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总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一半(52.5%),其中年平均降水量在250毫米以下、干燥指数在2.0以上、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的干旱地区,几近国土面积的1/3(30.8%),其中的一半,即约占我国土地面积15.5%的是沙漠、戈壁和沙漠化的极端干旱的土地。 干旱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全世界干旱、半干旱地区分别占全球陆地面积的24%和10.9%,它们遍布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入70年代以来,世界上的干旱气候事件日趋严重,例如1968年以来持续了十多年的非洲严重干旱,导致数十万人死亡;1982—1983年澳大利亚发生的一次严重干旱,导致经济损失达20亿澳元;美国西部1977年也发生了严重干旱;这使得各国朝野对干旱气候严重关切起来。  相似文献   

2.
宁夏位于黄河中游,属“三北”(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建设地带。总面积6.6万平方公里(约1亿亩)。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其基本特点是:干旱少雨,风大沙多,日照充足,蒸发强烈,气温年、日差较大,无霜期短,并有干旱、冰雹、霜冻等灾害性气候。西部和北部紧靠沙漠,由于历年来乱垦滥牧,植被遭到破坏,沙化面积不  相似文献   

3.
李敏 《快乐青春》2009,(4):45-45
在我国西北部,有一片极为干旱的沙漠,但令人吃惊的是,在这片世界上条件最恶劣的沙漠中竞有大约3600多种植物繁荣共生,如果按单位面积计算,物种的多样性要远远超过某些热带雨林。  相似文献   

4.
游牧民族传统大迁徙和季节性流动对中亚地区古代商路形成的作用[俄罗斯]娜塔丽娅·戈尔布诺娃著姚朔民译古代游牧居住区有着各种自然地理的和气候和特征。有的部族生活在西方和东方的部分干旱草原和半沙漠地区,而有的生活在其南面和东面的山地和丘陵地区。本文涉及仅是...  相似文献   

5.
新疆区域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区域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 ,对处于西北边陲占全国领土 1/6的新疆具有重要而特殊的战略意义。就自然地理而言 ,新疆分成南北两部分 ,“三山夹两盆” ,在沙漠边缘的戈壁与山脉间 ,分布着弧形串珠般的绿洲 ,使之在干旱区域的生态环境中形成了沙漠与绿洲两种截然不同、相互影响的矛盾统一体 ,这种水土光热资源所形成的生态环境是具有多样化、复杂性和典型性的特征。就区域发展而言 ,新疆所处的地缘优势 ,奠定了其特殊的战略地位。新疆是我国向西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已经正式开放的 16个边境口岸 ,呈弧形开放的扇面 ,构成了我国沿江、…  相似文献   

6.
西北位于内陆,海洋吹来的湿润空气不易深入,因此寒暑剧变,气候干旱,农产稀少,荒地较多。戈壁、沙漠、黄土、绿洲、旱地、盐碱湖、冰川、雪山、草地是其主要景观类型。山体的山麓地带,一般都没有树,只有绿洲地区和很高的山上才有树。整个西北地域,由东南向西北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草原、半荒漠、荒漠等四个明显的水平景观带。  相似文献   

7.
“双碳”目标的设定不仅为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新技术的应用也使得沙漠地区的开发与治理衍生出全新的模式。库布其沙漠达拉特光伏基地在生产过程中,将光伏发电与沙漠治理有机地融合起来,环境治理嵌入到电力生产的过程之中:项目规划赋予了光伏发电沙漠治理的使命;出于对风沙环境的适应,固沙、生态修复等沙漠治理活动成为项目正常运行的基本要求;光伏项目为沙漠持续治理提供了支持,并形成绿色效应的外溢机制。光伏发电与沙漠治理的融合是基于中国本土的社会文化逻辑:光伏设施植入沙漠,并逐渐从生态上、经济社会上融入沙漠,延伸出光、林、草、牧等多业样态;在以土地为依托的背景下,“地尽其力、多业并举”为其生存与发展的基本策略,“物尽其用、变废为宝”则是其践行的基本原则。寓治于产的沙漠开发—治理模式,不仅实现了沙漠治理、生态修复、减碳降碳等多种生态目标,也实现了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提高政府财政收入、促进地方就业的经济社会目标,对中国沙漠治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沙漠旅游的兴起,我国沙漠旅游研究不断深化.已有的沙漠旅游研究归纳和总结了沙漠旅游的资源和沙漠旅游的特点,提出了若干有益于沙漠旅游资源开发和沙漠旅游发展的对策,也把与沙漠旅游密不可分的生态旅游研究融入其中.但是,目前对于沙漠旅游概念的理解还存在偏差,定量研究尚显不足,沙漠旅游环境影响机制研究不够.今后的研究应当提升沙漠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定量研究,重视沙漠旅游的安全学研究,同时创新营销策略和深度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9.
大象、豹子、骆驼一同进入沙漠寻找生存的空间。进入沙漠前,天使曾告诉它们:进入沙漠后,只要一直向北走,就能找到水和食物。 进入沙漠后,它们发现沙漠比想象的大多了,也很复杂。最要命的是:它们不久就失去了方向,不知道哪是北方。  相似文献   

10.
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的新疆和田地区,气候干旱,昆仑山冰雪融化的水流,灌注大地,形成适于人类生息的绿洲环境。公元前三世纪左右,傍水聚居的人群,建立了大小不同的城邦,而后皆相继统一于闻名中外的古于阗国。于阗绿洲区域经过人类的开发,在丝绸之路上曾兴盛一时,但由于自然的和社会的原因,环境不断恶化,大片土地沦入瀚海。干旱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一经破坏,很难恢复如前,一座座在沙漠掩埋下的古城废墟,触目惊心,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日益严重的自然生态环境问题。通过  相似文献   

11.
甘肃农业面临的问题是干旱多灾,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燃料、饲料、肥料、木料俱缺。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之一,是森林采育失调,植被严重破坏,形成生态系统恶性循环。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大搞植树造林和保护现有森林,就成了刻不容缓的一项战略任务。一、搞好植树造林在甘肃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甘肃的森林,长期遭到严重破坏。目前森林覆盖率仅为百分之六点九,而且多集中在祁连山、小陇山、子午岭、白龙江沿岸等几小片原始森林区,大部分地区植被稀少。河东地区多为荒山秃岭,水土流失严重,仅中部地区每平方公里年流失量约五千到七千八百吨,即每年有五毫米厚的表土被冲刷。河西地区有一亿亩沙漠。戈壁,风蚀、流沙  相似文献   

12.
地球的生物圈里到处存在着生命,然而,在这个生物圈的某些地方却是生命的稀疏区,例如南、北极的某些极寒地带,除了千年不化的冰雪,很少有植物、动物、微生物存在。而地球上纯粹的沙漠地带也是生命最稀疏的地方,这里除了乘机划过沙漠上空的旅客,骑着骆驼穿行沙漠的游人,偶尔出现在沙丘上的黄檗、沙柳等少数植物象征着这里和生命并没有绝缘外,则到处看到的是犹如大海波涛般的沙丘、死寂似的黄土、星星点点的小卵石。沙漠不仅本身是生命的稀疏地,而且还不断地威胁着良田沃土、飞禽走兽,甚至人类的生存。沙漠真好似生命的坟墓。  相似文献   

13.
我国沙漠面积广布,为沙漠旅游提供了广阔的资源基础。然而,其巨大旅游价值却未能得到很好的体现。结合沙漠旅游资源的特殊性,构建沙漠旅游电子商务概念模型,有利于分析驼铃梦坡沙漠公园的电子商务平台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究沙漠旅游电子商务的新策略,以促进沙漠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用科学的态度借鉴美国、以色列沙漠治理的措施,结合我国毛乌素沙漠的成因和现状,笔者认为,当前治理毛乌素沙漠、再造秀美山川的制度宗旨应当是以恢复林灌草植被为主、构筑工程设施为辅为目标,建立综合建设、协同绿化的新机制,应用综合生态系统治理方法,实施定沙源、堵沙头、斩沙腰的重塑生态系统之方案。  相似文献   

15.
清代新疆的争水矛盾有多种类型:同一流域内上下游左右岸县与县之间的争水、同一行政区划内几条干渠间的争水、同一干渠下各支渠(各村庄)之间的争水、同一渠道下户与户之间的争水。造成争水矛盾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社会因素,又有自然因素。前者指上游新增的垦田面积、行政区划与流域不一致、水利管理制度不完善及执行不力;后者指:干旱环境;水丰沛期与种植季节相反;新疆地形地貌使河流上游水源丰沛,下游流入沙漠或沙碛;土性疏松使渠道易于渗漏毁损等。  相似文献   

16.
我国沙漠旅游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来,随着沙漠旅游逐渐成为大众旅游的新宠,相关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本文在对沙漠旅游相关文献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对目前沙漠旅游的研究地域、研究方法、研究内客等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并简单的指出了研究的不足和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希望能对实践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朱君弘 《快乐青春》2010,(10):44-45
在浩瀚无际的沙漠深处,有座埋藏着许多宝藏的古城。人们要想获取宝藏,必须穿越沙漠,战胜数不清的机关和陷阱。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业劳动力的特点是基数大、数量多、增长快、素质差。如今在这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近11亿人口,即是说,相当于一个半世纪以前的全世界所有人口都集中生活在神州大地上了。这就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第一生存空间缩小,承载量加大。我国土地面积占全球陆地面积的6%,人口却占到世界总人口的22%,人口密度是世界平均密度每平方公里34人的3倍。人口分布也不均匀,东南部集中了全国人口的96%,西北部仅占4%。西北人口分布差异也很大。甘肃省庄浪县是一个干旱贫困县,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220人,高于全国水平的一倍,远远超过国际沙漠会议要求的象庄浪县这样干旱地区,每平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内蒙古伊克昭盟之南及陕西榆林以北的毛乌素沙漠、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的河东沙区是我国西部几个著名的沙漠,它们都是在千百年的历史岁月中逐渐发展和形成的.其发展和形成的原因有自然的因素,也有人类活动的足迹.  相似文献   

20.
刘晶 《理论界》2023,(7):57-62
本文分析了对阜新沙漠旅游发展成效进行评价的必要性,构建了阜新沙漠旅游发展成效评价的模型,认为应该从经济发展成效、社会文化成效、生态改善成效以及外部支持成效四个维度进行评价,并提出了阜新沙漠旅游发展成效提升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