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后殖民主义是一种熔多种文化政治理论和批评方法于一炉的集合性话语。后殖民主义主要研究殖民时期之"后"宗主国用翻译策略,英美都尽可能地采取归化的方针。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对权力差异的过分强调容易使第三世界人们对西方文化产生敌视,在翻译中过分极端的一略采用异化策略。我们也要看到它的局限所在,不能陷入盲目异化、民族中心主义的泥沼中。  相似文献   

2.
刘文 《现代妇女》2014,(7):365-365
本文通过分析台湾后殖民主义影片的创作时代与背景,探讨电影创作中被殖民者的复杂身份和多重的情感体验,解读台湾电影中对日本的后殖民批判与后殖民想象,力图在剖析台湾电影后殖民主义色彩的同时,阐释台湾电影的文化心理与殖民地之间的话语关系,从而展现其特有的后殖民主义书写方式。  相似文献   

3.
《幸福蛋糕店》是英国作家加莉·帕金的著名作品。书中的各种蛋糕与仪式均和故事融合在一起,由蛋糕诉说非洲的历史。该小说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包括后殖民主义、国际援助、女权主义、女性主义、人物原型、民族主义、文化入侵等。本文选取了后殖民主义视角,根据后殖民主义文学批评中核心的话语范畴——"他者",审视该作品中的后殖民意识与表达,有助于加深读者理解该小说的主题,每个有故事的蛋糕烘焙出了人们对甜美幸福的向往,即使历经了腥风血史,人性之美仍能战胜极端主义,主宰世界的不会是仇恨,而是与往事和解。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从后殖民主义视觉研究翻译,探讨翻译背后文化之间的权力斗争.总的来说,后殖民主义翻译策略有三种,即杂合式翻译,食人主义式翻译及抵抗式翻译.文中以傅东华的《飘》的译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他在译本中采用的食人主义翻译策略,揭示这种翻译理论的的合理性和局限性.这种个案研究立足于本土语境,有利于评判性地引进和接受西方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5.
黎熙元 《社会学研究》2005,20(4):189-206
本文回顾了香港学术界对香港人文化认同的讨论和后殖民批评,透过香港知识分子对香港人、香港历史和香港特性的表述来探寻殖民主义、民族主义和香港本地意识在香港人近30年的文化认同建构过程中的冲突、并存与混合关系,显示回归前后香港社会意识形态如何围绕全球性、民族性和地方性三个不同主题在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英美新批评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英国,三十年代在美国成形,四五十年代在美国达到顶峰,五十年代后期,新批评逐渐式微。新批评曾经对西方的诗歌批评产生重要影响,进入中国后也对"五四"时期中国新诗的批评工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归化与异化之争一直是国内外翻译理论工作者极为关注的一个话题,而这种争论主要是从传统翻译理论的角度进行的探讨。后殖民翻译理论关注翻译活动的外部因素,翻译被置于更为广泛的经济、政治、社会、历史与文化语境之中。后殖民翻译理论可以为我们探讨归化与异化问题提供新的视角。中国语言在现代化过程中沉淀了一种不平等的中西话语权势关系,这与我们所采用的翻译策略有很大的关系。本文试从后殖民翻译研究的视角探讨在中西不平等的话语权势关系以及当今世界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在翻译问题上应采取的道德态度。  相似文献   

8.
台湾作为一个后殖民社会,具有后殖民社会典型的抗争性,社会内部反对"一元"叙事,倡导重构社会多元的价值观。由于每个后殖民社会所独有的被殖民经验,台湾社会的"解殖"模式也有其自身特殊的情感联结,表现在对外选择的"去霸权"意象、抗争上浮现出的"殖民现代性"论述和"反中"意识,尤其体现在当前台湾年轻世代所持的价值理念立场上。对于当前台湾年轻世代的"后殖民遗绪"表现,应该跳脱"国家-民族"的意识形态框架,从历史情境中探寻现象成因,以情感结构层次作为分析立足点。"解严后"台湾年轻世代的对日态度也表现出不同的认知倾向,随着社会内部"主体性"意识社会化地加剧,其对日认知也表现出不同的精神样态。  相似文献   

9.
西方的人本主义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其特殊的含义。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思想要在科学发展观中把握和理解。螺旋式复归,它既是对西方传统人本主义思想的继承,又是富有中国特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任何重大的社会现实问题都蕴含着深刻的哲学问题,马克思的理论内涵体现在马克思的原著当中,只有与时代不断地对话,马克思理论的当代生命力才能够显现出来。尤其是全球化的进程逐步加快,用马克思的经典理论来分析社会的现状是很有必要的,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要深入地发掘,从而服务于中国当代的社会实践。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要探讨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形成的条件,世界历史和历史唯物主义、全球化的关系问题,区分马克思语境中的世界历史和历史学中的世界历史,从而深化对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萨义德的“东方主义”、德里克的“自为东方主义”等后殖民主义相关理论为框架,以旅美华裔作家严歌苓的小说《金陵十三钗》为文本切入点,通过剖析作品中出现的体现西方中心主义和权力话语的细节及人物形象,揭示在后殖民主义时期,“东方主义”对东方人的影响和“侵蚀”.  相似文献   

12.
秦艳君 《现代妇女》2014,(10):153-153
语言学家以及教学工作者越来越意识到语境对于英语词汇教学的重要作用,词汇教学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词汇作为语言一种基本要素,依存于语境同时受语境的影响。在语境当中进行词汇教学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词汇意义,同时利用词汇准确地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3.
宗族的再思考——一种人类学的比较视野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非洲的宗族理论在 2 0世纪中期对整个西方人类学的研究曾经起到范式的作用 ,影响了包括中国在内的诸多非西方社会中的宗族研究。① 在这些研究中 ,宗族被当作一个研究框架来把握整体社会。但作为一个盛极一时的研究范式 ,所遭到的批评也最为沉重。宗族理论以血缘关系推导出来的亲属制度为基础 ,在民族志研究中建构了一个个由继嗣群体组成的非西方社会。当作为基础的血缘关系遭到地缘关系的颠覆时 ,宗族理论几乎到了可以放弃的地步 (Kuper,1 982 :71 - 95 )。共居一地产生的地缘关系成了新的理论思考的基础 ,原本以宗族理论为核心的亲属制度…  相似文献   

14.
如果要罗列在当代中国最具知名度的西方社会学者的话,伦敦经济政治学院院长安东尼·吉登斯肯定要名列其中。其声望的获得一方面得益于一些中国学者的鼎力介绍,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他所建构的雄心勃勃的社会理论,不仅在当代西方社会科学界中占据了重要一席,影响着社会学以外的诸多学科,而且其思想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被英国  相似文献   

15.
在萨义德等人提出的后殖民理论中,东方与西方的拥有的话语权不平等.自殖民时期起,东方逐步成为了被控制和解释的"他者",在被动接受和主动学习中成长.本文探讨了西方话语中带有强烈政治色彩的东方形象和东方形象的形成过程,强调了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立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在遭受过西方殖民主义统治的东亚各国,贪污腐败曾一度成为难以割治的政治毒瘤,被称为"东南亚之癌"。新加坡的开国之父李光耀成功地切除了这块社会毒瘤,他吸收了东西方优秀的文明成果并结合本国国情,建立了民主与精英的基本政治体制,创建了具有新加坡特色的廉政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7.
埃兹拉·庞德是20世纪西方现代文学的主要奠基者之一,意象派诗歌运动的发起人,美国诗歌改革的巨匠。他不仅是伟大的诗人,还是著名的翻译家和批评家。作为意象派诗风的倡导者,他对现代诗歌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庞德是一位具有创新精神的诗人,对中国古典诗歌有着特别的情感,他将自己对这些诗歌的理解融入到诗歌翻译中,从而达到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目的。本文从翻译目的论角度出发,以庞德翻译的中国古典诗歌为切入点,研究庞德的翻译目的及他翻译诗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局外人》是阿尔贝·加缪的著名小说。小说主要讲述了默而索杀害了一名阿拉伯人的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眼见西方殖民主义陷入困境,而亚非拉反殖民运动蓬勃兴起,作为一个在殖民地阿尔及利亚长大的法国人,加缪通过《局外人》表达了自己对阿尔及利亚同情,但却在主题深处更坚定维护宗主国法国利益的殖民主义立场。可以说,《局外人》正是法国殖民主义者的潜在同谋。  相似文献   

19.
薛欢 《现代妇女》2013,(11):228-229
奈保尔是一位重要的后殖民作家,他于2001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在他的作品《在一个自由的国度》中,每一个人都处在文化杂糅的环境下,寻求自己的身份。本文以此为基础,从霍米巴巴的杂糅理论出发,对后殖民社会里的人的身份危机和试图对身份的重建进行解读。文化的杂糅使后殖民社会里的人对自己的本土文化产生质疑,面对处于优势地位的西方文化,身份缺失及重新构建便不可避免。奈保尔通过几位主人公如桑托什、鲍比和的身份寻求经历,表达了他对后殖民社会中人的精神状态的极大关注,也对自身的身份困境进行了审视。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霍米巴巴的杂糅性理论,第二部分析了在《在一个自由的国度》中处于后殖民社会的人们的身份危机。  相似文献   

20.
杨念群 《社会学研究》2012,(6):1-18,242
自社会学家默顿提出"中层理论"以来,"中层理论"不仅在社会学界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在跨学科的意义上也受到其他学科特别是历史学者的重视。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中层理论"在跨学科方面的应用前景发表了看法。首先,本文讨论了"中层理论"的基本原则对史学研究的启示及其运用限度;其次重点考察了西方中国学研究中应用"中层理论"的成败得失;再次则较为深入地探讨了如何从中国自身传统资源中发掘"中层理论"的若干要素以避免盲目移植西方理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