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20世纪二十年代,不到20岁的沈从文在陈渠珍的军队担任文书。陈渠珍有几十箱书籍、几百幅字画、大量铜器、碑帖、陶瓷等文物。沈从文负责整理保管。在此期间他广泛阅读,读过关于青铜器、瓷器的著录《西清古鉴》、铜器铭文《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等书,为后面的文学创作和文物鉴定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柯云 《老年人》2013,(7):20-21
前不久,作家衣向东在《张家界日报》上发表一篇文章,题目叫《去找翠翠》。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上世纪80年代初,沈从文跟我谈起的关于"翠翠"的那段"珍闻"。1982年,我任慈利县文化局文学创作组组长。5月中旬的一天,作家宋梧刚去大湘西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功用,文中先简单介绍了想象与文学创作的概念,再阐述了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在他的作品中,在对湘西生活和城市生活的生动表现中,通过血肉饱满的灵魂,表达自己对于人性思索以及对生命的热爱;揭示出人类生命形式里所具有的终极关怀;他尝试通过对人类生命的真切认识与理解来超越这种充满宿命的人性关怀,到达理想的家园。沈从文的文学观,是人的文学观;沈从文的文学形象,是在人性的对比中形成对自然、生命和道德的挽歌;沈从文在他的作品中涂上一层宿命色彩,探索人性的悲剧。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本介绍沈从文生平、生活和思想,评价他作品的传记。作者是一位美国学者,现为美国纽约圣诺望大学历史系教授。作者从1972年开始研究沈从文,他花了大量时间与精力,搜集资料,多次到中国湘西,多次访问了沈从文先生,坚持不懈写下了这部长达几十万字的传记。他第一个给沈从文以文学上的崇高地位,被誉为国外沈从文研究第一人。本文节选自其中的片断。  相似文献   

6.
多情却似总无情———沈从文与丁玲的情缘□柯云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一种刻骨铭心的人间挚爱。一代名流丁玲与沈从文———那年仲夏,在湘西凤凰城一栋传统式的木房子里,笔者有幸拜访了著名作家沈从文及其夫人张兆和。从而得知了埋没半个多世纪鲜为人知的往事———沈老...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深受湘西自然精神的熏陶感染,其作品也淳朴、自由、充溢了旺盛的生命力,让我们了解了湘西人民的热忱与豪放,更让我们看到了沈从文的人性理念。  相似文献   

8.
正星斗其文,赤子其人。1944年,文学理论家许杰发表了《上官碧的〈看虹录〉》和《沈从文的〈摘星录〉》,斥责沈从文(上官碧是沈从文的笔名)的这两篇小说是色情文学。两篇文章在报刊上发表之后,又收录到了许杰于1945年在浙江永安立达书店印行的《现代小说过眼录》一书,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当然,这些不实的指责,也给沈从文造成了一定的伤害。几十年后,1975年的一天,许杰从上海来北  相似文献   

9.
<正>老舍毫无疑问是我国近代以来伟大的小说艺术家,其影响力也是不言而喻的。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曾高度评价老舍先生的影响力,说:“据我接触到的世界文学的情报,全世界得到公认的中国新文学家也只有沈从文与老舍”。老舍先生一生勤于创作,为人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把老舍先生的创作做一个划分的话,老舍先生在英国讲学期间的小说,算是他早期的作品。关于老舍先生为什么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他曾明确表示,因为当时在英国“离开家乡自然想家”,于是“拼命念小说”,看得多了便开始了他的创作,自然当时创作的作品受到了当时西方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在西南联大时期创作了与前期颇为不同的作品,尤其是散文集《烛虚》,其中沉淀着他对人生的思索,对"生存"与"生活","抽象"与"具象"等的思考。冯至更是在这一时期创作出了他的代表作《十四行集》。其中灌注了他对生命、宇宙、存在等的冥想。对沈从文与冯至在西南联大时期创作的作品进行比较,能够得到两者的相似与不同之处,有助于我们了解环境对作家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曾经一度被忽视埋没的纯文学的践行者,其特别的创作风格在特殊的年代遭到特殊的境遇而不被认可,后来随着变化的文学鉴赏理论和水平脱颖而出,是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一朵奇葩。了解沈从文的童年生活才能明了其创作风格的来源,走进一直萦绕在沈从文脑海中的湘西世界才能真切地听懂这位自然之子发出的轻灵之声。  相似文献   

12.
生态批评是关于文学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研究,是一种在对环境负责的精神中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批评。沈从文的《边城》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的湘西世界,其中的自然和人性之美达到了极致,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生态批评角度来看,《边城》体现了美好的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是沈从文对现世生态的担忧和对美好生态的期望。  相似文献   

13.
凤凰行     
知道湘西,了解凤凰,从读沈从文开始。沈从文用简洁洗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湘西的动人画卷,仿若水墨山水,空灵而秀绝。沈从文把自己对家乡的种种熟稔和热情都熔铸在文字里,笔下湘西的景和人安静、浪漫、淳朴而充满生命力,令人神而往之。不过,这些印象大抵已是二十多年以前的了。今年春上,因赋闲家中静极思动,向往着沈从文笔下的湘西而来到了凤凰。  相似文献   

14.
玲珑剔透的湘西山水孕育了沈从文的才情,人性甜美的凤凰小城赋予他柔顺多情的个性。青年时代的沈从文由于诗人徐志摩的介绍,被中国公学校长胡适聘为教师。然而木讷的沈从文第一堂课就洋相百出,他万万没有想到在那些目睹他出洋相的女学生中,就有以后成为他夫人的张兆和。张兆和出生苏州名门,她的二姐张允和就嫁给了颇有建树的语言学家周有光。  相似文献   

15.
西友 《现代交际》2004,(8):36-37
第一次暗恋 18岁时的沈从文,在芷江的警察所里做了一名办事员,兼任屠宰税的收税员。他的母亲卖掉了在湘西凤凰的祖屋,带着小女儿来到芷江和儿子一起住,并将卖屋所得的三千银元交给沈从文经管。  相似文献   

16.
田志祥 《老年人》2014,(11):24-25
正作为文学泰斗与文物研究专家,沈从文早已享誉世界,可作为书法大家,他却鲜为人知。其实先生的书法成就,并不比他的文学成就逊色多少。早在孩提时代,我就知道沈从文的鼎鼎大名。我家祖籍也是凤凰县,父亲算是沈老的一个发小,时常提起从文伯伯只读过小学,完全靠自学成为一位优秀的作家和书法家,激励我们在逆境中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作为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其文学实践营构了中国形象,这种中国形象与传统中国的形象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它是作家寄予独特精神的符号体系。怀着对乡土中国的无限热爱,沈从文将笔下的湘西世界塑造成了一个有情感、有性格的生动形象,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道亮丽风景。本文借鉴王一川的中国形象理论,并以语言形象为例将之归结为对中国形象的古典乡土性描绘,希望借此可以对沈从文的作品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中外书摘》2014,(10):17-19
美国的讲演 1980年初,傅汉思、张充和写信邀请沈从文和张兆和来美,沈从文回信说,他自己不敢设想,倒是想过,《服饰研究》出版后得的稿酬,如足够张兆和来回路费,则让她来住一阵。2月下旬,傅汉思约同耶鲁中国小说史教授高辛勇、中国历史教授余英时、美术馆东方艺术部主任倪密,联名正式邀请沈从文讲学,信函同时寄给中国社科院。沈从文3月底回信表示愿意前往,但社科院没有回音。  相似文献   

19.
席丽莎 《城市》2016,(5):63-66
天津水西庄由查氏盐商营建,其整体氛围处处折射出文人园林清新雅致的气息.水西庄之建造同时蕴含道家“无为”与禅宗“虚空”的思想,并且,作为封建社会文人,水西庄这座避世之所中依旧体现出儒家思想.儒、释、道思想在园林营造中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又通过诗词、书画、建筑等多种艺术形式得到升华,使水西庄成为北方私家园林的杰出代表.笔者通过对历史资料的考证,从景观营造的角度探析园林所蕴含的儒家、禅宗、道家的思想精髓,力求从另一个侧面反映水西庄的历史原貌.  相似文献   

20.
在进行文学创作过程中,情感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一篇好的文章不仅仅要求其本身的语言华丽,更要求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具有很强的情感含量,为此我们在进行文学创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情感在文学创作中的具体作用,努力将其作为文学创作的主要方向进行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