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言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全世界人民和中国人民隆重纪念这个令人欢欣鼓舞的日子。 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以威武不屈、英勇顽强的民族精神,经过8年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自鸦片战争以来百多年间,中国人民抵御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它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在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战胜和消灭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和人类尊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军民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为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和彻底解放,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绩。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的胜利。  相似文献   

2.
追溯抗战历史,让后人震撼的是抗日战争中涌现出来的民族精神,这是战争胜利的精神力量.继承和发扬抗日战争中的民族精神,对于今天全国人民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建设小康社会,振兴中华民族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胜利迄今已是50个年头了。这场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的胜利,不仅使中华民族百多年来谋求民族独立与解放的素志如愿以偿,而且也使东方法西斯侵略势力为之崩溃,它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发展有着重大而久远的影响。正确评价抗日战争的历史功绩,这是史学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就抗日战争在近代中国反侵略的民族革命斗争中,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居历史地位作以初步探讨,作为对抗战胜利50周年的纪念。 一、在近代中国反侵略的民族革命斗争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扭转中华民族危难命运的历史枢纽,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 第一,从民族革命斗争的发展上看,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反侵略战争由失败走向完全胜利的转折点。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独立的中国被资本主义列强置于“瓜分豆剖,鲸吞蚕食”的悲惨境地。百多年来中国人民为摆脱民族的危难命运,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英勇斗争,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反抗外来侵略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解放历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今天,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重温八年抗战的恢宏历史,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对于进一步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历经八年的抗日战争,终于在1945年8月赢得了最后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国共两党在面临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捐弃前嫌,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神圣旗帜下,共同浴血奋战的结果。这一伟大胜利,拯救了中华,振奋了民族精神,有力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进步,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点燃了中华儿女保家卫国奋起抗战的烽火。事变后刚刚两个月,即1937年9月,就在太原成立了“第二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抚今追昔,思绪万端。抗战胜利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历次反抗外敌入侵战争中取得的第一次胜利。湔雪百年国耻,重获国家尊严,振奋民族精神,承前启后,意义十分深远。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党我军的发展壮大,新中国的脱颖而生,乃至今日中国的振兴崛起,都直接或间接源于抗战胜利的伟大成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伟大的抗战胜利,不仅在中国历史,而且在世界历史上,都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抗战胜利来之不易。通常说法是八年抗战。这是从1937年“七七事变”起算的;实际上,这场抗战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就已经开…  相似文献   

7.
2005年,是中国人民抗口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在60多年前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中国人民奋起抵抗日本侵略者,浩气干云,惊天地,泣鬼神。八年浴血抗战,艰苦卓绝,前赴后继,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日本侵略者终于低下了它那不可一世的头颅!历史只能逝去却不能遗忘,镌刻在一个民族心头上的伤痕是永远抹不掉的。今天,当我们追忆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重温那段悲壮、激越的民族历史,我们心中又响起那一首首情真意叨的抗日战歌,那真是金声玉振,刻骨铭心!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自在民族实体”形成发展于“五帝”到清末这一历史时期,是中华儿女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交流交融而形成的“多元一体格局”的客观民族实体。中华民族“同源共祖”于黄帝,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史上,有过战争与割据,有过和平与统一,各民族之间或因战争而导致的大迁徙加速各族交往交流与融合,或因正常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而逐渐自然交融。在“大一统”思想的影响下,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大都以统一中国为目标,形成了各民族间的强大凝聚力,从而强化了文化认同,情感纽带,中华民族“自在民族实体”正是在这样的民族融合中形成与发展,并奠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强大基石。我们通过把握中华民族“自在民族实体”的形成发展史,得到以下启示: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整体向好;中华儿女追求国家统一是历史趋势;顺应历史大势,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将在谋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道路上开创新局。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反侵略战争,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打破近代中国在抵抗外国武装侵略作战中屡战屡败的先例。它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共产党在八年抗战中唤起民众觉醒,开展人民战争,它所领导的武装成为抗战中最坚定的民族抵抗力量;同时,中国共产党倡导并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战线,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是中华民族利益的最坚定的维护者,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重新崛起的历史。从衰败到崛起,转折点是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于这个结论。历史本身就是注释:抗日战争结束以后,中国赢得了举世公认的大国地位;抗日战争胜利后仅仅四年,中国共产党就获得了执政地位,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中华民族再也没有输掉任何一场抵抗侵略的战争。……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优秀的民族文化,这是我们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财富,在这些优秀民族文化中蕴含着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  相似文献   

12.
八年抗战,中国人民不仅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而且普遍增强了对国家和"中华民族"这个现代民族身份的认同,一种休戚与共的民族意识在中华民族危机最深重的时刻形成。西南少数民族在战前普遍缺乏国家与中华民族认同意识,这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来自国内、外的现实原因。抗战爆发后,西南地区成为中国抗战的大后方和民族复兴基地,动员各民族共同参与抗日救亡运动,对于中国能否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至关重要。因此国民政府和知识界相继采取了若干措施来努力构建民族与国家认同,由此促进了西南少数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觉醒,其所表现出的强烈的中华民族意识,成为抗战救国的重要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的胜利,雪洗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为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起点。抗日战争的胜利,找到了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凝成了民族复兴的伟大精神,汇聚了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14.
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是中日两国在近代历史上进行的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前者以中国战败求和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而结束,后者则是中国人民在近百年来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取得完全、彻底的一次空前胜利。不同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不同后果,失败和胜利同样留给后人许多有益的启示。“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总结历史开拓未来,正是历史对现实的借鉴作用,也是我们今天纪念《马关条约》签订100周年和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的重大意义所在。本文仅从中华民族觉醒和爱国主义精神方面结合现实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5.
50年前,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具有十分重大的政治意义,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削弱了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压迫和统治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四十周年,也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四十周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不论在中国近代历史上,还是在世界近代被压迫民族反侵略、求解放斗争的历史上,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它不仅是中国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个取得了完全胜利的被压迫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胜利,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  相似文献   

17.
最近黎澍同志发表了《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一文(见《文汇报》1986年12月2日),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主要完成形式是暴力、战争征服。对此,我不敢苟同,在此谈谈自己的看法。据我看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是以和平与战争的两种方式来完成的,两者相辅相成。但无论从时间或空间来说,和平方式是主要的,由此促成了各民族在安定的社会环境中你来我往,取长补短,融会结合,求得共同的繁荣和发展。这里尽管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但都出于本民族意愿,产生了相互吸引的凝  相似文献   

18.
浴血岁月     
《新少年》2005,(Z2)
当我们古老的民族走到近代时,每一次听到惊心动魄的枪炮声,都预示着新的战争爆发了。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侵略者像猛兽一样,扑到我们身上,撕去我们的皮肉,吸掉我们的鲜血,国土丧失,同胞死亡。《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每一个条约的签署,都意味着强敌把新的不平等强加给了我们,都意味着中国的主权在丧失。我们抗争过,可每一次抗争,中国人都倒在血泊中。中国成了一片浸泡在血泪中的国土。但是,在中国近代以来的战争史上,我们有理由为抗日战争大书特书。这是伟大的历史转折。当凶恶的日本侵略者,高举起滴血的战刀,欲斩断那古老的长城和悠远的牧歌之时,昏睡中的中国人觉醒了。我们付出了3100余万人死亡的代价,与最凶残的敌人进行了关乎民族存亡的浴血战争,终于取得了胜利。在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我们特意编写了几组抗战故事,让我们一起了解历史,了解抗日战争。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 70年代清军收复新疆的战争 ,是一场反侵略的民族战争。在这场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斗争中 ,清朝政府仍然起着组织者和最高统帅部的作用 ,并从决策、用人和保障饷需等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它表明在这一历史时期 ,“合天下之力”去抗击外侵 ,仍然还是国家政治的最大特点。同时也表明在近代抗击外侵的斗争中 ,中华民族的整体意识正在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20.
清朝的康熙,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长达六十一年,几乎占清朝统治时间的四分之一。在这六十一年内,康熙守成兼创业,顺应国情民心,励精图治,平定三藩叛乱,收服台湾,粉碎少数民族中上层分子掀起的分裂阴谋,胜利地完成了巩固统一的战争,对抗御沙皇俄国的侵略,制止民族分裂,维护河山统一,作出了很大贡献。文治武功极一代之盛,诚不失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理所当然地赢得了高声重望。据清代史料记载,康熙从一六八一年平定三藩叛乱,到病死的前一年,即一七二一年,四十年内,每当军事征战或者政治半争取得重大胜利时,文臣武将,藩王贝勒和少数民族的首领,纷纷要求给康熙上尊号,加徽号,歌功颂德,数达十二次之多;但是,康熙在胜利面前,在赞美声中,保持了较为清醒的头脑,从不“侈然自足,为无谓之润色”,总是“谦挹有素,终不之许”。这种精神是十分可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