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一个风和日暖的春天,孔老二领着一帮学生到外头去游逛,走到荆山脚下,看见了三个小孩。其中两个孩子打闹着玩,另一个小孩却不玩。孔丘奇怪地问这个孩子:“你为什么不和他们一起玩呢?”小孩回答说:“这样打闹没有意思,只知道玩得高兴,不知会撕破衣裳,还得叫娘受累,跟他们一起扔石头玩,还不如回家舂米干活好呢!有什么值得奇怪的。”  相似文献   

2.
绿香茶烟:小时候跟邻居小孩玩,我手捧一小包零食,好像是无花果吧。一个小孩要吃,我说给5角钱就让他吃一点。那小孩还真拿来5角钱,我就抓了一小撮给他。后来我用那5角钱又买了一包一模一样的零食。  相似文献   

3.
当一个小孩得了孤独症的时候,在别的地方,邻居可能会躲躲闪闪,但在这个小区里面,每家会轮流看护这个小孩,陪他玩,直到他会笑了。当一只青蛙跳出来的时候,在别的地方,大家可能会漠然视之,这个小区里  相似文献   

4.
一位叫贝加的教育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在中国某地方,几个小孩在一起玩,其中一个被另一个打了,被打的孩子哭着跑回家去告诉了妈妈,妈妈急忙赶来对“打手”吼道:你为什么打他?!你再敢打他,我就打死你。在美国也有这样的事,可年轻的妈妈跑来却心平气和地说,你为什么打他呢?你们不是好朋友吗?好朋友应该友好相处。  相似文献   

5.
《北方人》2008,(Z1)
这是我父亲的一句名言。父亲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是画家,会刻图章,画写意花卉。图章初宗浙派,中年后治汉印。他会摆弄各种乐器,弹琵琶,拉胡琴,笙箫管笛,无一不通。他认为乐器中最难的其实是胡琴,看起来简单,只有两根弦,但是变化很多,两手都要有功夫。他的胡琴音色刚亮。胡琴码子都是他自己刻的,他认为买来的不中使。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过脾气,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他爱孩子,喜欢孩子,爱跟孩子玩,带着孩子玩。我的姑妈称他为"孩子头"。  相似文献   

6.
老婆好玩,尤爱网上游戏,可以不吃不睡玩通宵,玩到投入时,她会大喊大叫,像一个分不清现实与虚拟的孩子。因为自己还是个大孩子,她拒绝再养个小孩子找麻烦,所以我们结婚4年还是小孩过家家般地生活。对此我也不大在意,想她总有一天会愿意养个真娃娃来玩玩。  相似文献   

7.
稚童妙对     
明朝有个叫冯驯的知府。一天,他在家里请客,有个十岁的孩子也跟着父亲一起到知府家里做客。有人见了便说:"这小孩虽小,挺聪明的,特别会对对子。"这话被在场的一位客人听到了,他觉得不太可信,瞪着双眼望了那小孩好半天。突然,他眼珠一转,决定考考这个孩子。于是他指着冯知府说:"冯二马,驯三马,冯驯五马。”说完,望着那小孩点了点头。原来这位客人出的是一则拆字上联,并示意小孩对下联。  相似文献   

8.
祖孙同乐     
李水生 《老友》2012,(11):41-41
俗话说"人老心不老",此话不假。老年人多陪小孩玩,不仅有益健康,而且还能捡回童趣。我有一个小孙子,小名亮亮,去年上了幼儿园。每天他从幼儿园回来,就缠着要我陪他玩,不管你有事没事,陪他玩成了一条"潜规则"。我们的玩项很多,比如骑马、躲猫猫、背唐诗刮鼻子、奥特曼打怪兽等。在玩骑马游戏时,我给他当马,他骑在我身上,一边骑一边唱:"我的马儿真正好,骑上它它就跑。跑到泰  相似文献   

9.
我的邻居贾爷爷,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可是他身体结实,动作灵活,爱说爱笑,尤其是喜欢和我们小孩们在一起玩,所以大人们都叫他老小孩儿,而我们则送他一个亲切的爱称叫"老玩童"。老玩童到底"玩"到什么程度?好,我就给你举个小小的例子吧。那天,我、杨蕊、刘猛正准备玩投沙包的游戏,老玩童恰好从这里路过。  相似文献   

10.
袁岳 《社区》2010,(20):51-51
生命不息玩不止,生命长青,好玩至上。 我说的玩,有五个层次。 一是孩子的玩。一个孩子,会玩且学习上过得去是最好的,只会守规矩而不会玩就成了废孩子。因为玩才是孩子的本质、天分、快乐与基础,不会玩,孩子的想像力、创造性就基本处在低级状态,丧失可爱与天性。  相似文献   

11.
柏兴武 《老友》2013,(5):40-41
爷爷终于被我请到城里来玩了。爷爷来的第二天上午,我带着他去一些免费的公园转了转,爷爷小孩似的玩得很高兴。下午,我带爷爷参观一些要买门票的风景区后,爷爷就不高兴了:"这样看看也要钱?我们后山的风景都比这些地方好看!"第3天,我要带爷爷去洗澡。我说:"爷爷,你辛苦了一辈子,也享受一下现代都市生活吧。"可  相似文献   

12.
学校聘请了一位外籍教师教学生口语。我与外教在一个办公室,相处的日子久了,便发现一个特点:总有学生给老外送礼物,但很少见老外主动给别人送礼物。一次,老外买回一大袋小地球仪,准备当奖品发给学生。一个老师的小孩看见了,便想让老外送一个玩玩,老外不肯。小孩就把当老师的母亲请来,同事不好意思开口,便让我"代劳"。我对老外说:"这是本校老师的孩子,你送他一  相似文献   

13.
古代一名书生。赴京赶考,途羟一个小镇。发现地上有一枚铜钱,向四周看看无人,便弯腰捡起放入了自己的口袋中,书生此举恰被一老者看见,意想不到的是,考场之上的主考官正是先前的那位老者,当他看到那名书生之后,当即批之曰:“一枚铜钱尚动心,让他为官定害民;贪习从此须悔改,未做文章先做人。”书生后悔莫及。  相似文献   

14.
于春玲 《社区》2001,(11):60-60
在中国,我们管教孩子,信奉“棍棒下面出孝子”,到了美国这一套就行不通了,他们教育孩子是引导为主,尊重孩子,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在幼儿园里,小朋友之间发生争执,如果谁错了,老师会让他一个人到角落或他自己放衣服、书包的小格了间去,单独呆上几分钟。因为孩子喜欢在一起玩,这对孩子可是不小的惩罚,前几十秒还  相似文献   

15.
一个偏远的农村突然通了火车,村民们好奇地看着一趟趟列车飞驰而过。有一个小孩特别热情,每次火车来的时候都站在高处向列车上的乘客挥手致意,可惜没有一个乘客注意到他。他挥了几天手后终于满腹狐疑:是我们村庄太丑陋,还是我长得太难看,还是我的手势或者站的地方不对?天真的孩子有些郁郁寡欢,居然因此而生病,生了病还强打精神继续挥手,这使他的父母十分担忧。  相似文献   

16.
苏景义 《今日南国》2006,(11):13-13
万隆金饰品店门前空地上围了好多人,一40岁中年人,带一胖一瘦俩年轻人在搞摸奖。中年人提起一个小口大肚瓷坛子,口朝下哗啦倒出一堆戒指,他说:“这些戒指除了铜的就是铁的。光这,大家肯定不摸。”他回头往金店里高叫一声:“老板,请把2000元一枚的金戒指拿10枚来!”金店老板应一声,一服务员用托盘托出10枚金光闪闪的金戒指,中年人哗啦扔进坛子里。众人拥进金店,问10枚戒指是否真是金的。老板说,金戒指100%货真价实。不过,他们在摸奖操作中会不会有猫腻,就难说了。这时,中年人正双手抱坛哗哗摇,然后将其往地上一顿,说:“10元一摸,摸到金的是运…  相似文献   

17.
《老友》2014,(10)
正退休后,老爸老妈不管去哪里,总是结伴而行,一起去买菜、一起去打羽毛球、一起出去散步。在我的眼里,他们还是一对闲不住的模范夫妻。平时,他们不是帮大哥接放学回家的孩子,就是帮着我在家照顾小孩。老爸很健谈,每次我回去看他,都要和他聊上一阵子。前几天,我问他:"今年的重阳节,你和老妈打算怎样过呀?"老爸一听到重阳节,顿时来了劲头,兴致勃勃地告诉我:"去旅游呀。每年重阳节,我和你老妈都要出去玩一玩,今年也是这样。退休后的十几年里,我们都已经走遍了半个中国。"  相似文献   

18.
每逢新春佳节,中国人都有一个给孩子们压岁钱的习俗。家住徐州闹市区青年路中段的一对退休老夫妻,男主人公姓徐,女主人公姓吴。这对老夫妻都具有三四十年的党龄,是一对紧踩时代节拍,十分关注子女健康成长的老人,他们也曾受到传统习俗的熏陶,坚持在全家人欢度春节时给孩子们压岁钱。开始时,每个孩子给10元、20元,随着家庭收入的不断增加,每个孩子的压岁钱也逐年提高到50元、100元,最后升到200元。从表面上看,压岁钱他们年年给,但他们的给法却与众不同,因而效果也不同。特别是这对老夫妻  相似文献   

19.
麻雯 《北京纪事》2015,(11):80-82
童年的杨小伟就对汽车模型情有独钟,小学高年级时,他爱上了BMX(自行车越野)。父亲杨继伟对孩子的兴趣爱好非常支持,认为这项运动可以锻炼孩子的胆量,“我本身就是一个爱玩的人,有的孩子天生就是学霸,有的孩子天生爱玩。小伟爱玩,那就玩呗。”只要爱上一样东西,杨小伟必然废寝忘食、全身心投入。玩了小一年,他已经会做各种高难度花式动作,成了BMX圈子里小有名气的人物,还参加了不少表演。  相似文献   

20.
见到阿龙时,他正在铃铛胡同那个老北京物件儿博物馆接待中央电视台的拍摄。聊起他的老北京物件儿收藏,阿龙说:“打小我就喜欢北京城老辈子留下的东西,上小学时,看见一个同学拿来两枚铜钱就喜欢得了不得,最后竟是用舍不得吃的两个苹果把铜钱换到手。”有了这份儿心气儿,阿龙收藏北京老物件儿已经几十年,博物馆更是一家接着一家开。用阿龙的话说:“我是用实物传承老百姓的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