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德语中英语外来词的构成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德语中引入了许多英语外来词,对德语语言本身及其德语语言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些英语外来词或完全借用,或根据德语的词法规格进行了改变。本文对德语中英语外来词的构成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总结概括。  相似文献   

2.
德语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始终受到外来语的影响。自英国革命以来,特别是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英语外来词大量进入德语词汇当中。德国历史上对于英语外来词的研究与争论迄今从未中断。英语外来词在被借入德语的过程中,需要按照德语词汇的要求进行融合。英语外来词没有破坏德语语言,恰恰相反,它们是对德语语言的丰富和补充。  相似文献   

3.
语言模因作为社会文化进化单位,在纵横二维方向不断进行自我复制和传播。由于语符缺省、文化缺省和心理顺从等原因,德语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收入了大量外来模因。这些外来词与德语本土词汇进行着相互竞争,在自然选择中一较高下。研究发现,具有唯一性、专业性、区别性、经济性和时尚性的外来词更容易成为强势模因,可以有力地解释外来语在德语语言变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介绍德语中外来词的产生、发展及现状,剖析了其他民族语言,主要是西欧语言中的拉丁语、希腊语和英美语对德语的影响,阐述了外来词在语言中的地位和功能,并说明文化优势在语言交流中所起的作用.最后指出,外来语对民族语言的渗透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发展规律,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信息交往空前频繁的21世纪,各民族在语言方面的相互影响和交流还将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5.
现代德语的词汇,是由德语词和外来词构成的。但是,有些词汇,是由德语词或外来词加外来词或德语词组成的,它们是一种杂合而成的词汇,是一种“混血词汇”。本文从“混血词汇”的构成方式、“混血词汇”的性数格及其拼写、“混血词汇”的作用以及“混血词汇”的发展趋势四个方面探讨了这一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汉英两种语言中外来词的研究,强调外来词的语言文化色彩,分析外来词在中英语言文化中的作用,追寻中英语言文化接触的历史痕迹。  相似文献   

7.
由于经济、文化、语言等方面的原因,现代德语中很多领域引入了大量的英语外来词,其中计算机和广告领域使用最多。在英语外来词中,名词属于最大的一类,简单词一般仅大写英语单词词首第一个字母即可德语化,复合名词中往往会包含连字符,且多为临时性构词;动词一般由英语词干加上德语派生词词缀构成;形容词大多为直接借用词,需按德语语法规则变化其词尾。  相似文献   

8.
俄语新词中的外来词占有很大的比例。对于这样一种特殊词群进行关注,并从词汇学理论出发,分析它们在进入俄语词汇系统过程中呈现出的阶段性特点及其表征,有助于对俄罗斯语言、文化、社会三者之间关系的解读。随着国际交往的日趋频繁,对外来词的研究将会推进与时代同步的语言教学。  相似文献   

9.
外来词是一种语言与异域文化交往时不可避免的普遍现象.一种语言吸收外来词时主要采取音译、意译、音意译结合、原词移植等方法.外来词在其译介和使用过程中,将受到传统的民族文化心理的制约.从当代汉语吸收英语外来词的方法、领域,分析其所蕴含的深层民族文化心理,对我们了解域外文化,促进中西交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化心理因素可制约也可推动民族语言对外来词的使用,汉、英语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对词的借用均受制于各自的文化心理背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跨文化交流的加强,不同语言之间词汇相互借用的情况将越来越多。对文化心理作用的分析将有利于我们正确看待当代外来词对汉语的影响,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1.
社会的发展、民族间的交流、文化的传播等因素为语言间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提供了条件和基础。词汇互借是语言、文化需求的产物。从英汉词汇互借的方式和内容上可反映出英汉词汇互借对各自语言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了语言的融合。  相似文献   

12.
当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就发生了语言接触。对语言接触的研究称为接触语言学。语言的接触会产生各种现象,包括语言趋同、借用、词汇重组。语言相互影响最常见的是词汇互换。语言接触的影响会进一步涉及语言基本的特征,如语法和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从汉俄语的三次借词高潮看语言文化接触情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试从汉、俄两种语言外来词的借入过程中所出现的高潮现象这一视角出发,运用社会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的相关理论,研究两种语言中语言与文化方面的接触情况及广义的外部借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汉德语言在其语言发展历史中都曾借用和吸收了大量外来词,它们都各具特色.从对比的角度分析属于不同语系的汉德语言借用外来词的现象,探究两种语言中外来词构成的异同和特点及其与本民族语言融合的情况,总结其发展趋势,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任何一个民族总是要与其他民族发生联系、与外来文化接触,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自然要在这种文化接触中受到影响,其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彼此借用对方的一些词语,这种词语借用现象就是一种广泛的语言—文化现象。语言中的词语借用是制度文化交流、物质文化交流、心理文化交流等的记录,我们可以从词语的借用中看到民族间文化交流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当今全球一体化趋势明显,不同文化、语言之间进行着规模空前的交流和沟通,大量的外来语进人中文,而且第一次出现了外来语以字母形式直接进入汉语的情况。本文就外来语的失译情况进行了分类,分析其变化,并重点对失译现象进行了讨论和预测。  相似文献   

17.
文章根据纳西语中古今的汉语、藏语、白语借词,从东巴文化、民俗礼仪文化、语言文字文化三个方面对东巴教的藏族钵教影响,纳西族、汉族传统节日民俗的融合,汉族年画、对联文化对纳西族的影响,纳西族语言文字中含蓄的中华多元一体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阐释了纳西族现代社会的多元文化现象以及她以中华文化为文化的内向凝聚力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借用英语里的单词、短语、表达方法等来英译中国的新词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跨文化因素造成的译文难以理解的问题。另外,我们应该了解英语里存在的表达中国特有事物的词语等。  相似文献   

19.
汉、英语言中的“胡”和“Dutch”及其借词在特定的语言与政治、文化、历史、经济等的类比中 ,不仅具有任意性 ,也具有理据性和物质性 ;同时还反映出仇恨与鄙视、惊奇与需要等复杂的民族心理特质与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