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熙德》是欧洲资产阶级早期文学中两部题材相近的爱情悲剧。从时间上看,《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剧写于一五九五年,出自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学大师、英国的莎士比亚笔下;《熙德》一剧写于一六三六年,是法国古典主义文学著名作家高乃依的优秀作品。两部悲剧的问世相去四十一年,分处不同的国度和时代,分属不同的文艺思潮和艺术流派,但是在选取材料、反映生活的角度上,在戏剧冲突的安排、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以及在总的创作思想的倾向、爱憎感情和理想的表达上却有着许多相似乃至相连之处。当然,由于时代和文艺思潮的局限,又使它们在表现主  相似文献   

2.
《罗密欧与朱丽叶》体裁辨析田惠刚莎士比亚在他的戏剧创作的第一时期中,写下了大量喜剧和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剧目(这些历史剧究竟应属于喜剧还是悲剧,抑或隶属于其他体裁、还有待进一步探讨),《罗密欧与朱丽叶》便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该剧大约写于1594--1...  相似文献   

3.
《罗密欧与朱丽叶》在情境构思、设置上有许多独到之处。莎士比亚在剧本中先后精心安排了一系列意义重大的特定情境。它们在引发悲剧、确定性格、决定动作、激发冲突等方面都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对体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特征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这是此剧享有经久不衰的美学生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情境设计艺术对现代剧本创作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梁祝》和《罗密欧与朱丽叶》都是描写贵族男女冲破世俗观念和封建礼教,并争取自由恋爱的催人泪下的浪漫悲剧,但折射出中西方在思想意识领域悲剧审美情趣的差异。本文就这两部剧作所展示的中西方悲剧心理作对比阐述。  相似文献   

5.
透视《罗密欧与朱丽叶》在中国传播过程中的“中国阐释”的不同侧面,以此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在中国的传播特点及批评者不同的阐释策略及主要倾向。认为在莎学研究中,中国批评者已经从最初的介绍,政治层面的解读发展为从人性、爱情与中国戏曲主题和艺术特点进行比较的多元化解读。  相似文献   

6.
《西厢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著名的中西两大爱情戏剧。一个是中国市民文学的经典 ,一个是西方文化的杰作。两部戏既体现了中西方民族文化和审美心理的巨大差异以及作家戏剧技巧的不同 ,同时又可找出东西方文心的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7.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英国伟大的资产阶级剧作家莎士比亚的早期悲剧作品。它一上演,就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近四百年过去了,它一直是莎士比亚最负盛誉的戏剧之一,也是欧洲舞台上演出次数最多的戏剧之一。本文试图结合这个剧本产生的时代,就它的思想和艺术谈一点粗浅体会,不当之处,望予指正。  相似文献   

8.
《孔雀东南飞》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剧成因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与莎士比亚的剧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同属著名爱情悲剧,这两部作品,虽然是不同体裁、不同时期、出自不同作家之手的作品,却都写出了一对纯洁善良的青年男女为爱情而牺牲的悲剧。封建文化制度和封建家长的干涉与阻挠造成了主人公的爱情悲剧。但是由于主人公性格和所处的社会背景的不同,它们在悲剧的成因上又有些许不同之处:造成两者悲剧命运的矛盾冲突不一样,悲剧主人公的性格不相同等。  相似文献   

9.
对莎士比亚巨著《罗密欧与朱丽叶》进行个案研究,着重探讨了积极修辞中词义修辞格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多角度演绎,以该剧中的经典对白为例,重点论述了其在比喻、拟人、矛盾修饰法、双关等手法上的修辞魅力。通过分析莎剧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语言艺术特色,探讨莎士比亚如何用丰富生动的语言以及相关修辞手法恰到好处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心理活动,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更深层次的领悟。  相似文献   

10.
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与《牡丹亭》中,莎士比亚与汤显祖分别运用"死"与"生"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来体现剧中的爱情主题。在如此迥异的表现方式背后,隐含的是中西方对于生死的不同观点———"乐生"与"乐死";而以"两希传统"为代表的西方文化背景和儒家占主导的中国文化背景正是中西生死观差异的来源。此外,两部作品诞生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也分别赋予了这两部作品"彰显人文精神"以及"反封建"的独特现实意义。也正是因为这种植根于不同文化的迥异的生死观念及其折射出的历史现实,成就了两部作品抒写爱情又超越爱情的深刻。  相似文献   

11.
<正> 我国明代的伟大戏剧家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我国戏剧史上的一颗稀世明珠;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戏剧家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则是西洋戏剧史上的一件罕世瑰宝。汤显祖(1550-1616)和莎士比亚(1564-1616)生辰仅相差十四年,而死于同一年。两位才华横溢的戏剧家,都是中下层知识分子,不仅都致力于戏剧,而且都是久负盛名的诗人。汤显祖的诗集《红泉逸草》,以文彩绚烂多姿,感情宛转缠绵而名闻中外;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则以音韵优美动听,感情热烈奔放而风行欧美。自然,他们的主要成就都不在于诗文,而在于美不胜收的戏剧创作。莎士比亚以他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而驰名欧美,成为英国戏剧界的  相似文献   

12.
十九世纪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在评述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时说:这个戏名是悲剧,实际上剧情的发展却充满了“青春与春天的气息。它有着青春的种种愚蠢与美德,急躁与轻率,有着春天的种种芬芳、迷人,也有着春天的‘无常’”。①如果说《罗密欧与朱丽叶》里充满着“青春与春天的气息……”的话,那么出现在遥远的东方中国文坛上的古典名剧《西厢记》,也同样充满着“青春与春天的气息”,有着“青春的种种愚蠢与美德,急躁与急率”,自然也“有着春天的芬芳、迷人。”这是因为《西厢记》《罗密欧与朱丽叶》  相似文献   

13.
《一把酸枣》、《罗密欧与朱丽叶》都属于舞剧,但是一个舞出了民族特色,一个舞出了人文精神。两部舞剧虽然都演绎了人间的爱情悲剧,但两部舞剧通过题材与情节、主人公的死因与结局和不同的表现形式充分地展现了不同的民族精神和地域特色。这两部艺术经典,对世人处理爱情与财富、亲情与权势的关系,有着深刻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道德冲突这一概念的引入和分析,揭示了莎士比亚的古典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主人公罗密欧和朱丽叶所面临的来自封建旧生活与文艺复兴新生活以及两个封建家族之间的历史恩怨所带来的矛盾冲突;并试图探寻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取向,以及作为这个历史时代先进的人文主义者莎士比亚的个性解放、自由平等的资产阶级新思想.  相似文献   

15.
说到悲剧,自从亚里斯多德以来,在欧洲剧坛上就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悲剧通过“摹仿比我们今天的人更好的人”的不幸遭遇,以引起观众“恐惧和怜悯来使这种情感得到升华,从而获得教育”。悲剧的格局是情节“由顺境转入逆境”,一悲到底。《俄狄浦斯王》如此,《安提戈涅》、《哈姆雷特》等也是这样。这是悲剧的主流。然而,在此主流之外,欧洲悲剧也有象中国悲剧那样不一悲到底的,如: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高乃依的  相似文献   

16.
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汤显祖的《牡丹亭》这两大著名爱情悲剧都以开场诗制造悬念、吊起观众胃口,以退场诗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可谓异曲同工。莎士比亚在《罗》剧中的创新在于不用剧中人物念开场诗,而是专门设计了一个致辞者,并在主要场次即第二幕前加开场诗;汤显祖在《牡》剧中的创新在于开场诗不再使用传统曲牌,也不再使用套语,而是直接概括剧情。两剧在开场诗和退场诗的运用上大同小异,这种"巧合"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是内容决定形式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7.
蔷薇玫瑰形虽同色泽香味自纷呈《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阴谋与爱情》思想意义殊异说索绍武中国古代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和传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英国戏剧艺术大师莎士比亚的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德国大诗人席勒的名...  相似文献   

18.
人们只知道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写过《罗密欧和朱丽叶》,殊不知法国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也写过“罗密欧和朱丽叶”的动人故事。他在一八三O年创作的《家族复仇》,写的就是这样一个动人心弦的爱情故事: 一八0O年十月,科西嘉人巴尔托洛梅奥带着他的妻子、女儿逃到巴黎,投靠他的老乡拿破仑。原来巴尔托洛梅奥同巴尔邦迪是世仇之家。一天夜里,巴尔邦迪趁和谈之机放火烧了巴尔托洛梅奥的住宅,并杀了他的儿子。巴尔托洛梅奥从外面回来立即召集几个同伙,也烧了巴尔邦迪的房子,巴尔邦迪一家除了一个名叫吕依吉的男孩幸免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把汤显祖的<牡丹亭>与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语言特点进行比较后得出<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语言特点最主要的差异在于前者语言呈现出整体诗性,而后者呈现出局部诗性.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中西基础文类和剧作者创作心态的差异,尤其是中西基础文类的差异所造成的.所以这种差异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中西戏剧语言特点差异的深层原因,从而增进了对中西不同的戏剧传统与不同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莎士比亚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世界文学史、戏剧史上的著名悲剧之一,作品表现了人文主义的爱情理想与封建思想的矛盾冲突.有人认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是社会悲剧,有人认为该剧是命运悲剧,这成为历来批评和争论的焦点.但只要将<罗密欧与朱丽叶>结合当时历史进行认真深入地分析,便可认识到,<罗密欧与朱丽叶>既是社会悲剧,又是命运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