其尔(Ochir)馆长帮助下,我们对蒙古国额尔德尼召的一通元代残碑《大元赠岭北行省右丞忠愍公庙碑》做了研究,指出碑中的叛将脱忽赤就是《元史》所记延祐年间的叛王脱火赤。此次叛乱与周王(元明宗)争夺皇位的政变有关,对当时元朝岭北地区的局势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 一等奖: 吕明灼:《李大钊思想研究》(专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8月出版程湘清主编:《两汉汉语研究》(专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年1月出版二等奖: 修琪、赵恒:《乡镇企业与专业户相结合开辟农村商品生产的新途径》(论文)《农村经济参考资料》1984年第6期刘荣勤:《农村合作经济的理论和实践》(论文)《中国农村经济》1985年第6期  相似文献   

16.
中国历史上的周王朝,分西周(约公元前1066年至公元前770年)和东周(止于公元前256年),长达七八百年。李亚农《西周与东周》、赵光贤《周代宗法制研究》、孙作云《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杨东晨《周人秘史》等专著,各有偏重。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的《周源流史》,计59章,120万字,是著名农民史学家何光岳力作《中华民族源流史丛书》的第10分册。经反复研读,觉得这部史书对周王朝的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之处。在周王朝的社会性质和历史纪年两个大问题上,作者敢于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始于公元…  相似文献   

17.
应中国社科院邀请,蒙古人民共和国科学院系方研究所教授策·达赖博士来华访问期间,于今年3月15日来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进行学术访问。策·达赖博士在50年代曾在我国留学,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精通汉语。他的主要著作有《蒙古萨满教史》,《蒙古碑文的有关问题》、《关于〈元史〉的蒙译本》、《元朝时期的蒙古》、《关于尹湛纳希的〈青史演义〉》等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哲学社会学研  相似文献   

18.
近十年来,我国关于卫拉特蒙古史研究的专著、译著、资料集已出版14部,论文、译文、考察报告、研究总述、书评已发表300余篇。可以说,它是当今我国民族史研究中成果最丰硕的领域之一。马大正、蔡家艺同志合撰的《卫拉特蒙古史入门》(青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以下简称八《入门》)一书,正是这一研究成果的审视和回顾性的小结。卫拉特蒙古即西蒙古,是我国蒙古族一支,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元明时期的斡赤刺惕、瓦刺。在清代前期一个多世纪中,卫拉特蒙古的准噶尔部崛起于天山北路并称霸中亚,和硕特部进据青藏高原,而  相似文献   

19.
高丽是元朝的藩国。元朝将蒙古公主下嫁高丽国王,又封高丽国王为驸马王,以此作为维系宗藩关系的一项重要措施。《元史》对驸马高丽国王有记载,但以《元史》之记载互勘,并与朝鲜14世纪中期的官修史书《高丽史》及元人文集的相关内容互校则不难发现,《元史》关于驸马高丽国王封爵的记载阙误严重,尤以《诸王表》为甚。这对于科学地认识和评价元朝与高丽的关系颇为不利。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学人     
本刊作者李随安,1962年生。1984年毕业于安庆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俄关系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黑龙江省重点学科“中俄关系史”后备带头人,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副秘书长。出版《中苏文化交流史(1937-1949)》、《马忠骏及哈尔滨遁园》等专著。主要从事中俄文化关系、黑龙江地域文化研究。在本刊发表论文《试谈50年代的中苏文化交流》(1992年第6期)、《抗日战争时期的中苏文化交流》(1994年第2期)、《苏联文学与中国的抗日战争》(1995年第5期)、《试论黑龙江地区文化的几个特点》(1998年第1期)、《地方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