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晋兵 《现代交际》2011,(3):118-118
"文革"以来的长期文化压制使艺术家的人性受到了极端的压抑,改革开放以后使得各种艺术思潮不断涌入,中国的油画艺术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在各种思潮的碰撞与融合中,中国的油画艺术始终是以具象这一基本线索在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主义是源于欧美的一种新文化思潮,旨在对现代主义进行批评和扬弃。我国学者将后现代思维的特征概括:怀疑和否定的思维特征;多视角、多元化的方法论;非中心性、异质性的解构策略;反思、批判现代性等。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文化思潮对哲学、文学、美学、艺术和教育等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思想也给正处在变革和发展中的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带来影响和启示。一、师生地位趋  相似文献   

3.
苏州园林以经典的造园艺术成为中国园林的典范, 国内别墅的发展从模仿国外晋级到了独立创新,现在,到处流行着回归中国本土居住形式的思潮,许多别墅开发商和建筑师都开始真正的认识到中国传统的居住形式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苏州园林和四合院,一南一北,都是代表东方文明的建筑艺术典范。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是西方艺术传入中国的一个高峰期,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西方文艺思潮在启蒙运动之下传入中国。书籍插画既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又吸收融合了西方文化,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展现在大众面前,呈现出具有鲜明时代精神和历史文化价值的书籍插画。  相似文献   

5.
苏州园林以经典的造园艺术成为中国园林的典范,国内别墅的发展从模仿国外晋级到了独立创新,现在,到处流行着回归中国本土居住形式的思潮,许多别墅开发商和建筑师都开始真正的认识到中国传统的居住形式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苏州园林和四合院,一南一北,都是代表东方文明的建筑艺术典范.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近代美术发展史上,一些主张变法维新的上层文人,从民族存亡的角度,大力提倡介绍和引进西方的艺术和艺术思想,试图通过吸收新的因素和手段来改造中国的传统艺术,补充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以使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获得新的转机。正是在他们的推波助澜下,学习西方美术,并在中西艺术的比较中抨击传统绘画之弊端,企求改良中国画成为一股强大的思潮。  相似文献   

7.
一、后现代思潮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可能性 关于后现代思潮的概念,学术界一般认为,后现代艺术是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包括后现代艺术、哲学、宗教、文学、社会学等在内的社会思潮和文化思潮,它与现代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创新,一直是在山水画家们求新求变的思潮下进行的,是中国山水画家们始终坚持不懈地继承传统又融会贯通世界其他艺术形式的结果,其中名家辈出、流派纷呈,开创了中国山水画自隋唐两宋以来发展的又一个辉煌时代。当然在借鉴的过程中求新求变也使得中国山水画在急功近利的大潮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从高等艺术学院山水画教师在培养人才方面的误区以及画院的社会职能方面的弊端展开研究,来进一步阐述,只有对传统中国画进行踏实认真的学习研究,才能更好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山水画,创造更新颖的山水画图式。  相似文献   

9.
民族主义是近代中国流行的一种社会思潮。这种思潮在近代中国的出现及其流行对近代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主义思潮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潮风起云涌的时代,正是维新派办报活动的高潮时期。本文着重探讨的就是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维新派报刊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栾艺 《职业》2010,(20)
随着服装业的日益发展,服装业全球化的竞争更加激烈.强调服装在商业性和艺术性基础上追求艺术的设计方式,这是发展我国时装业的正确方向.艺术对于服装设计的影响无疑是深刻的,从服装文的演变中不难看出艺术思潮的痕迹.艺术的每一次进步都和服装携手并进,艺术让服装品牌升华,而时尚的终极目标就是艺术.在设计中如何正确运用这两者的联系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要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既是循序渐进的,又是全方位提高的,使社会和设计师本人联系起来,为发展中国时装事业做出努力,这一切对于从事时装设计的工作者都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中国时装业要更快发展,就需要每一个设计师刻苦钻研,转变观念,不懈努力,同时还应该与社会各部门建立协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主义思潮出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西方国家。它涉及文学、艺术(包括建筑的风格等)、语言、历史、哲学等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诸多领域。DV影像记录的发展和社会历史、文化思潮、哲学观念密切相关。所以,随着世界哲学观念、文化思潮不断的发展.艺术创作自然会呈现与之相对应的精神特质。文中将以DV影像为典型.阐明后现代思潮对DV记录影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论现代服装设计中艺术性和商业性的体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栾艺 《职业》2010,(23)
随着当今服装日益发展,在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强调服装在商业性和艺术性的基础上追求艺术的设计方式,无疑是我国时装业的正确方向.艺术对于服装设计的影响无疑是深刻的,从服装史的演变中不难看出艺术思潮的痕迹.艺术的每一次进步都和服装携手并进,艺术让服装品牌升华,而时尚的终极目标就是艺术.在设计中如何正确运用这两者的联系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要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就应该既是循序渐进的,又是全方位提高的,使社会和设计师本人协调地联系起来,为发展中国时装事业作出努力.这一切对于我们从事时装设计的工作者都提出了一个高的要求.中国时装业要更快发展,就需要每一个设计师刻苦钻研,改变观念,不懈地努力,同时还应该与社会各部门建立协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多年,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各种社会思潮争先涌动的全新时代。学者马立诚认为,除了和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邓小平理论这一主流意识形态之外,影响较大的思潮还有:左派思潮、新左派思潮、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民族主义思潮、新儒家思潮、民粹主义思潮等。  相似文献   

14.
艺术思潮在中国工笔人物绘画领域的渗透下,自90年代开始,绘画形式过度趋向于商业化,绘画理念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逐渐失去传统的内涵,绘画风格随着各流派与绘画机构的增多而出现了鱼龙混杂的"多样化"局面。面对新思潮的侵入,高校艺术类学生应采取的措施,在继承中发展,在汲取中创新,中国工笔人物画要讲究画面的现代意识,运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基础上与当代背景结合,使学生更深层次的了解传统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5.
一、“浪漫主义运动”的艺术品质开始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欧洲浪漫主义运动,首先是在文学和艺术领域中表现出来的,因此,通常所说的浪漫主义思潮,一般都是指欧洲文学和艺术领域中的一个“流派”。在音乐、绘画、小说、戏剧、诗歌等各个领域都曾出现过浪漫主义思潮,它们在内在的精神特质上分享着同样的思想根基。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产生的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剧烈动荡的特殊历史阶段。受特殊历史背景的影响、以及外来文化思潮的冲击,这一时期的文学思潮呈现出多元化的文化特点。西方现代文学大量涌入,带动了翻译思潮的兴起,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并涌现出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多流派,是当代文学思潮形成的奠基。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向来就有着“道以成器,而器以载道”的意涵,不同时代背景下的造物往往反映其社会与文化主流思潮,是社会核心价值的重要载体。岭南雕刻艺术中的图像是跟随时代发展而发展的,在新中国时期,岭南雕刻艺术的发展出了一系列聚焦于近代重大历史题材的作品,其题材囊括中国共产党革命,抗战,解放的斗争与战争历史,是中国近代历史宏大叙事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图像是一种在工艺美术经常运用到的元素,譬如自然景观的图像,或者表现人物情景的图像,它们往往都能在作品中出现,并以装饰或工艺手法的表现。这种表现人文或自然景观的图像所表达的叙事并不是单纯地描绘各地的景观或人物,而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一些看法认为,以西方建筑思潮为线索来阐释的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过于简单化。通过讨论今天我们能"教"、要"教"的建筑史应该以借助历史阐释艺术为目标,而另一方面,作为一条线索,西方建筑思潮能引导人们关注近现代建筑艺术演变的特定历史特点,并直接通过这些特点采深入理解建筑艺术。本文提出了西方建筑思潮还是近现代建筑历史最佳教学线索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社会思潮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现象,是对当代中国社会存在的一种能动反映。它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并与西方思潮有密切关系。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对我国思想政教育内容和客体造成了冲击。在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引领当代中国社会思潮,要坚持方向性原则、疏与导相结合的原则和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创意产业的全球勃兴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创意产业,是一种在全球化消费社会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的理念、思潮和经济实践。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创意产业每天创造的产值高达220亿美元,并正以5%左右的速度递增。因此,密切关注和深入研究当代世界创意产业的发展,对于准确把握世界产业发展动向,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日,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经济委员会、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人民日报社华东分社联合主办的“2004中国创意产业发展论坛”以“创意经济,领航中国城市发展”为主题,会同海内外著名创意产业研究专家,就中国创意产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政府对创意产业的支持和保障等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