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发展、环境良好,是西部三大重点开发地区、成渝、关中——天水、环保部湾(广西)面临的双重历史使命。推进西部重点开发地区经济发展是西部大开发的关键,生态环境保护是西部重点开发地区面临的重大任务。西部重点开发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主要矛盾:经济快速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城镇化快速推进对资源环境形成巨大要求,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带来的特殊要求、生态环境建设外部性带来的环境治理矛盾。西部重点开发地区如何协调"环发"矛盾:选择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生态产生和环保产业;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资源开发新机制、建立生态环境资源经济核算机制、建立多层次生态环境补偿机制;采取资源开发和生态补偿的绿色税收政策,采取生态环境保护的财政投入政策、采取生态环境建设社会补偿政策。  相似文献   

2.
西部欠发达地区被"双重极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实现西部的快速发展进而缩小东西部差距,迫切需要在西部构建能拉动西部快速发展的增长极。在西部同样也存在着较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分,较发达地区的存在为构建西部增长极提供了可能。西部较发达地区由于增长极的建成与发展必然会对西部的欠发达地区产生极化效应,加上东部原有增长极对西部的极化效应,两者同时对西部欠发达地区产生极化效应,即"双重极化"。这种"双重极化"将导致西部区域内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境况:较发达地区发展迅速,而欠发达地区因"双重极化"作用跟不上较发达地区的脚步,在西部内可能形成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3.
青海区域经济在"十二五"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投资强度走在西部前列显得尤为重要。对人均投资强度走在西部前列进行科学的定位,对西部十二省市区投资强度进行比较分析,确定青海区域经济投资强度的指标,有利于青海"十二五"时期年度经济指标的确定与实现。  相似文献   

4.
创新资源型产业发展模式推进西部产业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资源型产业是西部最具有产业基础和产业技术优势的产业部门,西部资源型产业对西部经济具有巨大的牵动作用。西部地区的能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新型资源型产业,是西部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对西部资源型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后,提出了西部地区发展资源型优势产业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袁翔珠 《学术论坛》2006,1(10):186-188
近年来,学者们对"少数民族习惯法"进行了大量极有价值的研究,并形成了丰硕的成果,但遗憾的是,高校"少数民族习惯法"课程建构却被忽视和冷落.高校少数民族习惯法课程建设还处于非常薄弱的境地,既没有形成具有独立学科特色的、相对成熟的科学的基本理论体系,也没有形成系统的、可供操作的教学模式体系和管理评价体系.面对高等教育课程设置多样化发展的浪潮,保护少数民族法文化的强烈使命感和沉重责任感催促我们应当以拥有得天独厚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西部民族地区为优势语境,从西部民族地区高校入手,建构"少数民族习惯法"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6.
我国相对资源承载力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对资源承载力是将理想状态区域作为参考标准,将研究区与参照区进行对比,得到相对意义上的资源在某区域内可承载的适度人口数量。以全国为参照区,依此计算我国东、中、西部相对资源承载力,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富余较多,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资源承载力均处于超载;东部地区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严重超载,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均处于富余状态。通过对资源承载力现状及相对资源承载力计算比较的综合分析,反映出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我国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是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西部地区以资源型经济为主,区域产业转移的一般传导机制极有可能强化西部资源型经济的锁定效应,导致西部资源型经济体陷入"资源优势陷阱",阻碍西部产业升级。为避免西部资源型地区进入"资源优势陷阱",必须消解西部地区的锁定效应,推进西部资源型经济转型,尤其要推进技术创新,引进新兴科技深度融合传统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8.
西部地区是我国"资源与能源的战略基地",亦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关键地区。实施低碳经济,改善环境质量,对西部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环境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西部地区推行低碳经济的制度困境主要表现为制度供给不充分、制度安排效率较低等,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亦对该地区低碳经济制度创新形成了不利影响。因此,需要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9.
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存在着很大的发展后劲和空间。但西部欠发达地区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社会优势 ,是摆在这些地区面前的十分重要的问题。为此 ,西部欠发达地区只有改变过去在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 ,在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指导下 ,实现本地区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减缓气候变暖、应对气候变化的最主要措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也是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发展理念和重要发展模式,而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核心是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方式,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我国西部地区战略位置重要,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在新的发展时期,面临着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两大任务。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西部生态环境重建的必然要求,西部地区今后的经济发展要由过去的数量速度型发展向质量效益型发展转变,由过去的资源耗费型和环境  相似文献   

11.
国家安全是一个"大安全"的概念,既指国家处于安全状态,又指国家维持这种安全状态的能力。西部民族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组成部分,维护国家安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现阶段发展的迫切需要。在这种现实背景下,需要在西部民族地区进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治格局构建研究,以期实现民族关系和谐稳定,促进民族地区有序发展,形成民族事业稳步推进。本文主要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主要特点、影响国家安全的主要问题以及维护国家安全的法治格局构建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为推进民族地区的长治久安提供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推动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是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文章通过构建工业绿色增长、工业资源环境承载、政府政策支持三个方面的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并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和全局空间自相关方法,刻画分析了2009—2019年中国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指数的时空演变特征,运用空间计量模型估计方法对中国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及驱动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各省份的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并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化态势,东部地区的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从驱动因素来看,技术研发投入力度、环境规制强度、对外开放水平、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驱动中国各省份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地区的能源依赖强度和工业化程度是制约中国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两大因素。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发展西部乡村旅游的三个向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乡村有着丰富多彩的原生态自然与文化资源,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因此,乡村旅游能够成为西部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成为西部新农村建设的催生力量。基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西部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一定要科学规划、合理统筹好乡村旅游规划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关系,确立乡村旅游发展中农牧民的主体地位,引导"小农"向"大农"转化,培育西部乡村旅游发展的自组织,最终实现乡村旅游带动农村社会全面发展的新农村建设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4.
赵晓红 《学术探索》2014,(8):115-119
中国是典型的农业社会,文化产业发展中很多独具特色、极富竞争力的资源存在于广大农村。城市对现代性的垄断和农业的凋敝并没有摧毁乡土文化的根,西部农村文化蕴含巨大的文化生长空间和产业拓展空间,在发展中形成了可借鉴的一些经营模式。但由于西部农村不同地区自然人文环境的巨大差异,文化资源禀赋、文化消费空间、发展态势的种种不同,西部农村文化产业应该根据差异化特征通过合理经营模式的选择实现文化资源与现代产业经营的有效嫁接。  相似文献   

15.
培育新兴产业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引领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对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而建设新兴产业集聚区则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必经之路。依据全球化背景下产业集聚与产业规模的形成机理,设计新兴产业集聚与产业规模的度量指标,探究2005—2012年我国各区域新兴产业集聚与产业规模的关系后发现:东部、中部地区的新兴产业集聚与产业规模之间均呈现正相关关系,且新兴产业集聚与产业规模在区域间呈现相互竞争演变关系;而西部地区新兴产业集聚与产业规模的关系不明显,陷于一种"高增长"下的"低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6.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并对东中部形成赶超趋势。但选取2000—2011年的西部地区78个有效地级市数据,对区域差距指数进行分解发现:全国层面有着微弱的收敛趋势,而西部地区内部差距不断扩大;实证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同样不存在σ收敛;但是在考虑空间相关性后,空间计量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西部地区存在着明显的β收敛,人力资本是解释西部地区经济收敛的唯一因素;此外,西部地区经济收敛速度为2.68%,略高于巴罗2%的跨区域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17.
我国西部地区资源禀赋较高,以资源为依托的材料产业在西部地区工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依托西部大开发的契机,西部地区以发展新材料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法的美学意蕴表明法是一种蕴含真善美并旨在构建秩序与和谐的社会治理艺术。仪式是表达法美学的主要载体,西部社会的仪式资源丰富,对仪式的遵行有助于培养民众的法律信仰情怀。西部地区具有社会治理重"情"、治理资源残缺等特点,而这些恰恰契合法美学的固有规律,因为"情"是法之真善美的基础,而人性的弱点决定了法之美包含残缺美,因此它们可以作为蕴含法之美的社会治理资源。  相似文献   

19.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中央国务院制订实施的国民经济重大发展战略,是国家十二五时期发展主线。资源型工业经济是发展方式转变的主战场,西部是我国资源型工业经济主要集中地区,资源型国有工业经济在西部资源型工业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因此西部资源型国有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很大程度上事关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西部资源型国有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面临着许多宏观和微观困难。对此进行研究,探讨相应政策对策,对西部和全国经济发展又重要意义。其中,贵州省又是最为典型的资源型工业经济和国有资源型工业经济为主的省份,浓缩了西部资源型国有工业经济的基本特征,集中体现了发展方式转变的种种困难。以贵州为典型实证研究,深入分析和正视这些困难,研究设计相应的系列对策,有利于促进贵州等西部地区及全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20.
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在多方面.西部地区产业的发展优势在于资源,但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使西部资源优势的发挥受到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出路在于资源导向型发展向市场与技术导向型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