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为了使学习视唱练耳的学生做到事半功倍,用非调性的音程构唱法解决音准的控制力;用节奏的简便记写法速记节奏;利用声波的传播特点分步骤训练学生的和声音程与和弦的听记能力,为学生最终能解决多声音乐的欣赏和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赛之歌》)是小提琴独奏曲中不朽的名篇,后被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刘月宁改编为扬琴独奏曲。本文对钢琴伴奏谱例的调式调性、和声运用、和声色彩、伴奏织体、副属和弦、终止式的运用及近关系转调和远关系转调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3.
对巴托克《小宇宙》作品的多调性多调式、调性种类划分方式、调性确定的手法,和声思想、轴心体系、和弦构成,以及集合截段音级集合数目与音程含量的关系等作曲技法研究进行了疏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巴托克《小宇宙》中153首作品进行了深入分析,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调式音阶入手,将其调式音阶构成分为五声音阶、六声音阶、七声音阶、八声音阶、人工调式音阶等多种音阶,进而对这些不同音阶在作品中横向上与纵向上的重组、分配、安排进行探讨,以窥探《小宇宙》创作思维"大世界"的主旨。巴托克这种运用音阶多样性的创作手法可以给作曲创作带来新思路、新技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音乐家、作曲家黎英海先生的钢琴作品《夕阳箫鼓》的和声语言进行了分析。主要从和弦结构,和声进行特点,和声功能与色彩的关系,偏音的处理,调性布局与转调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和声的共同逻辑规律(特别是在和声学教学方面) 的研究系列之一。人类音乐实践活动在音材料的使用上,是向着复杂的、多元化的方向演进。本文认为:和声的基本材料可以从音阶材料和音程材料两个方面来认识(和声外音除外) ,并从这两个方面论述了和声材料使用的复杂化过程和表现作用,在亨德米特理论的控制下达到内在的高度统一,体现出共同的逻辑规律  相似文献   

6.
对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和声手法进行了详细分析,包括调性布局、各种转调手法、持续音、和弦外音的使用以及变和弦等。通过分析,频繁的转调、综合使用各种调式以及半音化的和声语言是这部作品的重要技术特点,同时,这些和声手法的运用,又使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色彩,既继承了古典时期的力度性强功能和声语言,又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分析,对这位伟大的作曲家的和声语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对理解作曲家的创作风格也提供了一定的和声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大小调和声体系中,变和弦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加强半音化的声部进行与紧张的和声效果。根据变音和弦的不同结构、功能属性、倾向特性等因素,又可构成不同特性的变音和弦。该文主要在大小调和声体系的范围内,讨论离调性变音和弦——副属和弦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多年对视唱练耳教学方法和训练技巧的研究与实践,本文从练耳的内心音乐听觉训练,音高、音程、和弦以及节奏与节拍训练,旋律训练等方面研究和总结了视唱练耳听觉训练方法和技巧,给出了具体的训练步骤。实践表明:该套训练方法对培养学生的音高感、节拍感、节奏感、旋律感、调性感等多种音乐感觉和记谱能力、发展音程能力、和声听觉能力以及音乐记忆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要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提高其音乐才能与技术,在钢琴教学中就应解决与音乐表现力有关的五个问题:1、旋律线;2、逻辑重音;3、乐句结构与高潮;4、调性与转调和声的关系;5、速度与强弱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视唱练耳考试是各音乐院校,艺术院校,师范院校音乐系入学考试必考的科目之一。通过视唱、旋律音程、和声音程及和弦的听辨模唱、节奏模仿、曲调记忆模唱、听写等形式,检查考生的音准感、节奏感、音乐记忆力及识谱能力,以此衡量考生是否具备学习音乐的素质和条件。本文从视唱练耳的考试内容、考试中易出现的和应注意的问题,考前的训练与准备三方面阐述了全面的、系统的加强考生素质训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电声乐队依据以下几个方面来建构 :1 必须配有擅长演奏曲调的旋律性乐器 ;2 应配有足量的和声节奏乐器 ;3 乐队组合中不能缺少低音声部、旋律、和声节奏、低音这三方面是电声乐队必须具有的三个主要功能 ,缺一不可。MIDI的产生、电脑音乐系统的运用 ,使电声乐队具有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略论斯克里亚宾的晚期和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克里亚宾晚期和声手法是我们研究欧洲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音乐发展特点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和声手法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以个性化的“主和弦”彻底打破了传统调性和声的功能,二是强调和发展了三全音音程在音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赣南采茶戏多声思维的运用,在保持五声性民族调式风格的前提下,以空泛音程为主,从最初即兴的、自然的,逐渐发展到有意识的、多样化的,声部间搭配日益丰富、娴熟,表现在3个方面:运用和声手法和复调手法的唱腔旋律、管弦乐与打击乐多声配合的乐器伴奏以及唱腔旋律与打击乐和弦乐之间的多 声配合.这说明赣南采茶戏并没有止步不前,而是广泛吸收西方的、现代的多声音乐思想,不断充实发展从而逐步完善成熟.  相似文献   

14.
苏州山歌是吴地山歌的典型代表,涵盖了吴地山歌的各种类型,有大山歌、小山歌、长篇叙事山歌等。大山歌声调高亢嘹亮,常在高音区的拖腔上作颤音与跳音装饰,结构庞大,节奏自由,声腔自由宽广兼有真假声,旋律跌宕起伏,常见音程的大跳。小山歌则结构短小,音区不高,旋律起伏不大,旋律以级进为常见,偶有旋律的跳进,这种跳进一般是因为音程的转位而造成,其旋律清丽流畅,圆润而细腻。而长篇叙事山歌曲调节奏比较规整,句幅较紧凑,吟诵性较强,结构较松散,其旋律清丽委婉、简洁流畅、灵活多变。  相似文献   

15.
视唱练耳课作为一门高师音乐理论的基础学科,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本文从听觉训练中的音阶、音程、和弦、节奏、旋律和视唱训练入手,阐述了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的一些训练方法,使大家能够了解视唱练耳这门课程,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把音乐理论很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  相似文献   

16.
苏州山歌是吴地山歌的典型代表,涵盖了吴地山歌的各种类型,有大山歌、小山歌、长篇叙事山歌等。大山歌声调高亢嘹亮,常在高音区的拖腔上作颤音与跳音装饰,结构庞大,节奏自由,声腔自由宽广兼有真假声,旋律跌宕起伏,常见音程的大跳。小山歌则结构短小,音区不高,旋律起伏不大,旋律以级进为常见,偶有旋律的跳进,这种跳进一般是因为音程的转位而造成,其旋律清丽流畅,圆润而细腻。而长篇叙事山歌曲调节奏比较规整,句幅较紧凑,吟诵性较强,结构较松散,其旋律清丽委婉、简洁流畅、灵活多变。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音乐的素材与技法》一书主要从音乐的本体材料出发,介绍了20世纪音乐的旋律、节奏、音阶、调性、和弦和音高、音色与织体、曲式等特点,以及20世纪音乐的发展和演化过程,另外,还讲到了电子音乐、简约主义、新浪漫主义、序列主义等音乐现象,是一本比较全面分析和介绍20世纪音乐素材和技法的专业书籍。  相似文献   

18.
钢琴即兴伴奏是在只有旋律谱而没有伴奏谱的情况下 ,为歌曲 (或乐曲 )所弹的伴奏 ,是一定旋律的再创造 ,它是一种快速的、综合的反应能力和创造能力。学习钢琴即兴伴奏要有一定的钢琴技巧基础、和声理论基础及歌曲分析基础。在音乐教学及课外活动中 ,即兴伴奏是一门应用十分广泛的学科 ,有提高歌曲开始时的调式、调性、音高和速度、提示旋律声部的和声内涵、表现歌曲的特定节拍、节奏风格的作用 ,有加强歌曲的旋律线条、描写特定场景、营造特定气氛、展现音乐形象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民乐五声调式在保持其自身所特有的民族风格的同时,广泛吸收外来作曲技法,突显出五声调式对其他调式和声具有很强的兼容性,这种兼容性也为五声调式音乐的色彩表现力增添了丰富的和声效果。以宫商角徵羽为五声性调式的“正音”,除这五个正音外的音都可以从广义上归为“偏音”。从对具体实例的分析可见,偏音引起的离调、调式交替与调式综合、多调性、转调,对和声力度与音乐情绪影响效果都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副属和弦的运用突破了大小调自然音体系,引入了非本调的变化音或变化音和弦。运用副属和弦要把握旋律条件、节奏条件和曲式位置,把"好钢"(副属和弦)用在刀刃上(全曲情绪发展的至高点),会收到意想不到的音乐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