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生态文明背景下,西南山地城镇面临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的要求。基于对西南地区资源环境特征的认识,结合在重庆、贵州等地的规划实践,探讨生态约束下的西南山地城镇规划策略,提出以生态约束为前提、以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导向、以空间用途管制和规划布局优化为核心的规划框架,并从用地条件和生态环境状况评价,"生态—产业"、"生态—人口"、"生态—城镇"协同发展,以及生态空间管控和城镇建设布局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淄博市在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中,以生态治理为重点,科学规划,综合治理,积极建立和完善资源保护和利用的长效机制。张店区从治理废弃粘土矿坑入手,以生态治理为重点,以资源综合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为  相似文献   

3.
以现试行的"双评价"技术方法对市县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时,往往出现评价出的农业生产适宜与城镇建设适宜用地重叠,难以支持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土地用途管制落地实施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本文受启于具有"自然的经济体系"之誉的生态学与经济学的共源关系,运用基础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原理,厘清土地覆盖资源供给与土地利用需求的多对多关系,解译出对土地覆盖资源利用的五大原则,提出"以追求正外部性为准则,以反映自然生态状况的土地覆盖资源供给和承载人类社会需求的土地利用之间的供需均衡为目的"的市县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自然经济学路径,以保障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土地用途管制落地实施能充分发挥土地覆盖的生态功能,并在"产权"清晰中可持续管理运行。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大学生人数众多,生活资源消费量庞大,从而形成了巨大的生活资源再利用潜能。依据对武汉地区大学生生活资源再利用的现状调查发现,目前,80%的大学生有较强的生活资源再利用意愿,但缺乏有效的利用平台。流行的大学生物品二手交易并不理想,为此搭建一个具有"4U"特征("U盘作用"资源中转、Utility实用高效、U化平台、University生态校园)的大学生生活资源再利用U平台,值得高校进行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刘颖 《城市》2018,(2):76-79
笔者以北京、 天津、 唐山、 保定及廊坊组成的"双三角"地区为例,探究了资源约束趋紧、 环境污染严重及生态系统退化形势下,通过优化生态空间格局、 打破区域行政壁垒及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优化城市化地区生态资本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杨钊 《城市》2014,(8):34-37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随后,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又明确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  相似文献   

7.
近日,江苏省提出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重点,以资源开发空间为整合对象,以绿色矿山建设为内涵,着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转型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郑向阳 《城市》2005,(4):18-20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近年来人们针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在实践中探索并提出的,其主旨是实现经济发展由"资源-产品-污染"的流程方式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流程方式转变,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扬弃.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指物质闭路循环流动型经济,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的,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  相似文献   

9.
王会芝 《城市》2014,(3):38-41
正一、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生态文明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人类进步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程度。从人类社会文明体系发展的横向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从人类社会发展的纵向历程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产生的一种先进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的主要表征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间相互关系的进步状态,强调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形成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以及生产生活方式,是一种可持续的新型文明。生态文明具有多层次和多维度的特点,包括生态制度文明、生态意识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以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为主线,提出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物质交换关系的异化以及解决资本主义生态问题的途径等重要生态思想。面对当前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循环经济模式是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本质是一种"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闭环流动的生态经济。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及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凸显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导、构建以促进青年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生态体系的当代价值与现实紧迫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理性分析和把握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与发展趋势,创新办学理念、整合办学资源、构建多元互动"共生共荣"的教育生态体系,是我国教育应对挑战、把握机遇、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山区高环境空间异质性对于生物多样性维持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生物多样性是乡村绿色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生态振兴是山区乡村振兴的重要发展方向,其中生物多样性保育与可持续利用已成为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途径。西南武陵山区是中国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丰富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为武陵山区乡村生态振兴奠定了良好基础。本文以地处武陵山区的重庆市石柱县桥头镇为例,基于其“林—草—湿”一体化的优良生态本底和丰富独特的山地生物多样性资源,针对山区立体环境特征、生态资源禀赋和生物多样性现状,在探讨其山地生物多样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生物多样性保育的乡村生态振兴目标、策略及模式,为山地区域从多空间维度、多时空尺度、多产业层次实现乡村生态振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王真 《职业时空》2012,(2):82-8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概念已经从生物学发展到整个人类社会科学,近10年,图书馆也开始研究如何建筑生态图书馆的问题。图书馆人也应该立足于人类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保持,建设"绿色"、"低碳"、"环保"、"节能"的生态图书馆。文章从图书馆的建筑生态、环境生态、资源生态、人文生态等诸多方面分析了如何建设生态图书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如何把“垃圾围城”变成“资源围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依靠分类垃圾场将"垃圾围城"将变成"资源围城"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相似文献   

16.
课题组 《职业时空》2008,4(2):108-109
“循环经济”一词,是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循环经济观是在全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变的严峻形势下,人类重新认识自然界、尊重客观规律、探索经济规律的产物。概括地说,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推进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为重点,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多规融合的视角,探讨山地丘陵地域主体功能区划的新方法。以丽水市为例,以乡镇为基本单位,提出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生态功能规划等多个规划相结合,优先梳理出重要生态用地,再提取出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两大类指标因子,用AHP-Entropy模型计算指标因子权重,结合区域实际情况计算并进行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山地丘陵区域主体功能区划的技术路线。将丽水市175个乡镇初步划分为四大主体功能区:9个经济与人口持续发展核心的优化开发区、39个要实行强制保护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的重点开发区、106个具有较高生态意义的限制开发区与21个禁止开发区。结果表明,在多规融合视角下进行的主体功能区划分具有更高的合理性和可实施性,对于目前的"开发"与"保护"这一难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经济快速增长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现实而提出的新要求.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提到全党面前,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建设生态文明再次做了强调.这为解决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人与自然的突出矛盾指明了方向,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9.
张璐 《城市》2018,(7):36-42
针对山水城市在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分析其"城市双修"的目标、 内容和方法.以天津市蓟州区老城更新规划为例,明确了重塑"山—水—城"生态景观格局与优化城市功能布局的规划策略,提出了挖掘存量用地资源、 创新城市治理手段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一代杰出的领导人,小平很早就意识到了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与协调发展,并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领导人民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小平的"三个有利于"原则就对社会发展、人口增长、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的有效利用等领域起着重要指导作用.能有效评判社会发展的最佳战略;资源开发同生态平衡、水土保持的协调;工业的迅速发展与最大限度减少环境污染,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