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正泉是近年来我省出现的长于描写“农民问题”的作家。这位一九四五年出身在苏北大丰县的农民后代,“朴实、机敏,带一点农民式的诙谐。”(黄毓璜《向深处掘进》)从一九七九年至今,他创作的“农民小说”达三十余篇(另外还有一部同样是反映农民生活的电影文学剧本《哑姑》)。其中《拣豆》、《王菊花》分别获《雨花》、小说奖、《青春》文学奖。在笔者与丁正泉的一次交谈中,他强调自己深深赞同苏联当代作家舒克申的观点:“道德”就是“彻底的真实”。“这就是勇敢、诚实”,“这意味着要忧人民之所忧,  相似文献   

2.
《雅舍小品》深受兰姆随笔的影响,但通过对外来艺术营养的消化和吸收,《雅舍小品》纳"外援"为"内涵",达到了浑然一体的化境,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从自我表现精神、文体风格和幽默的特点三个方面,分析了《雅舍小品》和兰姆随笔之间相同而又不同的特点,厘清了《雅舍小品》和兰姆随笔之间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从而揭晓了《雅舍小品》成功应用"拿来主义"的经典启示。  相似文献   

3.
钢琴小品集《无词歌》是门德尔松浪漫主义标题性、抒情性钢琴小品的代表作。通过对《无词歌》中第29首——《威尼斯船歌》的和声分析与风格特征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门德尔松是古典主义的严谨性与浪漫主义幻想性的统一,他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与美好憧憬。其和声手法所具有的逻辑的力量和色彩,凝练集中的创作手法和均衡协调的整体原则,不但丰富了音乐的表现手法,而且在拓宽了人们对线性思维与立体思维的思考空间的同时也极大的开阔了人们对音乐的创作视野,沉浸在对威尼斯绮丽风光的无限遐想中。  相似文献   

4.
《左传》在记叙战争、政变等宏大的历史事件的同时,也零零散散地收录了大量的贵族生活的轶闻趣事,它们是中国古代志人小说的源头.《左传》中的志人小品与春秋时代的贵族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反映了贵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左传》志人小品大多语言简练,韵味悠长,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它们对同属贵族文化产物的《世说新语》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梁实秋先生是中国现代散文创作的一代宗师,其小品散文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幽默与讽刺并举的艺术风格。其作品或针砭时弊风情,或揭露人性弱点,或抒发生活感悟,或体察世态人生,诙谐幽默中展示着作者对社会人生的真知灼见。这种幽默与讽刺并举的艺术风格的形成与梁实秋先生的出身、经历、文学观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小品一词原指佛经的略本。《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读小品,下二百签,皆是精微。”注云:“释氏辨空,经有详者焉,有略者焉;详者为大品,略者为小品。”至晚明后期始将小品一词普遍地应用于文学,专以概括某种类型的作品,有用以名集者,如陈继儒的《晚香堂小品》、陈仁锡的《无梦集园小品》、王思任的《文饭小品》;亦有用以名各种选本的,如《苏长公小品》、《闲情小品》、《皇明十六家小品》、《国表小品》等。有的虽不用以题名,但实为小品文集者,如郑元勋的《媚幽阁文娱》、刘士鏻的《文致》、蒋如奇的《明文致》  相似文献   

7.
张光茫 《社区》2013,(32):14-14
梁实秋一生坚持文学应反映最基本的人性,他的《雅舍小品》便是如此。当《雅舍小品》最初发表在报刊上时,朱光潜便致函祝贺说:“大作《雅舍小品》对于文学的贡献在翻译莎士比亚的工作之上。”  相似文献   

8.
以《雅舍小品》为代表的散文作品,奠定了梁实秋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雅舍小品》简洁明了,大朴不雕,大巧若拙,开创了散文小品的特殊风格,令人爱不释手。文章从三方面探索《雅舍小品》的艺术特征:一、小中见大,生活琐事皆成妙文;二、心灵感悟,人文精神熠熠闪光;三、快乐人生,幽默调侃入木三分。总体而言,可谓“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究其原因与作家旷达乐生、幽默风趣、从容优雅的人生态度有关,与作家“两脚踏中西文化,一身处新旧之间”的人生历练有关,更与作家学养思想有关。  相似文献   

9.
《可乐》2007,(2)
2006年12月初,互联网上大大小小的论坛竞相转载了“赵本山2007年春晚小品剧本曝光”的帖子。据称,该小品名为《胡话胡说》,表演者依然是老赵前两年的搭档:宋丹丹和崔永元。不仅如此,小品剧本甚至原原本本地发表在网上。但赵本山小品的导演张惠中予以否认,表示剧本连个框架都还没搭出来,只能说以农村、和谐社会为主题。网上剧本、搭档可能都是网友们自己创造的东西。尽管如此,小品《胡话胡说》的确体现了赵本山小品的独特风格:可乐。现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在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上演小品,还是在电视剧 《刘老根》中,高秀敏和赵本山俨然一对般配的“夫妻”,但 是走到戏外,赵本山就主动让位了,因为赵本山诸多小品和电视剧《刘老根》的幕后创作者——何庆魁才是高秀敏生活中的丈夫。  相似文献   

11.
“幸福感”是指人们根据内化了的社会标准对自己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肯定性进行评估,对生活的满意度及其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价之后产生的积极性情感占优势的一种心理状态。在本文中幸福感指农民对其生存环境、物质生活、民族文化以及梦想追求的一种主观感受。以《龙脊》《白裤子》《流浪诗人》和《文化守护者》等为例,本论文从影像题材、叙述视角、创作主体、人物形象等方面探讨影像中农民幸福感叙述变迁,认为农民追求幸福的方式由出走向回归转变,反映了基层农民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2.
《西游记》的风格与礼乐文化的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行文学史一般认为《西游记》的风格是幽默和诙谐,然而,风格应是作者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体现在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各种要素中,而幽默和诙谐只能概括作品的艺术特色,不能概括作者玩世不恭的创作个性,注意的是作品的形式而忽视了作品的内容。本文从分析作者玩世不恭的创作个性入手,通过对礼乐文化的发展变迁的历史考察,揭示了《西游记》的游戏风格及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晚明小品使用《世说新语》事典与语典的频率很高,晚明小品中的《世说》精神无所不在。相对于《世说新语》以类相从的短章小语而言,晚明小品有着更为灵活的机制,相对于《世说新语》展现魏晋名士的玄心、洞见、妙赏、深情而言,晚明小品表现的是晚明文人的童心、智识、奇癖与真性,相对于《世说新语》的韵味而言,晚明小品的整体风格更近趣味。  相似文献   

14.
天涯 《今日南国》2007,(5):24-27
宋丹丹和黄宏今年春晚再次各自出彩。作为小品界的黄金搭档,他们合作过《超生游击队》、《手拉手》、《小保姆与小木匠》、《秧歌情》、《婚礼》等小品。但他们曾因宋丹丹与赵本山合作小品《昨天今天明天》而产生了深深的误会,甚至不再往来。如今,真诚的友情让他们冰释前嫌。走过误会,他们的友情更加绵长。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编的《新莱茵报》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发展史上,都是一座处于起点的丰碑,许多开创性的宝贵经验具有指导意义。但该报头版的文学性小品栏几乎不为我国学人所知,这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被忽略,至今尚未见到关于《新莱茵报》小品栏的任何研究文章。经研究发现,该栏目是马克思将文学与新闻结合的最早新闻观实践,其大多数作品具有独特的文学品味和思想深度。文学性与报纸的革命立场相统一,文学性与报纸的新闻时效相结合,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与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相契合,构成了《新莱茵报》小品栏不朽的文学-新闻魅力。  相似文献   

16.
十几年前脍炙人口的小品《超生游击队》,讲述的是农民为了超生而四处游荡的事。如今,10多年过去了,随着大批农民进城务工,他们在为城市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其超生问题也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7.
搞古典文学的人.大多对明人小品情有独钟.本世纪三十年代的林语堂在《言志将》中说:“我要一套好藏书,几本明人小品.壁上一帧李香君画像让我供奉.案头一盘雪茄—……”可见他对明人小品的喜爱之情。文化艺术出版社适应这种学术要求.于1996年出版了“明人小品十家”。最近我读完了“十家”之一的《袁伯修小品》.这个由赵伯阳先生选注的15万字的木子.从《白苏带类集》所收300篇散文中精选出的101篇小品佳作,使人读后受益匪浅.入选作品真正如鲁迅先生所评价的:“并非全是吟风弄月,其中有不平,有讽刺.有攻击,有破坏.”(《南腔…  相似文献   

18.
丁玲复出后,是新时间文学萌发之时,《杜晚香》是她。亮相”的作品,《“牛棚”小品》是她获奖的作品,它们诞生后,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毁誉褒贬,众说纷纭.从丁玲的创作心态去回答这个问题。《”牛棚”小品》应视为新时期文学中的艺术精品;而《杜晚香》却呈现出比较复杂的特征,当时丁玲的创作心态尚未恢复正常,我们应予以实事求是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古文小品咀华》(以下简称《咀华》)的思想倾向及其文章观、小品观。一、“维持世道”和“发抒性情”是《咀华》著作的真实动机。所谓“维持世道”就是要除苛去烦,便安万民;所谓“发抒性情”就是要抒发遭受封建统治者摧残压抑的满腔悲愤。二、小品的要义:1.切世要;2.有神韵;3.本诸自然,讲求结构。  相似文献   

20.
地处偏僻的陵川县附城镇北马村,虽然比不上都市的繁华喧嚣,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精神生活却一点不比城市人逊色,这要从离休教师都长法创办山村“文化宫”说起。都长法,今年72岁,运城音体美学校毕业,曾任音体美教师40余载,1988年离休返回陵川县附城镇北马村。都老师离休前,北马村每年“七一”及春节文娱活动的编导都包在了他的身上。有一年春节,北马文艺队代表镇上赴县参赛,他编导的舞蹈《北马姑娘采桑忙》、《采槟榔》,小品《恋爱前奏曲》、《青春旋律》等博得了观众一阵又一阵掌声,夺得了全县第一名。他创作的《绣花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