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案情回顾李某在某发展公司承包的项目工地上从事提灰、捡砖等工作,其工作时间没有具体规定。2018年4月26日12时左右,李某在该项目工地取午餐时,不慎被地面堆放的钢筋绊倒受伤,送医后被诊断为左股骨颈骨折。2018年5月14日,李某丈夫向项目所在地的市人社局提出李某的工伤认定申请。市人社局通过调查核实,于2018年7月11日依法作出工伤认定并出具《认定工伤决定书》。  相似文献   

2.
景象 《中国劳动》2017,(8):76-77
2015年5月4日,汪某在Z劳务公司工地外墙高空吊篮作业时摔伤。医院诊断为:脑部左侧基底节区出血;高血压病;右侧颈部皮肤擦伤。汪某于2015年6月11日向Y区人社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其递交的《工伤认定申请表》中填写的受伤害部位为"脑后右侧颈部"。Y区人社局依法受理,并于2015年6月24日作出《认定工伤决定书》,认定汪某颈部受到的伤害为工伤。  相似文献   

3.
案情回顾李某系某建筑土木工程公司职工,2007年11月入职并与公司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入职前,李某要求公司将为其缴纳的工伤保险费用直接以工资形式发给他。公司按李某要求将每月应为其缴纳的工伤保险费直接发给李某,没有为其参加工伤保险,并在双方签订的书面劳动合同中注明:如李某发生工伤事故,责任完全由本人承担。2019年3月,李某在工作中不慎发生事故受到伤害。伤愈后,李某于2019年9月向公司所在的市人社局申请工伤认定。经调查核实,市人社局依法作出《认定工伤决定书》。某建筑土木工程公司不服该《认定工伤决定书》,向省人社厅申请行政复议。省人社厅依法维持了市人社局作出的《认定工伤决定书》。某建筑土木工程公司仍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上诉,一、二审法院经审理后,均判决支持人社部门作出的工伤认定决定,某建筑土木工程公司由于没有履行为李某参加工伤保险的法定责任,应当依法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相似文献   

4.
张立杰 《中国劳动》2012,(10):53-54
案情简介■贾某,女,出生日期为1958年1月2日,于2010年5月13日在某物业公司工作时摔伤。2011年5月,贾某向人社局提交工伤认定申请。人社局经审查,认为贾某发生事故时已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与用人单位不构成劳动关系,不属于《工伤保险条例》调整范围,决定不予受理工伤认定申请。贾某不服,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审理后认为,人社局不能依据职工是否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作为能否受理的条件,而是应当以是否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作为能否受理的判断标准,并据此向人社局发出《司法建议书》。人社局遂自行撤销了不予受理决定书并重新审理。争议焦点■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且未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人员是否属于《工伤保险条例》调整的对象?  相似文献   

5.
<正>案情简介郭某某1973年4月出生,为福安某电机配件公司职工,该公司未为其办理工伤保险。2012年5月,郭某某在上班途中被一辆货车相撞致残。宁德市人社局认定郭某某所受的伤害为工伤,公司不服提起诉讼,经过一审、二审,宁德市中院维持了郭某某为工伤的决定。2013年1月17日,宁德市劳  相似文献   

6.
<正>案情简介张某系某物流公司司机,2014年5月17日14时30分,张某驾驶货车从某物流公司出发到福州,刚驶离某物流公司大约5公里的104国道时,与本公司从福州回程的李某某驾驶的货车相撞,造成张某受伤。经交警部门认定,李某某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之后,张某向当地人社局申请工伤认定,人社局认定张某为工伤,并经劳动  相似文献   

7.
案情简介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是一家专门生产阻燃剂的企业,该公司在行业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其自主研发的产品具有比较先进的科技含量,也具有相当的保密性。2011年1月16日,该公司通过集体协商,签订了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竞业限制专项集体合同,并于2011年2月16日获得当地人社局认可该集体合同合法有效的审查意见书。2011年7月,该公司职工仇某向有关机关投诉,反映其于2011年1月30日向公司提出辞职,但公司拒绝其辞职的申  相似文献   

8.
明确行政应诉工作职责分工 《通知》明确,以市人社局为被告的行政诉讼案件,遵循权责一致的原则,由政策法规科统筹协调指导应诉工作,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业务科室、单位牵头承办.按不同情形确定应诉承办单位: 未经行政复议的案件.市人社局应所属事业单位、区县人社局请示作出行政决定或批复引起的诉讼案件,以直接负责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单位或上报该请示者为应诉承办单位.对市人社局作出的行政行为不服的案件,以直接负责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局业务科室(单位)为应诉承办单位.起诉市人社局不作为的行政诉讼案件,以具体负责实施该项工作的局业务科室(单位)为应诉承办单位.经行政复议的案件.对市人社局作出不予受理、驳回或维持等行政复议决定不服而提起的行政诉讼,以作出原行政行为的区县人社局、局属事业单位为应诉承办单位.  相似文献   

9.
<正>案情简介2015年7月13日,上海市某区人社局就甲公司未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一案,依据《劳动法》第72条、第100条作出行政处理决定(办理社保登记、补缴社保费)。两个月复议期满,催告无果。2015年9月28日,人社局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审查后表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都江堰市人社局围绕中心、服务民生,紧紧抓住打造成都旅游休闲度假卫星城和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的重大机遇,全力构建服务人社、阳光人社、和谐人社、数字人社、法治人社、廉洁人社,促进人社事业创新发展。突出群众主体地位,着力构建"服务人社"。市人社局创新实行"338"窗口延时服务工作,全年除去法定假日和轮休日,其余338天每天从早上8点到下午6点,不间断为群众办理业务。建成标准化的三级就业社保公共服务体系,工  相似文献   

11.
2014年12月,延边州人社局信息化建设正式通过验收,标志着延边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全面进入“数字人社”时代。从2005年成为全国信息化建设百家试点城市之一,到2014年全面通过验收,延边州人社局利用10年时间,精心打造了一个覆盖就业、社会保障、人事人才、收入分配、劳动关系等主要业务领域的“数字人社”。  相似文献   

12.
<正>案情简介陈某2005年8月向当地人社局申请工伤认定,自述2015年6月14日在某机械有限公司搬运柴油机时被撞伤,受伤后报告了本车间的班长和副班长,在当天上午10时左右到医院治疗,诊断结论为右手第5掌骨骨折,还提供了另一车间二名工友(张某和王某)写的证明,证明内容是俩工友听陈某说6月14日陈某在工作中受伤。当地人社局受理后,向公司发  相似文献   

13.
<正>案情简介刘某于2015年9月受雇于某业主委员会从事保安工作,2016年4月6日在工作时突发疾病死亡,后业委会向某人社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要求认定刘某的情形为视同工伤。业委会向人社局提交了刘某的劳动合同、参保缴费记录以及办理录用登记备案的资料等,某人社局受理后经审查并调查取证,认为业委会并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不是适格的工伤责任主体,遂作出了终止工伤认定的决定。现业委会和刘某家属都对此表示不能接受。  相似文献   

14.
<正>案情简介某化纤纺织有限公司有员工200多人。该公司从事化纤纺织加工,近两年来发生多起工伤事故,但一直未参加工伤保险。当地人社行政部门工作人员每次去该单位调查工伤事故时,都会向企业负责人宣传工伤保险,动员该公司参加工伤保险。2013年4月1日,该公司终于全员参加了工伤保险。2013年1月30日上午9时许,该公司设备维修工潘某在细纱车间清洁机器时,右手不慎被机器齿轮夹伤。2013年1月30日至2月3日,潘某住院治疗,共用去医药费3000元。2013年4月6日至4月12日,潘某再次住院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推进公司职工培训工作,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技能人才操作水平,加强公司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在绵阳市人社局指导下,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积极探索企业新型学徒制,由培训中心牵头,组织公司人力资源部、各生产车间、九洲高级技工学校共同制定《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细则》,报市人社局审批后,于2015年10月20日前报省人社厅备案,启动公司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6.
案情简介2002年,某咨询公司拟开展职业中介业务,遂向某市劳动保障局提出申请,要求该市劳动保障局许可其从事职业介绍活动。3个月过去了,某市劳动保障局一直没有答复。某咨询公司又通过电话方式询问多次,仍没有结果。面对企业送上门的招工业务,公司管理层决定开展职业中介业务。  相似文献   

17.
资讯     
公共服务全省首个公共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工作站挂牌成立4月16日上午,攀枝花市人社局公共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工作站在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举行挂牌仪式,这也是全省首家挂牌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该工作站按照“一站式服务、全业务办理”的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8.
8月10日上午,长宁县劳动保障局接到外乡农民工薛理文等人的投诉称,某路桥公司承建的宜泸高速公路长宁县下长镇段E7标段施工工地拖欠40多名农民工工资144万元。接到投诉后,县劳动保障局分管领导立即与县交通局取得联系,带领县劳动监察大队着手调查处理。  相似文献   

19.
案情简介■王某于2001年1月1日到某印务公司工作,工作岗位为会计。某印务公司于2008年6月1日与王某签订2年期劳动合同,期限从2008年6月1日至2010年5月31日。2010年6月1日,某印务公司与王某续签2  相似文献   

20.
案情简介■赵某于2008年2月至某时装公司工作,月工资为3000元。签订的书面劳动合同于2009年1月30日到期后,赵某继续留在该公司工作,但双方未续签书面劳动合同。2009年11月1日,某时装公司与赵某协商解除了双方的劳动关系。2010年5月10日,赵某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某时装公司支付2009年10月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