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当前文学批评的状况不容乐观,文学批评在摆脱被简化为政治意识形态的工具,向文学自身的审美性靠近的同时,又出现对西方的文学批评理论生搬硬套的倾向;在文学批评的态度上,"酷评"和吹捧式批评也大行其道。自由主义文学批评家在文学批评的理论和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扭转当前文学批评的状况,使其健康纯正地发展,我们从他们那里可以获得诸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批评的"接地性"问题,是针对当前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空泛化这一话语症候而提出的。民族文学批评空泛化主要表现为:一、理论与文学文本的错位;二、文学批评的泛文化性与文学审美特性的错位。现象批评是当前少数民族文学批评"接地性"的基本要求,也是重建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前提或基础,避免使这一本土话语流于纯粹的公式化或口号化,亦契合"理论之后"文学批评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3.
当下文学批评功能的弱化、文学批评机制的窄化、文学批评生态的恶化,以及批评原创理论缺失和批评精神流失,招致了人们对文学批评现状的不满与质疑,也导致了文学批评丧失了它应有的公信力和影响力。而在这些批评声音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于文学批评家本身,诸如施占军、周景雷、章德宁等人,他们对当下文学批评现状自省与反思,指出了当前的文学批评所存有的流弊、危机与困境。批判的目的在于建设,要建构有生命力的当代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4.
追溯了"文化批评家"、"后现代理论家"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的文学思想发展,从他的系列文化研究经典论述中挖掘其卓具特色的文学观点和文学批评理论,指出他的文学观是建立在马克思的辩证法基础上的开放、多元、具有包容性的阐释体系,他的文学批评理论辟出了一条文学与社会,尤其是与生产方式相联系的新途径,对当前的文学批评和文化研究都有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文学要不要批评,应该建设怎样的文学批评,文学批评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在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的时候,回顾一下鲁迅关于文学批评的理论和实践,对于我们进一步认清上述理论问题和当前文学批评领域的一些现象,并进而求得某些问题的解决,我想一定会有所启发和裨益的。 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即以文学家而论,又不但是坚实的创作家,而且也是深刻的批评家。他不但在文学创作上举起了“爱的大”,树起了“憎的丰碑”,写出了大量杰出的作品,而且在文学批评的理论和实践上,也有着十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中国人本主义文化思潮的涌现为原型批评提供了精神土壤 ;在文学批评内部 ,典型理论的困顿则宣告了高度理性化的文学批评思维方式的终结 ,原型理论对典型理论的置换实现了文学批评的突围 ;新时期文学创作关于文化原型的探求使得这种批评理论显得鲜活而富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有别于其他文学批评的理论范式,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特质体现在具有自己的问题意识、理论基础和由此形成的研究对象上.在哲学人类学的视域中,马克思以批判异化劳动扭曲了人的感觉和人的本性作为出发点来讨论美学问题;在这一论域中展开的思考,使马克思对审美活动及其意义的阐释有了比西方古典美学更丰富也更深厚的人学内涵和历史内涵.马克思以批判异化劳动为指向的美学思想是其文学批评的理论基石,也是其阐释文学艺术活动及其审美价值的出发点.文学研究上的这一定位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特有的社会/政治批判维度和文学价值观.马克思的文学批评理论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范式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以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和实践为依据,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具体革命实践,从20世纪初至今不断丰富、发展的文学批评体系.它在美学上具有明显的特征:一是它的革命实践性,把文学批评作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一部分来建构理论和进行实践;二是它的伦理意识形态性,把文学批评与政治和道德等意识形态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它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伦理型美学的必然结果;三是它的整合和谐性,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整合美学思想,运用到文学批评的理论和实践之中,逐步形成了内容与形式相统一、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中西美学思想相融合的和谐体系.  相似文献   

9.
当前的文学批评生态平衡已遭破坏,只有文学批评与大众文化语境之间、文学批评内部各要素之间、文学批评与大众传媒之间建立和谐、健康的生态关系,文学批评才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性别特征是小说叙述者的重要特征之一。然而,当前的叙事理论研究对此并未给予应有的重视和研究。本文则试图从小说叙述者的呈现方式、话语动态形式及其作为反对话语这三个方面,具体剖析小说叙述者的性别特征及其对于叙事文本语法层和语义层的重要影响。文章作者参照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而又力图超越这一层面,因此,文章立足于叙事文本的本体而进行的多层面的探讨,最终期待能够丰富与完善当前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和叙事理论的建构与探索。  相似文献   

11.
社会批评方法在文学史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进入20世纪后,在文学史的批评中先后出现了经济形态型、政治形态型和社会功能型等几大类型。近年来,文学史批评呈现出多元化的势态。在与其他批评方法结合的过程中,社会批评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进而在文学史的研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以三位京派批评家(李长之、沈从文和李健吾)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文学批评实绩为例,探讨中国古代文论的批评文体能否以及如何"活"在现代,"活"在当下。李长之标举"传记体批评",沈从文选择"印象式批评",李健吾践行"随笔式批评",表面上是模拟式地学习现代西方的文学批评方法,实质上是创造性地承续古代中国的文学批评文体,他们的"西就"之路实为"东归"之途。三位批评家在中与西、古与今之间的游走,对于我们重新认识中国古代文论的出路和走向有着重要启示意义和典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纽约学派以其坚守的一种与众不同的文化批评事业,形成了一个与美国新批评派并存的批评家集群。关于纽约学派的研究,既是对美国新批评派的共时研究,也是对西方文学批评思想的进一步考察。纽约学派秉持了文化激进主义的精神内核,力主马克思主义批评与现代主义文学的结合,扮演了美国知识阶层的核心角色。他们恪守知识分子身份,坚持独立思考和独立表达,关注文学的伦理向度和审美价值,主张文学批评必须介入历史。他们要改变美国文学复兴为党派政治和形式美学所干扰的现状,在传统美国文学的重新发现和现代欧洲文学的艺术创新的基础上创建新的美国文学。  相似文献   

14.
美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是女性主义在文学批评领域的成果,其发展过程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即“女性形象”批评、“女性中心”批评、“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和“多元文化身份”批评。在文化多元的当今时代,美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将在尊重差异与个性的基础上走向融合,不断完善其独具特色的理论,丰富文学批评的视域。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学批评中保有一种先验的东西,存在着一个先天的前结构,即传统的史学批评。中国古代史学意识的自觉先于文学意识的自觉,史学批评的观念与方法渗透于后代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各个方面。从思想渊源来看,史学批评是文学批评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6.
建国后十七年,文学批评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通过掌握文学经典的解释权而取得主导地位,其具体方式是颠覆原有经典、重新确认经典、文学经典重释、原有经典强化以及确立新时代经典,筒言之,通过共时态的文学经典建构与历时性的经典评价从而实现文学批评的经典化。由于文学经典的形成受他律性因素的支配,文学批评的经典化与非经典化范围总是处于流变之中,其流变的复杂过程呈现了建国前后文学批评观念的转型态势,也预示着建国后主流批评话语的建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感悟式批评强调灵感、想象、即兴、直觉,这与以自由、浪漫、超越、灵性的巴蜀文化传统在精神上不谋而合。新时期以来, 出版业的振兴、文学创作高潮迭起,与之对应的是文学批评的热度持续,但此时的文学批评开始大规模引进建立在西方哲学、 社会思潮理论背景上的批评模式,而更具中国传统的感悟式批评却越来越受到文学批评界的忽视,巴蜀文学批评的发展显然 也受此影响。那么在当代巴蜀文学批评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将感悟式批评融合在自己的文学批评实践中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 题。从中国古代文学的感悟式批评中获取灵感,阐释其对当代巴蜀文学批评创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非洲批评家往往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切入非洲文学批评,他们更多地关注文学的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因素,将文学批评看成社会批评的一部分,强调文学批评的功利性和实用性。他们并不拘泥于某一特定的文学批评方法,而是从实用的目的出发采取最合适的方法。他们对文学形式本身并不十分关注,甚至将文学形式本身也看成是文学的社会因素的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纽约学派是指20世纪30年代末期至50年代中期,一批活跃在美国最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纽约、聚集在美国现代文坛影响最大的学术刊物之一《党派评论》周围的文学批评家群体。这些纽约批评家以其坚守的一种与众不同的文化批评事业,形成了一个与美国新批评派并存的批评家集群。关于纽约学派的研究,既是对美国新批评派的共时研究,也是对西方文学批评思想的进一步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