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妇女》2010,(7):2-3
男性不像女性那样,喜欢用言语表达情感。但他们的肢体语言却会暴露其真实想法,女性可以从以下这些小动作,读懂男人的心思.  相似文献   

2.
从语用学视角看,广告用语属于一种单项的言语交际,是社会用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广告中使用恰当的语用策略,有助于使广告达到促进销售和传播信息的目的,进而吸引受众购买其所推销的产品或服务。从语用学视角,结合大量例证,从语用预设、合作原则和言语行为等方面来探讨淘宝"双十一"广告设计者如何运用语用策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进而引发其消费行为的极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林灵 《职业时空》2012,(2):153-156,159
根据言语行为理论,尤其是言外行为的社会功能和礼貌语言在言语活动中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一社会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将社交言语行为归为三类,并从礼貌策略的角度探讨汉语社交语境下的言语行为功能及应用策略,以期指导人们在特定的语境中正确选择和运用得体、恰当、礼貌的语言,掌握交际策略,达到最佳交际效果,促使交际成功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基于语用型的语文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感悟,要指向学生的言语活动,着眼于学生言语能力的发展,讲究语言带动内容。  相似文献   

5.
非言语行为是指人们用一些“无声的语言”,如体态语,手势语、面部表情等动作来表达说话人的思想感情。作为言语的补充形式,非言语行为能够辅助言语行为表达出各种情感及信息。正如Grant(1971)在《非语言行为分析》中所说:“课堂教学的效果82%是通过教师的表情、举止等非语言手段实现的,只有18%的信息是通过语言行为达到的。”因此,它对英语课堂教学的价值引起了现代教育者们的关注,本文则对非言语行为在英语课堂中应用的必要性、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及改进方法做了尝试性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骆晓云 《现代交际》2016,(4):203-205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该理论从行为角度探讨了语言的使用,可以广泛应用于外语教学中。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符合英语母语语言习惯的言语行为是教师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笔者从言语行为理论入手,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言语行为理论在听说读写和翻译教学中的影响以及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言语行为理论指的是语言是传达信息的手段,即以言行事。一切语言交流都包括言语行为。语言是人类交际的手段和载体,但人类交际的基本单位事实上是言语行为,并不是符号、词、句子或者这些符号、词、句子。比如:请求、命令、劝告、道歉、祝贺等。同一种言语可以表达不同的行为,同一行为也可以通过不同的言语得以实现。言语行为理论除了表达字面意思,主要强调说话人字面以外的意图;这就要求我们对言语行为的研究更多的关注的是对语言的意义、语言的功能以及言外之意的预设。  相似文献   

8.
言语行为(speech act,речевойакт)体现的是一种从全新角度观察语言意义的观念。作为语用学研究的中心和重点,在该理论的产生及发展过程中,英国哲学家奥斯汀以及美国哲学家塞尔作出了重大贡献。本文主要是对言语行为理论产生的背景,以及奥斯汀及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进行浅显的介绍和评述。  相似文献   

9.
刘巍 《现代交际》2011,(5):37-37
非语言交际手段与语言表达互补协调,共同完成课堂交互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使用语言,还应会利用眼神、声调、表情、手势、身体姿势等非言语交际手段来帮助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从教师课堂规范体态语、非言语交际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非言语交际手段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的奠基石之一,奥斯汀创造性地提出言语行为理论,为理解人类语言提供了新的视角,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话语词在我们日常的言语行为中经常"若隐若现",恰到好处地使用话语词能更准确地传达交际双方的意图,推动交际顺利进行。基于奥斯汀与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通过分析俄语劝说言语行为中的话语词,可以探析话语词在俄语劝说言语行为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语言交际包括话语的生成和话语的理解,在语言交际的全过程中,语言交际是人类交际活动中一种十分重要的形式,言语交际中对于编码和解码的分析应用于关联理论研究,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本文将研究关联理论在言语交际中编码和解码的认知语用分析,这将有利于在交际的认知过程中,话语动因的逻辑推理和基于心理语境的解释交替进行、互相补充.  相似文献   

12.
在日常交际中,人们可以通过语言交际,也可以通过体态语交际。在普通交际中,语言交际应用较为普遍。但在跨文化交际环境中,非言语交际应用作用更加突出。因此,本文对体态语在非言语交际中的文化差异进行了分析,期望能够为体态语更好地应用提供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多模态话语分析和言语行为界面研究成为学术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语言不是表达意义的唯一方式,非语言符号系统在意义建构过程中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如图像,声音,手势等。从视觉语法角度出发,以英语影视作品中请求言语行为片段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请求言语行为的互动意义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杰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与激励、唤醒和鼓舞。语言是一门艺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激励性言语行为更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浅析了激励性言语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赵一蕊 《现代交际》2011,(6):181-181
言语交际离不开语境,更离不开认知语境的内化作用。言语交际教学中认知语境的参与有一助于语言学习者调节语调,预设交际场景,推测交际内容,使学习者头脑中的共享域达到互为显映的效果。认知语境的内化作用有利于语言学习者认知共享的拓展,言语交际从而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幽默能令人笑口常开,精神愉快,并能缓解矛盾,调解人际关系。幽默言语是人类语言的精华,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和情趣。因此对幽默言语的认知解读也成为言语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选取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美国室内情景喜剧《老友记》中的部分幽默言语事例,从合作原则角度探讨幽默言语的认知解读过程,研究该理论对幽默言语的解释力,以及对幽默言语解释的不同途径。  相似文献   

17.
随着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对它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广泛,其中在广告语中的应用尤为典型。多数广告语并不是直接说出宣传目的,而是通过委婉的方式间接向大众传达真实意义,这样使广告更形象。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以Searle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结合广告中的实例进行研究,旨在为广告语言研究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8.
论辩是解决分歧的重要手段之一。论辩是一种由多个基础言语行为构成的复合言语行为。根据主体的不同,论辩言语行为具有两种体现形式:论证言语行为和反驳言语行为,二者都属于复合言语行为,由多个基础言语行为组成。论证言语行为和反驳言语行为的有效条件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初以来,在现代语言学领域,关于语言与性别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直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社会语言学的发展,语言性别差异才成为语言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社会语言学家逐渐认识到,作为一种言语标记,说话人的性别应当同其年龄、地位、角色身份这些内容同等对待,因而应当成为社会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独立研究变量。语言性别差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语言本身性别歧视,说话人的说话方式显示出他们对男性和女性的不同态度;一类是男女使用语言的差异。本文主要是针对男女使用语言的差异展开谈论的。男女使用语言方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词汇的选择、句法和语用方面。通过对语言性别差异的分析,发现它对外语教学有很大帮助。了解男性与女性语言的诸多差异,在外语教学领域是十分重要的。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尽可能地了解以英语为本族语的男性与女性的说话方式。  相似文献   

20.
间接言语行为指通过一种言外行为间接地执行另一种言外行为。而会话含义指的是透过语言形式表达的字面意义,根据语境和相关知识,推导出话语的真正含义。格赖斯认为,违反合作原则的任何一个准则都能产生会话含义。间接言语行为和会话含义都以语言运用为研究对象。因此,间接言语行为和会话含义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