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讨论了中山大学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科的奠基人梁方仲先生的学术思想和学术贡献.梁方仲先生以其扎实的文史修养和良好的社会科学造诣,从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结构的大处着眼,从具体问题的深入考释入手,以"一条鞭法"研究为中心,对中国社会经济史的多个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构筑起关于中国传统经济运行的解释框架,为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范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应用CiteSpace对1986—2018年《中国经济史研究》的2238篇研究性资料进行了文献计量研究,分析了1986年以来我国经济史研究的热点领域以及前沿问题的变化趋势。结果发现近现代经济史、明清经济史和两宋经济史是中国经济史研究的热点断代,农村农业、经济体制与商业管理是经济史的重点内容,江南地区是中国区域经济史研究的热点前沿。不同阶段的经济史研究热点有所差异,1986至20世纪90年代,生产方式、生产力、剥削阶级、资本主义等是该阶段的研究热点话题;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研究的重心转移到商人、市场经济、经济体制、企业与企业管理等方面;21世纪初以后,研究的重心则在企业管理、商品流通、工业化等领域。   相似文献   

3.
1980年以来西北近代经济史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西北近代经济史作为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一个分支,近些年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并取得了很可喜的研究成果,工业、农业和农村经济、财政金融、交通运输及商业贸易等各方面都有了广泛的研究,而这方面的研究综述却不见于文。为了填补此项空白,更好地推动这一研究领域在新世纪的深入开展,有必要对1980年以来西北近代经济史的研究状况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4.
30年来,学术界在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研究领域蓬勃发展,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些颇具新意的学术观点.主要表现在区域划分及其研究方法、乡村自然经济解体与乡村经济生活、乡村土地占有关系、乡村农业发展等方面,相关研究注重多学科方法的综合运用,日益呈现出近代乡村经济演变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5.
清代经济史是中国经济史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清代经济史研究的全面回顾,是观察中国经济史研究走势的良好窗口。在清代经济史研究百余年来的发展历程中,社会科学范式、生产关系范式、现代化范式,以及从中国自身出发的内部视角,均在不同时期产生了导向性作用。而这些范式也都有着各自的局限。特别是21世纪以来,原本以历史学为主体的清代经济史研究,又受到了来自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强烈冲击。而总结以往研究范式的得失,努力探索从实践出发的经济社会史,是清代经济史研究应对"经济学帝国主义"的有力做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社会资本理论作为新的理论范式被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诸多学科广泛使用。社会资本理论在中国经济史研究中也有极大的适用性,且已在家族企业史、商人商业信用、商业网络和市场网络等研究领域彰显了魅力。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关于经济史研究的专著和文章相继问世,研究广度和深度也均有突破。安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区域,其经济变革与发展的历程值得研究。近三十年来,关于近代安徽经济史的研究成果颇丰。对研究现状进行归纳和梳理,有利于下一步学术研究的开展,也有利于供今人借鉴,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8.
经济史与社会史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中国经济史研究需要理论的整合与创新。中外经济史的研究都经过了一个从经济史到经济史与社会史结合的过程,傅衣凌先生倡导的"社会经济史"是中国经济史研究应当全力以赴的方向。没有经济的社会史不可能成为整体的社会史,经济史的研究同样需要与社会史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1980年,刘大年先生在《中国历史学年鉴》上发表了题为《中国近代史研究从何突破?》的文章,尖锐地提出了中国近代史研究“陈陈相因,了无新制”的问题,并强调以经济史研究为突破口,促进中国近代经济史的研究。随后,史学界在相继开拓了对近代文化史、近代社会思潮、近代中西文化的冲突及融会等领域研究的同时,也对原来的政治史框架提出了质疑。倡导应通过加强对晚清政府、晚清统治集团的研究,使政治史的内容更加浑厚、丰满。近些年,晚清政治史研究取得了一些引人瞩目的成果,赵慧峰撰著的《晚清政治研究》一书,就是这一领域的新…  相似文献   

10.
大革命失败后,人们以社会经济史的眼光来观察社会现象的发展、探讨社会的形态及其变迁的新趋向,使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迅速兴起.然而,在社会史论战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试图重新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时,简单化、公式化运用唯物史观的倾向明显,一度陷入“谩骂式”政论.在反思社会史论战的过程中,在理论与材料关系方面,人们理直气壮地倡言史料,重视史料.陶希圣也积极倡导搜集史料,主张史料与理论并重,掀起了所谓的“食货运动”.  相似文献   

11.
1949年至今,中国近代经济史教材出版出现过两次高峰。在编写体例、中心线索以及断限与分期等方面都有重大变化。研究表明,尽管这三个问题经过学界长期探讨,却仍然有继续深入研究的空间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语:中国的崛起和大国地位的逐步确立已是不争的事实,在重大国际事务中,已越来越多地听到中国的声音。在此背景下,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与国际学术的关系问题上,也已由与国际接轨悄然转向寻求中国学术的主体性,学者们开始思考如何建立中国自己的学术范式。在中国历史学领域,作为较早采用(西方)社会科学方法的经济史研究,最早开始了对规范认识危机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 2 0余年来 ,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史的研究日益深入 ,但仍有不少薄弱环节 ,如未曾涉猎的经济区域还有很多 ;不少问题虽然已经开始研究 ,但还很不深入 ;再就是利用新方法 ,变换新角度的意识还不够 ,从而导致成果的创新力度不足。近期出版的新著《劳动力的流动与农村社会经济变迁 :2 0世纪赣闽粤三边地区实证研究》是一本颇值得关注的创新成果 ,提出了不少令人深思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同其他专门史相比 ,前人对经济史 ,特别是对中国古代经济史的研究是比较薄弱的。至于近代 ,始有改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经济史成为史学研究中的热点 ,尤其是明清经济史 ,因其工商业多涉及到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更是探讨深入 ,成果斐然。然而 ,有关明清工商业的个案研究较多 ,对该时期的工商业进行大跨度的综合性研究鲜见 ,这不能不成为中国经济史研究中的一大缺憾。李绍强博士的专著《明清工商业形态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 ,2 0 0 0年5月出版 ,2 5万字 ) ,不仅填补了这一研究领域中的空白 ,而且在以下三个主要方面多有创新之见。其一 ,…  相似文献   

15.
经济史是经济学科中的基础学科,在中国经济学界,不少经济学家对经济史的功用还缺乏清楚的认识,甚至贬斥经济史在经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不利于中国经济学的健康发展。有必要澄清经济史与经济学的相互关系,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史是经济学的源,经济学理论是经济史研究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6.
由山东工程学院赵金鹏教授等编著的《中国近代经济史》一书,最近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除导言外,另有10章31节共23万多字。该书对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近代11O年经济史的发展进程进行了描述,揭示了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早于四十年代初就有过对近百年的中国史应聚集人材先作经济史、政治史、军事史、文化史几个部门分析的研究的号召,五十年代中期,我国经济史学界前辈响应这一号召,也曾呼吁要加强研究中国的近代经济史,有同志还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视为中国近代史研究上的最薄弱环节,予以特别强调。时至今日,除高等院校为应教学急需先后编出几本讲义之外,仍无一部篇幅和水平均相当的中国近代经济通史的专著问世。此种现状,表明中国近代经济史的学科建设,尚处在较为年轻的阶段。因而不只在本学科的各个方面的具体问题上,有许多待进一步研究乃至拓荒的工作,即对本学科的不少属于一般认识问题,仍需进一步探讨。下面仅提出其中的几个问题,略谈些粗浅的看法,用以抛砖引玉,希望得到指教。  相似文献   

18.
当前,随着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深入,区域经济史、部门经济史、行业史、经济思想史等研究,正日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多层次、多侧面的研究和多学科的相互渗透,不仅丰富了近代经济史的研究对象与内容,而且对研究方法的变化发展,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由段本洛、张圻福合著的《苏州手工业史》一书,就是在近代经济史学界研究领域拓展、研究方法发生重要变化阶段,率先呈献给读者的一个硕果。在这部五十万字的学术著作中,作者以全国社会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的苏州地区手工业为研究对象,从纵横两方面对自1522—1956年间苏州地区的丝织、棉织,传统工艺美术手工业、城镇其它各行各类手工业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体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经济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与系统综合的探讨,可以深化中国近代体育史研究,并为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化提供历史参照,最终形成中国近代体育经济史这一体育史学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同志早于四十年代初就有过对近百年的中国史应聚集人材先作经济史、政治史、军事史、文化史几个部门分析的研究的号召,五十年代中期,我国经济史学界前辈响应这一号召,也曾呼吁要加强研究中国的近代经济史,有同志还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视为中国近代史研究上的最薄弱环节,予以特别强调。时至今日,除高等院校为应教学急需先后编出几本讲义之外,仍无一部篇幅和水平均相当的中国近代经济通史的专著问世。此种现状,表明中国近代经济史的学科建设,尚处在较为年轻的阶段。因而不只在本学科的各个方面的具体问题上,有许多待进一步研究乃至拓荒的工作,即对本学科的不少属于一般认识问题.仍需进一步探讨。下面仅提出其中的几个问题,略谈些粗浅的看法,用以抛砖引玉,希望得到指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