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引言马克思说过,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这就从根本上揭示了哲学的应有本质、特性、功能,以及哲学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然而,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时代的“时代精神”,它都必须孕育、产生和存在于该社会、该时代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中。因此,只有深入而系统、科学而理性地研究和把握相应时代的社会实践活动,人们才能领悟和发现该  相似文献   

2.
邹诗鹏 《学术界》2002,(2):268-272
哲学研究、特别是原理研究方向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领域性哲学的兴起 ,领域性哲学的兴起表明中国哲学研究基本上走出了政治化的模式 ,力求通过自觉的学术意识、问题意识与本土意识开展学术研究的总体路向。诸多领域性哲学或者把自身看成是新的哲学形态 ,或者或强或弱地存在着建构哲学形态的冲动 ,各领域性哲学之间也存在着某种不应有的话语与范式的封闭性。事实上 ,各领域性哲学之间恰恰存在着一种值得重视的家族相似性 ,而这种家族相似性又是统合于整个当代哲学的人学追求与主题中的 ,是人的哲学的具体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程文晋 《中州学刊》2005,4(4):121-124
经济精神是人类在自然界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是经济活动的应有之义.作为一种理论,其意义在于任何经济活动、经济制度都需要自身气质上的必要的认同;作为一种方法,它实现了经济活动从物本经济向人本经济方法论研究的转变;作为一种工具,对于我国当下的经济制度转型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提供了有效的经济认识和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4.
“类哲学”与人的现代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指出,把人作为类的存在物去考察,并以类的意识去把握现时代的人和反映现时代的精神,是“类哲学”所承担的理性使命。“类哲学”是以人的方式去观照人的一种新的哲学思维方式与思想境界。就其实践价值来说,它是揭示人的现代化发展趋势所应有的新哲学形态,是把握当代人类生存意义所依据的新价值坐标,也是指导我国人的现代化实践并实现“类人格”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5.
哲学研究范式蕴涵着哲学运思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体现着哲学研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变革。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变革本身就是哲学研究的创新范式。反思当代中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继承和创新,合理对待学科与学术、问题与意识、规范与自由、文本与精髓、心性与治学的关系,是我们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有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6.
关于物质概念问题如何理解物质定义中的“客观实在”一种意见认为,列宁在物质定义中讲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的一切,凡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的东西,都是物质,它包括运动、时空。它是意识所不具备的;这与哲学基本问题即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紧密相联的。列宁的物质定义应该说是本体论的物质概念。另一种意见不同意上述看法,认为,不应该把“客观实在”理解为“意识之外而存在的一切”。列宁并没有把任何客观实在性的东西都称之为物质的意思。对列宁的定义中的“客观实在”理解,应当与恩格斯对物质的解释所用的“实物”要统一起来。它是指的实在物,实体性存在,而不包括时间、空间等  相似文献   

7.
政治哲学作为近年来日益突出的显学,学术界关于它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意义等问题,一直是争议不断.有学者将其看成政治学的分支,也有学者倾向于将之化为哲学范畴,还有学者认为它应该属于伦理学的范围.然而,任何一种理论的发展都是随着时代前进的脚步而不断深化,时代前进的每一步所提出的问题都为理论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因此,任何一种角度似乎都难以穷尽政治哲学本身丰富的内涵,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所以政治哲学是涉及政治、哲学和伦理学的综合学科.  相似文献   

8.
随着西方心灵哲学的复兴和发展,"突现论"成为当代心灵哲学研究的一个前沿和热点,突现论心身观主张意识或心理与人的大脑属于同一的物质世界,同时又强调意识或心理是整个大脑活动所突现的一种新特性,有不同于大脑的特殊属性.它对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叉.  相似文献   

9.
胡雪萍 《兰州学刊》2007,1(8):12-14
哈贝马斯认为现代性是一种未完成的事业,它关涉主体的自我确证以及存在的合法性问题,但是在哲学史上,有关现代性的哲学话语都是以意识哲学即主体哲学的范式进行分析和解决现代性所面临的困境的,因此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哈贝马斯提出以交往范式来改变现代性哲学话语的现状,但是他陷入了另外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导语: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带来的矛盾与冲突迫切需要哲学工作者面对现实、面对问题发挥哲学的范导和指向作用。因为,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和人类智慧的集中体现,哲学并不是纯粹的知识体系,它还在具有科学价值的知识基础上,提供理想、信念和价值导向。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哲学作为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和方法论,是在分析和解决时代最重大的现实课题的思维和实践活动中实现自己的。而令人尴尬的是,我们的哲学远没有发挥它应有的功能,这不能不说是哲学家的失职。哲学家如果失去了批判的精神、反思的意识和社会关怀的责任感,哲学就失去了方向和范导作用。哲学家的批判精神和反思意识不仅仅体现在对社会问题上,而且也体现在对哲学和哲学家自身的反思和批判上。因此,作为当代哲学问题的访谈,我们自然应当关注当代中国哲学和哲学家自身存在的问题。长期从事《哲学研究》编辑工作的李登贵先生,对国内哲学发展的走向和存在的问题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他的“国粹.复古.文化——评一种值得注意的思想倾向”、“五四精神:重评还是重申”、“从思想世界到现实世界”、“孔夫子和孔方兄”、“国学研究.意识形态和百家争鸣”、“走出观念论的文化沼泽”、“公共权力的异化和制约”、“从方法论的高度反思现实”、“永远的乡愁”、“评一种文化比较观”、“讲坛哲学:皇帝的新衣”等哲学论文和评论通过犀利的笔触从多侧面深刻剖析了当代中国哲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在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徐长福 《河北学刊》2007,27(4):24-32
针对先前哲学在直观问题上的种种弊端,本文将人的意识世界另行划分为自然直观和符号指谓。自然直观是通过感官对对象的直接"意识到",与符号无涉。这是一种自然的意识形式,其机能是自然赋予的,它保证了人同周遭世界即时感应的互动性协调。符号指谓是通过人所发明的符号之间的连接去指谓对象所实现的间接"意识到",它是人工的意识形式,是人创造属人生活之所需。符号指谓包括概念思维,哲学是概念思维的最抽象形式。通过异质性理论的哲学分析可以发现,自然直观包含了大量异质性。异质性就是种类间的不可通约性。自然直观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能将哲学所分析到的异质性因素整合得天衣无缝。相比之下,包括哲学在内的概念解释则必须接受逻辑约束,只能操作同质性。因此,自然直观既无须哲学为自己奠基,也不可能充当任何特定哲学理论的基础;哲学的本分在于解决符号世界,特别是概念领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美并不是一种独立自在的自然现象,而是与人密切相关的一种社会价值。它的存在离不开人,离不开人类社会。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们所谈论的美或丑,都是相对于人或人类而言的。在人类出现以前,尽管大自然中的许多事物,如日月星辰、山川湖海、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等等早已存在,但它们本身无所谓美,也无所谓丑,犹如它们无所谓善、无所谓恶一样。它们彼此之间也无法确定对方究竟是美还是丑。只有自然和人发生了一定的关系,自然对人才会有美的意义,也只有人才能欣赏美。这是其一。其二,虽然达尔文等人曾经提出对于美的意识并非人类所独…  相似文献   

13.
哲学观念,是哲学体系中基本的、核心的概念,也是贯彻于体系的主题和原则,它所规定的,是特定哲学体系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黑格尔依据他对哲学史的系统研究,指出哲学所要探讨和解决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他并由此确立自己的哲学观念和体系。据此,恩格斯进一步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①这个概括性论断对于我们认识哲学史上的各派别,在现实中如何研究哲学问题,是有指导性方法意义的。不过,我认为应将黑格尔所说的“思维”改为“意识”,存在与意识的关系或矛盾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对存在…  相似文献   

14.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根本任务也就在于揭示思维和存在即意识与物质的真实关系;把哲学推向前进的标志,也就是看其对意识与物质的关系的认识程度;任何哲学对意识与物质的关系的揭示,也都只能是人物无限认识过程的一个阶段或一个方面。我们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就要不断地推进对意识和物质的关系的研究,揭示出意识和物质之间更多方面、更深层次的真实关系。  相似文献   

15.
《学术界》2001,(5)
实践哲学 :一种新的哲学形态和思维方式  李楠明在《东岳论丛》2 0 0 1年第 4期撰文《实践哲学是一种新的哲学形态和思维方式》指出 ,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主流意识不被大众所接受。这就导致了两个结果 :一是哲学的边缘化 ,一是大众层面思想迷惘 ,理论信念日益淡薄。旧哲学幻想一劳永逸地把握世界 ,总想描绘出世界的终极图景 ,使哲学远远脱离生活现实 ,因而“本体论”成为旧哲学的核心。实践哲学并不脱离现实 ,马克思从实践的一体化活动出发 ,描述了人的总体性存在 ,从而克服了旧哲学把人抽象化的错误 ,把非人的哲学…  相似文献   

16.
哲学观念,是哲学体系中基本的、核心的概念,也是贯彻于体系的主题和原则,它所规定的,是特定哲学体系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黑格尔依据他对哲学史的系统研究,指出哲学所要探讨和解决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他并由此确立自己的哲学观念和体系.据此,恩格斯进一步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①这个概括性论断对于我们认识哲学史上的各派别,在现实中如何研究哲学问题,是有指导性方法意义的.不过,我认为应将黑格尔所说的"思维"改为"意识",存在与意识的关系或矛盾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对存在与意识关系的规定,首要也是主要的一点,就是明确存在的主体,也正是对存在主体的不同规定,形成了不同的哲学观念及其体系.  相似文献   

17.
随着"感性活动"原则在存在论根基处所造成的哲学革命的发生,马克思也实际地确立了现象学的哲学立场。如果说现象学的目的意在实现"本质还原",或意在证明在进行反省之前,世界作为一种不可剥夺的呈现始终已经存在,那么在马克思那里,当"感觉"被看做是"感性活动"的前提而不是沉思的器官时,其所谓"感觉意识"就是一种"感性意识",它所呈现的是人与存在的原初关联状态或境域。因此,马克思的现象学乃是感觉意识的现象学。  相似文献   

18.
古小明 《江淮论坛》2004,20(4):65-68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一般理论和学说,是作为主体的人对自身的一般理论形态的把握。它是一种以人为本、从人出发的为人的哲学,它以实践为基本范畴,对人的各种生存状态、活动方式和历史关系作了深刻的论述,揭示了人的存在与人的意识、人的活动与人的异化,人的自觉与人的解放等之间的现实关系,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高扬了人的主体性。随着人的问题成为当代哲学的主题,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所处地位问题应得到切实的回答。  相似文献   

19.
潘明德 《河北学刊》2005,25(5):46-50
长期以来,人们对唯心主义一直存在着理解上的偏差,或者将它等同于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概念,或者将哲学问题直接意识形态化,或者混淆了意识活动本身与它的产物之间的区别。为了从哲学的视阈正确认识和理解唯心主义,应当处理好哲学知识与常识的关系,哲学与政治的关系,意识活动与它的产物之间的关系,以客观和科学的态度对待它,从而避免对唯心主义的简单否定。  相似文献   

20.
“精神”这个范畴,通常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哲学上与物质相对立的精神,指的是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常常和意识通用。它作为物质的最高产物,被物质所决定,同时对物质又有较大的能动作用。第二种意义上的精神,指的是在人们的意识、观念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