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我国沿海城市和港口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宗义 《城市观察》2014,34(6):5-12
"一带一路"计划集中体现了中国政府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新理念。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带一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将推动我国沿海城市和港口的发展,而沿海城市和港口的发展又将进一步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延伸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一过程是双向的,不仅是一个向海外输出商品、资金、技术、服务标准、管理经验,甚至发展模式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继续向海外学习、吸收、提升自我的过程,它体现的是一种海纳百川、对外开放、相互借鉴、互通有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精神和文化。  相似文献   

2.
戴东生 《城市观察》2014,34(6):30-36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是新世纪国家重大战略。宁波地处"长江经济带"与大陆沿海东部海岸线的T形交汇处,海向、陆向腹地广阔,是国家确定的42个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和长三角区域3个物流中心城市之一,在古代即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宁波要加快依托港口优势,打造港口经济圈,向内连接沿海各港口,并通过江海联运、海铁联运,覆盖经济发达的长江流域,辐射广袤的中西部地区;对外通过联结东南亚和日韩黄金航道,辐射东亚及整个环太平洋地区,形成"一带一路"海陆联运枢纽。  相似文献   

3.
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深化改革开放特别是向西开放的国家战略,也是亚欧国家特别是中东国家的重大历史发展机遇。中国经济获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而中东国家经济却在动荡与战乱中艰难前行。从全球经济来看,中国经济和中东国家经济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这种差异恰恰反映出经济合作中的互补性,双方应该把握历史机遇、利用互补优势、实现双赢的合作。明确中东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中国对中东战略应该把握好拓展国际政治空间、加强国家安全、扩大经贸合作、注重提升软实力等四个发力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中阿合作论坛第一个十年的目标与成就、国际形势变化中的中阿合作论坛、中阿合作论坛与中东剧变等角度展开论述,并基于此论述得出以下重要结论:即中阿间历史悠久的文明、文化交流是双方友好交往史的起点;中阿间官民并举、积极合作具有必要性与迫切性;“论坛”的建立是全球化挑战下中阿关系发展的战略性步伐。过去十年间,中阿关系稳步发展,“论坛”为将彼此关系提升到战略合作层面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作用。今天,为古代中阿丝绸之路注入新的活力已成为新的命题,这需要双方全面、长久的战略合作,需要兼顾中阿关系的发展,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幻。“论坛”在重构丝绸之路,建立经济繁荣、文化互动的中阿战略关系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相似文献   

5.
宋平 《城市观察》2014,(4):71-78
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具有两千多年的对外贸易交往史,被称为"永不闭关的贸易口岸"。海上丝绸之路是广州极为重要的文化名片。市委市政府在文化建设中注意保护相关的文物古迹和史迹遗存。目前,广州地区的博物馆对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的展示十分重视,除了常设陈列的部分外,还举办了一系列相关的临时陈列。广州海事博物馆、十三行博物馆、华侨博物馆也在建设之中。文化古迹大部分已向公众开放,水上的展示也在探索之中。但是广州还有更深的潜力可挖,应主要从统一管理和对外宣传、增加休闲因素、增加"水"元素等方面来考虑。  相似文献   

6.
本文重点探析了穆斯林世界中的伊斯兰资本市场上发展最迅速的部分,即苏库克(Sukuk,即伊斯兰债券)市场。首先,笔者界定了苏库克作为专业术语所具有的特殊含义;其次,论述了苏库克的基本特点;再次,本文的第三部分论述了苏库克在其运作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最后,本文分析了苏库克在阿拉伯世界经济转型与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广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千年不衰港市,其兴起、发展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历史有不解之缘。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深刻影响到广州商都形态、用地扩张方向和文化景观,更造就了广州文化的特质和风格。认识这两者的关系,对广州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梁凤莲 《城市观察》2014,34(6):54-60
对于广东而言,国家推出"21世纪海上丝路"战略是一个使得岭南文化走向世界的绝佳时机,它意味着与"海上丝路"有关的城市有机会进入新的体系,去担当推动贸易发展、启动文化交流的重任,如何实现这样的宏伟蓝图,必须分步骤循序渐进,从历史入手,以利益互惠为核心,以文化传播为抓手,发挥海上丝路从"纽带"、"平台"到"框架"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山丹马场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的大马营草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历史最悠久的马场。马场风光秀美,素有“丝路绿宝石”之美称。  相似文献   

10.
Abstract

The 'Silk Road' has become fashionable nostalgia, expressing longing for a perceived time when universalism was a norm. Popular Silk Road narratives, in documentaries, websites, feature films, tabletop books, and discourses of diplomacy and tourism, romanticize the ancient trading routes as 'our' lost civilization. The Silk Road image also signifies belonging to the newest trade and political networks across Asia. The regional invocation of the 'Silk Road' to signify belonging to Asia might seem to cancel out any claims to longing for common humanity. But both regionalism and universalism are imaginary processes, and their rich intermingling in itself can be exemplary of Silk Road cosmopolitanism.  相似文献   

11.
曲金良 《城市观察》2014,34(6):13-21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经中央提出,迅速得到我国沿海省市区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资本的响应。大建大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际海洋-港口"中心城市"、"枢纽城市"、"特色城市"等名号,一时间纷纷被提出,并很快见诸行动。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海洋城市","海洋城市"应该如何"打造",如何与国际"对接"?本文对此略作分析,并以国外不断出台的"世界最美海洋城市"排名与评价情况作参考。  相似文献   

12.
Pan-Turkism emerged in the middle of the 19th century as an attempt to uniting all Turkic people along the Silk Road from the Mediterranean to China. After the ascent of modern Turkey under Mustafa Kemal as well as the Soviet incorporation of Central Asia, pan-Turkism had practically withered – although apparently not as an ideology. Indeed, 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Union and the subsequent independence of the Central Asia republics have provided for the revival of the pan-Turkism vision, perceived by Beijing as a threat not only to its interests in Central Asia but, moreover, to Xinjiang’s internal stability and China’s sovereignty. While this vision could hardly be accomplished, China’s intensive preoccupation with pan-Turkism has facilitated its artificial resuscitation, though it appears already deceased. Xi Jinping’s One Belt One Road initiative aims, among other things, at blocking pan-Turkism.  相似文献   

13.
中东是全球主要的能源供应基地,在国际能源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习主席提出建设“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中国与中东国家的能源关系发展迅速,已成为中国“一带一路”框架的战略支点。本文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中东的能源关系的历程,通过分析中国与中东能源合作的主要机制,即中阿能源合作大会、中海战略对话以及中国与中东能源合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即中东地缘政治风险、西方国家对中国在中东的指责,指出中国在中东面临的竞争加剧,并对中国中东能源合作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使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相知相交,中阿友好合作源远流长。作为战后国际关系史重要里程碑的万隆会议,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与阿拉伯国家间的直接接触,为中埃关系实现突破性进展并推动阿拉伯国家与中国第一波建交高潮奠定了基础。半个多世纪以来,万隆精神下的中阿友好合作不断走向深入。近十年来,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合作提升到战略伙伴关系的新高度。2020年,中阿双方在抗疫合作中同舟共济、守望相助,谱写出中阿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成为双方在新时代对倡导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的践行。  相似文献   

15.
金岱  张永璟 《城市观察》2011,(1):175-188
关于广州历史,人们通常用“四地说”予以概括,但这应当说主要是事实性表述,而不是更具价值性的表述。如果要对广州进行更具价值性的表述,只需要两句话:千年绵延的世界性滨海商都;中国现代化的前沿。准确而透彻认知广州的历史铭刻,以及由此历史铭刻而酿就的城市历史文化基因,对于面临新拐点的今日中华文明转型中“广州再前沿”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文章着重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提出的背景和意义,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人口资源、文化、城市化进程、工业化进程、资源等发展的基本情况,梳理深圳参与海上丝绸之路的需求和潜力,为深圳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柯可 《城市观察》2009,3(3):148-154
中华国学是民族智慧结晶,是文化创意火种,重视它才能认识并开发广州龙文化、羊文化、节庆文化的底蕴,以龙舟竞渡精神,将南海神庙、黄埔古港、南沙天后宫串联成线,利用广东文化强省的政策优势、传媒优势、智力优势、制造业、文化产业优势、商都消费优势等,建好广州棋都以及国际会展集团、名城旅游集团、海上丝绸之路、越秀中华文化城、南粤演艺大观园、羊城国艺创意园等,以中华国学创意促进广州文化产业大繁荣。  相似文献   

18.
伴随恐怖组织"伊斯兰国"的迅速发展,中东地区的动荡局势不断恶化。本文以"伊斯兰国"资金链为切入点,在梳理该组织发展历史和主要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它的主要资金来源及流向,旨在厘清"伊斯兰国"的资金循环逻辑。在此基础上,论文进而分析了在中国逐步推进"丝路战略"的现实背景下,"伊斯兰国"组织对中国国家安全与海外利益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9.
吕余生 《城市观察》2014,34(6):47-53
从广西的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出发,分析了广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任务,提出了广西参与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对策,认为这对强化广西服务中国中南、西南、华南,沟通东中西,面向东南亚的战略地位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The Chinese New Silk Road utopia and its archaeolog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dam Nobis 《Globalizations》2018,15(5):722-731
In this article, I address the Chinese project of the New Silk Road and discuss its utopian character. I analyse the origin of meanings and values inscribed in the project. In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ld and new values associated with the New Silk Road, I point to continuities, but also to modifications and innovations. In conclusion, I claim that the Chinese project is a utopia which offers an alternative to the current global order. However, this Chinese utopia is underpinned by the meanings and values of the West’s utop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