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陶渊明以隐逸诗人的形象著称于世,从对其辞赋的分析来看,陶渊明的归隐自有原因,归隐前后也不乏入世济天下的思想,归隐后仍在"兼济"与"独善"的矛盾中交织,且仍偶有"情执"的烦恼。本文试图以陶渊明的辞赋分析为基础,对其出世和入世的情结进行剖析,从而提炼出陶渊明的人格模式。  相似文献   

2.
杨煜 《现代交际》2014,(11):62-62
陶渊明的诗在南北朝时影响甚小。刘勰著《文心雕龙》,对陶渊明只字未提。钟嵘《诗品》列陶诗为中品,称陶渊明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到了梁代,昭明太子萧统对陶渊明推崇备至:"其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本文以《归去来兮辞》为底本,来论述陶渊明的田园情怀在《归去来兮辞》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3.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与中国的本土文化互相渗透,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宝光寺是长江流域禅宗"四大丛林"之一,也是兼具早期佛寺与现代佛寺特色的寺院。本文以宝光寺为例,从寺院的布局入手,对汉传佛教与汉地本土传统文化的融合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本人像他笔下的桃花源一样扑朔迷离,有关他故里的确切所在,因为旅游开发等商业价值成为争夺对象。星子、九江县、宜丰为陶渊明故里论战了十几年,新近加入战团的德安又将使这场论战向怎样的方向发展?相对其他地区,德安正在开发陶渊明故里目前完全由民间发起。几位农民对"先祖"的热情,转化为商业动力,但是,这个穷困村落的"民办旅游"将面对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日暮意象是陶渊明诗歌的有机组成部分,相较于陶诗中的鸟、酒、菊花等意象而言,日暮意象受到的关注和就此开展的研究并不多。日暮意象有着丰富而深厚的内涵,研究陶诗的日暮意象对于把握诗人的情感,探究陶渊明独特的意象群都有着重大的意义。从日暮意象入手,先回顾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日暮意象,再分析陶诗中日暮意象的特点,接着探讨日暮意象丰富的意蕴,并解读陶渊明的心境,从而更好地理解陶诗中"借日抒忧"和"托日言乐"这两大情感内涵。  相似文献   

6.
宋喜顺 《现代妇女》2014,(3):138-138
"祖师西来意"是禅宗一个重要的话头。关于其意义众说纷纭,禅宗大师圆悟克勤的《碧岩录》也反复讨论过这个话题。本文所要作的就是从百则公案解读中寻找并显现出这套思想脉络,文本细读的方式剖析圆悟克勤对"祖师西来意"公案的阐释以及其意旨所在。  相似文献   

7.
禅宗艺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禅宗整体活动而言,是审美生存方式,是生活的艺术,禅宗即艺术。狭义说禅宗精神与艺术形式融合形成新艺术种类,包括禅宗文献录中的艺术成分以及禅诗、禅画、禅宗建筑等艺术题材,它与世俗艺术其他宗教艺术相比较而存在。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诗歌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自然、清新,富有韵味,历来被人赞颂。本文先从意境、风格、语言三个方面分析了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陶渊明的诗歌富有意境美,情景交融,含而不露,风格平淡自然,语言朴实、清丽,质朴而含有风韵;后阐述了陶渊明诗歌作品的影响——陶渊明是汉魏以至南北朝八百年间最杰出的诗人,其诗文对于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陶渊明给世人留了一个千古之谜,从宋代的沈约、萧统开始,不断有人论证陶渊明永初以后不书刘宋年号的意图,到底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书写,本文从陶渊明生活的政治背景和他的身世家庭出发,着重探讨陶渊明的思想状况,探讨东晋末期的政治对陶渊明的影响以及在其诗歌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禅宗美学追求自然,崇尚自由,是一种顿悟的状态,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极其深远,它提倡寂静空灵、淡泊宁静,也提倡人与自然相融合。本文在对禅宗美学特点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禅宗美学对室内设计的影响以及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途径做了探讨,并简要分析了在禅宗美学影响下,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杨霞 《现代妇女》2013,(12):267-268
陶渊明的诗歌悠远淡然、真实婉转,诗中的意象,造诣极高,具有深刻的象征隐喻的意义。陶渊明诗中最突出的意象便是菊花,通过对陶渊明诗歌的解读,揭示陶渊明诗歌菊花意象的含义。以菊喻人、以菊比德,无我之境,自成风格。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是老庄所开创的道家文化传承的重镇,鲁迅和夏目漱石都曾受到陶渊明的影响。这种影响在鲁迅、夏目漱石的诗文中鲜明地表现出来。夏目漱石赞赏陶渊明的出世思想,鲁迅却每每提醒人们注意陶渊明金刚怒目的入世情怀,这与鲁迅、夏目漱石性格不同有关系,更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不同的价值取向相关联。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奉新县地处赣西北,距省会南昌53公里。距昌北机场68公里。这里山川秀丽,素有"仙源灵境"之美誉,以及"优质米之乡"、"中华猕猴桃之乡"、"江南竹乡"之称号。百丈寺百丈禅寺是中国佛教禅宗"天下清规"的发祥地,中国佛教十大古寺庙之一,  相似文献   

14.
禅诗是我国诗歌中的一朵奇葩,它是指在诗歌中带有禅宗思想的诗歌作品。我国诗歌在早期禅宗兴起的时候就有描写禅宗或带有禅宗思想的创作,但直到盛唐才真正达到高峰。“诗佛”王维就是写禅诗的标志性人物,其禅趣、禅味时时刻刻体现在自己的山水诗中,为自己的诗歌作带来了一种平淡舒缓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唐可 《老年人》2011,(11):39-39
陶渊明,号称“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他就像一朵幽居的菊花,在纷繁乱世中,恬淡而宁静地开放。数百年后,许多文人士大夫将陶渊明的人品文章奉为一生追慕的典范,伟大的诗人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苏轼和陆游等,莫不如此,也许这是陶渊明自己也没有预料到的。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被收录在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必修第5册,其艺术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作为人格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中学生而言,他们对陶渊明的榜样式的模仿会不会也埋下"归隐"的种子,在今后社会的强烈竞争中生根发芽并且消极的看待生活和工作?答案是肯定的。当今社会许多80后就选择了"归隐",或行为上的归隐,或精神上的归隐,这与时代的发展相矛盾。为避免这一现象的扩大化,在学校的教学中应从教师的引导入手,让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此文时辩证的看待此文的价值,明确的意识到"归隐"的当代价值,树立积极进取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禅宗作为中国独特的佛教流派之一,对世人具有很大的影响。这主要在于其力求突破戒律束缚,提倡自我为主,顿悟成佛。充分展示人的自我价值的精神。这种精神鼎盛于唐宋两代。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合理内核也早已化作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为全民所接受。禅宗语言以离奇、怪诞著称,作为禅宗语言载体的文字,不仅记录了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更体现了其与禅宗本身的关系,即“不立文字”“不离文字”。  相似文献   

18.
落叶的深思     
正昨夜,六级强风,打破了夜的寂静。风萧萧,叶沙沙,门嘎嘎。是风儿吹,叶儿飞,门儿动—全是,但也不尽然。这段时间,看了易中天的《中国智慧》一书,他在"禅宗的境界"中介绍了中土禅宗初祖惠能的一句名言:风动,幡动,都是心动。细细想来,不无道理。心静,以静制动,能排除外界的干扰,对身外之物就有自身的独特感受。秋风落叶是自然现象,秋去冬来,是春的过渡、前奏或序曲。春和夏,满树的绿叶,极目的绿色,装扮城乡,保持水土。光合作用不断给大地给养,绿色成  相似文献   

19.
马丽 《现代交际》2010,(7):62-62
元代文人在史书和陶渊明自己作品的基础上,对一些故事情节进行加工,也就是虚构的部分,这样的艺术加工使得作品中的陶渊明形象更符合他们自身的精神需求。本文主要以元杂剧《陶渊明东篱赏菊》为例,指出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对于一些故事情节的添加和改动,从中可以看出元代文人在自己的作品中通过塑造陶渊明这个形象来寄托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政治理想和人生抱负。  相似文献   

20.
29岁前:出生成长于宜丰,29岁后:出仕隐居于九江身世之谜千古悬疑陶渊明,江西最伟大的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堪与屈原、李白、杜甫、苏轼比肩的伟大诗人。陶渊明究竟是何方人氏,文学史上似早有定论。刘大杰先生的《中国文学发展史》引述梁启超的考征,认为陶渊明生卒年为公元372年至427年,浔阳柴桑(即今江西九江人);朱东润先生在196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也持同一说法,国内其他陶渊明研究学者在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