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二战后英国文坛上涌现出来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特德.休斯在他的诗中展现了世界大战的残酷和人类世界弱肉强食的掠夺。本文试论战争这一历史事件对休斯诗歌创作的影响及在休斯诗中的体现,讨论休斯诗歌与英国当代社会历史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2.
暴力与欧茨的悲剧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欧茨以暴力书写及多产而闻名.从悲剧入手,探讨了欧茨童年经历对其暴力与悲剧文学创作的影响,并分别从悲剧的两个层面分析欧茨对暴力的书写.用暴力这一媒介创作的悲剧,体现了作家对人类悲剧式存在的关注、对个体激情、生命本能的讴歌以及对人类美好未来的希望  相似文献   

3.
以动物诗和自然诗蜚声文坛的英国诗人泰德·休斯还著有一些战争诗篇。休斯的战争诗歌虽然数量较少,却是其诗歌成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休斯在其战争诗中以其独特的视角、敏锐的观察以及深邃的战争体悟揭示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精神创痛和灾难。  相似文献   

4.
网络暴力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从内生性视角看,网络暴力产生的根源在于施暴者“失常”的从众心理,目击者作为局外人的冷眼旁观,受害者消极被动的鸵鸟心态。从外生性视角看,网络暴力的产生源于网民缺乏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渠道,部分自媒体平台经营者的利欲熏心,网络监管的滞后等。  相似文献   

5.
谪居贵州是王阳明心学体系走向成熟的重要转折点,居夷诗折射出了王阳明当时的生存状态。与其“万物一体”“恻隐之心”心学观相勾连,诗中自然生态书写表现为喜山乐水与怜悯生物;在贵州百姓的热情关切下,其诗中社会生态书写表现为由外来个体向社会群体转变;受贬谪之苦与生活之乐的交互影响,其诗中精神生态书写表现为忧伤郁结伴自我开解。物质文明不断发展,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社会与精神生态脆弱程度加深,王阳明居夷诗中的生态书写饱含生存智慧,对启发今人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有重要意义,同时生态美学对王阳明居夷诗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对暴力的理论关切是政治哲学的规范性诉求,也是真实而健全的政治哲学的内在要义。马克思和阿伦特的思想都体现出对西方哲学传统的反叛:要求把政治活动理解为处于现实生活中的历史性存在,而非从哲学的体验中理解政治,这使得他们的政治暴力观具有相似的出场语境。同时,他们都将暴力的本质理解为工具性的存在。然而,由于理论诉求及时代背景的诸多不同,他们的暴力观又存在着较大差异。在暴力的价值功能上,马克思从“历史助推力”的角度肯定暴力,而阿伦特则从“反政治性”的立场批判暴力;在暴力与权力的关系上,阿伦特强调两者的根本性区别,而马克思则注重两者的关联。此外,阿伦特对马克思暴力思想的评价与解读本身既有可取的价值,又不免曲解和误读。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暴力书写在文坛成为一种显要书写,其中刑罚描写又是一大热点。莫言的《檀香刑》、王小波的《红拂夜奔》、余华的《一九八六年》,都从刑罚的几个要素:刑术、施刑者———受刑者、刑场及看客等几个方面对刑罚进行了描写,可以说,对刑罚的描写虽然充满了暴力色彩,但是也常常具有暴力之外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8.
吴宇森电影“暴力美学”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暴力美学"电影已经日益成为世界电影长廊中蔚为大观的一类,而吴宇森作为其中的佼佼者,正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叙述方式为人们呈现出了一部又一部令人叹为观止的暴力美学电影。探寻其暴力美学电影的形成原因,对其进行理性的反思应该是具有相当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暴力影视作品的主题看似以暴力对付邪恶,是伸张正义,伸张公理的,然而其本质上有文化的粗暴性、野蛮性,极易模仿。暴力影视作品的美学特性和文化特性与青少年的攻击暴力犯罪有很大的契合性。文章基于这种契合性,从暴力影视的特性以及青少年自身视角探析了预防青少年冲动性暴力犯罪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幼儿园教育软暴力现象产生的原因及消解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体罚为代表的幼儿园教育硬暴力还未完全肃清,现如今又出现了一种以心理伤害为代表的幼儿园教育软暴力。幼儿园教育软暴力出现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一些幼儿教师缺少师德,幼儿教师教育爱的能力不够。为此,相应的策略是:培养幼儿教师的师德。提高幼儿教师教育爱的能力和建设幼儿园组织文化。  相似文献   

11.
土改中的小说与小说中的土改——六十年文学话土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60年的当代文学史几乎没有产生过土改题材的杰作,原因固然在于紧接着土改的合作化运动使渲染农民获得土地的欢乐已不合时宜,加之土改题材本身的难度,对于土改中的中农政策、暴力土改、基层干部不纯以及贫雇农路线等问题,作家们不可能背离党的文件精神以文艺形式来还原这一切,但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作家在土改题材上遇到了如何描写暴力的美学问题.对土改暴力认真、深刻的反省始于"文革"以后的文学创作.虽不再有所谓土改题材,但对暴力的文学追究,必然绕不过土改的问题."文革"后出现的土改书写,文学与历史的意义已经截然分开.历史学者推断土改运动的是非功过,而文学创作则直逼人性,这就是艺术真实比历史真实更加长久的道理.  相似文献   

12.
暴力成为当代电影中出现最频繁的元素之一,暴力的表现在不同维度和层面上体现了创作者的意图。笔者从电影音乐的角度探讨音乐在暴力表现中的作用,并从视听结合的角度分析暴力的场面对音乐本身所起的反作用,试图从深层心理和接受层面探讨两者相互作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英国现代派诗人泰德·休斯在诗中大量使用意象作为象征,从全新的视角来描写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力量的对比,通过自然界的某些生物来发泄他对人类社会的不满和隐忧。自由体诗《狼嚎》是个典型的例子,它描写了一只夜晚外出觅食的狼面对“钢铁陷讲”的孤苦无助。休斯常用动物来影射现实世界,他的诗集中描写动物的诗像一首首现代动物寓言,休斯的妻子西尔维亚·普拉斯也是一位美国著名诗人。两人悲剧性的婚姻给休斯带来各方的责难与不解。1998年他为悼念亡妻而出的诗集《生日信札》,以平实直白的语言叙述他对妻子深沉的爱,被评为休斯最伟大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现代人的生存状态是全方位异化,这就是现代性危机.泰德·休斯著诗大力揭示异化的种种恶果并力求从文化层面探寻深层次根源,最终实现了超越异化的审美乌托邦.无论浓墨重彩书写暴力,还是尽展自然的旖旎平和,泰德·休斯的诗作始终如一履行着作者信守的诗歌的时代责任.他的诗记载着诗人求索超越异化,走出现今人类生存困境的艰辛之旅.  相似文献   

15.
追求至善的理想主义者往往由于对自己理论和道德的过分自信,对理想社会的过分执著而表现出对他人的不宽容,从而演化出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暴力事实。在这方面,法国大革命和德国纳粹运动为我们提供了绝好的案例来思考二者之间的悖论。  相似文献   

16.
在孟浪的诗歌作品中,总表现出一种飞翔的姿势.作为一种修辞,这种飞翔姿势具有隐喻的多重性与多向性.从孟浪的诗中可以发现无数有关暴力的话语,但却读不到任何对于暴力的直接控诉;可以说,孟浪的修辞策略在于他关注的是暴力的多重面貌,暴力的暧昧性,暴力与理想、真理等的含混,以及暴力由于过度强烈而造成的不可诉说和不可确认.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高校校园暴力逐渐升级和恶化,说明了传统的高校暴力预防和干预模式存在一些不足。作为一种专业的助人方法,学校社会工作在高校校园暴力的介入过程中有着独特的空间与优势。本文旨在把学校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方法引入校园暴力的预防和干预体系之中,并从学生、学校、家庭、社区等系统进行分析,尝试构建学校社会工作视角下相互融合、多元整合的介入模式。  相似文献   

18.
就暴力的批判性研究而言,重要而又棘手的问题是如何界定暴力的概念,明确其意涵,分析其类型.实证主义和绝对主义的暴力观都有其合理性,但未能全面揭示暴力的本质.在广阔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中来看,暴力的本质揭示的是一种表征社会关系的意志形态,而不仅仅是一种物理性的伤害.  相似文献   

19.
采用自编的中学生生活经历调查研究问卷,对校园暴力特别是生生之间的躯体暴力和心理暴力进行调查研究,以调查中学生暴力行为一般状况和特点。研究发现,心理暴力得分在是否班干部上有显著差异;总暴力得分在是否班干部和在父亲职业上有显著差异。暴力实施者的得分在是否班干部上有显著差异;暴力受害者的得分在性别、是否班干部、母亲文化程度上有显著差异;暴力目击者的得分在性别、是否班干部、父亲职业、父亲文化程度、母亲职业上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暴力是麦卡锡小说中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研究其小说的一个突破口。《上帝之子》这部小说延续了麦卡锡一贯的作风,书写暴力,直面鲜血。本文拟采用福柯的权力理论,研究《上帝之子》中暴力与权力的关系,从主人公白乐德的遭遇看现代人在权力下的劣势地位以及反抗权力的悲剧后果,以此表明现代人一方面是暴力的实施者,试图通过暴力反抗获得发声机会;另一方面他们也是暴力的受害者,在社会权力的限制中最终成为监狱社会的囚徒。麦卡锡以犀利的笔触谴责现代文明无视人的个性,践踏个体存在的本真价值,进而展现出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