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赵庆元 《理论界》2010,(6):22-24
对于马克思恩格斯在1845年《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第一次系统阐发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之间的关系,传统观点一直将其理解为一种哲学世界观对于具体科学研究的外部支持关系。文章通过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历史发展的深刻分析认为,唯物主义历史观并不是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具有外部学科支持关系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而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这一"真正的实证科学"的具有宏观指导意义的"总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乃是走向了一种作为方法论唯物主义的批判的历史科学,其核心之点就在于这一用于把握历史的方法论原则的有限客观性。而流行的卢卡奇式的对于马克思哲学的黑格尔主义阐释,则由于将思维的有限客观性无限化、绝对化,将之实体化为超验的实在,从而在理论上与马克思失之交臂。要真正理解马克思批判的历史科学之实质,就必须划清与这种思辨的历史哲学的界限。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晚年摘录的《历史学笔记》在马克思哲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标志了马克思对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及其向资本主义过渡史的具体、实证的研究,而且还标志了马克思哲学思路中对“历史具体”研究的进一步深化。马克思是从科学的历史本质论出发,经过一定的中介形式来研究“历史具体”的,这与西方后马克思主义者直接面对经验具体的思路是有天壤之别的。马克思的这一摘要笔记对我们深化对新唯物主义哲学之本质的理解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马克思关于实践与科学的关系有两种解读,即认识论解读和存在论解读.是否在哲学的逻辑基点上把"实践的观点"作为理解科学的思维方式是它们之间的原则区别.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阐述了实践对科学的存在论关系,认为实践对于科学具有综合的意义,"历史境遇"、交往、工业、技术等在存在论上对于科学活动具有先在性,形成了马克思的"实践论科学观".当代西方的"诠释学的现象学"既重视分析作为实体的科学实践,更强调将实践的观点作为理解科学的思维方式.在具体内容上和马克思的"实践论科学观"形成互补,同时也表征了马克思以实践的观点理解科学在哲学原则上的当代性.  相似文献   

5.
张盾 《文史哲》2005,1(6):138-143
认为马克思学说发展的本质是从哲学到科学(而且是实证科学)的知识类型转换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主张马克思所开创的历史科学和经济科学是一种“实证科学”的观点尤其值得商榷。马克思哲学变革规划的总问题始终是一个哲学观问题,而非知识观问题。马克思开创的新科学按其本质来说,乃是关于一种与旧哲学完全不同的全新哲学样式的全新理解,而绝非某种“实证科学”。  相似文献   

6.
阿尔都塞哲学所标举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 ,把拒斥人本主义逻辑构架视为理解马克思的重要前提。在准结构主义加拉康哲学的支援背景下 ,主体哲学被指认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理性标识 ,由此 ,马克思的思想成了无主体的过程哲学 ,历史时间中的人则畸变为社会关系的职能载体  相似文献   

7.
学术界对马克思历史哲学存在与否这一问题曾有争论,争议点在于如何理解思辨历史哲学、历史科学以及历史唯物主义三者与马克思历史哲学之间的关系。从马克思历史观动态性和发展性的视角予以辨析,马克思对思辨历史哲学的批判直指其唯心主义的理论本质,并通过反思德国现实历史和扬弃黑格尔辩证法,实现了历史哲学性质的唯物主义变革。马克思注重发展自身理论的历史科学性,主动深入人类史以探寻历史发展规律,有效地回应了思想史上“使历史成为科学”的问题,这实际上是对以往历史哲学的话语革新。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历史科学的“最后成果”,在历史阐释的起点、过程和目标中具体化为分析历史的方法体系,进而给予马克思历史哲学以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哲学既科学地说明了人类主体的能动性和主导地位 ,又坚持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物质生产基础和客观必然性。马克思哲学的科学历史观是历史地肯定人类主体作用的历史辩证法与坚持从现实物质生产出发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完整统一。但实际上 ,在马克思哲学的传播过程中 ,由于对马克思哲学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模式 ,历史主体往往给遮蔽了。分析造成遮蔽历史主体的五种理解模式 ,并对造成这些理解模式的原因进行理论上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任平 《学术研究》2006,2(7):5-10
120年后,重新解读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科学辨识恩格斯对哲学革命的理解和叙事中独有的视域和范式,对于分析马克思、恩格斯对哲学革命理解的一致性和差异性,以及准确理解马克思哲学世界观的实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认为:恩格斯以出场学视域为解读地平线,在对哲学革命理解的一系列问题上构成了独特的实践论阐释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马克思的学说,首先是一种历史哲学。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里,马克思有一句名言:“我们只知道一门科学,即历史科学”。显然,这里所说的“历史科学”与我们今天所常说的历史科学不是一回事。它指的不是历史学本身,也不是对历史的具体研究,而是历史主义的哲学方法论。也就是说,对任何过程和现象的研究都必须遵循历史主义的原则,从历史的角度看问题。历史主义是马克思终生所遵循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在他看来,不存在对所有历史时代普遍适应的抽象形式,一切都在历史中生长、发展,同时也必将在历史中归于死亡。要  相似文献   

11.
方以启 《北方论丛》2011,(4):103-107
1845年前,马克思肯定"哲学",把哲学当做解释世界的总原则、总公式,站在哲学立场上分析研究各种问题。1845年后,马克思、恩格斯开始否定"哲学",确立了研究问题的实证科学立场。马克思、恩格斯反对"哲学"但是并不反对世界观理论。在把哲学理解为理论化世界观的含义上,我们仍然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有哲学,但是,要防止回到马克思、恩格斯曾经反对过的研究问题的"哲学立场"上去。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负面效益日益凸显。科学技术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是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体系的核心问题。科学技术的外在价值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价值。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有机整体,从其外延上看,它具有多层面或多维度的指向,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五个层面。生态文明建设多层面的指向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技术的外在价值思想具有一定的契合性,要求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以生态化、人性化为方向,使科学技术走向人性的复归,以恢复科学技术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哲学的真实意蕴与其在哲学上所实现的视域转换密不可分。马克思哲学的世界观不是站在世界之外观世界,而是置身于世界之中反思人与世界的关系,世界就是现实的人生活于其中的“现存的感性世界”。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转向实现了一场彻底的本体论革命,马克思哲学既不是物质本体论也不是实践本体论,在马克思哲学中并不存在二者之间的纠缠。以自然先在性为前提和物质本体论为根本的辩证唯物主义无法体现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马克思哲学的真实意蕴就在于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4.
王洪波 《北方论丛》2011,(5):114-117
"个人"是马克思恩格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一定意义上,这一概念是唯物史观建构的基础性概念。然而,学术界多在社会性维度下阐释这一概念,也即把"个人"放在其与社会的辩证关系中进行理解,对"个人"概念的理解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和不足。马克思恩格斯的"个人"概念应该包含这样两层内涵:其一,社会性的"个人"是马克思恩格斯哲学中"个人"概念的主要维度;其二,自然性的、社会性的和关系性的"个人"是依次递展的三个维度。只有将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揭示出马克思恩格斯哲学中"个人"概念的真实历史面向。  相似文献   

15.
由于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相关论述中把哲学等同于以黑格尔哲学为代表的思辨的唯心主义哲学,并用真正的实证科学指称从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出发去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考察方法,因而他们认为历史唯物主义不是哲学而是真正的实证科学。至于我们现在能否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哲学,这取决于我们对哲学概念本身的界定。俞吾金教授以海德格尔对于哲学研究对象和实证科学研究对象的看法为依据,将历史唯物主义说成是一种形而上学或本体论哲学,这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曲解,这种说法无论从文本依据上讲还是从逻辑上讲,都是不能成立的。俞吾金教授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对中央编译局《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的相关译文作了修改,但他对译文的五处改译要么是画蛇添足,要么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的三个问题——兼答段忠桥教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深入开展对马克思哲学的研究中,必定会遭遇到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关系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尽管恩格斯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者之一,但他和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之间仍然存在着差异。第二个问题是青年时期马克思和成熟时期马克思的关系问题。不应该把这两个时期的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截然分割开来并对立起来。尽管青年时期马克思的思想与成熟时期马克思的思想之间存在着重大的差别,但这两个时期的思想又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第三个问题是马克思哲学的本质的唯一性与解读这一本质的视角的多样性之间的关系。马克思哲学的本质是历史唯物主义,成熟时期的马克思没有提出过历史唯物主义以外的任何其他哲学理论,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解读则可以从本体论、诠释学、人本主义哲学史等不同的视角来进行。  相似文献   

17.
杨彬 《北方论丛》2000,1(4):1-5
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封闭的理论体系。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过程。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思想是空想社会主义的终结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起点,是社会主义思想史上一次重大的、革命性的转折和质的飞跃,为社会主义在最终意义上成为科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异质性差距论"其实是变相的西方马克思学之"马恩对立论":"实践本体论"的"实践唯物主义"不过是一种"本体论的形而上学怪想"的产物,不能够作为判定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有"异质性差距"的标准;"异质性差距论"指导下的"虚会"法究竟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引向何方?"马克思恩格斯问题"作为一个"马克思恩格斯本身的问题"是由西方马克思学制造出来的"学术化问题",对中国学者来说目前是一个无由无据讨论的问题,而作为一个受其启发而产生的"我们的马克思恩格斯问题"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梅林提出了青年恩格斯对马克思思想的影响问题,后人承接了这一观点,但鲜有深入研究和具体论证。马克思的经济哲学思想受青年恩格斯的影响体现于一般经济哲学理念和具体经济哲学观点两个层面。青年恩格斯帮助马克思完成了关注国度与社会历史阶段、哲学倾向及价值(阶级)立场三个方面的转变。在具体经济哲学观点层面,马克思受益于青年恩格斯者可例证性地指列如下:质疑私有财产制度的合理性,指斥资产阶级经济学是无人经济学,提出两种和解的主张,首倡辩证的科学技术观及合乎人性的经济制度理想。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领域,青年恩格斯是启蒙者和领路人,马克思首先是受益者,其次才是扩展、深化和体系化者。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深入研究作为其核心内容之一的历史唯物主义。中国道路探索过程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也需要我们进一步推进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这正是近年来历史唯物主义再度受到学界高度关注的重要原因。为了推动学术界深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性质和主题的思考,本刊编辑部邀请几位学者以专题的方式从不同的视角理解、阐释历史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