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3 毫秒
1.
马驰 《河北学刊》2005,25(3):58-62
实践是马克思创立的实践唯物主义的核心范畴,也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石.马克思是在生存论的本体论即"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的基础上统一全部实践活动的.将实践这一重要范畴引入美学,并依此建立起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和实践观点作为自己的哲学基础与主要视点的美学流派,最重要的还是看其是否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相似文献   

2.
施密特通过解读马克思自然概念的内涵,从自然、实践和社会三个维度及其相互关系来论述自己独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得出马克思唯物主义的“真正的对象和出发点”不是自然或者社会历史,而是“实践的具体性”,以及自然与社会在实践这一中介基础上辩证统一的重要命题,从而形成了“以实践为中介的非本体论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驳斥了物质本体论、社会存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等。施密特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把握既有合理之处,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对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内涵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8,(3):30-35
方法论个人主义是英美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重释与改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法论基础,在理论上预设了"社会现象是个体理性的加和"的观点。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是科学的历史观,也是科学的分析社会现象的方法。只有从人所生活的物质生活条件去观察人及其活动,才能准确地描绘出人类发展的真实过程,这是马克思历史主义方法论的应有之义,其实质是以实践思维为基础的辩证思维和历史思维。以埃尔斯特为代表的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崇尚方法论的个人主义解释框架,实质上混淆了本体论和方法论,在本体论上陷入唯心主义,在方法论上陷入一系列技术困境,并最终导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误解与歪曲。  相似文献   

4.
张玉能 《河北学刊》2004,24(6):73-77
实践美学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它主要包含实践本体论(存在论)、实践认识论、实践辩证法、实践价值论等.从实践本体论来看,美的本质只能由实践来决定,美是在实践之中生成;从实践认识论来看,美必然具有客观性,美感就是对美的自由创造性反映;从实践辩证法来看,美既有客观性,也有主体性,还有主客体间性,主体间性;从实践价值论来看,美既是实践自由的产物,也具有意识形态性,自然美也是在实践的自由过程之中生成的价值;从实践美学的全面而辩证的观点来看,艺术既是意识形态,也是创造性生产,还是社会生活的再现,又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理论和现实中的困惑需要我们彻底讲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视域中,“以人为本”不只是一个价值观的命题,它同时并首先是世界观和历史观的命题。因为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看,它本质上是一种从人来理解和改造世界的实践唯物主义;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看,它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因此,“以人为本”实际是一个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和价值观相统一的命题,它对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历史观是统一的,统一的基础在实践。科学实践观的创立引起哲学观和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变革的实质。实践观与本体现根本对立,它把哲学的追求和旨趣从永恒不变的形上本体引向人生活于其中的关系世界和意义世界。实践本体论只想用“实践本体”代替“物质本体”,而不想从根本上改变本体论思考世界的方式。这就是它的失误。  相似文献   

7.
传统哲学本体论被认同为一种实体思维方式,其特点是超时空性、静止性和完成性,将现象与本质割裂,它正像后现代主义所指出的那样陷入本质主义和逻格斯中心主义,从而走向彻底的独断。实或被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变革的阿基米德点,然而只有把实践理解为过程才能彰显其意蕴。马克思以实践过程论的思维方式终结了旧哲学,实现了从实体本体论向实践过程本体论的转向。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实践本体论哲学,但传统的教科书体系仅从物质本体这个意义去理解和诠释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很大的局限性。造成这种物质本体论局限的根源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史实根源和物质本体论局限的方法论根源。传统教科书的物质本体论局限对从理论层面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对实践层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用和教育都有很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实践本体论哲学,但传统的教科书体系仅从物质本体这个意义去理解和诠释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很大的局限性.造成这种物质本体论局限的根源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史实根源和物质本体论局限的方法论根源.传统教科书的物质本体论局限对从理论层面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对实践层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用和教育都有很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一般而言 ,可以把近 50年中国大陆主流哲学即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 ,描写成一个从本体论思维范式到认识论思维范式再到人类学思维范式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的必然性可以从哲学本身的内在逻辑和哲学与社会生活方式的匹配性关联中得到理解。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向人类学思维范式转变 ,既是一种与实践方式相匹配的共进 ,又是一种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原本精神的回归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坚持物质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历史发展的条件 ,但这并不足以代表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全部内容及实质。它的突破在于 ,运用社会历史的观点和实践的观点 ,首先把人与世界的关系转变成人与环境的关系 ,又把人与环境的关系转变成人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从而使哲学本体论与社会历史观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有机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2.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同马克思哲学的实质是一种"实践思维方式",但对此有着大相径庭的解释,主要有如下观点:一种观点把马克思哲学归结为"实践本体论";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哲学的实质在于"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后者认为本体论思维模式并不能真正揭示出马克思哲学的实质,"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之后仍存有未尽问题:马克思哲学有无本体论,马克思哲学作为形而上学在何种意义上终结了"哲学"?  相似文献   

13.
在实践唯物论的讨论中,有的论者断言实践观点是“全部哲学的首要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在于实现了本体论的转换,即从传统物质本体论转变为实践本体论”,唯有实践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我认为,这些观点有失偏颇,抬高实践,贬低辩证法。针对这种错误倾向,本文着重论述:离开辩证法,就没有科学实践观,并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辩证法和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本质特征,只有它们彼此相互贯通、相互结合,发挥整体功能,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世界观、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作出新的界定,这是国内学界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观点。但在我看来,这里的关键在于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内涵作出准确的把握。本文以为,历史唯物主义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关于社会历史的唯物主义,而是从人们的历史存在出发来解释世界的唯物主义,它是包括物质本体论、自然观、认识论、历史观在内的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5.
实践世界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是以实践思维方式和实践逻辑①为根本特征的世界观,是立足于实践的本性和规律、从实践理解属人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实践世界观的自然是历史的自然、社会的自然,实践世界观的社会是自然的历史或自然的社会,实践世界观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世界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应达到的重要教育目标。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世界观,应以主体的实践为思维的切入点、出发点和立足点,认清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实践特性;把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实践本体;以主体实践的内在本性、规律理解世界,领悟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属人性;以实践的逻辑,把世界理解为实践的对立面统一的世界。  相似文献   

16.
汤建龙 《江淮论坛》2002,18(5):47-51
本文旨在讨论哲学本体论的实质及其理论形态,把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的相互矛盾、对立的认识在三个层面上作出统一的理解物质本体论、实践本体论或是对本体论思维的超越,这三种理解是不矛盾的,而是统一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当"本体"在"本原"意义上使用时,作为唯物主义哲学,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相对于唯心主义的精神本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物质本体论;当"本体"在"本质"意义上使用时,和旧唯物主义相对,作为实践的、革命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就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传统本体论思维的超越.  相似文献   

17.
从当代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实践本体论中心已经从物质生产劳动转移到科学实践上来这一新社会历史语境下的哲学命题出发,提出了通往"当前实践美学超越自身,完成自身形态的历时态转变"之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理解 ,存在着几种片面的、错误的观点 ,诸如将马克思主义与一般唯物主义相混淆并主张过时论 ,将唯物辩证法意义庸俗化、方法论化以及实践本体论观点等。对这些观点进行辨析 ,以澄清思想上的错误认识 ,十分必要。目前较能体现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意图的惟有实践唯物主义 (或辩证的、实践的和历史的唯物主义 )。但实践唯物主义在论证上仍然存在理论的缺环 ,需要进一步确立有关的科学基础 ,其中关键是科学而辩证地阐明意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图景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几乎所有的哲学教科书都把历史唯物主义定义为: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这仅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或合规律性的角度去看,没有全面理解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无法合理的揭示与解释作为社会历史主体的人的创造历史的历史主动性的根据,因而没有真正把握马克思历史观的本质。马克思在1845年春天写的《关于费尔巴哈提纲》的主题思想就是实践观点。在提纲中,马克思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全面理解这句话即可知道,社会历史规律和人的活动是辩证统一的。理由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是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本性所进行的讲求方法的活动.实践本质观和实践人本观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对事物的本质和人的本质问题理解上的历史变革和历史创新的精神实质.这就要求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必须运用实践本质观与实践人本观相结合的方法,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观和人本观内在地结合起来,以克服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的从客体、客观性方面理解事物的本质和从主体、社会性方面理解人的本质,而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观和人本观相分离的失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