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喜剧因素与悲剧因素的互渗——铁凝小说的风格特征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悲喜剧因素的互渗是铁凝小说的风格特征之一。这与铁凝对幽默的独特理解有密切关系。她主要通过反讽和荒诞手法制造喜剧性效果,但在喜剧的背后却渗透着强烈的悲剧性。因此,喜剧品格和悲剧精神在铁凝小说中实现了统一。这包含了铁凝对生活本质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标志着铁凝对喜剧观念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2.
契诃夫的戏剧精神和风格对中国现代戏剧的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对戏剧冲突的淡化处理、舞台抒情氛围的营造等戏剧表现手法方面。而这些戏剧表现手法背后实为契诃夫独特而深刻的喜剧精神。对这一喜剧精神的理解决定了对契诃夫戏剧风格接受的程度。中国现代剧作家在各自艺术风格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了契诃夫的戏剧表现手法,但对其独特而深刻的喜剧精神则还没有充分领悟和借鉴,尤其缺乏契诃夫那深沉的冷峻所蕴涵的荒诞意识。这是中国现代历史、文化的特性造成的,这种特性使得中国现代戏剧家的创作在接受来自契诃夫的艺术影响的过程中有不小的缺失。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古希腊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的代表作《阿卡奈人》的分析,认为荒诞而真实、滑稽而严肃是其鲜明的艺术特色,从而印证了阿里斯托芬的喜剧创作观  相似文献   

4.
在新时期的小说创作中,作家王蒙引进、借鉴并运用了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手法——黑色幽默。他以黑色幽默为创作手法,把黑色的喜剧性和浓缩的荒诞性相结合,将包含尖锐冲突的不协调因素发展为一种浓缩而强烈的荒诞手法,使幽默和讽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勾摄了中国新时期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5.
先秦两汉散文经常出现以声观气事象,根据人的声音判断生命力的强弱及其功能属性。有时赋予声音以超验的属性,它可以脱离人的形体而继续存在。周代礼乐文化用理性精神看待声与气之间的关系,强调志的统辖作用。先秦两汉散文所展示的声气形态多种多样,主要有喜剧型、悲剧型、悲喜剧错杂型、悖反型四类。  相似文献   

6.
与荒唐、荒谬不同,荒诞不仅是一种叙事、虚构方式,还是一个审美范畴。正是这一根本属性使荒诞在古往今来的文艺创作中成为与写实、浪漫、象征等齐头并进、互渗互补的基本创作美学类型之一。荒诞的主要艺术形态一为于写实性的荒唐里有所隐含,二为在极致化的浪漫中生成意蕴,三为与象征主义结缘而使书写更趋向哲理化;1990年代后在中国,又出现了以文学经典的重构来承载题旨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出现借鉴西方及拉美文学的荒诞小说,它们或借鉴荒诞手法表现其荒诞意识,或蕴有荒诞效果;主要表现形式有:准荒诞小说、荒诞效果小说、荒诞小说等。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强劲,现象级喜剧电影因其屡获成功的类型融合与拓展策略,成为支撑电影产业发展的主导片种。2021年春节档一部将挚爱亲情与搞笑喜剧深度融合的导演处女作《你好,李焕英》再度刷新了电影产业诸多数据高点。《你好,李焕英》将温情弥合的笑与泪用于拓展喜剧类型融合的边界, 在“贺岁喜剧”“无厘头喜剧”“黑色荒诞喜剧”等喜剧样式之后达成了“综艺小品拓展喜剧电影”的有机整合,将亲情伦理这一中国电影的传统叙事与搞笑小品融合为“含泪的笑”喜剧电影,使观众蓄积已久的内心情感得到双重宣泄和有效代偿。  相似文献   

9.
从吴祖光讽刺喜剧的代表作《捉鬼传》,兼及《牛郎织女》和《少年游》来看,他的喜剧创作明显受到传统戏曲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喜剧功能方面强调娱乐性、喜剧心态上幽默感的缺席及喜剧情节方面的荒诞、夸张与计谋的缺失。吴祖光的喜剧《捉鬼传》充分发挥了传统戏曲中谐谑娱乐的一面,注意力放在对多重戏乐和临场感的过分追求上,在结构与内涵上未尽完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波顿和马伏里奥两个喜剧丑角全方位的比较,探究莎氏如何精心塑造喜剧丑角,使其成为剧中举足轻重的关键角色。透过滑稽荒诞的情节,这两个丑角不但讽刺和反衬了剧中主角,营造了炽热的喜剧气氛,而且渲染了剧本的精神意趣,深化了主题思想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丁西林在萧伯纳的影响下,高度重视喜剧的语言艺术。他不仅成功地将辩论和讨论、奇论和反语等因素引进了新兴的中国话剧,而且为对话艺术的成熟奠定了动力性的基础。丁西林的喜剧应被理解为易卜生式社会问题剧在中国化过程中最早出现的一种成功的变体,为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黑色幽默的喜剧性不应是想当然的、而是一个需要论证的问题。这个问题需要以明确喜剧的内在规定性或边界为前提。美学意义上的喜剧,可以从是否以"丑"为直接的表现对象、是否以"笑"为首要追求的审美反应效果两方面来作为起码标准或底线,界定出其大致的美学范围。黑色幽默作品从艺术构成诸元素及其审美完成的各环节上均体现出与之相符的基本特征,例如人物的"丑角化"、情节的"滑稽化"、语言的"诙谐化"、修辞的"反讽化"、结构的"戏拟化"以及主题的"荒诞化"等等,因而理当被归入喜剧范畴。  相似文献   

13.
在新实践美学范畴体系里,幽默和滑稽属于实践不自由的形象显现的范畴,阳丑则属于反自由形象显现的范畴,它们同属喜剧性维度,喜剧性的本质在于它的滑稽和幽默,所显现的是人在矛盾倒错、荒谬乖讹之中的不自由境况。在喜剧性作品中,喜剧性是通过不自由状态的幽默滑稽与阳丑的三种反自由的形象来相互转化表现的。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出现代悲喜剧,托马斯·伯恩哈特的《习惯的力量》主要以喜剧手法和形式表现具有悲剧特点的人物形象和内容,而且其主人公形象自身亦蕴含着一定的喜剧性,这就使"悲"与"喜"在主人公身上以及某些回述往事的场面中相互交融。上述现象的产生一方面源于20世纪西方社会的巨变以及"二战"之后存在主义哲学思潮和荒诞派戏剧的影响,另一方面也由于作者本人将世界和人生视为一出悲喜莫辨的悲喜剧,并且在其戏剧创作中对此进行了相应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徐訏的剧作涉及了按题材、流派、表现手段、审美形态、篇幅大小等分类的多种戏剧样式。他对"拟未来派剧"的模仿和改造,对独角戏这一特殊戏剧形式的开创,在幽默喜剧机智化方面的继承和独创等,都显示了他在创建一种既融入世界戏剧大潮又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新型现代戏剧方向的努力。这对中国现代主流的现实主义话剧而言,在丰富其写实的戏剧样式和表现手法上,是一种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6.
文章明确提出中国古典喜剧的终极关怀是生命的成长这一命题,与西方否定性喜剧相反,中国古典喜剧基于对生活的肯定,其基本类型是贬恶扬善、畅想“团圆”和微言刺上.哲学基础与审美形态是圆周性思维与评判式冲突,在“团圆”之趣中表现出顽强性与顽固性的抗争,唱出正义战胜邪恶的“生命”之歌.  相似文献   

17.
元代喜剧不仅是中国古典喜剧创作的第一次高峰 ,同时也代表了中国古典喜剧创作的最高水平。元代喜剧产生于一个特殊的时代 ,具有特定的文化背景 ,体现着一种新的审美特征。元代喜剧创作的兴盛与元代审美风尚的变迁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元代喜剧创作的繁荣 ,既是元代社会变迁与时代文化选择的产物 ,也是喜剧艺术自身积累与发展的结果。探讨元代喜剧繁荣的深层原因与内在规律 ,将有助于我们更为准确地把握元代喜剧的鲜明特色与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中国荒诞文学是在西方荒诞文学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但两者在价值取向上有着明显的差异。由于历史条件、文化传统和地理环境的不同 ,西方荒诞文学具有人类寓言的特征 ,与具体民族国家的社会背景不构成特定指认的关系 ,而中国荒诞文学则具有民族寓言的特征 ,与中国的社会背景形成明确的特定指认关系。本文拟从中西文化交融和接受的方式的角度 ,对中西荒诞文学不同的价值取向及其产生的原因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现代喜剧思想史上,主观论是一种侧重从主体角度阐释喜剧问题的理论思潮。这一思潮着重从心理学视角发掘主体隐秘的心灵世界,它对笑与喜剧心理及生理基础的研究是一种完备而科学的喜剧观念体系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对于人自身尊严的肯定和对于自我价值的反省不仅体现了一种反封建精神,而且也表达出思维主体对于精神自由的重大期许。它在推进中国现代幽默喜剧创作勃兴的同时,也注定了这类喜剧相对纤弱的格局,削弱了它们适应现实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