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金融转型秩序型构离不开制度保障,其中,非正式制度通过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条渠道对秩序型构发挥重要作用。转型期我国金融非正式制度的稳定性被打破,非正式规则出现变形扭曲,对金融秩序型构的阻滞作用明显。未来要加强观念先行机制、正式制度保障机制和金融文化支持机制的建设,推动非正式制度供给创新,促进金融转型秩序型构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2.
网络时代背景下,网络集体行动、网络问政、网络监督在虚拟空间逐渐形成新的网络规则,并向现实公共空间延伸。网络时代社会规则系统由二元规则博弈演变为三元规则博弈,三重规则形成既对立又统一的规则统一体,规则间博弈态势决定着社会规则系统的整体结构,进而改变个体行为与策略选择的规则背景。  相似文献   

3.
经济制度由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及其实施机制组成,企业社会责任方面问题的根本原因要从企业家的价值追求、商业信仰、文化习俗等非正式制度方面探求。企业社会责任非正式制度诱致性变迁的四个特征是需求主导、自动自发、路径依赖、难以移植。企业社会责任非正式制度诱致性变迁的路径需要找准逻辑起点、落脚基点,把握好过程支点。逻辑起点是修复文化断层,接续社会责任的文化传统基因;落脚基点是形成企业家群体共有的信仰和责任价值观;过程支点是企业、政府、社会三方力量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4.
社会事业的三个供给者(政府、私人和非营利组织)具有不完全替代性。我国社会事业体制改革,是由政府供给模式向三者"共担"模式的转型。改革以压力系统下的政策过程为起点,正式制度变迁的进程也受其影响,然而政策过程只是制度演化的一个环节,具有根本性意义的是社会事业供给领域内的秩序扩展。政府既不能扮演"社会工程师"的角色,也不能回避重大变革。加强自身执政能力的同时推动政治体制创新,是社会事业供给有序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一般认为非正式制度对市场经济秩序的构建起着阻滞作用,没有看到非正式制度作用的二重性。在我国的市场经济秩序构建中,传统的经济伦理和意识形态等非正式制度还发挥了减缓经济波动,培育现代市场经济意识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来中国商会的自治活动,为民间社会由集权走向分权,由善政走向善治,提供了制度变迁契机.在这个目前尚在行进的制度变迁中,虽然受到路径依赖和制度惯性的约束,但是具有转型特色的自治秩序正在形成.近代以来中国商会在会员规则、会董规则、监督规则等自治表达上的变迁,以及在选举规则、议事规则、公断规则等自治实践上的变迁,虽然有过断裂,但一经承续,就又开始形成一定的以秩序为依归的制度均衡,为转型中国社会治理提供了可资利用的制度资源.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是一种政府指导的制度变迁,在这一变迁中会遇到一些阻碍。文章主要讨论的是城市化进程中农村撤制村、队过程中的一些冲突。关注农村社会冲突,不能不关注农村社会中的非正式制度的影响。因为相对而言,非正式制度的影响在农村要大于城市。文章通过对政府城市化进程中的撤制村、队工作的案例研究来说明,在农村组织中良性的非正式制度所具有的认同功能可以决定农村撤制村、队这一强制性制度变迁的顺利与否,并且这一认同功能在农村中有其特殊的传递机制。  相似文献   

8.
秩序是人的心智模式可以识别的、令人感到愉悦的规则状态,它具有成本的节约性、可控性和可预期性等特征。由于许多现实条件的制约,市场经济秩序运行只能接近理想状态。在构建市场经济秩序时,不仅要重视法律等正式制度的建立,更要重视道德、风俗等非正式制度的型构。  相似文献   

9.
国际秩序构建是国际政治中最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议题。其中,国际秩序是以制度、规则与组织为基础的秩序,通过制度协调可以推动和规范各国在全球范围内的互动。因此,通过国际制度的视角能够分析自由国际秩序的危机和未来国际秩序的走向。现有国际制度秩序正处于混合制度并存的复合国际秩序阶段,既有西方主导的自由制度秩序,也有坚持《联合国宪章》的国际制度秩序,还有正在形成中的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制度实践的国际秩序。中国与国际制度秩序正处于深刻的转型过渡之中,人类命运共同体勾勒出的未来国际秩序的蓝图与愿景,是中国推动国际秩序转型的远景指南。当前,国际制度秩序已经开始从基于西式规则的自由制度秩序向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型多边制度秩序转变。国际社会应该和衷共济、和合共生,共同构建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秩序。  相似文献   

10.
从制度经济学的分析角度,以制度变迁为理论出发点,通过对我国中小银行制度安排的历史分析,解释了制度变迁的理论依据,并探究其在中国金融市场化过程中的制度变迁方式及发展思路,试图寻求一种过渡性的非正式契约安排来较好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个德性伦理学家,亚里士多德十分强调德性对于个人和城邦幸福的至关重要性.但在个人善与城邦善二者之间,他更强调城邦善的优先性,认为城邦的善更为重要,更为完满.并进而认为,城邦的善即正义,正义即合法与平等,正义以公共利益为依据,是城邦立国的原则和社会安定的基石,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亚里士多德对制度伦理的探索无疑具有久远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式规则必须以非正式规则为本源,尊重人们在经济交往中达成的共识才能发挥效力,正式规则将对非正式规则起到进一步固化作用,这是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相兼容的内在逻辑。当前行政性行业协会治理机制失效的根源在于:协会中私人产权主体间非正式谈判机制的日渐形成与协会“自治权”缺失这一正式规则发生根本冲突,以及协会长期以来累积的工作习惯和传统作风这些属于意识形态层面的非正式规则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在短期内难以改变。  相似文献   

13.
论转型期的社会失范与社会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全新的快速转型期。社会转型是社会结构的整体性变迁,是社会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过程:而社会失范是转型社会的必然现象。正确认识这一点,对于我们把握社会转型和社会控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潜规则既不同于作为正式规则的成文的法律法规,也不同于不成文的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非正式规则,它是交易双方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对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进行变通得来的、负面的、隐形的规则.社会交往中的潜规则主要有:社会交往中亲疏有别,讲关系;公私不分,讲究人情交换的风气泛化到公权力领域;注重情理,不看重规则.这些潜规则消解了对法律的信仰,促进了腐败的滋生和蔓延.潜规则作为规则,要靠正式规则来破解,要发挥正式规则的力量,使潜规则失灵.同时,潜规则作为一种政治文化,要靠公民文化、廉政文化和法治文化来取代.因此,可以考虑双管齐下,同时从制度层面和文化层面着力,设计破解社会交往潜规则及其消极影响之道.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非正式保险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学和经济学关于发展中国家农村社区风险保障制度的研究认为,在总体欠发达农业社区,非正式的保险制度存在和运行是合理的;它的效率次于正式保险制度,但在社区风险保障中发挥着重要和广泛的作用.从我国农村社区风险保障制度需求和供给层面分析,非正式保险制度在我国农村的历史和现实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6.
基于制度变迁视角的工资集体协商:构架与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作为协调劳资双方利益关系、维护劳动者经济权益的重要机制,其产生与发展受到了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双重影响。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得到了广泛发展,但协商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根本原因在于相关法律法规缺位、协商主体不成熟、推进动力倒置等制度性障碍。进一步对现行工资集体协商构架进行必要的制度创新和制度完善,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社会急剧变迁,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不断的转变过程之中,社会的转型、经济的发展使得公共文明的范围、内容、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我国社会积极变迁视阈下,公共文明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要从农耕社会的传统文明中汲取道德精华,更要建立起一整套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当下社会公共文明屡屡缺失,其根源就在于社会评价机制的弱化和国民素质的不高.只有当人的发展与社会现代化的发展相一致时,这样的社会才达到真正现代化的公共文明.  相似文献   

18.
指出在社会分层研究中 ,有三种基本研究视角 :从决定要素解析社会分层、在结构中把握社会分层和在社会变迁中把握社会分层。要考察集权社会和国家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分层结构 ,需要考虑到历史因素的变化 ,即在社会变迁中把握社会分层。本文以费正清的中国研究为范例 ,描述了社会变迁视野中的社会分层研究。  相似文献   

19.
市场秩序和市场规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现实的经济转型中出现的市场失效的原因可归结为由缺乏规则所导致的市场秩序的混乱。其理论说明是现实经济中的市场不完全,包括竞争不完全、信息不完全、由机会主义行为导致的市场失效,特别是由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导致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提高市场调节效果,降低市场运行成本的重要途径是建立市场规范,也就是建立市场规则。这种规则即俱乐部规则。其中包括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则,企业、政府替代和干预市场的规则,政府规制、法制和道德规范替代市场的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