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长期以来,法国东印度公司一直鲜为人知.十七八世纪,它作为法国对东方唯一执行殖民地和海外商务政策的工具,经历了一个独特的产生、发展的变化过程.从其兴建、运行及特点等方面,可以反映东印度公司的演变及其与中国的贸易关系.  相似文献   

2.
耿兆锐 《浙江学刊》2015,(2):140-145
约翰·密尔作为十九世纪英国著名思想家之一而始终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内学界也是更多焦点集中在他的自由主义、功利主义、逻辑学、伦理学等方面的思想,但是较少研究他与英国东印度公司之间发生的一切。其实,密尔全部工作生涯都与东印度公司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人生最美好的三十五年都是在东印度公司度过。本文将尝试探索这一新领域,为读者呈现密尔不为人知的一面,从而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他。  相似文献   

3.
英国在印度推行西方教育的初衷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梅 《南亚研究》2000,(1):91-96
莫卧儿帝国时期 ,印度谈不上有任何由政府组织和支持的教育制度。由于宗教目的和范围的狭窄 ,受教育阶层的影响是相当有限的。在英国殖民统治的将近二百年中 ,英国所推行的西方教育 ,使印度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 ,在受教育的中产阶级专业人员队伍中形成了一股前所未有的社会力量 ,从而对印度的社会变革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 75 7年 ,当东印度公司开始它在印度的政治生涯之际 ,无意中把一个西方化的教育制度强加于印度 ,既然东印度公司最初的动机只是为了贸易 ,就不希望以任何方式干预社会和宗教机构 ,而只是需要精通梵文、波斯文、阿拉伯文的…  相似文献   

4.
在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茶叶贸易史上,垄断是公司坚定不移地实行的首要的一项基本政策,这项政策是伴随着茶叶在公司对华贸易中日益重要而逐渐形成的。进入18世纪后,这项政策不断得到完善和加强。在这种垄断政策之下,东印度公司逐渐建立了独特的贸易机制,而这种贸易机制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和巩固了公司的垄断政策。正是这项长期实行的垄断政策,直接保证了东印度公司对华茶叶贸易的蓬勃发展,使茶叶成为“一个世纪以来在东印度公司的垄断之下和中国通商的记录”。  相似文献   

5.
英国特许公司是在重商主义政策主导下形成的带有浓厚政治性和垄断性的商业机构.在这一背景下形成的特许公司,也成为英国推行重商主义政策的主要工具.以商人冒险家公司、莫斯科公司、利凡特公司和东印度公司为例,英国特许公司经历了由规约公司到合股公司的性质变化,一些公司在管理层与成员的构成上存在一定联系,与政治的联系是这些特许公司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私商是英国特许公司发展过程中面对的主要对手.  相似文献   

6.
在GATS框架下,印度服务贸易的开放水平逐步加深,已明显超越其他发展中国家。对"商业存在"的限制是其服务贸易的核心壁垒,同时对"自然人流动"保留充分的政策自由权。在RTAs体系下,印度的服务贸易自由化水平呈"GATS+"特征且集中于"商业"、"通讯"、"金融"及"运输"部门,区域贸易协定伙伴选择与其"东向政策"目标国契合且主要为"南北型"区域服务贸易安排。本文在此基础上对中印自贸区服务优先开放部门以及开放机制设计进行了研判。  相似文献   

7.
日本的战略性贸易政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前沿。 80年代以来 ,西方经济学家在对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发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悖于传统贸易理论的政府干预政策主张并被广泛运用。日本被称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理论的国家。本文拟就支持这一理论的几个主要观点和日本的政策实践作以介绍和分析 ,为我国“入世”前后的政策选择提供一条新思路。一、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简介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是不完全竞争理论和规模经济理论。这是两个前提条件。同时 ,在这一理论研究中 ,又采用了经济学中的博弈论、信息经济学及产业组织理论等现代理论。…  相似文献   

8.
当前,尽管中印两国贸易绝对额增长迅速,但是双方贸易相互依赖程度以及贸易的互补性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SMART模型测算的结果显示,中印FTA的建立会让中国和印度同时获得贸易增长带来的好处,并且减让前关税水平越高的产品将获得越大的贸易增长。为此,中国与印度应该携手共同推进双边FTA建设,具体采取的对策包括:推动中印多层次交流、不断提高两国市场的透明度、尽快建立贸易投资争端解决机制和临时保障机制、优先解决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积极推动中印贸易投资便利化等。  相似文献   

9.
10.
WTO贸易政策对中国林产品贸易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世界贸易组织原则为核心的国际贸易政策越来越多地影响着各种贸易行为和贸易政策制定。林产品贸易是一个国家国际贸易总和的一部分 ,对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 ,林产品的进出口蕴藏着极有经济价值的潜能并将为其服务。为适应多边自由贸易体制 ,阐述了WTO贸易政策的一般规范与扩展 ,分析了其对中国林产品贸易政策的影响以及我国林产品贸易面对WTO的贸易政策所应采取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中韩贸易结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阴之春 《求是学刊》2006,33(3):69-74
文章从中韩两国的贸易商品构成入手,通过计算中韩产业间和产业内贸易指数指标,来分析中韩两国建交十多年来的贸易发展状况和贸易结构变化,从中发现:中韩两国的产业间贸易水平较低,而代表水平分工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则较高且增长很快,这种现象在占中韩贸易主体的工业制成品贸易中表现尤为明显;在产业内贸易中,代表相同质量产品的水平产业内贸易的份额要高于同一产业不同环节有差异产品的垂直产业内贸易。  相似文献   

12.
宋艳丽 《唐都学刊》2003,19(4):107-110
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积极与英国进行鸦片交涉,迫使英国答应10年内逐步减少向中国输入鸦片,直至完全停止.这是清政府外交史上的一次重大胜利,有力地促进了国内禁烟运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亚太地区政治、安全形势日益复杂,俄罗斯不断调整强化在远东地区的军事部署,力图增强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因此,其在远东地区的军事安全建设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本文以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地缘政治地位为切入点,梳理了俄罗斯国内对于其地缘政治价值认识变化的历史过程,进一步探讨了俄罗斯在远东方向新的安全环境下,强化其军事安全建设的战略考量与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4.
转轨期东西部地区企业发展差异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普万  王生龙 《唐都学刊》2004,20(4):143-147
转轨期东西部地区企业在结构、规模、效益、投资和政府对微观经济干预程度以及制度创新等方面的差异 ,宏观上源于国家的产业政策和产业布局 ,微观上则是由于西部地区企业自身成长的“先天不足”。其发展对策应从促进轻重工业的协调发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拓宽融资渠道、转变政府管理职能等方面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5.
唐铜生 《创新》2010,4(2):10-14
利用翔实准确的进出口数据,对中国与马来西亚双边贸易状况、中国与马来西亚贸易结构及贸易优势,中马两国之间同时存在互补和竞争的分析,两国的经贸发展应向贸易平衡,增进产业互补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丽君  郑妍 《创新》2013,7(1):37-45,127
边境对外贸易作为国际贸易的一种形式,既具有国际贸易中商品及服务的跨国互换性,又具备比国际贸易更为严格的地缘性。它是毗邻国家间特有的一种对外经济交往形式,对促进一国经济发展和国际间往来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且这种作用并未随着信息时代"地球村"的出现而减小。恰恰相反,边境对外贸易正在与新的区域间交往和合作方式结合在一起,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在对中国边境对外贸易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归纳和剖析基础上,针对中国经济转型期要求和新的国际形势,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对促进中国边境对外贸易更好更快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郭琼 《太平洋学报》2013,21(5):72-80
2012年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于9月8日在远东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举行,这是俄罗斯首次承办该峰会,选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会议就是要告诉世界俄开发远东的决心。以此为契机,俄开发远东全面加速。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虽然资源丰富,却是俄经济发展最落后的地区,与此同时,整个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强劲。怎样提速远东的发展就成为俄罗斯实现整个国家复兴、实现与亚太地区战略对接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阮氏清心  覃丽芳 《创新》2007,1(5):133-137
随着越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越南加入WTO,越南对钢铁的需求量不断增长。中国是个钢铁生产大国,在中越两国地理位置、价格低、运输成本低等方面具备有利条件,这就为中越两国钢铁贸易提供了发展的可行性。从基于越南、中国钢铁行业的基本情况出发,分析中越钢铁贸易的情况,并指出中越钢铁贸易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加强中朝经贸合作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传君  孙永 《求是学刊》2006,33(2):54-59
加强中朝经贸合作不但具有经济层面的需要,更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文章从中朝经济互补、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地缘政治、东北亚区域安全及和平解决朝核危机等角度对加强中朝经贸合作的战略意义进行了论证,同时分析了中朝经贸合作的态势、潜力,并提出了推进中朝经贸合作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20.
确立人民内部主要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紧迫需要和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国共产党把领导与群众的矛盾作为人民内部主要矛盾,对其进行过直接探索并取得重大成果.执政党的人民内部主要矛盾观点未纳入人民内部矛盾学说文本,这主要是整风运动后期国家政治生活主题变换的结果,深层原因是执政党未厘清人民内部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的关系,与一些不必要的担心和人民内部矛盾研究视阈狭窄有关.尽管新时期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但领导与群众的矛盾依然是人民内部主要矛盾,科学认识和着力解决这个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