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歌中富含理趣,这是宋诗的一个典型特征,而苏轼则是其中最突出的体现者。其诗歌中蕴涵的理趣,按内容可以分为自然之理、人生之理、社会之理和艺水之理。  相似文献   

2.
流行歌曲说理的可行性在于"情不离志"的天然本性,必要性在于受众喜欢"理趣"的审美期待.其"理"包括社会之理、人生之理和自然之理三个方面;其"趣"主要有情理结合、景理结合、物理结合、事理结合四种表现形式."理趣"有利于拓展流行歌曲的社会功能,但要充分发挥作用,需做到"新颖"和"适度".  相似文献   

3.
玄言诗的发展过程与玄学的发展过程具有一种基本同步关系。玄言诗可分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狭义玄言诗以东晋孙、许、谢(安)、王(胡之)等人的诗作为代表,与向、郭玄学的理趣相为表里;广义玄言诗分别指东晋前与“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理趣相一致的嵇、阮的诗作和义熙后超越向、郭玄学并渗入佛学思辨理趣的陶渊明、谢灵运等人的诗作。  相似文献   

4.
诗的理趣     
理,阐明道理,是逻辑思维的产物。诗,歌咏性情,是形象思维的产物。诗与理一旦相结合,比起一般纯粹抒情的作品来,要具有更为耐人寻思的力量。因为人们在阅读这类作品时,往往会引起理性上的启迪与触发,省悟出有关人生的哲思。但“理”并不等于“理趣”,魏晋时代的玄言诗,清谈玄理,然而形象苍白,味同嚼蜡。宋代理学家打出“以理为诗”的旗帜,借诗讲学,致使他们的诗通篇议论,大多是理过其辞,淡乎寡味之作。这两类诗皆无“理趣”可言。所以,诗中的“理趣”,是指诗中既表现了理性认识和客观规律,又具有审美理想和审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政治讽刺诗审美理趣中的“理”,其主要内涵,既指表现为思想内容的情理和事理,也指表现为艺术形式的文理。理趣中的“趣”,其主要内涵,既指思想内容方面的旨趣,也指艺术特色方面的风致或诗人创作个性方面的兴趣点。清代著名诗人和诗论家潘德舆在《养一斋诗话》中说:“《三百篇》之体制音节,不必学,不能学;《三百篇》之神理意境不可不学。神理意境者何?有关寄托,一也;直抒己见,二也;纯任天机,三也;言有尽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理趣这个写作美学术语形成发展的轨迹以及诗文产生理趣的条件和途径 ,并着重论述了“理”作为审美对象能够成“趣”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宋诗尚理,已成为千古定论。虽然后代对其褒贬不一,但谁都不否认其中存在着不少脍炙人口,充满了理趣的诗。苏轼作为宋代杰出的代表诗人,在其毕生丰富的创作中,也留下了许多发人深省、颇耐寻味、富于理趣的诗篇。本文试对苏轼的这部分诗及其产生原因作一粗浅论述,以期对苏轼诗歌的理趣特点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宋诗理趣漫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宋诗,明清时即有以其“主理”而发的微辞。如明人李梦阳说:“宋人主理,作理语。诗何尝无理?若专作理语,何不作文而诗为耶?”(《空同集·缶音序》)清初吴乔又说:“唐诗主达性情,故于三百篇近,宋人主于议论,故于三百篇远。”(《围炉诗话》卷二)然而,诗歌与理并非完全背驰的。就是上述李梦阳之语,不是也承认“诗何尝无理”么?他是不要“专作理语”罢了;清人沈德潜也说:“议论须带情韵以行,勿近伧父面目耳。”(《说诗啐语》六十三)宋诗中确乎有直接说理与不带情韵的议论者,缺乏诗的意境,无疑不足取。但宋诗中含“理”的篇什更有不少是富于“理趣”的,这“理趣”是宋诗研究中一个不应该被忽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近溪"不学不虑"之学可从三个方面展开:"赤子之心"是立其体,"孝弟慈"是贯其实,"当下理趣"是受其用,三者循环互解又自成一体。在识取道德源头圆满自足的前提下,"不学不虑"呈显为当下具体事为,当下情境凝一成"不学不虑"之理境。  相似文献   

10.
唐诗与宋诗因社会环境、时代特征以及诗人性情等差异,表现出不同的风格面貌.唐诗尚情,在绚烂华彩中见自然含蓄,情韵悠长;宋诗尚理,在平淡理智中见清癯精巧,理趣深远.  相似文献   

11.
湘中民歌有情趣之美、理趣之美、意趣之美、智趣之美、谐趣之美、雅趣之美。  相似文献   

12.
向来枉费推移力,今日水中自在行--宋诗中禅的理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宋数百年间,理学独尊天下,禅风如火如荼,宋代文人,释也罢,儒也好,或身居庙堂之高,或浪迹江湖之远,他们的诗歌创作,重说理,尚议论,并以"悟"为入理、入道的途径,在形式上不主故常,有明显的散文化的倾向.诗亦偈,诗亦文,重理而以意胜的宋诗,无处不洋溢着禅的理趣.  相似文献   

13.
刘因是元代著名的理学家、诗人,他在理学和文学两个方面都有所创新.刘因将其"生生不息"的理势观与文势观结合起来,在其山水诗的创作中得到完美的体现,不但表现了山水的自然之势及其强大的自然力,同时,在表现方式上也有所创新,采取一种类似文人画的大写意方式表现出山水的形象和精神,表现出耐人寻味的隽永的理趣.  相似文献   

14.
理趣诗是指既蕴涵哲理性,又具备诗的审美趣味的诗歌作品,理趣诗的创作在宋代出现全面兴盛局面.宋代理趣诗的繁盛,植根于宋代社会独特的文化环境.文章梳理了理趣、理趣诗及相关的几个概念,对宋代理趣诗做了分类研究,并辨析了文学家理趣诗与理学家理趣诗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苏诗贵在艺术地展示出卓然不群的主体风神:傲岸人格铸成其铮铮“诗骨”,旷达襟怀构成其超逸“诗神”,睿智心性化成其邃广“诗心”。这缘于苏轼坚持适我实用的原则,博涉儒道释而又长保性灵之真。苏诗呼应着个体生命与宇宙社会的律动,趣、情、理横溢。其诗以趣为美,悲而能谐,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其诗抒情以赤诚化、奇崛化、生活化为特色。苏轼的理趣诗以“理”充实了诗的意境内涵,奠定了宋诗重理致的新型意境,同时标志着中国诗坛上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三位一体的大诗人人格的完成。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以来,宁夏较有影响力的女诗人之诗作从写作题材上大致分为四类,包括于自然万物的书写中寄言深挚情感的托物寄情之诗、于地缘民俗的考察中书写生命体味之诗、于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中书写生命之网的诗作、在反躬自省中张扬生命价值的诗作。贯穿这些诗作始终的是宁夏女诗人们对自然万物及生命本身的特殊体验和诗性认知。  相似文献   

17.
天地人心,精理为文.理趣美是散文的一种最高境界.它是情感美、画幅美和气韵美的大融和,大升华.其表现形态可以归纳为思接千载,探求常理;内省外视,揭示奥秘;定格瞬间,显示永恒等.这种理趣美的形成,源于作者对世界外物的整体性感悟,对人生意义的普遍性揭示和哲理性思考.而且还与作者借以承载这种思考而展示的景、事、物、场面所呈现出的审美特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以阐理说教、表达思致为胜的理趣诗是宋诗中十分重要的一类。然而这类诗歌容易道学气胜,诗味不足,落入言筌理路,这也通常和理学家本身追求理性和道德准则的思想与精神境界相关。而北宋道学宗师程颢则将天人合一视为一种内心体验,追求活泼生动的自然至乐,其思想更加亲切圆通,因而诗歌也别具一格。观程颢之诗,通常存在存理以观物、应物而得趣、因趣而发理的一个循环过程,以亲切温厚之意态,不着痕迹地感动人心。这样的诗歌,既是个人道德的哲学化与艺术化,也是诗教对礼教的熔铸与陶冶,于宋代理学诗中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19.
宋代理学诗人的说理诗大多是枯燥乏味的语录讲义体,朱熹的说理诗也多为此体.不过作为理学诗人中的杰出代表,朱熹自有其不同凡响的地方,那就是他创作了不少富有理趣的小诗.本文以朱熹的理趣诗为论题,从作品的具体分析出发,辅之以确凿的材料,提出了以下观点:"朱熹的理趣诗是在禅宗以诗说禅方式的影响下创作出来的'示道'之作."  相似文献   

20.
王西冀同志的《故作多情》一书,不乏情趣、理趣或意趣的自然而然流露。在其作品中,情趣和理趣常常是互相生发、相互包容,而情趣和理趣又常常一起与意趣相互生发、相互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