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水浒全传》中的“老种经略相公”乃是当时担任“鄜延路经略副使”的宋代名将种谔,“小种经略相公”则是其侄子种师道,皆为山西名将。罗贯中把这一内容写入《水浒全传》,含有为故乡山西人物立传和隐写北宋“亡国痛史”的深刻意味。  相似文献   

2.
明末短篇小说集《警世通言》里选录了两篇话本小说:一篇叫《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一篇叫《拗相公饮恨半山堂》,比较明显地反映了由王安石变法所引起的儒家和法家在文艺领域的斗争,值得读一读。先谈第一篇,说的是王安石作宰相的时候,苏轼去见他,在书房里看到了王安石的两句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轼心想,黄花就是菊花,菊花是不会落瓣的,自恃聪明,就在原诗后面加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写罢,不等王安石出见就走了。王安石回到书房看见了苏轼的续诗,认为他太轻薄,贬他到湖北黄州做团练副使。原来黄州的菊花是落瓣的,苏轼在黄州见到了这情景,才知  相似文献   

3.
范仲淹经略西北边地的人本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定元年(1040年)到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奉命出使西北延路等边地负责抗击西夏的活动,在此期间他以人本主义的理念为根本出发点,在攻守抉择上主张“防御”战略,以最大限度减少民众的生命财产损失;在战术方针上着眼于调动“人”的能动性,不仅发掘宋军汉民的积极性作为防御的主体,同时大力组织边地蕃民作为御边的有生力量,而且大力启用各类人才服务于御边事业。范仲淹经略边地的作为彰显了他的人本主义理念,其御边所取的成功是他奉行这一思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公元1113年,即赵宋王朝的政和三年。《水浒传》中,这一年二三月份,史进的父亲染病去世。六七月里,史进擒住了少华山的强盗头子陈达,陈达的同伙用苦肉计和这位史家庄的新庄主交成好友。八月十五,华阴县的官兵包围了史家庄,史进等人冲出重围,上了少华山。八月下旬,史进下山,准备去延安投奔恩师王进,九月中旬在渭州碰到鲁达。  相似文献   

5.
[题目]后生从家里到一座禅院去,在路上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他想以此考考禅院里的老禅者。来到禅院,他与老禅者一边品茗,一边闲扯,冷不防地问了一句:“什么是团团转?”“皆因绳未断。”老禅者随口答道。后生听了顿时目瞪口呆。“你怎么知道的呢?”后生说,“我在来的路上,看到一头牛被绳子穿了鼻子,拴在树上,这头牛想离开这棵树,到草地上去吃草,谁知它转过来转过去都不得脱身。我以为师父既然没看见,肯定答不出来,哪知师父出口就答对了。”老禅者微笑着说:“你问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问的是牛被绳缚而不得脱,我答的是心被俗物纠缠而不得超脱,…  相似文献   

6.
一上班,他就打开QQ和MSN,“清风拂面”即刻出现在网上。接着,他会向居民QQ群里发个活动通知,或听听居民“网友”的意见和建议。不要以为这是哪个新兴行业工作人员的上班方式,原来这是一位年轻的社区“老”主任工作的一部分。这位主任叫陈峰,来自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海月桥社区居委会。陈峰今年33岁,但他从事社区工作已经11年了,担任社区主任也有6个年头,他完全有资格被称上一个“老”字。  相似文献   

7.
从抗战全局的角度论证了河南战场在沟通华北八路军、华中新四军和陕甘宁联系的重要性 ,着重于中共中央关于经略河南、绾毂中原战略的构想和实施过程 ,力图全方位地评述这一战略决策对加快抗战进程和争取战后和平的重大政治和军事意义。  相似文献   

8.
土显哲 《社区》2005,(10):42-43
前不久,北京的一位乘客向消协投诉,自首都机场到亚运村,出租车的计价器竟显示150元。根据他以往乘车经验,这段路程只需50元左右即可。为何这辆出租车的费用竟暴涨近100元?这位乘客认定该出租车的计价器有鬼。由此,《中国质量万里行》的记者展开对出租车“鬼表”的调查。一位有近10年驾龄的老出租车司机向记者说出黑心司机用“鬼表”坑人的秘密,听后让人不禁慨然长叹。“鬼表”骗人没商量各行各业都有一些不为外人知道的鬼道儿。比如在北京,坐进出租车,司机就会问:“去哪儿?想怎么走?”表面上这是礼貌问答,实际上也是一些不法司机在投石问路,…  相似文献   

9.
在镇江,“梁夫人擂鼓战金山”“白娘娘水漫金山寺”的传说广泛流传,家喻户晓,但《聊斋》中“张老相公”的故事却不为人们所注意,而这也是一则有意义的传说,现将原文转录于下: 张老相公,晋人。适将嫁女,携眷至江南,躬市奁妆。舟抵金山(吕注引《明一统志》“其山高一百九十尺,广六百廿步,胜概天下第一”),张先渡江,嘱家人在舟勿煿膻腥,盖江中有鼋怪,闻香辄出,坏舟,吞行人,为害已久。张去,家人忘之,炙肉  相似文献   

10.
啄木鸟医生:大家都知道,化妆是一种美容技巧,看电视里的明星们化上妆后多漂亮!可化妆也得化适合自己的妆,如果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一味浓妆艳抹,结果会怎么样呢?我们今天就接待了这样一位患者。病文档案我爱在这条小路上散步。我曾经听人说过,这条小路以前十分荒芜,但现在却绿树成荫。走着走着,那个熟悉的人再次映入眼帘。他依然穿着补了很多次的衣服,依然那样苍老,但他还是努力拿着铲子挖坑,准备种下新的树苗。我走近了他,问“:这片树林是您一手种下的吗?”“是啊,”他脸上露出了憨厚的笑意。“您为什么要种树呢?”“我这人没什么知识,刚来…  相似文献   

11.
王军 《社区》2005,(8):27-27
因为居民的大事、小事他都管,所以王殿喜被人们戏称为“王政府”。他今年65岁,是一名从事20年居委会工作,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虽然去年他已经退休在家,但在居民眼中,还是社区里的大忙人。用他的话说:我虽然退休了,但没有退心。居民常说他是社区里的“老地图”。这话一点也不假,社区的哪条街、哪条巷、哪家门、哪家人都装在他的脑子里。他几乎走遍了社区的大街小巷,走进了千家万户。居民都说他是社区里最能“串门”的人。居民也常说他是社区里的“老雷峰”。这话也不假。这些年,他自己掏腰包救济困难户的钱已经无法计算了。谁家有个事情…  相似文献   

12.
[刨根问底]古典小说《歧路灯》第十一回里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位公子非常狡猾,善于见风使舵,看见什么人,就说什么话。于是,有人讽刺他,说:“这大相公聪明得很,他是照猫画虎,一见到什么人就会套上什么话。”后来,从这句话里诞生了一个成语:“照猫画虎”。这个成语比喻只从外表模仿,实际上并不理解。  相似文献   

13.
“视而不见,听①而不闻”这两句古语在现代汉语里已是常用的话了。“视”与“见”、“听”与“闻”的本义在古代汉语中有什么分别?这几个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又有些什么变化?这就是本文试图略加探讨的问题。讲到“闻”在现代汉语里的词义变化,还得先谈谈古代汉语中“嗅”与“闻”的区别,以便说明“闻”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用法的不同。讲到现代汉语里“视”与“见”的用法时,还须联系到现代汉语常用的“看”来谈。  相似文献   

14.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两句古语在现代汉语里已是常用的话了。“视”与“见”、“听”与“闻”的本义在古代汉语中有什么分别?这几个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又有些什么变化?这就是本文试图略加探讨的问题。讲到“闻”在现代汉语里的词义变化,还得先谈谈古代汉语中“嗅”与“闻”的区别,以便说明“闻”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用法的不同。讲到现代汉语里“视”与“见”的用法时,还须联系到现代汉语常用的“看”来谈。  相似文献   

15.
一、关于“云林”杭州灵隐寺为什么又称“云林禅寺”?据《西湖民间故事》介绍,康熙皇帝玄烨南巡时,灵隐寺老和尚请他题块匾额,他提笔一写,“雨”字头写得太大,以致“靈”字写不下了,侍候在旁边的大学士提醒他改写成“云”字,这就是“云林禅寺”的来历.当然,玄烨并不是这样昏庸无能的.至于“民间故事”那样写,不过以此来刻划封建统治者之不学无术,但它毕竟不是历史.  相似文献   

16.
《彷徨·祝福》:“祥林嫂?怎么了?”“老了。”在前些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鲁迅全集》注解中,写的是“老了,即死了”。读后总觉得这样注解不十分合适,这本来不注也可以的。但要注有一段话我觉得是应该引用的。《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写道,长妈妈教给他的道理还很多,“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了,必须说老掉了。”这是小说中鲁镇地方的习俗,大概忌讳说“死”,也略有“惋惜”、“可怜”的意思。如要注解,则可以把两段话都写出来,就象用同义词互训一样。  相似文献   

17.
早在南宋年间,出现了一部名叫《拗相公》的话本。“拗相公”的意思,是固执的宰相。这个宰相写的不是别人,正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王安石在推行新法的过程中能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与儒家的旧传统、腐朽的保守势力做斗争,这一点,深得后世人们的赞誉。但也恰在这一点上,遭到历代反动派的诮骂。《拗相公》这部话本,就是南宋时期守旧派与革新派剧烈斗争的产物。为什么在这个时期会产生这样一部作品?历史上的反动派又为什么用《拗相公》作为复辟的舆论工具?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试对南宋话本《拗相公》尊儒反法的实质略作剖析。  相似文献   

18.
陈鲁民 《中华魂》2013,(7):29-30
《钱氏私志·宋相库》记:宋相库居政府,上元夜在书院读《周易》,闻其弟学士祁,点华灯,拥歌妓,醉饮达旦。翌日,谕所亲诮之云:‘相公寄语学士,闻昨夜烧灯夜宴,穷极奢侈,不知记得某年上元,同在某州吃齑菜煮饭否?'学士笑曰:‘却须寄语相公,  相似文献   

19.
“乡校”辨     
《左传·子产不毁乡校》文中有“郑人游于乡校”一语,晋代学者杜预注“乡校”为“乡之学校”.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则释为“乡间的公共场所.既是学校,又是乡人聚会议事的地方”.近年来的若干选本就承用了这个解释.根据该书《凡例》的声明,“我们是用现代汉语解释古代汉语”,那么,这里的“乡间”“乡人”当然就该理解成“乡村里”“乡下人”了.于是,人们要问:子产时代,有没有“乡村学校”?有没有供“乡下人”聚会,议事、读书的“场所”?查《周礼·大司徒》和《汉书·食货志》载:周制,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乡,万二千五百户.可见,古代,“乡”是一级行政单位.先秦文章中,乡党联用,城邑对举,往往而是,并没有相当于后世“乡村”之义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一) “中国小子宫傲咋啦?千万不能让他昙花一现。” “这孩子怎么老不露脸?我们想在电视上经常见到他那到位的表演和可爱的小模样。” …… 近两年,宫傲和他的爸爸妈妈不断收到来自大江南北、天涯海角,来自于家万户的信件,甚至有人拐弯抹角找到宫傲母亲的呼机号码,提出一个个关心宫傲行止的问题。 三年前,香港一家杂志这样评论他:宫傲是目前内地最红的童星,年仅5岁,艺龄已有2年,影视歌舞多栖演员,与林青霞拍过电影《火云邪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