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王力先生《古代汉语》最新版经过修订,质量进一步提高,但其在通假字注释方面仍有将同源字、同义词、异体字等现象误作通假字及本借字互误的情况,还有通假字未予注释的疏漏,需进一步匡补。  相似文献   

2.
邦锡良先生等主编的《古代汉语》大学文科最新版教材经过修订,质量进一步提高,但教材在通假字注释方面仍有待商榷的地方,如在“以同源字为通假字、以古今字为通假字、以异体字为通假字和本字借字互倒”方面,将同源字、古今字、异体字等误作通假字及本借字互倒的情况,还有进一步补正之必要。  相似文献   

3.
目前,高等学校中通行的古代汉语教材,是王力主编的四册本《古代汉语》(以下简称王本)和郭锡良主编,王力审订的三册本《古代汉语》(以下简称郭本)。这两部教材的高质量,举世公认,无用赘言。然而我们亦不必为贤人讳,这两部教材还有值得商议之处。本文仅就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处理略抒管见。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处理,是古代汉语教学贯彻历史主义观点的重要方面。过去,王本旧版对三类情况未加区别,一概注为“某同某”。1981年版对此作了重要修订:古今字,注为“某,后来写作某”;异体字,注为“某同某”;通假字,“某,  相似文献   

4.
以郭锡良等人主编的1999年版商务本《古代汉语》为研究对象,认为该书虽然修订了一些词语注释方面的错误,但是其在通假字注释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以举例的方式,对书中将古今字与同义词误作通假字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予以补正。  相似文献   

5.
音同音近,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关,又由同一语源滋生出来的一组词为同源词。为同源词而造的一组专门书写符号为同源字。王力先生的《同源字典》由于未强调同源词语源上的亲缘性和字、词不分等理论上的缺陷,故在同源词系联中,把一些通假字、同义词、同音分化字、异体字等亦误为同源词。  相似文献   

6.
郭锡良等人主编的1999年商务版《古代汉语》经过修订,补正了一些以往的注释疏误,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该书在通假字注释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以列举的方式具体分析了书中将同义词、古今字、假借字等误作通假字及本借字互倒的情况,认为其有进一步补正和完善之必要。  相似文献   

7.
《古代汉语注释商榷》(下简称《商榷》)一书的出版,对古汉语、训诂学教学有着重大意义。然而该书中尚有一些不足之处: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的注释本来不误而误驳;王先生未注而《商榷》误注;王先生注释欠妥,《商榷》的注释也待商。另,《商榷》中排版或引书上有错误。  相似文献   

8.
王力先生一方面在《同源字典》中提出"通假字不是同源字,因为它们不是同义词,或意义相近的词",即凡通假字双方其意义是一概"不相通不相关"的,另一方面又在其《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将许许多多通假字同时列为同源字,前后相反。从汉代至清代对通假字的注释一般不将其意义相通相关者排除在外,这是已经形成的否定不了的历史传统,所谓"不相通不相关"论不但不符合通假字产生的历史事实,而且更是难以推行的,应当承认通假字与同源字是有交叉的。  相似文献   

9.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 ,在内容上虽进行了一些增补修订 ,但在词义注释方面 ,个别地方仍有欠妥之处 ,本文指出其误注 4条 ,每条均作简要分析 ,并给出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0.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在词义注释方面,白壁存微瑕,本文指出其误释15条,每条均作简要分析,并给以正确解释。  相似文献   

11.
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中反诘句后的标点使用很不一致,这类的标点问题在教材中不仅数量多,而且颇具共性,在其他古代汉语教材和古籍出版物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在对此类问题全面考查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造成标点错误的原因——对标点的目的认识不清,其深层原因是标注者误把句子的口气当成了语气。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历来号称“儒”、“释”、“道”三分天下。我国现有《佛藏》、《道藏》而没有《儒藏》。《儒藏》的编纂不仅是为了弘扬和发展中华文化的真精神,而且也是为了面向世界,对当今人类文化发展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谢宣城集校注》中已系年与未系年的部分诗歌进行了作年考订,订正了若干错误。并对《校注》于有关作品的误注进行了辨证,如《校注》认为《酬王晋安》中的王晋安为王德元,实则为晋安王萧子懋,等等。同时,还对谢集者中的有关诗作进行了清理,认为其乃为他人之作混入谢集者。所有这一切,皆可供使用《谢宣城集校注》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日本平安时期的古辞书《新撰字镜》收录了许多汉语俗字,是俗字研究的重要材料。由于作者是用汉文撰述,中间不乏中国文献中失传的文字,而在抄手笔下又不时出现一些俗字,有不少因字形接近而混、不辨正俗而混或因抄手笔误而发生的讹混,也有因书写变异造成的同形字。依据《新撰字镜》的文字材料,不仅能与敦煌、碑刻等出土文献中的俗字进行比较研究,还能补充中国大型字书中的一些失收字,有助于汉语文字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5.
罗振玉、王国维往来书信虽经学者考订,仍有一些排定日期存在问题,影响我们更准确地理解他们的学术思想、政治观念等。通过对1912—1915年初罗振玉致王国维诸短札日期的考订,对于王国维号“礼堂”的由来和蕴意有更确切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清代学者王鸣盛治学兼具经史,以经学起家,却以史学名世;其治史,既有众多精良的考证成果,又有不少生动的历史评论,在乾嘉学派中独树一帜;同时他又能够较好地将微观考辨与宏观考察结合起来,提出一系列有价值的认识.通过对王鸣盛治学特点的总结,可以为更加科学地分析乾嘉学术在中国学术史上的地位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汪维辉等编(2011)《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丛刊续编》是继汪维辉(2005)《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丛刊》后的又一力作,汪先生等把这些很有价值的语言材料汇集在一起,并做了认真细致的点校,为我们研究这批宝贵的资料提供了方便。但由于这批资料传世文本较少、俗字别体众多等原因,该书在点校方面仍存在若干可商之处。本文利用朴在渊、金瑛编《骑着匹·中华正音》中收入的两个抄本,对《续编》中的“《骑着一匹》系列”进行校读,兹择其要者17条予以论列,以求教于诸方家学者。  相似文献   

18.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是普通高校古代汉语课程教材,此教材信息量大、选用篇章经典,是很多高校的首选书目。然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古代汉语》教材中某些注释尚有值得商榷之处,为了让教材更臻完善,不揣浅陋,胪陈几条如下,以"抛砖引玉",就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9.
龚自珍的诗词不仅独具风格,而且其身当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其所承载的内心世界和试图担荷的历史责任交叉甚至矛盾地共存着。王国维《静庵藏书目》记有六本《龚定庵全集》,其对龚自珍文学、学术思想的涵泳应是情理中事。以龚自珍对王国维的影响为基本线索,从两者共同大量使用"人间"一词,揭示了王国维可能的语源所在及其两者的思想差异;龚自珍的尊情与王国维境界说所强调的真景物与真感情的自然表达之间,有着明显的理论呼应;龚自珍对"完"的解读其实正是王国维解读屈原作品的基本准则;在王国维接受龚自珍的若干思想中,曾校辑《定庵文集》、编撰《定庵先生年谱》的吴昌绶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从王国维身上,可以大致窥见龚自珍对于20世纪诗词创作和诗学思想影响之一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