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历史上的汀州地处福建西部,是客家文化的发源地。它开发于唐开元年间,至明清时期,在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得到空前发展,成为闽、粤、赣三省边区的商贸重镇及客家文化中心之一。清康熙至乾隆年间,闽西汀州八县涌现出一批颇有建树的画家,其中以上官周、华苗和黄慎最为杰出,被称为“闽西三杰”。汀州画家根植于福建传统,开拓进取,敢于创新,把闽画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在清代中国绘画史上也应有其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论湘南传统民居门窗木雕装饰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南传统民居门窗木雕是当地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日积月累、世代相传的一种建筑装饰艺术表现形式,既有中国传统朴素的审美情趣,又具有实用和理性的价值观,并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艺术风格和特征。从不同层面对其雕刻手法和艺术特征进行描述,可以从中领略传统木雕艺术与地方特色的精彩。  相似文献   

3.
为了深入认识梅州地区客家传统民居的装饰设计,以梅县、蕉岭和大埔作为田野点,采用田野考察法,对棣华居等11栋客家传统民居的整体装饰进行了收集、整理和分析,认为以围龙屋为主的该地客家传统民居装饰主要集中于屋顶、墙体、梁枋以及门饰等部位。其中,屋顶以脊饰为主,装饰素朴;墙体装饰形式、内容丰富,尤其是山墙、墀头、门壁以及墙裙部位;梁枋的装饰重点集中于柁墩、雀替、瓜柱、狮座以及“穿”等构件上,体现了“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门饰尤重外门和槅扇装饰,并形成了定式化的装饰格局。文章进一步认为:围龙屋的平面图式是客家人崇文重教观念的地域性体现,仿生象物的造型方式是客家民居装饰的一大创意特点,质朴简洁而又典雅壮丽是在潮汕工艺影响下形成的地域性装饰风格。  相似文献   

4.
古田传统民间建筑中的木雕装饰大多出自清朝,与中国其他地区保存下来的清代木雕一样,体现了清朝建筑装饰木雕艺术的成就。这些木雕无论从装饰的部位、装饰的题材以及雕刻的技法等方面都体现了清代建筑装饰木雕的工艺面貌。透过木雕本身的艺术美,我们可以了解到产生木雕的时代背景,了解木雕与古田当地的政治、经济、人文环境等方面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康百万庄园的雕刻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百万庄园是中原地区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其木雕、砖雕、石雕工艺颇具独特的艺术价值.庄园木雕注重功能、结构与艺术的统一,雕刻精准细腻,图案繁简适度,画面丰富多彩,且手法不拘成规.庄园砖雕形式多样,文化内涵丰富,陶塑品立体感突出,装饰效果极佳.庄园石雕创意独特,雕刻精美,寓意丰富.这些装饰构件在美学、人文、生态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文化及艺术价值,我们应该借鉴其手法和创意,认真思考传统的符号信息和文化内涵,这样才能设计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作品.  相似文献   

6.
客家传统民居建筑多种多样,作为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客家民居,是客家人对文化崇尚精神反映的载体,每一种屋式都通过其独特的建筑艺术体现出其深厚的客家文化和审美,从而使客家民居建筑更具魅力。  相似文献   

7.
乔家大院木雕骑马雀替装饰具有典型的清代民居木雕雕刻装饰风格特点.乔家大院木雕骑马雀替装饰艺术与文化价值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其题材内容丰富,文化象征含义深刻.乔家大院木雕骑马雀替艺术品在装饰性与写实性,装饰作用与独立欣赏价值的矛盾中求得统一,充分显示了晋商大院独特的建筑装饰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学远 《源流》2010,(21)
位于广东东源县仙塘镇、距市区12公里的东源客家民俗博物馆,是依托一座古老的府第式民居——锁头独角楼而设立的。据了解,仙塘镇附近有古民居建筑30多座,选作客家民俗博物馆的这座民居建于明末清初、乾隆17年,1949年11月12日进行复修和扩建后栋。该民居已发展到1500多人,其中华侨近百人,民居共有66间房、23个厅、12个天井,此外,还设有书房、楼阁、厨房、澡堂、斗门、走廊、后花园及禾坪。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语     
物质文化遗产往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通过对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梅州地区客家传统民居装饰艺术的调查与研究》一文针对客家龙围屋装饰的调查与研究,对理解客家文化传统的内涵和特征有启发作用。《闽台同源视阈下闽南童谣的保护与传承》一文则从闽南童谣与闽南文化  相似文献   

10.
汀州是闽西客家的中心地区,明清时期汀州商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汀州商人发家致富后,积极参加地方社会宗族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促进了地方社会的发展。汀州商人阶层的壮大也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地方社会的思想观念。笔者试图对汀州商人与地方社会的关系做出一定程度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莆田木雕是艺术和技术的完美融合,它融入了丰厚的生活元素和审美情趣。莆田现代木雕工艺在继承莆田民间艺人深厚的文化技艺传统上有着不俗的成就,却也同样面临新时代的诸多困境。莆田木雕工艺要在继承创新的基础上,实现实用价值与审美观念的有机融合,并根据新时代的需要,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从而创作出符合时代气息的不同凡响的木雕作品。  相似文献   

12.
泉州地区的神像木雕艺术出自民间工艺匠师之手,是传统艺术的奇葩.对泉州地区现存的神像木雕工艺品进行剖析,通过历史渊源、工艺造型特色以及艺术价值三个方面论述泉州地区神像木雕的地域特色,以期通过对传统工艺的挖掘整理,弘扬中华文明,传承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3.
基于自然主义艺术创作观,结合木雕实践过程凝炼出近自然主义艺术创作的基本观点。从木雕材料构造学视角出发,对不同层次木材构造,尤其对与木雕密切相关的诸如木材三切面、心边材、纹理、花纹等的自然属性与特征等进行了全新的归纳,进一步以代表性木雕作品为实例,阐述了近自然主义艺术创作的路径与思路。总而言之,近自然主义艺术创作的基本观点是崇尚自然,但不照搬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尤其是生物材料学规律,但不拘泥于材料的固定模式,而是将创作“不露刻痕”地融嵌于自然材料之中。近自然主义木雕艺术创作技艺路径是多留少雕、多自然少人工、多层次少纯一、多角度少单向、多色彩少单调,追求所谓“七分天成,三分人工”。近自然主义木雕艺术创作超越了自然主义对物象的单纯描摹,而是“依木言志、与木共鸣”,表达出一种与客观物象相粘合但又超脱的思想情感升华,从而达到了“人木交融、天人合一”的最高意境。  相似文献   

14.
常家庄园清代砖雕工艺精巧细致,其独特的风格特点印证了清代砖雕工艺的发达程度。通过从山西常家庄园现存砖雕的实地考察,旨在从美学角度并结合儒家思想探究山西常家庄园清代砖雕的题材、装饰纹样、艺术风格特征。综合借鉴了传统民俗学、历史学、建筑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成果和方法,结合儒家思想对常家庄园清代砖雕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进行考证与论述。  相似文献   

15.
在徽文化中徽州雕刻的艺术美令世人瞩目。徽州雕刻包括徽州地区的木雕、石雕和砖雕等民间工艺,它们广泛应用在徽州地区各村落的门套、屋顶和柱础等古建筑装饰上,使其建筑极具艺术之美。徽州雕刻是明清时期崛起的徽派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地方民间特色。徽州雕刻在艺术风格上注重张力、构图饱满、图像抽象、雍容华丽,焕发出健康向上的气息,表现了徽州人对美好生活向往。  相似文献   

16.
新疆伊斯兰教建筑装饰艺术的色彩特征是从建筑装饰色彩的整体表现上、使用装饰颜色上、以及装饰色彩的本质上体现出来的。其装饰色彩在观察方法、表现方法、审美观念、装饰风格和使用功能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新疆伊斯兰教建筑装饰艺术的色彩作为物化的、精神的反映,在其形象化的过程中,实践着、丰富着伊斯兰教的教义,使装饰色彩的实践变成了生命的意识和精神的寄托,具有伊斯兰教典型的色彩象征性。这种象征性,所表现出来的装饰色彩的生命意识和装饰意味,既符合装饰美的形式法则,又符合色彩艺术的创造本质。  相似文献   

17.
龙门石窟的地面雕刻图案,根源于佛教净土信仰对天国世界神话场景的描摹。这种地面雕饰尚有现实生活居址场态移写状摹的审美意识包含在其中——魏唐石窟遗存中这一装饰样式的出现,实际上正是古代雕刻艺术家从建筑构成单元上对北方草原文明中穹庐居址的摹写。透过龙门洞窟地面雕刻图案的时代演革,人们可以感受到魏唐其间中原地区东西方民族融合的审美势态。  相似文献   

18.
剪粘是闽台独特的民间美术形态之一,它的区域性特点使其长期不为人们所关注。针对闽台传统宫庙剪瓷雕的艺术形态与现状,对闽台传统剪粘艺术的历史渊源、装饰技艺及工艺特色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通过发掘和认识剪瓷雕艺术,进一步感受闽南民间美术所涵盖的原创魅力和审美视角,不断增强两岸人民的文化认同感。  相似文献   

19.
在世界艺术史上,不仅古希腊人创造了为世人所瞩目的雕刻、建筑艺术典范,而且也以其瓶画艺术为世界提供了一种美的慑人心魄的艺术门类。它将器形、图案及装饰融为一体,表达了极为特殊的图案语言及装饰手法;它从几何形影形发展到“写实”的“真实”影形,创造了独特的影形个性;它将精彩的装饰线与格律化的平行线有机地组合于同一画面上,展现了平行线与曲线对比统一的鲜活的形式美,并最终实现了独特风格、具象和艺术表达的美的和谐与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