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究竟谁是主体,谁是客体一直是教学论领域争论不休的基本理论问题,同时也是教学实践中难以把握的实际问题。随着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与丰富,相继出现了单向的"教师中心"教学主体观、"学生中心"教学主体观,"双主体"和"复合主客体"教学观,以及研究教师、学生及教材的"分层主体"教学观。不同类型教学主体观的研究,对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问题的探讨与分析具有新的意义,从而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2.
师生关系是各种教育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也是班级体系的主要构成因素.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开展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参与,优秀班级体的建设也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良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和力",教育名著<学记>中有言: "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学实践也证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也会热爱他所教授的所有课程.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可以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由此可见师生关系不仅影响着班级班风建设,影响着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而且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其学习效果.因此,研究师生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赵婧杰 《职业》2022,(2):47-49
移情机制的介入对于技工学校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具有重要作用,但许多技工学校由于教师对移情机制重视不够、学生移情能力不足以及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缺陷等原因,师生关系存在"缺情"问题。技工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主动性,并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移情能力,形成互相理解、共同成长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4.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现代教学论也认为: "教育是一种旨在引起学习的师生间互感互助的交流活动,教师和学生是其中两个最基本的动态因素.学生不仅是教学过程中知识的载体,更是教学过程中的合作者、参与者.  相似文献   

5.
廖妙娥 《职业》2012,(21):101-102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已成为当务之急,广大英语教师已经意识到构建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小组活动对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性,并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了探索与实践。一、明确教师角色定位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和大班授课的影响,许多教师设计的小组活动几乎都是教师唱主角。而中职学校的英语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所承担的角色应该是多重的。在小组活动中,教师的任务是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故此,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为"指导—参与"。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充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进行有效的互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中职教育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尚未实现统一与融合,仍是依照传统教育模式分别按次序进行。其中,理论教师主要传授理论知识,实训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实际操作。这一教育模式的存在是造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重复教学和空白教学等中职教育问题的主要成因,对中职学生知识体系构建造成了很大阻碍,影响了中职教育质量的提高。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解决以上中职教育问题的关键所在,已有很多教师在探讨和实践这一方法。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主要探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电工电子教学中的应用意义与途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如何科学生动地在学生中宣传马克思主义,避免教条主义的照本宣科,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积极探索与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需要厘清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几个基本问题,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解读视角与方法,深刻揭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价值与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8.
叶松娟 《职业》2012,(35):149-150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基本的人际关系,它包括课堂和课后师生关系。良好的课堂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当前,在欠发达地区职业学校中,学生生源素质较差,个性又比较突出,因而常无视校纪,无视课堂,导致教师教学效率低下。本文就如何从教师的角度改变这种现状,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课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能够树立社会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党和热爱社会主义的政治思想觉悟,从而为社会培养可造之材。在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教学方法过程中,从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改革非常有必要。但是,长期以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沿用的是填鸭式方式,教师更为强调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部分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脱离实际且纯讲理论,只会纸上谈兵,因此教育的针对性不够强。  相似文献   

10.
《职业》2007,(24)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职业教育的核心目标,也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最根本的任务。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有意识地一步一步培养而成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研究采用适合培养学生创新性的教法和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中职财会专业课教师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创设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乐于学习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是内因;教师是主导,是外因。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良好的课堂气氛与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教师愉快的教,学生专心的学。重视师生的感情交流,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要倾注慈母般的爱,使他们振奋精神,愉快学习。  相似文献   

11.
教师直接承担着学校教育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教师的不当行为可能对学生产生精神伤害。在现代教育下教师在教学和管理中运用合理的方法及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人格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赵庆东  傅芳  韩静 《职业》2014,(18):76-78
师生关系历来是教育中的热点问题。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正进入后现代主义时代,后现代主义追求开放性、情境性,推动了当代教育理论的师生观转向,将教师与学生以“语言”为中介进行交互的过程视为教育的本质,将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理解为一种交往关系,追求相互理解。对话与理解成为后现代师生观的两大主题,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师生关系由传统走向开放,有了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3.
南斯拉夫教学论专家鲍良克说:“情绪调节着学生对教学的态度和积极性,情感环境决定学生在教学中的注意力——兴趣,满意,积极,精神振奋,还是冷漠不满足,散漫,压抑。”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体育教学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教师需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学生敞开心扉,从而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特点及其意义师生关系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宗旨的教育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也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道德等关系在教育领  相似文献   

15.
教师的梦想是高效的课堂教学,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期盼也是高效的课堂教学,这也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从"学会"到"会学"的一项有效教育方法。实践告诉我们,"自主高效课堂"教学的核心就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学生主体作用的具体体现。每一位英语教师追求的目标都是高效率的英语课堂,本文针对小学英语,结合理论与教学实践为创设高校课堂提出了一些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导致了虚拟世界的出现,它与现实世界遥相呼应,共同组成了一个新的"大千世界"。两个世界相互补充和融合,出现了新的教育环境,产生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影响较为深远,教师要想提高教育学教学的质量,必须认清这种背景下的师生关系,积极构建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7.
苏凌函 《职业时空》2012,(7):111-113
教育公平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城乡教育一体化目标的根本所在。基础教育阶段课堂中师生间的教学交往的不公平主要表现在座位安排的不合理、课堂提问的不公正、教师对学生评价的不公平等。主要原因是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合理;教师不能正确看待每个学生,师生关系不和谐;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体制不合理;教师素质和师德不高,对学生缺乏关爱。为此针对性地提出了包括合理分配教育资源,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树立科学的评价方式,正确评价每位学生;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师德建设;采取分层教学法等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王宏  史丽娟 《职业时空》2008,4(11):18-18
教学风格是教师人格的投射,体现着教师的风貌和风格,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特色。本文从教学理念、教育理论、教师个性和教学风度、师生关系、教育环境等诸要素,论述教师如何运用现代网络教育教学模式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进而使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教育特色。  相似文献   

19.
文本研读在研究生培养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作用,表现为:有助于研究生学术成长、教师科研与教学协同发展、师生优良关系培育。文本研读,能提高学生深入思考、理论反思的能力,培育学生独立思考、对话包容的素养;可以激发并提升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教学水平,从而有助于夯实教师理论功底并完成基础研究工作;有助于消除师生关系功利化和淡漠化,培育平等而有别的优良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20.
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正式开始,它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这次改革的具体目标体现在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这六个方面的"改变"。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这次新课程改革对师生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不仅引起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变化,还引起了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变化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化,是对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的一种挑战。本文通过对传统师生关系和新课改下的师生关系的比较,分析了新课改下师生关系的优越性,即它的新变化,并以新课改所倡导的民主、平等、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应然状态,为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提出个人的一些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