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游在中国文学史上以诗词著称,在南宋动荡的统治下,成为一代爱国主义诗人和词人的楷模.实际上陆游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藏书家,<宋史>中记载他"才气超逸",并没有记载他对于私人藏书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陆游的父亲,儿子,祖孙三代都有藏书的嗜好.可以说陆游才气的高逸与他的私人藏书是密不可分的,私人藏书对其一生诗文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赵文的文学理论与诗文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文是元代前期南方文坛重要的文学理论家和诗文作家,在元代庐陵(今江西吉安)诗文流派的形成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上承刘辰翁,下则影响刘将孙、刘岳申、刘等人。本文梳理并评述了赵文的文学理论,并对其诗文进行了分析和阐释。文章认为,赵文是元初一位有胆识、有见地的诗论家,也是一位颇有成就的文章家和诗人,但由于其文集失传,其成就不为人所了解,应该说是有沉埋之憾。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8,(2):95-101
光绪十六年(1890)陈三立漫游武昌,结识张之洞幕府文人群体,诗风由早岁寓居湖湘时的浪漫绮丽转向严谨涩硬。后来陈三立避居苏沪,研磨诗艺,其宗宋之风得以确立。因祭扫祖茔之故,他每岁必往返苏赣数次,江西籍诗人借此契机多向其求益诗学,其亦乐于大力奖掖后进赣地诗人,掀起清末民初江西诗坛诗学创作新高潮,晚近江西诗坛诗风遂由崇尚汉魏六朝转而推尊杜、韩、苏、黄。陈三立以其不囿唐宋的诗学思想指导后进赣籍诗人,开启了近代江西诗坛新面貌。  相似文献   

4.
朱熹一生中曾三次穿横江西中部诸县,在沿途留下不少诗文和事迹。利用沿途各县的地方文史,将这些诗文和事迹的本事、源流考证清楚,对江西的朱熹研究以及沿途各县的文物、旅游工作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郑珍(1806一1864),字子尹,贵州遵义人(祖籍江西吉水)。郑珍一生的学术成就主要在文字学、史学、经学、诗歌等领域,没有留下专门的哲学著作,他的哲学思想散见在他的一些诗文中。  相似文献   

6.
朱德润是元代颇具影响的画家、文学家,历朝历代对其画艺多有研究,对其文学创作则不够重视,对其诗文中渗透的文化思想更罕有论述。文章认为,朱德润诗文中渗透着他对道德、政教、人生、文学的诸多思考,是元代文化思想研究的重要史料。从其作品中,可以窥见他艺术创作的思想动因,亦可认识到他由仕而隐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7.
李强 《阴山学刊》2003,16(1):39-44
王安石在南宋的身后名誉地位较低 ,官方多次诏令贬斥。南宋诗文大家陆游却十分尊敬王安石 ,在他的心目中 ,王安石是一个富有人格魅力、学养深厚、诗艺高超、交游审慎的长者。陆游的这些看法 ,一方面渊源有自 ,另一方面也与他自身的人格追求有关。  相似文献   

8.
李烈钧是1912年3月19日接任江西的第四任都督的。他上任以后,由于会党“猖獗”,社会秩序混乱,在“接受人民控诉”后,便对江西会党,主要是它的头目,果断地采取了镇压的行动,同时由于执行“歼除渠魁,胁从罔治”的区别对待和分化瓦解政策,取得了“余匪敛迹,赣境又安”的成效。他认为这是他“到赣所办第一大事”。由于李烈钧的果断行动,“终将赣省心腹大患解决,江西全境赖以大定”,因而“当时舆论认为这是李烈钧的一大功绩”,是深受“称许”的。有如当时在南昌,当把“害民最酷者”的会党头目彭木香、龙正文、陈细鬼等人,捉拿归案公审处决时,“人民欢声雷动”。又有如当时在义宁(今修水),当把民愤极大的会党头目陈葵、陈太恩、  相似文献   

9.
《琼州学院学报》2015,(6):25-32
《论语》在东晋时已经基本成为一部儒家经典,陶渊明对《论语》更是十分熟悉,并且在其诗文中屡屡化用。通过对《论语》和陶渊明诗文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论语》质朴、隽永的语言,对陶渊明"语淡情深"的语体风格有着直接的影响;陶渊明积极入仕和自甘归隐的人生向往,是对《论语》中仕与隐思想的一脉承袭,他对自然的爱恋,他所具有的仁者情怀也都受到《论语》和谐理念,仁爱主张等或多或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读龚国光的新著《 江西戏曲文化史》 ,甚有爱不释手之感。全书厚重、严谨,且文彩四溢,是一部研究江西戏曲文化史的精品力作。作者在书中是用线面结合,先线后面的结构方式,再现江西戏曲文化史的源与流的。在线的方面,作者从“ 南宋时期南戏涉足赣地”说起,论及“弋阳腔的产生”“ 、元曲杂剧在江西” ,再讲到“青阳腔”“、宜黄腔”和“ 采茶戏源流” ,为读者展开一幅丰富多彩的图画。而在面的方面,作者撷取了江西戏曲文化史上的闪光点,拓展开一个又一个面,予以深入的研究。在书中,关于“ 两宋赣文学在中国戏…  相似文献   

11.
2001年6月20日至21日,由江西省赣文化研究会、江西发展战略研究所、江西师范大学文化研究所和江西方圆广告公司联合举办的“赣文化与新世纪江西”论坛在南昌市滨江宾馆顺利举行。此次论坛举办于新世纪的第一个初厦,是对“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工业现代化、城市花园化”兴赣战略的策应,为广大赣文化学者提供了一个为江西发展建言献策的舞台。省社联主席、省社科院院长傅伯言研究员致开幕词时宣布:此次论坛的宗旨是“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放眼世界,文化兴赣”。省委副书记、省赣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钟起煌在报告中指出,赣文…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许多有名的文人学士,不仅留下了大量千古传诵的诗文,也留下了丰富的养生保健经验。他们很懂得在紧张的脑力劳动之余,采用适当的方式休息。现辑录如下,供今天肩负重任的知识分子们借鉴。 睡眠法南宋诗人陆游,晚间读书,一般以二更鼓尽(相当于晚间10点)为限度。睡眠是消除精神疲劳的  相似文献   

13.
李梦阳诗文东传朝鲜半岛及对古代朝鲜文学的影响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前七子的领袖人物李梦阳,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而且其诗文很快就东传到朝鲜,对朝鲜文坛产生了深远影响.朝鲜文人以阅读其诗文、次其韵、刊印其文集等方式接受了他的作品.同时也时他的诗文及理论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批评.多数人对他的文学理论、创作风格、总体成就持赞誉态度,肯定其在明代文坛的领袖地位,也有少数人对他的理论和创作进行了责难.而李梦阳诗文东传朝鲜的最重要意义在于促进了朝鲜李朝中期的文学革新.  相似文献   

14.
自宋代以来,赣东北地区一直都是江西的富饶之地。赣东北的商品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区域特色。转口贸易的繁荣、加工业的发展、地方性手工业的发达、从商行贾风气的浓厚及商品经济相关行业的形成,成为明清时期江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5.
欧洲人对江西的早期闻见与介绍□吴孟雪欧洲人认识江西,始自16世纪之后,确切地说,应是16世纪下半叶,但这并不是说在此之前就没有欧人到过江西并留下过记述。例如13世纪威尼斯的大旅行家马可波罗就游历过赣北门户九江。他对九江的商业兴盛、船舶之多曾留下了深刻...  相似文献   

16.
全真弟子尹志平1219~1223年随其师丘处机前往西域觐见成吉思汗,此次西域之行对尹志平的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成功地推动尹志平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是其诗文创作活动得以发生的动因;二西域的地理山水、风物、历史等丰富了他的创作题材;三使他获得了丝绸之路作家的身份认证;四丰富了尹志平的文学创作风格,提升了其诗文作品的艺术品格与魅力指数。  相似文献   

17.
黄道,原名黄瑞章,别号一鸣,江西横峰县姚家垅人,一九○○年四月二十五日生。黄道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和方志敏一道,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长期领导闽北苏区的斗争,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争,历任赣东北省委组织部长,闽北特委书记,闽赣省委书记等职。抗战爆发后,任新四军驻赣办事处主任、江西省委书记。一九三九年五月二十三日遇害于铅山河口。黄道同志被害至今已有四十多年了,但他主持新四军驻赣办事处工作时的功绩,仍为人们所怀念;研究他在抗战初期协助政府  相似文献   

18.
曾维刚 《江海学刊》2014,(3):174-180
历史上典范作家及文学经典的产生,离不开特定时代读者群体的接受。陆游作为集士大夫、文人及学者等属性于一身的一个典型,其才学、爱国之忱、诗歌艺术在他生活的当世得到广泛认可接受,当世接受群体对他的全方位阐释,构成一种多元的批评性接受形态。作为陆游接受史上的第一批读者,其批评性接受群体涵括君主、朝野政要、学术宗师、文坛名家以及江湖名士,体现出陆游接受的普世性特征。就其接受的影响与效应而言,有周必大、张镃、戴复古、苏泂等对他的学习效法,孝宗对他的青睐激赏及由此而致的君臣遇合,蜀中、临安大众对他诗作的争相传诵,呈现出诗坛、朝堂、民间等宏阔时空中的多层次接受格局,体现了陆游对当世普遍而深刻的影响。陆游接受的时代性、普遍性与导向性,形成其当世接受的鲜明历史时代特征,具有独特文化与文学意蕴。陆游的当世接受,确立了其典范地位,开创了自宋以降数百年的陆游接受史,具有深远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屈原对陆游思想上的影响,主要在于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及爱国者的为人品格.屈原和陆游,两人爱国主义思想的基础完全一致,有着传承关系;屈原有"美政"理想,陆游也根据当时社会时势提出"美政"理想,其中的很多思想、精神一脉传承;陆游为实现"美政"理想,如同屈原一样,也作了终生的不懈追求,表现出一个爱国主义者的高尚人格.屈原在诗作中以真挚高尚的情感抒写出"真我"、"真生活"的精神和淋漓尽致地揭露、抨击时弊的精神,对陆游也有直接影响,陆游进而提出"诗家三昧"的概念和"诗外功夫"、"经世致用"的主张,并身体力行,对当时、后世的诗文创作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关于陶渊明的处世态度,以及他的作品所反映的基本倾向,历来存有两种极端对立的看法:一种认为他生活在晋末宋初,又是东晋勋臣陶侃的曾孙,他的地位是随着晋室的存亡而升降的,故在他的诗文中,时时流露出伤时忧国的感慨,将他描绘成忠于晋朝、耻事二姓的“忠臣”。有人甚至说他所以归隐不仕,乃是迫于形势,暂作韬晦,他是要伺机为晋报仇的。另一种意见则相反,认为陶渊明这位优哉游哉的“田园诗人”,其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