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遵循改革的逻辑。哈佛大学百年改革的逻辑在于始终坚持“美国化”、始终坚持以追求真理、始终坚持以本科为本、始终坚持追求卓越、始终常怀忧患之心、始终坚持创新发展,给走向世界一流大学的改革留下许多有益的启示,即大学改革要始终坚持立足国情、坚持追求真理、坚持追求卓越、坚持开拓创新、坚持卓越校长治校、坚持以本科教育为本。  相似文献   

2.
继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之后面向所有社会成员的一种延续性、提升性教育活动,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一流大学在继续教育方面扎根实际、精准导向,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设有拓展学院、暑期学校、职业提升和退休回流四种模式。通过分析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特色案例、学业规划等,提出我国高校可借鉴国外大学经验,将继续教育纳入高校整体发展战略;以市场为导向提升特色性,实现受教群体的精准对接;创设高校退休学院,实现“积极老龄化”和文化养老行动。  相似文献   

3.
一流大学是现代大学发展的产物,应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下统筹推进。创新要求一流大学建设认清大学本质,以培养创新人才为首要任务;协调要求统筹处理好大学与政府、社会等外在关系以及教学与科研等内在关系;绿色要求建立共荣共生的学术生态;开放要求充分利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优质资源进行办学;共享要求一流大学建设成果覆盖全社会。  相似文献   

4.
认真学习十六大报告,切实贯彻十六大精神,对建设一流大学起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一流大学在大学内部表现为追求卓越的目标定位、指标评定,在大学与社会关系中表现为社会的认可。目前,"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办学模式是我国创建一流大学的共同目标。在我国,要建设国际上有影响的一流大学,必须在近几年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追求优质生源是各类大学本科招生制度改革的共同目标,但世界一流大学与普通大学本科招生制度存在显著差异,这既有精英教育理念的文化内因,又有办学资源之别的物质外因,但归根到底主要还是源于大学办学定位与目标的差异。哈佛大学、剑桥大学、东京大学作为典型性世界一流大学,其本科招生制度的形成与设计虽因国情不同而各具特色,但也具有明显的共性特征,主要包括:以统一考试完成初步筛选,以综合评价实现优中选优,以高竞争性确保精英选拔,以高质量与多元化为国际招生原则,以多元录取打造活力校园。典型性世界一流大学本科招生制度的个性特色与共性特征,对当前构建我国世界一流大学本科招生制度具有诸多启示:一是应着力构建“高考初选、校测再选”的二次择优考核机制,二是应完善“量化为主、质性为辅”的特色综合评价方案,三是应健全“高质量、多元化”为基本原则的国际招生政策,四是应优化“类型多样、功能互补”的多元录取招生体系。  相似文献   

6.
校长影响力在学校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探讨了校长影响力在学校管理中的功能、作用及如何提高和充分发挥校长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一个多世纪以来,南京大学在不同历史时期引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潮流,是中国高等教育近现代化的一个缩影;同时,也为今天南京大学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历史积淀和重要的历史启示。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南京大学办学事业进入平稳快速的发展时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办学业绩。跨入21世纪以后,特别是自2002年百年校庆以来,南京大学坚持科学发展,办学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十年的办学实践为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必要的现实基础。当前,我们要以110周年校庆为新的发展起点,不断增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自信与自觉。  相似文献   

8.
大学应参与社会生活,参与社会促使大学回归本我,提升大学意志。文章以一流大学作为研究对象,以重大事件作为研究媒介,并将一流大学与重大事件相互结合得出:一流大学参与重大事件是继承大学意志的体现。一流大学在参与重大事件中主要扮演着国家的引领者、社会的批判者和正义的维护者的角色。三者相互联系、互有侧重,国家的引领者是基础,社会的批判者是根本,正义的维护者是大学的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9.
立足国情,面向世界,建设若干所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是我国落实“科教兴国”的重要举措,一流的大学建设离不开一流的校园文化,在一流大学的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一流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充分利用和深度开发好现有的文化资源,在创建一流大学的实践中建设一流的校园文化,使一流的校园文化反过来服务于一流的大学建设。  相似文献   

10.
邓海建 《21世纪》2009,(11):12-12
看看世界一流大学都在干什么,再看看我们的大学都在忙什么——这中间才是我们真实的距离  相似文献   

11.
大学校长是决定大学发展成败的核心与关键,必然也在高校公共关系管理实践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是高校公共关系发展方向的引领者,其办学理念决定着高校公共关系的走向,其公共关系意识决定着高校的全员公关意识;他又是高校公共关系美好蓝图的设计者,他领导制定高校公共关系的战略目标,确定开展高校公共关系的资源投入,并协调高校公共关系相关部门的关系;他还是高校公共关系实践活动的践行者——塑造高校形象、协调公众关系、筹措高校办学资源。  相似文献   

12.
大学校长扮演的社会角色,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大学承担的特殊社会使命所决定的。在计划体制下,大学的使命是按照政府制定的高等教育发展计划及相关政策,组织实施教学及其他活动,履行各种社会职能,因此,校长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政府的政策指令,维持办学秩序,协调教育资源分配,解决师生员工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在市场化体制下,大学作为独立的社会文化学术机构的地位逐步得到承认,在招生、教学、科研、人事、后勤等诸多方面,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有关工作计划并付诸实施,随之而来的是大学校长角色的转换。校长在大学改革与发展中发挥着更积极主动的作用,成为大学发展目标的决策者、学术发展的领导人、教育经费的筹集者,以及新大学制度的建设者等。  相似文献   

13.
大学校长必须是教育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学校长对于办好一所大学是至关重要的,说他们是大学灵魂式的人物一点也不夸张。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胜任大学校长的工作呢?一个大学校长需要具有多方面的素养,但他们必须是教育家。然而,这个问题在我国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主要表现在选拔大学校长的标准掌握不当,遴选大学校长的方法不正确,大学校长的工作也不到位。因此,本文将就什么是教育家,大学校长为什么必须是教育家,大学校长怎样才能成为教育家等问题发表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引起教育界和国家组织人事部门对这个问题的重视,转变陈旧的观念,尽快地使我国大学校长遴选工作走向正确的方向上来。  相似文献   

14.
从经营水原大学和水原科学大学30年来的经验出发,总结了在当今全球化时代,高校领导者应当具备的三大才能:分析才能、实践才能、创造才能。指出,分析才能最为优先要做到的就是一切要根据统计数据来讲话,根据统计数据来做决定,根据统计数据来执行决议。实践能力是意味着价值观的联系,即通过实践创造出以前根本没有任何关系的现象之间的概念性的联系。创造能力是意味着价值创造,创造的价值就是指以前根本没有想象过的事情能够变成可以想到的事,或者进而能够变成可以实现,最终变为必须要去实现的事,创造力在大学经营中是争取良好结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名大学校长,他必须足够熟悉校长最重要的几项任务:首先,大学校长必须捍卫质疑和探索的自由,这是在大学各个机构里工作的教职工从事教学、学术研究,提高职业道德和满足自我尊重的基础。其次,大学校长必须为大学的发展积累和发掘资源,无论是在艰苦还是繁荣时期。他必须致力于保持高水平的教学质量以确保当代人才的培养,不能对这代学生以及以后学生受教育的质量构成威胁。当然,大学校长必须使大学摆脱可能会产生认为自己已经很优秀的这种自满倾向。他必须唤醒各个学院的院长和教职工以及所有与大学紧紧相联的人员为实现其大学所能够达到的奋斗目标而努力。  相似文献   

16.
大学校长的理想对如何办好一所大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大学校长的理想从实践中来 ,而要实现理想 ,必须具备相当的素质和才能 ,必须协调好和其他有关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校长不仅是主持大学校务的最高行政长官,同时也是大学的灵魂,并决定大学改革发展的方向,而大学校长的演讲是他们对大学价值等基本问题的理性思考和他们大学理想的表达。本文在讨论大学校长的重要性的基础上,阐述了大学校长之演讲何以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知名大学校长个人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4位知名大学校长个人特征研究发现:33位为男性而只有1位女性,他们主要来自东部和中部发达地区,94.11%在40~59岁时成为大学掌舵人,91.17%具备研究生学历,94.11%理工科专业出身,61.76%有国外大学学习的经历,50%至少有一个本校的学位,50%是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士,平均任职年限为4.6年,这些特征表现出与国外知名大学校长特征的差异性,并对知名大学校长的涌现和更好成长以及知名大学的发展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9.
延边大学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过程中存在着经费短缺、空间有限、人才缺乏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拓宽经费采源渠道,增加馆藏空间,加强馆员队伍建设,形成与民族大学办学特色相匹配的数字文献资源系统,积极参与到CALIS的子项目建设中,并在本地区文献资源共建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不失为民族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就提出国际化、信息化、高度化、多样化等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90年代中,国家放宽各种设置基准,在各大学中相继成立新学部和新学科,并导入美国式的各种教育方法,改善教育管理的效果。从2004年起,国立大学和公立大学法人化制度实施后,政府和大学开始摸索新的管理运营方式,各国立大学在国家的指导和支援下进行着各种经营管理的改革实验。虽然引入了以英美大学为原型的新的管理体系,但各大学仍保持着日本式的运营方式,各方面改革的速度也并不一致。基于竞争原理的大学改革已逐渐渗透到大学各机构,未来的10年,日本大学的管理运行方式将有可能发生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