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智英  宋志英 《城市》2008,(3):61-63
现代与传统、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与融合,使具有鲜明地域风貌和人文特色的城市也不可幸免地卷入了这一漩涡。由于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趋同,人们忽视了对城市风貌中地域特色的追求,对居住城市的归属感日渐失落,城市规划发展滞后于社会发展的趋势。这种城市特色危机的日益显现,使人们逐渐意识到将城市地域风貌特色体现在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得到了深入进展,人们对居住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强城市的宜居性建设,满足人们的需要。城市宜居性,包含居住的环境和生态两方面问题,本文以吉林市为例,通过分析城市宜居化的影响因素,希望可以为城市的宜居化建设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安家》2014,(6):147-147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及人口高度密集,梦想中宽松的居住环境,宜人的街区尺度,和睦的邻里交往环境已经成为记忆。人们对记忆中梦想的居住环境越发的渴望,现代社会人们的交往方式和对居住的需求也潜移默化的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4.
殷亮  任娟 《城市》2012,(10):64-67
构图是艺术创作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建筑的色彩设计也不例外。近年来,随着中国住宅建设的高速发展,居住建筑的色彩设计不断突破传统的色彩取向与构图方式,设计手法更新较快,这些设计或构图大胆,或精雕细琢,富有创意的色彩设计拓展了大众对居住建筑色彩构图的理解,也表现出设计师对居住空间深层次的关注。目前,我国城市居住建筑的外观色彩大体有6种构图方式。一、横向构图在城市居住建筑色彩中运用最广泛的构图方式是横向构图,即建筑色彩分布以水平线条作为分界线,相同或相近的色彩水平延伸,给人以平静、稳妥的视觉感受和从容、安详的心理感受。  相似文献   

5.
居住环境是检验人类幸福感的重要指数。居住环境的舒适度直接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甚至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尽管经济发展带来了物质的极大丰富,推动了建筑设计水平的整体提升,但在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方面仍然暴露出诸多不足之处,一切建筑物或仅公共设施建设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并没有得到体现,甚至对居住环境和人文景观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这是值得建筑设计行业不断反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宋亚辉 《职业》2013,(9):88-89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对日常居住工作环境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国内许多城市的旧建筑都在进行更新改造,大量的住宅和办公场所被重新修建。由于人们对建筑的需求已经由满足温饱向舒适的小康生活发展,这就要求技术人员在设计住宅时要以人为本,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力求建筑物做到舒适、环保、安全、美观。这也对建筑给排水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以往的给排水设计中,存在的许多常见问题,不仅仅影响建筑物的美观,给居住者带来不便,更有可能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本文对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几个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的城市发展伴随着改革开放经历了30多年的风雨历程,城市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变,尤其是城市最基本的组成元素——城市社区,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福利分房制度的终结,住房制度的深化改革,直接刺激了商品房市场的发展,人们的居住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老式的普通民居已经不能满足大多数人的居住需求,新型的居住社区应运而生。城市社区是现代人生存活动最基本的空间,是城市的肌理,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  相似文献   

8.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快速的提高,这使得人们对室内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室内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主要活动场所,它的环境质量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物质需求,更影响到人们的精神需求。本文就当前室内设计中色彩的设计原则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讨论它在室内设计中的具体运用情况,从而在室内装修过程中为人们营造出更好的生活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9.
城市的艺术设计应当树立什么样的风格,是不能够千篇一律的,应当在权衡当地的具体情况后,抓住最能够体现特色的元素来开展城市规划设计,使每座城市都能够韵味十足、风情万种,确保人们能有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使城市能够获得持久发展的耐性,本文就是本着这样的观点,开展了卓有见地的阐述,对我们在今后的城市艺术设计中具有一定的科学指导性。  相似文献   

10.
诸文娟 《现代妇女》2014,(2):232-23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生活水平得以提升的同时,人们对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保证建筑的整体美观性和功能作用,有必要把握建筑设计与室内装修设计之间的关系,将建筑设计与室内装修设计一体化模式正确应用于设计中,使建筑设计更具艺术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11.
谢爱华  姜黎黎 《城市》2013,(4):42-46
一、引言居住用地占据城市建设用地1/3的面积,居住空间是人们最常见、最直接接触的空间类型,也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关联最密切的区域。近二三十年来,面对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多样化需求,政府主导开始自上而下对住房建设进行改革,居住空间发展的延续性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末,国家首  相似文献   

12.
王小波 《城市》2014,(3):61-65
正就像食物与衣物一样,住房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在城镇福利分房制度结束、实行住房商品化以来,城市住房也成为了最昂贵的生活资料。住房商品化一方面使人们在住房方面有了更多选择的机会和自我改善的可能;另一方面也大大增加了生活成本,购买一套住房往往需要花费一个家庭多年的积蓄。在城市中,除住房本身的居住功能外,居住地的周边环境、生活便利性、工作与居住地之间的通勤距离等都会影响到人们对住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正城市logo是城市品牌形象的重中之重,也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会产生的必然举措。它能简单明了地突出城市特色,有强烈的可识别性,易于城市品牌的传播,简单的图形设计也有利于城市logo在各种传播媒介上的使用。应该说,城市logo的设计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在不断升华,它源于人们对城市文化的传承及城市精神的进步,体现了城市的多元化和人们所赋予它的更多期待。  相似文献   

14.
郑淑洁 《安家》2009,(6X):94-105
当城市以加速度向前迈进的时候,建筑从来都是作为一种时代的表征在城市里自成体系,人们在享受城市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丰硕物质成果的同时,逐渐看到了一个满是水泥森林的城市印象。这些都是工业文明大背景下的必然趋势,到处都是钢筋混凝土搭建起的高耸建筑。这样的建筑形态占据着人们的工作、生活,非平衡状态引发了人们对居住环境的反思。  相似文献   

15.
徐睿凯 《现代妇女》2014,(11):489-489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人们对于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在人们发展的过程中也早成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逐一些比较奢侈的装修风格,从来不考虑生态问题,这样不仅造成了对建筑材料的浪费,也变得很不环保,一方面,我们的居住环境遭到严重污染,宁一方面,身体健康也将会受到巨大的威胁。我国的住宅生态设计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很多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对居住环境也有了更高的需求。为了满足人们对居住的需求,开发商开始大量建造中高层以及超高层建筑,这也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举措之一。建筑高度不断增加,建筑本身的容积也在增大,内部空间设计愈加复杂,带来了一定的火灾危险。近年来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等消防事故的事件屡见不鲜,也表明高层建筑消防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必须采取恰当的措施加强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本文将就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可靠性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7.
王洪辉  翟露静 《城市》2003,(6):47-49
"非典"爆发于城市地区,肆虐于大都市地区,从中可以看出"非典"与人口高度集聚的城市密切相关.由此也引发了方方面面对城市人居环境的反思.虽然现在还不能肯定城市居住环境与"非典"有什么样的直接关系,但其在预防疾病方面所暴露出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人们对此所进行的反思是必要的,它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城市住宅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环境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陈设艺术在室内环境设计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陈设艺术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可以为人们创造一个温暖、舒适、有艺术氛围的生活居住环境。本文主要探讨了陈设艺术的分类、陈设艺术中不同陈设物的特点、陈设艺术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何禾  石文华 《城市》2011,(7):35-38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开始进人快速城市化时期,大量居住区开始在城市中出现,改变了计划经济时期以平房、胡同为主的居住模式。然而近年来,大运量公共交通的发展和私人汽车的普及,使人们的出行距离向极远和极近两个极端发展,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现代常采用的“居住区—居住小区一居住组团”的层级式结构似乎已难以适应城市的发展和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因此,探索一种新的居住模式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既是“人口的城市化”,也是“空间的城市化”。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重组明显,社会分层现象明显体现在居住空间分化上,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程度加剧。通过上海人口城市化的发展历程分析,对城市化进程中的上海市城市居住空间结构演变及特征进行剖析,进而对农民工居住空间演变、特征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