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从统计学历史到导弹防御系统,再到金融市场、碳交易、信贷风暴,麦肯齐以数学知识贯穿其中的研究主题从不仅是狭隘的学术研究。若将一个看似相当有限的技术问题置于社会、文化、科技、历史的脉络之下,即可解释清楚那些关乎人类生存的重要议题。有限论与描述指涉活动的“操演性”概念对于科学知识社会学、特别是经济学研究大有助益。贯穿爱丁堡学派理论主轴的是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强纲领,以及由此发展而来并补强了强纲领的有限论。强纲领就某种意义上而言是方法论的,而有限论运用于科学上时,实质上更像是理论性的。建议中国科技与社会学界不要把STS想得太窄,这个领域最令人兴奋之处也许就是那些从传统议题中超脱出来的部分,应该将目光放在像这样的知识的良机上。  相似文献   

2.
近来,关于"地方性知识"问题的相关研究,越来越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但不同的学者对于"地方性知识"概念的理解并不一致。基于不同的立场,这仍然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重要问题。本文以STS领域的研究为限,对某种将人类学的地方性知识和科学实践哲学的地方性知识相区分并给予不同评价的观点,以及科学实践哲学的一些相关看法进行了商榷,认为"地方性知识"是一种文化类型的知识,并不与普遍性构成对立,而是支持了科学的文化多元性的观点和文化相对主义。  相似文献   

3.
意义有限论一反意义决定论,坚持意义是无法被固定住的。对于科学史家和科学社会学家而言,科学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概念的变迁、调整、重新定义、重新分类以及协商等,在科学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每一个概念应用的行为都隐然牵涉了抉择的元素,社会学家的任务就是寻找并解释这些抉择点,这使得整个科学知识都成为社会学感兴趣的潜在领域。作为一种关于意义的思考方式、一种论证方式,有限论这个有启发性的视角引出了诸多关于知识和意义本质的深切问题。而强纲领之“强”即在于,社会学家不仅能在理解理性的背离中,也能在理性本身的理解上,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那些有洞察力的科学知识社会学研究成果使人类对自身认知的窘境、所处情境的复杂面以及阴郁面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中国科技与社会学界应该鼓励科学史研究以及那些有事实根据并关注因果性解释的社会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自然主义认识论从个体到社会再到实践维度的转向与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科学社会学在传统逻辑经验主义认识论的影响下产生、发展直至解构;科学知识社会学借助自然主义与相对主义认识论对科学社会学提出挑战,并促使自然主义认识论由个体认识维度转向社会认识维度,但在科学规范问题上存在无法克服的缺陷;重视实践转向,是推动后科学知识社会学及自然主义认识论发展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5.
反思科学知识权力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知识权力学说体现在两方面:科学理性的权力学说与学术权力之争。这些批判实质上反映出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的危机,但混淆了科学的客观真理与科学被滥用的文化与社会环境。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科学知识权力学说来源于强纲领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相对主义。  相似文献   

6.
在自然主义态度中,"文化"通常被我们作流俗的理解,即仅仅被理解为现成的"在手状态"的"文化现象"和"文化样态"。其原因在于对文化的生存论基础的遗忘。一种在生存论基础上的文化,应被理解为"本己文化"。("本己"一词是海德格尔对原始的"存在"的描述)它永远处在"上手状态"。  相似文献   

7.
文化相对主义作为一种文化理解、文化态度和文化主张,越来越受到学界和社会的关注。围绕文化与相对主义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事关我们国家、民族、社会的现实发展和未来走向,是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回避的。今年九月底,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的"2007文化哲学论坛"上,与会学者就"文化与相对主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来自国内一些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学术报刊的学者们各抒己见,见仁见智。在不同观点的撞击和交流中,学者们提出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展现了对文化相对主义及相关问题多方面的理解思路和进一步研究的广阔空间。本刊特约参加这次讨论会的部分学者,以笔谈的形式概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相信这些各具独到之处的见解会给读者以有益的启迪,推动对文化相对主义及相关问题的讨论深入展开。中国文化的发展需要高度的文化自觉,而这种文化自觉应当从对文化本身的理解开始并以此为前提。  相似文献   

8.
文化相对主义作为一种文化理解、文化态度和文化主张,越来越受到学界和社会的关注。围绕文化与相对主义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事关我们国家、民族、社会的现实发展和未来走向,是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回避的。今年九月底,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的"2007文化哲学论坛"上,与会学者就"文化与相对主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来自国内一些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学术报刊的学者们各抒己见,见仁见智。在不同观点的撞击和交流中,学者们提出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展现了对文化相对主义及相关问题多方面的理解思路和进一步研究的广阔空间。本刊特约参加这次讨论会的部分学者,以笔谈的形式概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相信这些各具独到之处的见解会给读者以有益的启迪,推动对文化相对主义及相关问题的讨论深入展开。中国文化的发展需要高度的文化自觉,而这种文化自觉应当从对文化本身的理解开始并以此为前提。  相似文献   

9.
文化的相对性与文化相对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相对主义作为一种文化理解、文化态度和文化主张,越来越受到学界和社会的关注。围绕文化与相对主义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事关我们国家、民族、社会的现实发展和未来走向,是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回避的。今年九月底,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的"2007文化哲学论坛"上,与会学者就"文化与相对主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来自国内一些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学术报刊的学者们各抒己见,见仁见智。在不同观点的撞击和交流中,学者们提出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展现了对文化相对主义及相关问题多方面的理解思路和进一步研究的广阔空间。本刊特约参加这次讨论会的部分学者,以笔谈的形式概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相信这些各具独到之处的见解会给读者以有益的启迪,推动对文化相对主义及相关问题的讨论深入展开。中国文化的发展需要高度的文化自觉,而这种文化自觉应当从对文化本身的理解开始并以此为前提。  相似文献   

10.
文化相对主义作为一种文化理解、文化态度和文化主张,越来越受到学界和社会的关注。围绕文化与相对主义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事关我们国家、民族、社会的现实发展和未来走向,是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回避的。今年九月底,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的"2007文化哲学论坛"上,与会学者就"文化与相对主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来自国内一些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学术报刊的学者们各抒己见,见仁见智。在不同观点的撞击和交流中,学者们提出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展现了对文化相对主义及相关问题多方面的理解思路和进一步研究的广阔空间。本刊特约参加这次讨论会的部分学者,以笔谈的形式概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相信这些各具独到之处的见解会给读者以有益的启迪,推动对文化相对主义及相关问题的讨论深入展开。中国文化的发展需要高度的文化自觉,而这种文化自觉应当从对文化本身的理解开始并以此为前提。  相似文献   

11.
“致良知”是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晚年提出的一个思想命题,它的提出标志着阳明心学思想体系的最终形成,也是其思想宗旨和最终归趣。从其心学的思想立场出发,王阳明赋予良知以多方面内涵,验证其先验性、普遍性和绝对性。天赋良知通过“行”由本然之知转化为明觉之知的过程,就是知行合一并进的致良知的过程。他对良知与致良知关系的规定,显现其统一先天之知与后天之致的思路,同时又构成了本体与功夫的逻辑前提。王阳明致良知的理论把心与理、知与行、道德修养与社会实践融为一体,将孟子的“良知”与《大学》的“致知”相结合,表达了宋明理学“本体与工夫”结构的基本内涵,对当世和后世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仍然有其积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圣经》里记载了许多耶稣施神迹的例子,其中很多是通过触摸完成的。劳伦斯的小说极其喜爱"触摸"一词,他要用触摸唤醒人的意识的真正源泉——"血与肉"。在他的许多作品中,触摸有着特殊的力量,是爱情的催化剂、是"血的感知"与"智力"的较量、是解放灵魂的行动。触摸所带来的神奇力量其实就是劳伦斯所深信的"血的感知"。  相似文献   

13.
鲁滨逊式的英国人优越感来自两方面,一是他们不断进取的技艺带来突飞猛进的器物进步所造就的船坚炮利之国力,二是其自恃合理的现代思想之尖锐力度。鲁滨逊手捧《圣经》、肩挎长枪的“拓疆者”形象,似乎是霍布斯的“利维坦”的象征。他之所以能够完成历史性的“创世”,在于强行以现代“技艺-技术”征服原住民的同时,用基督教世界观取代其文化,实现将整个世界“大一统”到西方文明阴影下的隐秘运作。在鲁滨逊们的眼里,西方的历史即世界的历史。然而,西方造就的“利维坦”真是全人类的福音吗?  相似文献   

14.
艺术何以可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艺术社会学的通常研究试图处理"艺术是什么"的哲学命题。由于过分强调审美的时代和社会条件,常常招致"庸俗社会学"的批评。美国社会学家霍华德.贝克尔①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将问题视角转向"艺术何以可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他将艺术视为集体行动,研究多方参与者构成的不同"艺术世界",并尝试以"常规"作为中心概念来分析艺术世界里形形色色的社会互动,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1982出版的《艺术世界》。以两个核心概念为线索,本文结合包括音乐、绘画、雕塑、电影和其他艺术门类的现象评述了《艺术世界》和贝克尔的其他一些相关研究,并对他拓展一般社会学行动理论的努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持论者认为"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和"系统科学"不是中医"优势",逻辑上根本不成立,亦缺乏事实根据。其"零岁平均期望寿命"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完全不符合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要求。其论说者既不懂"系统科学的要义",也不懂中医的特点。从科学哲学基础知识及相关知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三方面衡量,执其论说不能成立,并呈现茺谬。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幸福观是对前人幸福追求的总结和超越。他把个人幸福与集体幸福统一起来,追求人的自我解放与人类的自我解放,进而实现人的自由和人类的自由,最终达到"解放全人类"的最高理想,从而把人类的幸福追求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马克思的幸福观具有"利他的"、"实践的"和"积极的"三个主要特点,并且在人生实践中身体力行,达到了知行统一的崇高境界。总结、学习马克思的幸福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进行幸福研究和实践,对于追求幸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外部空间到外部思想——福柯对于主体的解构策略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柯对于空间问题的关注,主要表现在他对知识与权力的批判中。在其早期作品中,福柯发现空间其实已经成为权力与规训的场所;而自我也早已被隐匿——于是,主体需要被批判,也需要被解构。故而,基于解构主体的考虑,福柯向"外部"寻找批判的力量。经由尼采、巴塔耶,福柯发现了"异质空间",也发现了作为文学的"外部";而布朗肖更是给予了福柯以极大的启发——福柯称其思想为"外界思想"。然而,福柯的著作表明,其实他也是这种"外边的思想"的代表。可以说,经由文学和语言的探索,福柯发现了"外界思想";而这种思想也是福柯主体解构的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这个时代存在“普世价值”的话,那么当选的必然是“民主”和“自由”.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大部分国家都已接受了“民主”思想,然而“自由”却不似前者那般实在,它似乎有些抽象,仿佛总与个人的思想和精神有关.柯林伍德在《历史和自由》里展现了: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历史和自由,通过他精致的分析,竞融汇在了一起.而且,通过这一联系,现代历史的观念与近代个人的观念回溯到了相同的源头,即它们都是启蒙思想下的同胞兄弟.  相似文献   

19.
布劳的社会交换理论既包括微观上的交换行动,即包含了个体心理过程的个体交换行为,可以从社会交换的定义、条件、报酬等方面来探讨它们的知识行动论内涵;也包括宏观上的社会交换,这种交换包含了集体的心理过程,且被外显化为集体的规则,使行动固定化。这样的社会交换行为属于知识行动,社会交换的行动者是有知识能力的行动者,需要依据在整个社会系统中具有共同理解模式的知识作为发起交换行为的依据,判定是否具有报酬。  相似文献   

20.
立足当前存在的劳资分配关系问题,从集体行动的视角,应用奥尔森等人的集体行动理论,剖析了企业利益集团形成的机理,探讨了工人集体议价制度缺失的诱因,并考察了发达国家的相关历史情况,指出利益集团的非"共容性"会增加社会协调成本和交易成本而使经济发展进入僵化阶段,并引致劳动报酬比重持续走低。因此有必要从建立开放的市场准入秩序、完善要素谈判制度、构建"共容性"利益集团等三方面着手,提高工人报酬比重,保持经济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