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壁鸠鲁快乐主义伦理学体系以感觉主义为出发点,以追求个人的身体无痛苦和灵魂的无干扰为目的,在历史上受到诸多误解或歪曲。文章试图从伊壁鸠鲁快乐主义的内容和实现快乐的途径等方面展开论述并进行反思,以探求其伦理观的本真所在。  相似文献   

2.
劳乃宣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学者、官员。他一生尊崇儒学,在清末修律中积极维护儒家的纲常伦理,在"礼教派"中成为仅次于张之洞的重要人物,时有"劳党"之称。他的法律思想对我们研究近代的法律思想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其中家族主义的法律思想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多元文化主义是国际移民学中民族政策研究方面的一个重要概念。本文主要从理论和现实两个角度对多元文化主义进行了简要分析。多元文化主义是继熔炉论后出现的一种解决族裔文化冲突的理论,同文化多元主义相比,它覆盖了更深层次的含义,涉及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内容。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是典型的两个实行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的国家,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要在实践中处理好"多元"与"同一"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4.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国19世纪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创作了众多优秀的作品。其中,长篇小说《群魔》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十分中意的一部,它直接地体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社会政治观点,即陀氏的根基主义思想。本文对《群魔》中三位"脱离"俄罗斯"土壤"的主要代表人物的命运进行了客观、深刻的剖析,揭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这篇小说所体现出来的根基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5.
泛阿拉伯主义萌芽于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主张阿拉伯人是一个民族共同体,目标是建立一个统一独立的阿拉伯国家。本文简要论述了泛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兴起和发展;伊拉克和泛阿拉伯主义的关系;伊拉克复兴党的泛阿拉伯主义实践,最后分析了伊拉克在历史上长期成为泛阿拉伯主义民族中心和泛阿拉伯主义在伊拉克恒久不衰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在影片《贫民富翁》中,导演丹尼?波尔采用东方主义视角,对东方印度进行了"他者"形象的建构,认为西方应该对东方进行拯救和弥缝,而东方主义的出路之一应该是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相似文献   

7.
多元文化是不同于多元文化主义的,前者是对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的描述,而后者是一种政治理论。多元文化主义在一些具有较长的移民历史的国家比较普遍。多元文化主义政治思想反映了现代国家所面对的现实,其中它必然要继续维护一直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文化,同时又必须照顾到少数人族群的地位和权利。由于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所面临的政治环境也就有很大的区别,决定了各个国家在采取具体的民族政策和政治的整合上也应当具有各自的特色,应当让各国的多元文化都绽放出应有的色彩。  相似文献   

8.
作为伊斯兰社会与政治思潮的重要表现形式,萨拉菲主义是西方学界长期关注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英文文献从历史多重语境的视角出发对萨拉菲主义的本体论进行了探究,围绕萨拉菲主义的教团实践、政党政治实践及反政府武装的暴力实践等问题形成了多元化的萨拉菲主义实践论观点。在萨拉菲主义的地区与全球影响方面,英语学界达成了基本共识,即在"圣战萨拉菲主义"思想影响下形成的全球网络严重破坏了地区稳定,甚至可能解构以民族国家为中心的现有国际体系。英文文献对萨拉菲主义的研究呈现出题材多样、观点多元的特征,但也存在许多西方特有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安全化思维惯性,以及在方法上长期无法摆脱"建构"与"解构"的二律背反。  相似文献   

9.
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是名为复兴古希腊、罗马的文艺,实为复兴古希腊、罗马的纵欲主义、殖民扩张主义的运动,是兽性打败人性、欲望打败慈爱、物质打败精神、快乐打败幸福、自然科学打败哲学的罪恶开端,是造成现代社会里全部理论悖谬和人们普遍的精神痛苦的根源。而精神主义就是要用精神的名义、神圣人性的名义、慈爱的名义、真正的哲学的名义,要把发端于西方文艺复兴的一切错误而罪恶的理论一一揭穿,把它们颠倒过的是非扶正过来。  相似文献   

10.
白静 《现代交际》2012,(8):48-49
面对归纳的两难境地,波普尔以反逻辑实证主义的思维方式,提出了否定后件的证伪主义.从证伪主义出发,他希望通过对归纳问题的消解来解决归纳问题.他的思想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科学研究不可能排除使用归纳法;另外,证实与证伪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假说的基础说不清楚,而且人们在实践中最终还是需要经证实的假说.这些都足以说明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并没有真正解决归纳问题.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观念的变化,当代青年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也随着发生变迁,在西方物质主义价值观影响下,当代青年消费出现物化意识观念下享乐型消费盛行、个人主义观念下符号型消费凸显、异化消费观念下消费理性失衡等消费误区。后物质主义作为绿色政治理论核心价值观之一,其提倡的生态优先发展、绿色消费、理性平衡等观念能为青年绿色消费模式的建构提供理念导向。从物质主义到后物质主义是当代青年绿色消费模式建构的必然选择,绿色消费模式建构包含三个转向,即从物质——享乐型消费到后物质——生态型消费、从个性——符号型消费到需求——发展型消费和从欲望——异化型消费到理性——适度型消费。  相似文献   

12.
庄林 《现代交际》2002,(10):9-10
新懒人主义的宗旨是“人生得意须尽懒”,本着简洁的理念,崇尚新世纪里的崭新生活方式,它要求每一位以新懒人主义为终身奋斗目标的杰出人士能够深入学习删繁就简的生活与工作技巧,从而可以从容驾驭去芜存菁的攻略秘术,最后达到如鱼得水的返璞归真境界。新懒人主义的目标就是清新、单纯、自然、健康的新生活。调查显示:人类精力的60%以上用于抵抗压力的侵蚀,完成责任以及对规章制度的遵循上,大量的没有任何作用和效果的人际交往充斥在我们身旁,创造力被浪费,热情被消耗,机械的一成不变的步骤强占了我们的时间和生命。下面推出的《完全懒人手册》将给你带来无限惊喜。  相似文献   

13.
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伊斯兰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发端于中东地区的伊斯兰主义也不可避免地波及到了这一区域。非洲伊斯兰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既受外界因素影响,又与非洲国家复杂的民族宗教关系、多党民主化风潮、经济社会欠发展以及民族国家构建一体化程度较低等因素密切相关。虽然伊斯兰主义思潮和运动不会改变非洲伊斯兰教总体温和且具包容性的大局,但其对非洲国家发展和国际关系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伊斯兰主义在非洲会长期存在,但因自身矛盾重重,加之近年来非洲国家和国际社会加大了对其遏制和打击力度,长远来看,伊斯兰主义在非洲难有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民族主义的弊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民族主义进行反思,甚至一度担心民族主义的极端排他性会引发新一次的世界大战.许多学者也认为民族主义将世界割裂开,利益至上的原则使得国与国的交往充满了对抗和冲突.针对此点,刘擎提出了新世界主义,试图从传统天下观中寻找解决之道,力求建立一个和平公正与合作共赢的后霸权世界秩序.在新世界主义中,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往应该以中国传统"和而不同"这一哲学思考为原则,通过交流与合作的方式,来建立一种普遍规范的新世界秩序.  相似文献   

15.
当前,泛娱乐主义在我国消费、传媒、教育、信仰、政治等多个领域均有集中体现。泛娱乐主义的影响范围正在加速扩大,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经济发展,但也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领域造成了挑战与冲击。本文从泛娱乐主义思潮的兴起背景和现实表现出发,试图分析泛娱乐主义思潮对当今社会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快乐三题     
快乐好不好? 据亚里士多德,第一个把快乐和善好等同起来的哲学家是尤多克索斯(Eudoxos)。这一类哲学家被称做“快乐主义者”。柏拉图的《斐莱布篇》里的斐莱布就是个快乐主义者,虽然那多半是个虚构的人物,但快乐主义那时一定相当流行,柏拉图因此才花大篇幅加以讨论。近世则有功效主义或曰功利主义把善好和快乐等同起来。当然,这里所说的“快乐主义”是一种哲学主张,并不是街上不问哲学一心吃喝玩乐的那种实践快乐主义。  相似文献   

17.
好恶     
我们像喜爱陈酒那样,喜欢古老的快乐主义。决定我们的行为的既不是善,也不是恶。而是我们的好恶,或者是快乐与不快乐。我只能这样想。那么我们为什么在寒冷刺骨的天气里,见到行将溺死的幼儿.要主动地下水去拯救呢?因为拯救是一种快乐。那么躲避下水的不快乐和拯救幼儿而得到快乐,  相似文献   

18.
伊朗文化和文学与苏非主义掺杂在一起,而且比其他任何一个社会都要掺杂的多.因此,苏非主义在伊朗的民族生活和历史中占有优势是毋庸置疑的.伊朗人的思想和语言中对这些词语非常熟悉并且适应了它.虽然早期苏非主义没有任何规定的形式,但是经过三世纪以后,苏非思想开始深入人心而且从第四世纪开始,它有了自己的形式以及组织.后来到第七和第八世纪,大部分人都能够适应苏非主义.当然,与此同时,一方面这种倾向对伊朗社会完全是具有积极影响的,满足了伊朗人民民族的以及历史的需要,帮助伊朗人民具有了独立的思想,另一方面,在后期,尤其是到第八世纪,苏非主义对伊朗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并且引起了伊朗社会结构的一个退化.  相似文献   

19.
伊斯兰新柏拉图主义是在阿拉伯翻译家翻译希腊哲学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哲学思想。其代表人物在“第一”、“灵魂”和“人”这些哲学基本问题上进行了创造性的思维,表现出伊斯兰新柏拉图主义的一些共同特征:重视理性,研究理性和非理性认知的关系及作用;通过灵魂的修养和完善及个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及构建等表现哲学和宗教的调和。这些特征展示了伊斯兰新柏拉图主义哲学和神学(宗教)相结合,理性思维方式和非理性思维的内容统一。研究伊斯兰新柏拉图主义可拓宽我们思考生存与和谐问题的视域,为自身哲学应对外来文化冲击提供一个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由于受到来自自身、家庭、学校的压抑而导致不快乐感上升,逐渐沉迷于网络"乐土"的现象时有发生。他们将快乐主义误解为单纯追求感官享受的享乐主义,导致不同程度的人性扭曲问题出现。这些严重后果的产生亟待我们重新理解快乐主义伦理学。从动的快乐与静的快乐、独乐主义与众乐主义、感官快乐与精神快乐等角度分析发现,青少年快乐主义体验型教育不失为解决网瘾问题的良好对策:它重视学习过程中的快乐情感体验,构建快乐主义体验型教育新模式;模拟青少年喜欢的网络内容,创新传统教育方法;改变单一的认知目标,情感目标与认知目标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