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3 毫秒
1.
传统民间游戏具有深厚的文化气息,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纲要》指出:"游戏是幼儿生活中的基本活动,在幼儿整个教育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在游戏中健康成长。"而传统民间游戏则是幼儿游戏良好的选择,将传统民间游戏与幼儿园活动巧妙地整合,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漫漫历史长河中,沉淀着各种社会、文化的积层,它承受着一次次的“冲撞”,通过“社会遗传”和“文化扩散”(美国人类学家罗杰·皮尔逊认为,当文化在同一社会内部从一代传至另一代时,这种过程称为“社会遗传”;但当文化从一个群体传至另一个群体,从一个社会传入另一个社会时,习惯上称为“文化扩散”),有的洗刷成至今仍折射出璀璨光采的人类文明结晶,有的则永远埋入淤泥之中而失去昔日的价值尺度,还有的随着社会发展的波浪不时泛  相似文献   

3.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特定角色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家庭网络中,父亲的角色与母亲的角色有着明显的差异,其特定的角色作用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一、父亲的榜样作用父亲在影响儿童发展方面不再扮演次要角色。父亲的角色概念受制于文化和传统观念。文化、传统间的差异决定着父亲对儿童教养的特性。例如,性别角色的定义依不同文化中社会、意识形态和自然环境等因素而变化。在某些文化中,父亲在喂养、接送、一般性照料儿童等方面担负着主要的责任;在另一些文化中,父母在照料儿童方面承担的责任是相等的;而在其他大多数传统文化中,父亲在照料儿童方面所起的作用较小。按传统习惯,父亲被视为家…  相似文献   

4.
乡村文化对留守儿童具有较大教育功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丰富留守儿童的精神生活。但是,乡村本土文化被边缘化,乡村家庭文化失序,乡村学校教育文化衰弱,乡村邻里关系逐渐陌生化等变迁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在乡村文化变迁背景下,需要重视乡村文化建设,通过家庭、学校、邻里社区,树立留守儿童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提高内在精神修养,促进健全人格的塑造,推进社会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山城重庆有一所儿童福利院,这所儿童福利院,有一家三代祖孙护理员,45年来,她们一代接一代地为孤残儿童服务;一代又一代孤残儿童在她们的抚育下长大成人。昔日风华秀丽的刘文波娘娘,现已是70高龄的老母亲;她的大女儿代万竹,1978年顶替因亲入院当教师;1993年代万竹的小女儿代夏也考入儿童院工作,继续着养护孤残儿童这一崇高事业。她们以中国传统朴实的母亲情怀,温暖着这个世界,温暖着这些苦命的孩子们外婆1950年初的重庆城,满目疮痍,百废待兴。重庆市救济院收容了大量无家可归的儿童,在这些苦冷的孩子中,每天都会看到一个面目…  相似文献   

6.
社会功能障碍是自闭症儿童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早期社会化是他们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遵守起码的社会规范、初步定位社会角色,进而逐步形成完整社会人格的过程,是他们在社会中生存发展的必要前提。以游戏为切入点,通过观察法、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阐述游戏对自闭症儿童早期社会化的重要意义,并提出设计有效游戏的方法,以便更好地发挥游戏对自闭症儿童早期社会化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家庭是社会结构中一个最基本的文化单位,是负责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家长按照社会的要求,向下一代传导社会文化体系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努力塑造符合现存社会秩序的个性特征,以使社会得以正常延续并向前发展。世代之间文化联结承继的最佳指标——至少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就是看家庭中父母能否把社会文化观念清晰、准确、有效和令人信服地授受给自己的子女。倘若这个过程不能顺利地进行,青年人不愿向成年人认同,那  相似文献   

8.
道德与法制教育贯穿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传统教学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一直是一个教学重点,尊师重道、尊老爱幼、孝敬父母、遵纪守法等观念一直深深影响着中国公民。随着社会高速的发展,社会的环境不断的发生变化,对孩子的身心影响日渐严重,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再次吸引了教育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文化,一个国家长期发展形成的物质产品及精神产品。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上下五千年的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这些传统文化已经影响着一代一代的生存与发展。本文从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出发,重点分析了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意义,并为其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家族组织民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历经了几千年的历史演变,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回族家庭组织民俗在传统回族社会的社会结构和乡村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通过一定的文献研究及相关田野调查,以宁夏平罗县田家村这样的家族式回族农村社区为例,通过了解其乡村文化传统及乡村社会变迁,进行家族式回族社区的家庭组织民俗研究。通过参与观察及深度访谈,调查研究并总结出传统的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形式,并对于新时代背景下回族家庭组织民俗的价值与意义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游戏反映儿童的各方面发展水平,是教师或评估者了解儿童的窗口。以游戏为载体的评价儿童发展的方法与传统的标准化量表评价方法相比,更有助于教师掌握学前儿童的实际情况和现有的发展水平,从而达到促进儿童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游戏并非儿童的专利,它是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天性。游戏的本质是娱乐,参与游戏无非是为了消解压力,获得身心的放松。 “游戏时代”的关键词 现代社会中,有这样一群人,日新月异的科技和专业技能,激烈残酷的竞争,高处不胜寒的尴尬和分秒必争的生活节奏,使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压力群体当今或未来  相似文献   

13.
看乡间美景,尝农家小吃,学画金山农民画,玩传统民间游戏——这就是“世博农家乐”,让游客在上海郊区体验乡村文化之旅,让城市与乡村互动。  相似文献   

14.
从留守儿童到乡村“混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留守儿童近年来一直为学界所关注.在现代化进程与乡村社会转型的过程当中,不可避免出现的农村留守儿童何去何从,又将往何处发展,是我们必须警醒的一个重要问题.来自湘北红镇的调查显示,相当部分的农村留守儿童在乡村社会的持续转型当中.有发展成为乡村"混混"的可能性.与此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由农村青少年为主形成的乡村"混混"的生态逻辑也在进一步为村庄的价值系统所接纳.后者的演变反映了乡土秩序的畸变,前者的演变则显现了乡土秩序在畸变的同时,还对农村留守儿童展现出一种不正常的负向吸纳.两者的相互关联已经突破了原有的青少年社会化的问题与解释范畴,相反,回归乡村社会的内部视角,或许能寻找到对这一现象的更好解释.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背景下乡村传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其破碎化、边缘化、逐步消亡的态势突出表现为乡村与自然关系割裂,乡村社会关系网络和村落空间建设日趋无序,乡村道德规则碎片化,村民思想意识麻木。而作为乡村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空间载体,乡村公共空间承载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习惯和精神信仰。以甘肃省三益村中心公共空间修复为例,通过重塑空间生态伦理,以空间营建诠释"俭"这一传统文化,并逐步引导村民自主参与建设,来实现乡村传统文化重拾。修复过程将传统文化融于村民的生产生活,使村民在参与建设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益处,同时唤醒了其自身的家园意识和文化自豪感,进而为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可借鉴参考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教育公平问题一直是受学术界和社会大众广泛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以往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多是在"城市"和"乡村"二元格局的宏观层面进行考察,鲜有从"县域社会"这一层面进行探讨.深度访谈发现,在家庭教育方面,县城儿童和村庄儿童具有异质性的家庭文化资本,具体体现在父母的文化教育程度、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投资态度和动机、父母的教育期望、父母自身的阅读习惯和兴趣爱好、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投入(时间和金钱)、父母与子女的代际互动以及父母与学校教育的互动等方面;在"影子教育"方面,县城儿童是"圈养"和"规训"的童年,而村庄儿童是"散养"和"游戏"的童年,体现的是区隔的课余生活世界.县城儿童和村庄儿童不平等的"双重"文化再生产机制阻碍了县域社会内良性、有序的阶层流动,使得县域内的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相似文献   

17.
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承载着乡土文化传承、乡风文明建设和乡村社会治理等功用,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物质空间载体.随着乡村休闲旅游经济的迅速发展,传统型和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在外来和内生文化资本的叠加作用下混合共生.借鉴文化资本的作用原理和分类方式,根据空间生成不同阶段的干预因素和作用特征,将乡村公共文化空间识别为由具态化、物态化和...  相似文献   

18.
童谣     
正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是我们最宝贵的财产。本栏目挑选一些适合孩子学习的传统文化知识,希望能在孩子的心里种下文化的种子。童谣是我国传统的民间文学,在千百年的历史传承中,经过数代人的润色加工,已经形成了备受儿童喜爱的游戏形式。在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今天,家长和宝宝一起学唱几首传统童谣,想必别有一番乐趣。  相似文献   

19.
曾有一位德国的教育家说过:“游戏是儿童活动的特点,通过游戏,儿童的内心活动和内心生活变为独立、自主的外部表现,从而获得愉快、自由和满足,并保持内在与外在的平衡。儿童游戏往往伴随着语言的表达,这有利于儿童语言的发展。”国内外的实践也表明,科学的采用游戏教学在教学中将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无论是在乡村治理主体的视野里,还是在社会工作的实务中,农村留守儿童都遭到不应有的忽视。加之农村社会工作处于相对边缘的地位,留守儿童在其中更是少有人问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