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郜晶晶  闫铎 《现代妇女》2014,(6):125-125
主刑和附加刑构成了我国的刑罚体系结构,大致来看已经形成了一个完备的体系,但还存在一些缺陷,需要完善,这就是本文要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2.
刑罚是一场针对于古代统治者与被统治者间的特殊表演.对于古代统治者阶层来说,刑罚的产生与捍卫权利、杀鸡儆猴的想法是密不可分的,而促使刑罚蓬勃发展则是其统治稳定后无聊时的猎奇心理.  相似文献   

3.
刑满释放人员(简称刑释人员)再犯罪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再犯罪是指因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在刑罚执行完毕或假释释放回归社会后,又触犯法律被判处有期徒刑的行为。再犯罪人员的多少和比例大小,直接反映了刑罚的有效性和刑罚执行的效果,同时再犯罪人员的增加。逐步成为了影响社会安全与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应针对此问题进行分析,采取科学的、有效的预防对策。减少和预防刑释人员再犯罪案件的发生,稳定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贪污受贿犯罪从古至今都是困扰当权统治者的现实问题之一,贪污受贿罪不仅危害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极大地危害了政权统治。本文从我国贪污受贿罪刑罚的演变入手,通过对我国贪污受贿罪的刑罚演变进行研究以及对《刑法修正案(九)》关于贪污受贿罪的刑罚规定的修改方面表明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综合分析研究得出笔者对于完善我国贪污受贿罪刑罚体系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5.
食品安全犯罪在当前社会屡屡出现,必须出《刑法》重拳打击食品安全犯罪。本文仅就在刑法中纳入食品安全罪罪名和刑罚与对打击食品安全领域违法犯罪的从重变化两个方面阐述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6.
查办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中职务犯罪案件,是惩治司法腐败和保护被监管人人权的需要,也是强化刑罚执行监督和监管活动监督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监管机关虽然在监管制度和队伍建设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改革,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上都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7.
刑罚的目的是刑法领域的核心概念之一,然而它却长着一张普洛透斯似的脸,让无数学者废寝忘食、如痴如醉,上演了一幕幕美轮美奂的精彩论战。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家园,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和愿望。然社会的变迁必然引起法律理念的改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大的趋势和背景下,对刑罚目的新理论的探讨和构建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林春艳 《现代妇女》2014,(11):167-167
我国古代刑罚的发展与演变实质是统治者逐渐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文明程度提高的反映。变化总趋势是朝者逐渐轻刑化的方向直线前进的,但是中间的反复,呈现出局部的曲线。即唐朝之后民国之前(宋、元、明、清),统治者都是在天下大乱中夺的政权的,都强调治乱世用重典。所以这一时期当权者们虽都沿袭唐制,但他们的刑罚力度较前朝又趋野蛮、残酷、落后,并且重新复活了残害人的肌肤肢体的肉刑,死刑的执行方式也步步高增。这样又使刑罚返回到奴隶制时期的野蛮、落后与残酷,这是局部的曲线。  相似文献   

9.
目前,自杀不认为是犯罪已经被普遍接受,那么为他人实施安乐死是否也应该从犯罪中移除?从人道观念、私人自决、人权保护、职业道德等方面对安乐死问题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都自有其正当性,毋庸赘言。若从安乐死的法律实践和刑法理论支撑尤其是刑罚配置方面进行论证为他人实施安乐死行为非犯罪化的合理性又当如何?  相似文献   

10.
在直接的意义上,我国试点和试行社区矫正是刑罚执行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在根本上,社区矫正的出现是我国社会转型深化、社会文明进步的结果。它不仅标志着我国刑罚理念和制度的重大进步,更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落实,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大探索。而社会工作元素进入  相似文献   

11.
罚金刑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20世纪以后,随着刑罚轻缓化的发展,罚金刑的地位有所上升,但是未成年犯罪罚金刑制度还存在着巨大缺陷和不足,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以求对我国未成年犯罪罚金刑制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老人世界》2011,(5):61-61
食品安全犯罪最高判死刑,全国人大2月25日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犯罪刑罚力度。  相似文献   

13.
社区矫正是我国刑罚执行理念重大变革体现之一,也是我国刑罚执行工作的新亮点。社工专业人才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专业技术对社区矫正人员开展行为、心理、思想等方面的矫正,充分彰显了对犯罪人员的人文关怀,同时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文明进步。这种方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司法局也在实践和探索专业社工介入社区矫正的模式及方法。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据此,犯罪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与应受刑罚处罚性。  相似文献   

15.
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的实践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矫正是一种人道、有效、经济的罪犯处遇制度.对未成年犯适用社区矫正制度是现代刑事政策的重要趋势.从刑罚的教育性角度考察,监禁刑与罚金刑难以从根本上改造未成年犯的犯罪思想;从未成年人发展的角度看,在正常人生活的健康环境中进行改造,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增强重新做人的决心.我国应当建立专门的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设立专门的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组织,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对未成年犯进行行为矫正和心理指导.  相似文献   

16.
关乎人性的死刑问题,对此做最为本质的讨论,并就刑罚的存在价值为切入点,并针对现今主张保留死刑的看法做出回应,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天不废除死刑,死刑就将继续阻碍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刑法在介入商业秘密的保护问题上并没有因为扩大刑罚的适用范围和刑罚力度,而遏制住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反而侵犯商业秘密罪的适用对商业秘密的保护的合理性遭到了质疑。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认定与完善,以及商业秘密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司法抉择增加了新的难点。本文以李长杰的议案为切点,提出商业秘密保护的最佳刑法方案,保障商业秘密权利主体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个审判机关,既要坚持以审判为中心,又要强调参与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如何抓住两者的结合点,继而对犯罪少年进行矫治。我院少年法庭近年米在以下三方面进行了摸索、尝试,取得一些效果:1.试行暂缓判决。有了暂缓判决,少年法庭的审判人员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和适用自由刑。少年法庭除了要达到刑罚保卫社会这一总的目的之外。还要追求少年法庭判决的特定目的即矫治犯罪少年,消除其犯罪意识,使审判人员通过考察和矫治,帮助少年走出犯罪的泥潭,做出既能保护社会又能保护犯罪少年健康成长的刑罚决定。2.建立考察基地。我院与上海…  相似文献   

19.
在2007年12月18日的联合国大会上,104个国家代表投票通过全球暂缓死刑、54国反对、29国弃权。该议案要求各国尊重国际对死刑的标准并暂缓死刑。美国、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投了反对票。截至目前,世界上还有超过1/3的国家和地区保留着死刑。 在中国,“生刑过轻,死刑过重”、“缺少中间环节”的情况已经形成了一个刑罚复仇的漏洞。  相似文献   

20.
警司警诫是我国香港地区特有的一种刑罚方式,当一名未满18岁的少年因初次犯案被拘捕,而警方有足够证据对该少年作出起诉时,由一名警司或警司以上职级的警务人员行使酌情权,向该少年施行警诫,而无须交由少年法庭审理.这种刑罚方式的好处在于让犯事的少年无需负上因为刑事罪行而留有案底的污点.当然,为加强对接受警司警诫的少年犯事者的帮助,使其不再因为朋辈压力或环境因素再次走上歧途,警方一般会与社会福利机构的社工进行多方面的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