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付弘杨 《现代妇女》2014,(6):311-311
中华法律文明源远流长传承,许多优秀的法律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中恤刑思想更是熠熠生辉。中国古代恤刑思想内容丰富,至今,影响深远。"恤刑"最早出现在《尚书·舜典》:"惟刑之恤哉"。意为司法官在量刑时要有怜恤之意,刑罚中正,才能避免刑罚的滥用。这一观念被后世意指为对老、孕、幼、残者在量刑和囚狱上给予宽宥和怜恤。  相似文献   

2.
在2007年12月18日的联合国大会上,104个国家代表投票通过全球暂缓死刑、54国反对、29国弃权。该议案要求各国尊重国际对死刑的标准并暂缓死刑。美国、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投了反对票。截至目前,世界上还有超过1/3的国家和地区保留着死刑。在中国,"生刑过轻,死刑过重"、"缺少中间环节"的情况已经形成了一个刑罚复仇的漏洞。  相似文献   

3.
邱靖 《现代妇女》2014,(8):300-300
表面上与儒家仁爱思想背道而驰的“大复仇”思想在儒家思想中显得格外特殊,而实质上却与“礼”和“仁”思想构成了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是做到忠臣、孝父的另一种途径。其有限的复仇范围和两种不同的复仇手段对民众复仇情绪的疏导和法制社会的建设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2007年12月18日的联合国大会上,104个国家代表投票通过全球暂缓死刑、54国反对、29国弃权。该议案要求各国尊重国际对死刑的标准并暂缓死刑。美国、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投了反对票。截至目前,世界上还有超过1/3的国家和地区保留着死刑。 在中国,“生刑过轻,死刑过重”、“缺少中间环节”的情况已经形成了一个刑罚复仇的漏洞。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环境里和古代学术史上,小说,都被认为是不入正统之流,不登大雅之堂的,甚至被视为"闲书"和"诲淫诲盗"之书的.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在中国近现代的学术发展进程上,小说的地位逐渐得到提升,并最终确立其在现代学术史上的地位.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是中国现代学术发展进程中一部开山之作,为中国古代小说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写作框架.  相似文献   

6.
古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得斯的著名悲剧人物美狄亚,和中国武侠小说家金庸的《神雕侠侣》中李莫愁是中西文学中的两位复仇女性。虽然她们生活的社会背景、身世和经历各异,但是她们作为女性在男权意识下遭遇的生存困境却异常相似。通过对她们的比较,我们能够看到以她们为代表的中西复仇女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而挖掘出中西方社会的文化背景、民族意识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7.
《哈姆雷特》和《赵氏孤儿》是中西悲剧的典型代表,虽同样以“复仇”为主题,并以“复仇”为线索展开剧情,但其复仇意义、表达的主题思想方面存在着极大差异,这些不同的背后体现着中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社会、个人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8.
姚瑶 《现代妇女》2014,(9):126-127
透过网络等媒介,现实生活中见危不救行为导致的灾难性后果让人触目惊心,感叹于人性冷漠的同时,为避免悲剧的再次上演,学术界对见危不救入刑的立法呼声日益高涨。本文主张在当前风险社会和陌生人社会并存的人文环境下,用刑法规制见危不救行为,以期在全社会重塑一种"救人于危难"的集体意识。  相似文献   

9.
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压力的时代,人们在工作、生活的压力下苦苦挣扎,奔波劳碌。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逐渐改变,女性所承担的社会、生活、家庭责任也在不断增多。于是,有人提出古代女性比现代女性更为幸福的观点,感叹宁可回到古代做一个"无才便是德"的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孝敬公婆。那么,古代女性就真的有那么"幸福"吗?本文将以古代才女这一女性群体为例,从婚姻、创作、社会地位等几个方面来论述古代女性的不幸福。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的革命文学中有许多关于复仇形象的主人公,《林海雪原》中的少剑波与《铁流》中的郭如鹤都是佼佼者。但由于时代与环境有所差异,因此少剑波与郭如鹤的复仇形象也存在许多异同。本文将从复仇动机、复仇方式、复仇模式三个方面来探究两位主人公在复仇过程中的种种异同。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在不断改变,承担的社会责任、家庭责任等越来越大,有人提出了古代女性比现代女性幸福的观点。文章从古代女性的政治地位、社会定位两方面论述了古代女性的"幸福",得出了中国古代女性不幸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隋唐以后的科举制度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社会最重要、最成功的选官制度,也是封建社会后期由"士"转"仕"的唯一正途。科举与中国传统社会好比是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相生共存了一千三百年。作为一项制度的科举考试,必然存在着其优越之处与不足点,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必须承认其对中国古代社会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科举是中国在精神文明领域做的重大贡献之一,其影响同我们所熟知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一样远播海内外,被视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相似文献   

13.
自古以来,"以德去刑"和"以刑去刑"就是极具争辩意义的话题,在治国策略上应该采取德治以减少犯罪还是重视严刑酷律的惩戒作用?本文分别从先秦时期的儒家"以德去刑"和法家"以刑去刑"思想角度分析两者得失,再结合我国法治社会现状以提出治国的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14.
集市,主要指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和农业社会里普遍存在的一种贸易组织形式。中国古代除少数大中城市以外,广大地区盛行名为"草市"或"亥市"的定期集市,至今在全国不少省区,特别是在北部和西南部农村,这种传统的贸易组织形式仍然存在着。山西南部吕梁山的深处就分布着大大小小的乡村集市,窑渠村乡集是其中最普通的一个。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生活的日益丰富,促使了贿赂的手段与形式花样的翻新。贪污贿赂案件中许多涉案官员在贪污腐化的过程中都有接受或索取性服务的行为。然而我国性贿赂并未入刑。本文从性贿赂的概念、特征、危害论证了性贿赂入刑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人居环境视角的中国古代都城空间模式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人居环境科学,选取中国古代都城为案例,对其空间形态结构、空间组合模式以及人居环境视角的空间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空间形态结构,由分散式的"团块结构"逐步向集中式"嵌套结构"演化,由不规则向规则而后向不规则演变;空间组合模式,节点要素的数量不断丰富,路径系统由单一向多层级演化且成为城市形态的发展轴线,空间区域由简单的区域分块向综合性的空间组合模式演变;人居视角的城市空间模式,秦汉人居建设中运用轴线法则,魏晋南北朝"规划图"的出现标志着都城人居环境建设新水平,隋唐人居营建范式成为经典,"里坊"成为居住功能区,宋元街巷代替里坊,夜市使得中国开始了全日制的人居生活,明清"合院"单元、胡同体系、街道系统、"轴线"城市等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社会最完善的人居环境营建系统。  相似文献   

17.
人在社会里生活,虽然寿天各有不同,但无论怎样长寿,生命的年岁总有一定限制,不可能像山川日月一样永叵存在。这样,人按其自然年龄,就可以划分为幼年、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了。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中,进入什么样的年龄界限才能算做老年人,获得社会与家庭的承认、尊重和必要的赡养呢?这个问题,实际上在中国古代社会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认识,对老人的标准,也有不同的规定。  相似文献   

18.
亲子伦理、夫妻伦理、兄弟伦理、朋友伦理、君臣伦理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人伦观念。父子关系伦理,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的主要内容,中国古代传统社会是一个以小农经济为主的社会形式。男耕女织,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础,这就决定了人伦关系中的亲子关系是中国传统的社会伦理思想中的核心。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家庭本位"和"家族至上"为主,亲子伦理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础,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重要意义。中国传统亲子伦理是"父慈"和"子孝",亲子伦理关系以"父慈子孝"来规范。  相似文献   

19.
看歌剧     
刷刷 《现代妇女》2010,(11):62-62
说明: 横行:1.佟大为、马伊琍等主演的反映现代都市婚姻的电视剧。 2.孙楠的一首歌曲名。 3.古代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庭,执掌刑狱案件审理。  相似文献   

20.
蔡理  顾惠康 《老人天地》2008,(10):24-24
一艘精巧逼真的古代木帆仿真船模竟然会安卧在"XO"的洋酒瓶里,这着实让我惊呆了:真不知它是怎样通过口小如豆的酒瓶口"驶"进瓶腹里的?带着疑虑,我去请教了沪上著名的船模制作者、年过花甲的季海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