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庆社会科学》2005,(9):F0002-F0002
重庆的抗战文化是抗战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血与火铸成的重庆抗战文化,创造了一系列至今难以企及的文化成果,是中国文化历史上的一座丰碑。开展关于抗战文化的研讨,对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突出宣传重庆在抗战中的特殊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2005年8月11日,重庆市社科联与重庆师范大学联合在重庆师范大学举办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重庆抗战文化研讨会”。  相似文献   

2.
爱国主义──桂林文化城团结抗战的旗帜韦文华抗日战争时期,在桂林文化城的上空,飘扬着一面鲜艳的爱国主义旗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共产党人和非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者和非马克思主义者,无神论者和宗教信仰者,国内同胞和海外侨胞,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3.
西部抗战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文化重心的西移、政治局面的相对宽松、共产党的领导推动、知识分子的奋斗抗争以及爱国主义的激励影响等方面 ,是西部抗战文化繁荣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作者分析了滇西抗战在整个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和亚太地区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阐述了爱国主义精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国际环境在铸就滇西抗战历史地位中的作用。以热爱祖国、团结奋进、谋求和平与发展、实现民族复兴和祖国统一为宗旨,揭示了滇西抗战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抗日战争看爱国主义的全民性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所表现的爱国主义具有全民性本质,这一时期不存在某某阶级的爱国主义。至于抗战中代表不同阶级的政党、团体对抗日所持态度、政策的差异,这不说明他们的爱国主义有阶级的差别,而是说明他们在处理民族国家利益和党派利益关系时采取了不同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新华日报》与大后方抗战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抗战文化大军中,大后方抗战文化是进步文化工作者用鲜血和泪水谱写的时代诗篇。“因其哀怨决绝而进发出深刻的爱国主义精神。因其求生意志而进发出强烈的要求社会进步的呼声”①。而其中的《新华日报》,其旗帜飘得更是异常鲜艳,猎猎旌旗下聚集着众多的进步文化工作者。他们高喊着“抗日、团结、民主”的口号,  相似文献   

7.
试述抗战历史、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结合潘治富抗日战争,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一场创巨痛深的历史灾难。因为民族危机再次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奋起,举国上下高唱“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终于迎来斗争的胜利。抗战胜利充分体现了...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嬗变开始于 1 9世纪中叶。在中西文化大规模的接触中 ,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新的文化选择 ,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同时也向人们昭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现代化发展的历史主题 ,并把爱国主义传统提到一个历史的新高度。正是这种民族精神所迸发出来的强大的精神动能 ,推动了 2 0世纪三四十年代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中华民族精神也在抗战的烈火中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升华 :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所建构的雄厚的人文基础上 ,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 ,明确了现代民族精神的发展方向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新启蒙运动 ,促成了全民族独立意识的形成 ;抗战时期的爱国主义因其融入了人民性的内容而以社会主义为前途和发展目标。八年抗战开辟了民族精神现代化的必然路径 ,它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多方面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田汉是中国现代戏剧运动的拓荒者之一,也是中国抗战戏剧的奠基者之一。他在中国抗战戏剧运动中堪称楷模,他在中国抗战戏剧创作中竖起了一块丰碑,他在中国抗战戏剧理论上飘扬起一面火红的战旗。一、田汉在中国抗战戏剧运动中堪称楷模1937年“七七”芦沟桥的炮声,震撼了沉睡的华夏大地,震撼了每个炎黄子孙的心灵。富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田汉,更是心情激荡,义愤填后。他以笔作刀枪,挥毫疾书,仅用几天时间便创作完成了四幕话剧《芦沟桥》,在南京大华、国民、新都、首都戏院首演,擂响了中国戏剧舞台全民抗战的战鼓。抗战八年,他先后…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抗战的胜利,是爱国主义精神的胜利。在抗日战争中,新疆400万各族人民也发扬了爱国救亡的革命精神,以实际行动为抗战胜利作出了自己重大贡献。新疆抗日文化救亡运动就是中华民族抗日历史画卷中的光辉一页。它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倡导和组织下,以它革命的内容,清新的格调,活泼的形式,  相似文献   

11.
爱国主义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独有的道德规范,但历史上的爱国主义都不可能把爱祖国同爱祖国的社会制度有机结合起来。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爱祖国同爱祖国的社会制度的结合提供了条件。当今,坚持社会主义,就是坚持爱国主义,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是内在统一的。  相似文献   

12.
近十年来国内学界对抗战文化的研究逐渐重视,涌现出一批数量可观、富含价值的研究成果。近十年来学界对抗战文化的作用和影响、基本特征、内容、发展方向,抗战文化与妇女运动、抗战文化的表现形式、抗战文化遗迹的发掘与保护,华侨抗战文化、抗战报刊、地域性抗战文化、国统区抗战文化、西部抗战文化等有较多的研究。近十年的抗战文化研究较之以往的研究出现了新的特点:研究地域更加广泛、研究角度和研究范围拓宽、创新研究方法、地域性抗战文化研究兴盛等特点。总的来说,近十年来的抗战文化研究成就瞩目,但要认识到在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对抗战文化的的研究及其重要性的认识要进一步的加深。  相似文献   

13.
论中华爱国主义的土壤和源头李康平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思想文化,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如何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思想文化宝库中对爱国主义思想作出科学的梳理和研究,并从客观上把握爱国主义发展的土壤和源头,这正...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国内外对抗战史的研究现状入手,论述了近年来东北民间抗日研究的成绩与特点。认为加强对东北民间抗战史实、作用及其体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的研究,是东北民间抗战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红色文化资源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文化教育的重要资源。东莞是中国共产党在华南开展革命活动的主要阵地之一,红色资源得天独厚,红色基因根深蒂固。探究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分析东莞红色文化资源的分布特点,从经济基础、地缘环境、文明素养三个地区优势切入,提出运用东莞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理想信念、党史文化、抗战精神、改革创新四个内容教学的具体路径,以期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思想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6.
<正> 不同民族文化比较的意义是彼此构成参照系,以透彻地把握离我们远去却又对当今有深切影响的历史文化现象——如果这是一个能够取得共识的前提,那么,在中国古代爱国主义和爱国主义文学研究中,那种以西方经过文艺复兴后,君主政体的近代民族国家在解体的基督教世界的废墟上普遍建立基础上产生的爱国主义作为标准来判定中国古代爱国主义存在与否的观点,至少是文化比较在这一问题上目的性的迷途.毕竟爱国主义所概括的是人类在其历史发展不同的地域、不同民族国家所具有的一种普  相似文献   

17.
钟兴永 《云梦学刊》2004,25(5):F003-F003
对于抗战文化,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按军事、政治意义上的解放区、国统区、沦陷区的划分或按,单个城市、地区进行研究,而忽略了抗战特殊年代中国东、西部地区在文化发展上的巨大差异,因而一般未对东、西部地区的抗战文化进行比较研究。有鉴于此,湖南理工学院党史教授唐正芒博士主持  相似文献   

18.
唐正芒 《云梦学刊》2000,21(2):27-30
湖南抗战文化运动十分活跃,在中国抗战文化史上应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上篇从文化.名人汇聚、抗日团体与文化阵营、进步报刊及新闻出版、戏剧歌咏等文化活动诸多方面介绍了长沙抗战文化盛况。下篇概括介绍除长沙以外的湖南其它地区的抗战文化运动情况,并探讨了湖南抗战文化运动的经验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桂林抗战文化的国际性曹裕文桂林,在八年抗战中享有盛名.是国内大名鼎鼎的文化城,同时也是国际上一个久负盛名的文化中心,即是说它的抗战文化具有国际性。桂林的抗战文化,其所以具有国际性,是由以下因素构成的。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国际性,决定中国抗战的国际...  相似文献   

20.
蔡春 《兰州学刊》2005,3(1):280-283
爱国主义教育是人类社会与国俱存的一种历史现象,也是我们当今高扬时代主旋律的伟大工程.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使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本文深入分析了全球化在民族国家主权与利益、民族文化方面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挑战,从而针对性地提出爱国主义教育不会因全球化而不复存在.因此,在全球化趋势与民族国家观念并存的时代,必须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则首先要认清爱国主义教育在全球化新时代背景下的新特点,从而探索出坚持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切实可行的新思路: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内容,坚定爱国主义教育应坚持的新原则,使爱国主义在全球化时代条件下仍发挥其独特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