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古代中日交流源远流长,吴越文化与史前日本关系密切。文章旨在探索先秦至魏晋六朝间吴越文化对史前日本的影响,如吴越移民东渡与日本弥生人的形成关系;稻作文化的东传与流布;铸铁纺织技术的传播等。古代吴越文化大量东移,对7世纪后日本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湖熟文化”是3000多年前江南先民创造的史前文化,它不仅继承了“良渚文化”.成为“吴文化的先导”.还开阔了商周文明的视界,成为金陵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从而奠定江宁文化在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文明根基。  相似文献   

3.
该文论述“大禹治水”神话东传日本 ,为日本先民所接纳与摄取 ,并创作了“变异体”的“土母治水”神话。旨在证实早在史前 ,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开始对日本文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史前时期先越文化输入日本诸问题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表明 ,日本早期文化 (绳纹文化和弥生文化 )的若干因素 ,都可以从河姆渡及其后继者为代表的杭州湾及其周边地区的先越文化中找到渊源关系。先越原始居民从杭州湾出发 ,借助季风、海流移动的力量以及天文、地文导航直接东渡日本 ,确有实现可能。不过 ,先越文化由海路输入日本 ,是自发的 ,断断续续的 ,绝不是一次完成 ,而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多次完成的。  相似文献   

5.
岭南农耕文化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史前时期,岭南农耕文化的形成是生产发展、社会进步和原始先民开发等因素共同的结果。从文化学、历史学、考古学等的角度,综合概括了史前岭南农耕文化的内涵,以期对岭南农耕文化和我国古代农业文明有较明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本文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先秦时期东夷文化与华夏文化的关系。从狭义的华夏文化(中原文化)来看,东夷族曾创造出比中原华夏文化先进的史前文化,并积极影响着中原文化的形成;商朝以后,中原文化在吸收了东夷文化以及其它文化发达起来以后,开始反转过来给东夷文化以巨大的影响;西周时期,东夷人的光辉灿烂的史前文化逐渐被融合到齐鲁文化中去。从广义的华夏文化来看,东夷文化与中原文化并列,属于组成华夏文化的一个子文化。  相似文献   

7.
江南文化的源头是江南文化精神的逻辑起点,从起源角度看江南文化精神,可以在“物质的遗存”的基础上对江南文化的“精神遗留物”加以大胆的审美想象。其中,江南文化之源中对女性和玉石的崇拜意识都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江南文化精神。在精神生产的逻辑起点上,二者奠定了江南文化儒雅细腻、浪漫神奇的元结构;在精神生产的成熟形态上,二者彰显江南文化审美诗性的本质精神。  相似文献   

8.
江南文化精神的“在”与“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今天阐释江南文化精神,有两个方面需要特别关注,就是江南文化的“在”与“说”。前者属于存在论问题,主要是江南自然、社会与人文的存在现状;后者属于语言本体论问题。主要是有没有人可以把江南文化的“在”讲清楚、说出来。在“怎么说都行”的后现代文化中,关于江南的“说”比关于江南的“在”显得更加重要与紧迫。以“江南诗性文化”为核心范畴的“江南美学与文化”研究,以区别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为空间背景,追溯江南文化的文化背景与渊源;以区别江南文化与齐鲁文化为区域背景,揭示江南文化的诗性与审美本质;以江南轴心期为理论基础,还原江南美学与文化的历史生成;以江南城乡差别为解释框架,探索江南城市诗性文化的精神结构,推动了江南文化从实学向美学的学科飞跃,是研究者进入江南最重要的学术配置与基本的主体条件。  相似文献   

9.
明朝末年,代表江南地主利益的东林党崛起,江南成为党争的重镇。江南士人结社风气盛行,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复社。复社诸多名士积极与社会底层的秦淮歌妓交往,使党争文化、结社文化与歌妓文化充分融合。他们的政治豪情、名士才情与佳人艳情相互交织点染,形成了独特的明末江南文化。作为东林后裔,侯方域兼有济世壮志与名士风度,又雅好声伎,其个性气质与明末江南文化非常契合。江南文化的熏陶使侯方域成长为明末文人的代表,他在江南的活动也为江南文化的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在河南各地以及陕西、山西等省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的大量史前乐器实物,作为珍贵的原始音乐文化的物化形态,不仅标志着史前音乐文化重大的艺术成就,而且以其音乐艺术创造的多样性、音乐实践的连续性和音乐文化的先进性等诸方面的文化特征,充分体现了中原地区史前音乐文化的较高文化内涵和深广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游牧文化在历史上曾占有重要地位,但往往被人们所忽视。鉴于游牧文明与农业文明截然不同的社会文化结构和它们远胜于农耕民族的活动迁徙能力,因此研究早期游牧文化应放眼于更为广阔的地理和历史背景之下,更多地从全局的角度考虑。先秦时代的云南,由于地理气候的特点,畜牧业发达,游牧人群的活动十分活跃。塞人是较早进入云南的游牧族群之一,他们的出现和欧亚草原地区游牧文化的兴起有密切的联系。从历史文献、考古发掘以及西南地区的岩画,都可以看出在先秦时期游牧文化在云南的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基督教中的伦理道德意识 ,不仅是曹禺早期剧作的主要思想来源 ,而且也是剧作中各类悲剧人物的灵魂和艺术创作方法的依据。可是长期以来 ,人们只能 (只愿 )接受曹禺戏剧中为时代主流思潮所能容忍的部分 ,对曹禺受西方基督教文化影响这一事实却只字不提 ,这是有失公允的  相似文献   

13.
王国维在学术研究上充满了创新精神.在借鉴西方思想、继承传统文化中,坚持创新,是王国维文学理论取得成功的关键.可是,"失语症"论者将现当代文学理论的病态归罪于中西文化的碰撞与替换,而将出路寄托于对传统的回归,这是与客观的历史情理相违背的."失语症"论既缺乏表述的准确性,又缺乏病态判断的确切性,更缺乏医治的疗效性.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患的是"失创症",医治的良方是创新!  相似文献   

14.
论90年代"后金庸"新武侠小说文体实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90年代的武侠小说,在武侠电子媒介和武侠文化研究的推激下,由香港的温瑞安和黄易等表现出了不同于60至80年代的新的特色.在文体意识方面,由传媒的变化和网络的发展形成了武侠文体的"后现代化",主要表现为武侠小说的文体扩张与文体渗透.武侠小说在90年代的成就,总体来说虽有不足,但新一代武侠作家(包括武侠多媒体艺术的创作者)已经具备了某种思想探索与文体实验的先锋性,这将是雅俗整合中新的文体格局形成的契机.20世纪初武侠小说文体发展中出现过的颠覆、沉寂、创新的过程,又将在新的世纪重现.  相似文献   

15.
独特的英国发展模式孕育出特有的政治文化。通过对英国政治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其特点是二元主义的和谐变奏,本质是一种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科学理性与宗教哲学、贵族精神与公民精神相矛盾、相融合的产物。因此,英国政治文化与我们熟悉的斗争哲学、极端作风形成强烈反差,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传播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土壤,两者密不可分。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必然反映在其语言的各个层面上,尤其是在词汇层面上。语言中某些特殊词汇除本身固有的意义外,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同民族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所指事物的词汇的内涵未必相同。文章从社会学、语义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特殊词语的文化内涵的对比,揭示了中西文化间的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7.
土家族摆手舞是流传和盛行于土家族聚居区的一种民间舞蹈,是土家族传统民俗文化的集中体现。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看,土家族摆手舞在实现个体社会化和民族文化传承和创新方面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因此,提高对摆手舞在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和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将摆手舞融入到民族地区学校的活动课程中或者将摆手舞进行现代性创新,实现土家摆手舞的保护与对土家传统文化的传承,对树立保护民族文化生态的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纵向剖析与横向比较,指出中西方校园文化具有明显的差异;大学生创造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也塑造了不同时代大学生的不同时代特征。文章也对校园文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看法,认为校园文化不包括教师文化。  相似文献   

19.
论文化交流中的误读与创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交流中常常存在按照自身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等去解读另一种文化的误读现象,并构成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交往中实际还存在一种有意识的误读,而这种误读恰恰是新文化产生和创造的前提。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典型者如汉唐间佛教和明清时期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文化误读的现象不可消除,其影响也是得失兼备,因此要在平衡不同文化现象的关系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更有利于文化成长与文化交流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战国初年至西汉末年,云南滇池地区的滇国创造了辉煌的青铜文化。以大量动物图像为装饰,是滇国青铜文化的突出特征。从生态人类学的角度,将动物图像作为"滇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媒介",并对其进行分类,按分类考察滇人对动物的认知,并从生计、娱乐、宗教及艺术四个方面考察滇人对动物的利用情况,以深化对古滇人生活环境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认识,为历史地考察滇池区域生态环境的变迁提供可信的历史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