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罂粟早在唐代就由阿拉伯商人引入中国西南地区种植,19世纪以前是作为花卉和药物使用。中国种植罂粟且作为加工毒品的原料,大约在19世纪初期,19世纪30年代后种植渐广,种植范围也逐渐由西南边疆扩大到内地。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表面上仍然执行禁烟措施,但因为内外交困的形势,在执行过程中已经力不从心。实际上,清政府在默许鸦片走私合法化的同时,也采取了容忍甚至鼓励农民种植罂粟的政策,不少官员主张以自产鸦片代替进口鸦片,这直接导致罂粟种植面积迅速增加,鸦片加工质量也逐步提高,已经逐渐可以同进口鸦片进行竞争。云贵川西南边疆始终是中国罂粟的主产区,19世纪后期云南全省有三分之一的耕地种植罂粟,鸦片成为该省最重要的农产品。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产鸦片已经基本可以满足国内消费需求,进口鸦片已退居非常次要的地位。鸦片是在中国历史上传播时间最短而种植地域最广的一种作物。种植罂粟不仅是政府增加财政税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也是农民增加短期收益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广大农民不仅没有因为种植罂粟改变严酷的生活处境,反而更加悲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因种植罂粟而染上鸦片瘾者越来越多,他们陷入更困难的生存状态;种植罂粟必然占用大量耕地,粮食生产受到很大影响,经常造成饥荒。  相似文献   

2.
鸦片问题是近代中国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对中国社会的进步及广大民众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其沉重的灾难性后果。对此问题,有不少学者给予了较多的论述。但值得注意的是,关于近代国内种植罂粟特别是鸦片战争前国内种植罂粟问题却少有涉及。本文对此略加论述,以期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应有的关注。早在鸦片战争爆发前,随着外国列强尤其是英国不断从事对华非法的鸦片贸易,使得中国国内不仅吸食和贩卖鸦片之风日渐盛行,而且在一些地方也先后出现种植罂粟的恶兆。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私种并非像以往那样是为了观赏和药用,主要目的则是为了熬制…  相似文献   

3.
根据大量文献记载,罂粟栽培技术于公元7世纪末或8世纪初传入中国,在唐代,罂粟的利用价值主要限于花卉观赏;到了宋、辽、金、元时期,罂粟的医药功能得到医家高度重视和广泛使用;鸦片输入中国始于公元15世纪下半叶(明成化年间),在明代,鸦片的医药功能得到了积极利用,到清代,随着混合烟草吸食方法的发明和传播,鸦片开始被滥用,成为危害社会的毒品。  相似文献   

4.
鸦片何时输入甘肃?根据史籍记载大概在道光年间。“道光初,……(鸦片)由印度传至云南,而南土兴矣,展转传至四川而有川土,又传至甘肃而有西土……一、二十年来,废田而种罂粟,岁益浸广。”①所谓“岁益浸广”说明鸦片传到甘肃后,经过长期泛滥,便成为一种难以治愈的痼疾。本文试图就甘肃烟毒泛滥的原因、概况及其对社会的影响作一初步的探讨。由于水平有限,不当之处一定很多,恳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5.
鸦片的包装     
鸦片战争前,中国烟毒泛滥。英国不法商人对华走私的鸦片,产自印度。印度酷热多雨。载有鸦片的商船经印度洋,过马六甲海峡,入南海,在热带洋面上得航行数十天,为保存、运输好鸦片,鸦片制造商精心包装鸦片,“把鸦片装入为便于偷运而特制的箱子”。产于印度东部孟加拉地区的鸦片名为“公斑土”(按;有些史书写成“公班土”),装放的“箱子是用芒果木制成的,分两层,每层有二十格,每箱共四十格。浓缩烟浆制成实体圆球之后,包以罂粟花瓣(按:鸦片的原料为罂粟果汁)和劣质烟浆制成的硬壳,垫以干罂粟叶,然后放入格内,每箱放满四十个烟球。为  相似文献   

6.
清朝道光统治时期,沿海省份浙江成为遭受鸦片侵害的重灾区之一。台州、温州种植罂粟、售卖鸦片,嘉兴、杭州、宁波等地鸦片走私入境。吸食与贩卖行为是造成鸦片毒害蔓延的重要因素。外国鸦片商,闽、粤等地的商贩,本省烟贩和鸦片吸食者,盗匪游民等均是鸦片利益的"收获者",成为官方处理鸦片问题的巨大障碍。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甘肃鸦片烟毒泛滥成灾,一度被称为“烟国”。斯时,鸦片的种植、吸食和贩运都达到了历史上最严重的程度。就贩运而言,主宰甘肃政治和经济的诸多群体都有贩烟行径,军阀、商号、马客和驼帮是主要贩运者。他们将鸦片贩诸省外、省内互贩或从省外运进本省,赚取巨额款项。贩运路线出境和入境大体均为河西内蒙线、临夏成都线和西兰线。从贩运的渠道上看,以1937年为界,该年之前,内销大于外销,尔后,外销大于内销。民国甘肃鸦片贩运猖獗是由政府财政困窘以及权力失控所致。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的禁毒立法主要是解放初期和改革开放以来两个不同的时期 ,由于斗争的形势与任务的不同 ,立法调整的范围、形式与内容等有较大的差异。  一、立法目标解放初期 ( 1 95 0—— 1 95 2年 ) ,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除继续推进剿匪、镇压反革命、进行土地改革外 ,在重点整肃国内、荡涤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污泥浊水过程中 ,大规模地开展了禁毒斗争。据统计 ,解放前夕 ,全国的鸦片罂粟种植面积达 2 0 0 0万亩 ,从事这项种植的农民有 1 0 0 0万以上 ,进行贩毒制毒以及制售吸毒工具者超过 6 0万人 ,而瘾君子高达 2 0 0 0万人 (平均每 2 5…  相似文献   

9.
永城是一个农业大县,在一百多万总人口中,农业人口占到92%以上,在160万亩耕地中,低洼易涝面积占95万亩;素有“九湖十八洼”之称;在140万亩小麦播种面积中,亩产多年徘徊在100公斤左右,农民的收入低而不稳。自80年代中后期、特别是90年代以来,永城从本地实际出发,把小麦良种繁育作为实施农业“一优双高”开发,强农富民的突破口,小麦的良种繁育面积先后由5万亩逐步扩展到100万亩,平均亩产由224公斤提高到400公斤,农民纯收入由1990年的385元提高到1995年的918元,摘掉了省级贫困县的帽子,加快了永城撤县设市的进程,走出了一条小麦“一优双高”开发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0.
鸦片在山西的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朝前中期,鸦片只作为一种药品,由阿拉伯、印度运进中国,数量很少。乾隆末年以后,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把鸦片作为一种重要的获利商品向中国贩运,进行罪恶的鸦片贸易。到了道光初年,鸦片种子也传入了中国,中国开始种起了罂粟。  相似文献   

11.
1905年日俄战争后,作为战胜国,日本攫取了俄国在中国东北地区的特权,同时在辽宁开始了鸦片走私活动,并制定了最初的鸦片政策。"九一八"事变后,日本进一步加强和推广这一政策,在辽宁地区公开种植罂粟,在奉天建立鸦片烟膏制造厂,从事鸦片制品的生产和买卖活动,并建立了推行鸦片侵略政策的专门机构。在当时的辽宁主要城市中,烟馆林立,狼烟四起,一片衰败景象,可以说辽宁是日本实施鸦片侵略政策的初始地和重灾区。日本侵略者在辽宁乃至东北推行的这一鸦片政策,不仅掠夺了大量的财富,以实现"以毒养战"的目的,而且还严重地阻碍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尤其是给辽宁人民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鸦片烟毒风行于西北,甘肃、青海两省皆有大量民众吸食鸦片。但1928年建省的青海严禁种烟,与邻省甘肃形成鲜明对照。在此背景下,大量甘肃鸦片被军阀和商人等运销青海,青海的大量余粮则销往甘肃,以弥补种烟挤占粮田所造成的巨额粮食空缺。同时,鸦片消耗了大量青壮劳动力,不少青海民众在收烟时节务工于陇原烟林。甘青两省在鸦片、粮食和劳动力上形成互通互补,构成省际社会经济互动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晚清"鸦片商战"观与近代经济民族主义的非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增合 《河北学刊》2005,25(3):105-110
经济民族主义是晚清以来民族主义充分彰显的一个领域,"鸦片商战"则是近代经济民族主义观念的重要形式.鸦片战争以后,清廷无法有效地禁绝外来鸦片.民间人士为抵制外国鸦片入侵,纷纷主张弛禁土产鸦片,扩张罂粟种植面积.这种观念不但表现在一般士大夫身上,而且清廷重臣、地方官员也不乏其意,域外人士与国内士绅声气相求,世俗报刊与教会媒介均有相关言论刊布.作为一种非理性的经济民族主义观念,"鸦片商战"给晚清社会和国家造成的负面影响难以估量.  相似文献   

14.
鸦片战争已经成为世界历史上无法删去的一页。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炮舰下的鸦片贸易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和奇耻大辱。鸦片战争的失败、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侵略者和殖民主义者获得靠输入鸦片在中国牟取暴利的特权。自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中叶的百余年间,中国成为最大的鸦片销售市场。罂粟移植入境,制造和贩运鸦片随之风起。遍地是罂粟,处处有烟民。中国人因之被称为“东亚病夫”。白银外流,国力衰竭,历届政府通令禁烟戒毒,甚至提出“吸毒贩毒一枪律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甘肃鸦片吸食状况及成因论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甘肃吸食鸦片人数众多.据官方统计,吸食者约占甘肃总人口的3.21%,数字很大.追溯其缘由:种植是吸食的前提;鸦片的特殊药理性质,使吸食者认为能够补充"能量",减缓劳动紧张度;整个社会娱乐活动的短缺,吸食鸦片又成了打发余暇的有效手段;医疗卫生条件落后,鸦片常被当作疗疾治病的"药品".从根本上考量,民国甘肃社会鸦片的普遍吸食是政府责任缺失,禁政推行不力的结果,是社会衰微、民气不振的一种反映,也是社会畸形状态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鸦片入甘及其流毒史实纪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又名阿片,原产于欧洲,系罂粟蒴果内乳汁经干燥而成。鸦片的主要成分为吗啡,虽可入药,但易于成瘾而贻害无穷,早为世界各国所严禁。 追溯历史,鸦片毒品是经由国外辗转传入我国的。据《甘宁青史略》载,“唐元时,中国已有鸦片,原由亚刺比亚商人传入。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关税表中有‘鸦片十斤’字样。”从唐代算起,虽说鸦片传入我国到现在已有一千余年,但直至明代后期,尚未酿成巨祸。究其原因,一是输入烟  相似文献   

17.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反对外国侵略的民族英雄,是近代世界禁毒的先驱。1839~1840年间,他在广东收缴外国鸦片237万多斤,这是他一生中最具时代特征的光辉篇章,赢得了中外进步人士的广泛赞誉。可是,国外也有一些不同评论,如认为收缴鸦片只是一种“虚幻的胜利”、勒令烟贩缴出鸦片是中了义律的“圈套”、禁烟“引起”鸦片战争等。大量事实证明,无论从现状、历史以及世界全局来看,收缴鸦片都是一个伟大的成就。所谓“缴烟”中了义律的“圈套”,是一种倒果为因的谬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蓄谋已久,而且作了精心准备,决非禁烟引起。  相似文献   

18.
南城是江西省第一个双季稻“吨粮田”县,粮食生产在县域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全县农业人口22.5万人,占总人口的79.4%。1998年,粮食面积22.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8.8%,其中早稻面积超过18万亩;经济作物面积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1.2%。农民人均收入中粮食收入943元,占种植业收入的65.1%;经济作物收入506元,占种植业收入的34.9%。显然,种植结构很不合理。今年五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决策:从明年开始,早籼稻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这一强烈信号犹如雷霆万钧,必然在农村掀起一场种植结构…  相似文献   

19.
18世纪70年代初期,英东印度公司获得鸦片出口的垄断权,开始向中国经营鸦片贸易。嘉庆元年(公元1796)鸦片输入达1007箱,“因嗜(烟)者日众”,“始禁其人口”,“裁其税额,自此入口之鸦片,率暗中偷售,而其价益增。”嘉庆五年,朝廷又重申烟禁。此后嘉庆皇帝还屡次诏申严禁烟毒之宗旨,但由于官场腐败,内外勾结,鸦片越禁,输入越烈。随着鸦片走私骤增,道光十八年,朝廷在上偷中指出“自鸦片流毒中国,纹银出洋之数,逐年加增,以致银贵钱践,地丁槽粮盐课因而交困”,使清政府经济上面临严重的压力。更由于鸦片走私猖狱,官奸“贿…  相似文献   

20.
论清代禁烟的举措与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鸦片泛滥成灾,鸦片问题是清代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因此,清代政府一直主张禁烟。从禁烟的动机与效果看,清朝的禁烟经历了初禁、严禁、驰禁、渐禁四个不同时期。清朝建立伊始,吸食鸦片之风已经出现,特别是康熙年间,开放海禁,鸦片作为药材每斤纳税三分即准予输入,“其时沿海居民得南洋吸食法而益精思之,煮上成青,镶竹为管,就好吸食。其烟不数年流行各省,甚至开馆卖烟”。[1]到了雍正七年(1729年),每年鸦片输入量已达200箱。已远远超过国内药用的需要,这表明吸食之风开始蔓延,烟民人数正不断增加。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