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达喜(笔名余大喜),1952年生于江西南昌。现为江西省文联副主席、舞蹈家协会主席、研究员、国家一级编剧、江西省政协常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傩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江西国际傩文化艺术周组委会执行秘书长、中国傩戏学会理事、长期从事傩文化研究,著有《中国巫傩面具艺术》(与人合作,江西美术出版社、台湾南天书局)、《中国汉民族假面剧》、《江西南丰石邮跳傩》、《埃及雕塑》、第三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一等奖《中国舞蹈资源的文化人类学探索向度》等著作,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他多次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曾应邀赴日本、埃及、香港等地访问、讲学,其成果载入《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  相似文献   

2.
傩是一种古老的活动,是人们用来驱鬼降魔,祈求平安的仪式。傩面具作为仪式中得一种重要工具,更能直观的体现人们的审美特征,不同的地区,对于傩面具的造型和色彩使用也不相同,本文从造型艺术和色彩特征两个方面来对傩面具进行浅析,来体现最早的巫文化。  相似文献   

3.
<正>土家族多分布在湘西北和鄂西南,少数位于渝东南和黔东北地区。因生活在山区的边陲地,封闭的环境,原生态的自然条件,孕育了极具地域特色的“小传统”文化模式,使土家傩面具得以完整保留,但是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民间艺术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此时的传统土家傩面是感性对上钢筋水泥的城市理性,是“天然”碰到“矫饰”,也是“丑学”与“美学”的抗衡。一、土家傩面具的审丑需求土家傩面具千奇百怪的形态常令人心生恐怖,它的丑学归根结底是源自它承载的民俗观念,思想、意识和信仰依附于一副副具象的脸壳子之上,传达出人类本真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当下的世界早已全面进入数字化信息时代,各国的艺术文化相互交流渗透,全球一体化所带来的文化消费观念迅速普及,传统文化体系被平面化,民族品格淡化。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平面设计如何在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中找到平衡点,树立文化阵地观念,保持民族精神,是我们急需探讨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当前流行的简约主义设计风格为切入点,分析研究简约主义和中国传统元素的特点、发展趋势及联系等,意在将两者结合运用到平面设计中,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实现对传统纹样的重构,衍生既有民族特色又符合时代发展的平面视觉元素。  相似文献   

5.
<正>民间传统美术文化是在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创作下产生的,是非常珍贵的不可再生的文化瑰宝,因而,现今依然具有深远的文化魅力和传承价值。在本文的研究中,在肯定了民间传统美术文化价值的基础上,展开了民间传统美术文化传承策略的探究,通过对其文化品牌建立以及产业化发展进行全面的探究,以其在新时代背景下,推进民间传统美术文化的创出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的图书馆发展过程中,以信息技术为支持的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开展,对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具有很好的实际促进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以数字化图书馆主要特点为研究切入点,对其开展了管理模式研究,对数字化图书馆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萍乡是中国傩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傩文化十分丰富,特色显明。萍乡傩文化在巫的基础上产生、形成、发展。与其生长的地理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分不开的。优越的地理环境。江南的鱼米之乡,使萍乡自古以来就有浓厚的古傩遗风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尊日与崇火、凤鸟崇拜、牛崇拜、对传说中的神灵及英雄人物的崇拜以及浓厚的道教法事活动影响是萍乡傩文化产生的主要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8.
文秋红 《职业时空》2008,4(8):40-40
赣傩,又名江西傩,是中国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历史久远,形态原始,品类丰富,而且自成文化体系饮誉海内外,被称为研究中国,乃至人类文明发展的“活化石”。从古至今,傩风不绝。在许多农村经常有各种傩祭活动,特别是南丰、上栗地区。南丰县不仅保存有各种傩神庙和古老的傩祭仪式,而且还流传80余个传统节目和各种傩面具200多种。素有“五里一将军,十里一傩神”之称的上栗县,现在还保存了明清时期古傩庙20多座,以及古典傩舞50多折,有古傩面具400余种,面具雕刻艺人20余名。数千年积淀传承,以及地域文化的影响,兼收并蓄,形成了赣傩多元的宗教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9.
在各种危机不断侵袭人类社会的大环境背景下,选择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危机管理观进行考察,无论对于从横向方面拓宽危机管理理论研究的视野还是从纵深方面挖掘中国危机管理文化的意义都具有一定的学术理论价值;而对于从传统的中国危机管理哲学的启示中进行现代危机管理观的建设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文化载体、中国文化中危机管理观的特点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有着丰富的历史以及厚重的文化,在现代设计中中国传统营造文化对此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研究中国传统营造的文化特征与价值并且梳理与现代设计的关系变得十分有必要,再者,中国的设计在未来的发展也需要中国传统营造文化的支撑。  相似文献   

11.
我国要想提高当前文化软实力,就必须弘扬先进传统文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了,我国先进传统文化对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对先进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要想弘扬我国先进传统文化,就要让传统文化体现出它的时代价值,明确其中的价值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既弘扬了传统文化,又能塑造出能体现当前时代特征的文化产品。首先,要让我国公民对传统文化重新塑造信心,而且要把核心价值观与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进行有机结合。本文从文化软实力的内涵、特征、价值出发,阐述了在文化软实力的塑造中,先进文化的重要性,并且从促进传统文化向现代化转化,来切实提高升国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石,是民族谋求发展的智囊宝库,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需要在当代创新思维下寻求多元化。本文以全国范围内掀起的中国传统文化热为契机,试图探讨在当代创新思维下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多元化。通过分析当代文化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现状以及创新思维对文化发展的影响,使读者能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当代价值,进而使文化能够在当代发展潮流中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潮州在宋代初年已有“海滨邹鲁”之美称,潮州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是岭南文化的重要支脉。潮州市潮人家训馆在开展潮州文化源头性研究中,深入挖掘、融合潮州优秀传统文化的闪光点与新时代精神的契合点,积极探索传统文化功能转化应用路径,通过多元化、数字化、时尚化手段再创造,发挥潮州传统文化内涵在廉洁勤政、家风家教、社会文明等方面的引领、教育、警示作用上进行了大量的积极、有效尝试,是“廉洁文化”推广应用于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转化实践。  相似文献   

14.
当代大学生对中外文化的价值认同和取向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命运和前途。本文以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例,研究外语专业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分析其中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探索在当前高校大学生多元价值并存的形势下,如何创新构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黄色文明更是我国文化中的特殊形式,而孝文化是黄色文明的重要体现。孝文化在我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孝文化不仅仅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更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一种道德尺度,这是我国价值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文从"孝文化"的基本内容、特征等进行了阐述,对传统孝文化进行了辩证分析,并且叙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光辉灿烂,内容博大精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教育价值,是进行道德教育的良好载体,对于当代高职学生的德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本文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价值,剖析了其在当代高职学生中缺失的原因,通过传统文化探讨有效的大学生道德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傩戏具有悠久的历史,以其狰狞的面具、奇特的服饰、凝重的动作、古怪的言语和充满神秘的场景而独具特色,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傩戏是宗教文化与戏剧文化相结合的产物,而作为其重要艺术手段的傩面具又堪称民族艺术百花园中的珍品。  相似文献   

18.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史,在此之下凝结的传统文化充分地体现出了华夏民族的智慧与底蕴,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依据民族划分,我国的传统文化又呈现着不同的民族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越来越重视,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壮族传统文化的融入就充...  相似文献   

19.
<正>现阶段,我国文创产业蓬勃发展,现代文创产品设计人员逐渐认识到了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意义及必要性。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文创产品实现了有机结合,文创产品的附加值显著提升。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水平较低且缺乏创新,设计不够完善,难以真正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应有的传承价值及时代使命。笔者在本文中研究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其目的是帮助设计人员进一步提高文创产品的艺术性和文化价值。中国文化战略传播要传播的是当代中国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20.
巫傩和面具艺术一向被认为是中国先民们原始思维和风俗历经几千年发展的结果,但是在这种发展之中,中国古代发达的文献记载实际上为傩文化的发展多次提供中断后再生的可能。现存傩文化也更多来自于历代官僚文人通过文献记载对古代傩仪的猜想与恢复,而非简单的原始巫傩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