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具象表现绘画融合了现象学的方法理论,提倡在写生中用"无先验"的观看方式全身心的投射到对象之中。本文从塞尚、贾科梅蒂、阿里卡的绘画实践,呈现画家对绘画本质,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阐释写生在具象表现绘画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画和西方油画艺术有着各自独有的特色和不朽的作品,为了更好地认识和欣赏中西绘画,本文从审美追求、造型技法和构图方式三方面简明而系统地概括了中西传统绘画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所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革,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西文化的大门,也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敞开。本文主要论述十九世纪中西绘画的特点,主要的画派,代表人物,创作手法的运用。通过本文,可以了解中西绘画在十九世纪的发展趋势,以及在时代背景下中西文化相互借鉴的卓越成果。  相似文献   

4.
中西绘画呈现出两种迥然不同的面貌,而相当一部分的境内学者主要是从绘画的形式和内容展开探讨,本文拟打算撇开对于绘画的形式和内容进行深入的探讨,从中西艺术家创作对待自然观的态度上进行展开讨论,同时得出结论,影响绘画差异根源的是中西艺术家对待自然观态度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当代维族画家库尔班塔伊的油画《围观》,以绝弃背景的"留白"方式绘制着:三个马背上的维族少年"围观"一幅伫候于画箱上的边疆写生画之场面。是画在面貌上颇与唐朝画家张萱的名画《虢国夫人游春图》相类似而成映趣;至在情绪上又似有西方画家马克·坦西造诣于"搬用经典"、"理性调侃"上的典型后现代绘画观念之影迹。诚然,这种古今、中西的绘画比较未必可靠、可信,甚至犹可能止于臆测与穿凿。但油画《围观》在显然取法自国画的"留白"之后,也显然"留白"着一种真实的荒谬感,踟躇在"正经"与"不正经"之间:它不一定后现代——但一定得益于康笑宇先生那——于"不正经"中讲"正经",或于"正经"中谈"不正经"——的艺术思想及至处世智慧之熏陶。  相似文献   

6.
现代艺术发展到今天,价值的多元化逐步在消解架上绘画的意义。除去作品当下性,对于传统精神的再次深掘逐渐成为了艺术家自觉性的自省,希望在传统里找到一种更加贴近内心的方式,更加贴近自身文化母语。从形式上讲,东西方绘画一个非常大的差异是空间形式的表现差异,西方绘画里的空间意识来自科学,以几何学,透视学来表现画面空间,习惯性的以物质方式来传达。中国绘画的空间意识则来自于书法,"一种类似舞蹈或音乐的节奏美"。方式上西方绘画是以建筑,雕塑为基础,以理性构筑瞬间的过程。中国绘画则以书法为基础,直觉地展现生长全貌。  相似文献   

7.
"城市漫游者"是青年亚文化在城市空间场域下所呈现的视觉形象。城市塑造着亚文化青年观看世界的方式,同时影响着大众观看青年亚文化的方式。"城市漫游者"的观看实践最终路径是引发视觉政治。视觉政治,是对视觉表象和视觉文化的空间生产、占有和压榨的政治活动。在青年亚文化"城市漫游者"这里,它是私下的、个人化的,是无意识的表征实践。  相似文献   

8.
艺术思潮在中国工笔人物绘画领域的渗透下,自90年代开始,绘画形式过度趋向于商业化,绘画理念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逐渐失去传统的内涵,绘画风格随着各流派与绘画机构的增多而出现了鱼龙混杂的"多样化"局面。面对新思潮的侵入,高校艺术类学生应采取的措施,在继承中发展,在汲取中创新,中国工笔人物画要讲究画面的现代意识,运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基础上与当代背景结合,使学生更深层次的了解传统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9.
侯莉 《现代交际》2012,(7):97-98
中国绘画经过几千年的创造和发展,已成为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西方文化的涌入,中国传统绘画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与影响,使初学中国绘画的学生在“中西绘画结合”“西画中国画方法宣染”“中国画西方绘画方式描绘”的多种形式之中迷失方向.所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立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加强对中国绘画的认识是搞好教学的首要任务.本文针对中国绘画中“线”的发展、特征与作用进行深入探讨,以更好地把握中国绘画教学的内容和更好地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文先 《现代交际》2013,(12):63-63
中国画是我国国粹,历史悠久,为东方绘画的主流,教学中通过中西绘画形式美鲜明特色的对比,引导学生深入解读中国画的博大精深,正确地评价和看待中国绘画在世界绘画史上的地位,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11.
透视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却也和绘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以说,脱离了透视关系的绘画算不上真正的绘画。从传统的短缩法至文艺复兴时期的线透视、光透视、色彩透视,透视学几乎贯穿了整个西方传统绘画艺术的历史。当然,透视学不仅对西方绘画产生重要的影响,对中国的散点透视也有深刻的影响。透视法不仅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并且融入到中国的绘画当中,甚至形成新的绘画体系--中西结合。可以说没有透视就没有现在的绘画,而没有绘画,透视这门学科也会索然无味。  相似文献   

12.
《职业》2012,(7):28
自2010年莎翁经典喜剧《驯悍记》在彩排时广泛招募笑点测试志愿者后,"笑点测试员"逐渐成为一项新兴的职业。据介绍,笑点测试员在"上岗"之前,一般需要大致了解剧目的内容、背景以及历史评价等信息,并在观看演出过程中,自然地做出各种反应。而剧组则派专人记录笑声,并根据笑声的大小、多  相似文献   

13.
"幽默"是一种诙谐的、滑稽的,意在带给交际双方愉悦的交际方式。尽管"幽默"概念在功能上具有极大的普适性,但基于中西方不同社会及文化背景,中西幽默在某些特征上还是有迥然的差异。本文将针对这些特征差异的现象加以总结,探讨中西幽默差异产生的缘由和中西方幽默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书画艺术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有着颇为深厚的历史积淀,而"书画同源"也是我国历来就有的说法。中国绘画与书法是关联性极强、密不可分的艺术,书法作为一门抽象艺术,将其笔墨线条与内在精神与绘画相融合,以书入画、书画结合成为我国传统书画艺术的一大发展方向,尤其自文人画兴起以来,书法艺术在传统绘画中的运用日益受到画家的青睐,书法对文人画的影响日益增强,文人画的书法化倾向逐渐萌芽、发展、深化和拓展,两者的完美融合使得文人画逐渐由写实转变为写意。本文通过分析书法与文人画的关系以及我国文人画的书法化倾向的发展历程,探究中国书法艺术对文人画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文艺理论逐渐走向繁荣和发展的时代。东晋以来,系统的绘画理论体系著作接连问世。最重要的是谢赫《画品》中所提出的"六法论"。而六法论在唐宋、明清时期,对于人物、山水、花鸟来说含义是各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16.
<正>杰克逊·波洛克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患有躁郁症和酗酒行为,随着接受精神治疗,他的精神疾病有了显著的改善,创立了抽象表现主义运动,引入了一种戏剧性的新绘画风格,称为“滴流画”或“行动绘画”。波洛克逐渐认识到艺术是一种强大而有效的治疗方式,尽管他饱受抑郁和精神错乱的折磨,但通过自己独有的方式进行绘画,使其在创作过程中释放出潜意识当中的内在经验,以艺术语言为媒介宣泄内心情绪,构建一个安全的情境,达到了一个表达性的反向艺术治疗,逐渐治愈了自己,并真正地在艺术创作的征途上改变了他的身份,在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艺术治疗是创作主体受到自我之外的各种精神困扰时,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倡议有效促进了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更影响着沿线各国人民的生活。本文将着重分析中西饮食文化差异中的备宴观念、赴宴时间观念和座次方式等差异,揭示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原因,阐明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对"一带一路"背景下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比中西对景物观察方式、追求目标的不同,阐释在风景油画的创作中,通过"远"的表现方法,融入中国美学理念,体现画面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9.
绘画的创新是艺术大师突破传统的绘画形式而毕生追求的境界。笔者在本文中讨论的"超扁平绘画"艺术的语言是绘画创作中很鲜明突出时代性的一种艺术形式。超扁平绘画语言实现了对架上绘画在思想观念上的突破及对其他艺术学科的融合。本文鞭辟入里地分析超扁平绘画语言的特点、规律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20.
水墨是古人的心象之表,是一种最自然质朴的中国艺术方式。作为中国绘画语言的表现手法之一,形象地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影响着一个民族的艺术气质。在中国文明特有的毛笔、墨、宣纸、绢等工具材料中,逐渐完善建立起来的长于"写"而短于"画",长于传达"动感"而短于表现"质感"的中国绘画造型语言,意味着中国画造型语言关注形象更本质的结构特征,并将这种对事物特征的把握提炼为一种绘画审美的文化语境——笔墨。本文结合临摹实践,着重谈谈中国山水画中的笔墨意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