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村民自治中传统乡村文化与现代民主意识的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村民自治作为国家整合乡村的一种民主政治制度,在其成长和发育过程中面临着将传统乡村文化与现代民主意识融合的问题。传统乡村文化与现代民主意识融合是构建村民自治的文化基础。但传统文化资源的流失与意识形态的断裂阻碍了村民自治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需要促进传统乡村文化和现代民主意识的融合,以走出村民自治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3.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误区及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目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不能令人满意,存在着民粹主义、复古主义、工具主义、包办主义和形式主义等诸多误区.只有正确处理主体、主导和主题三者间的关系并充分发挥农民、政府和知识分子的作用,新农村文化建设才可能走出各种误区.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只是发展经济,还必须大力发展包括文化在内的各项社会事业。无论是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还是农民的富足,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和哺育。然而,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却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在此基于对鄂西南乡村文化建设情况的实地调查,分析了当前乡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剖析了问题的成因,最终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乡村基层民主建设的现状、难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年代以来 ,乡村民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也遇到了一些难题 :乡与村关系不顺 ;村党支部与村委会互相侵权 ;乡村能人的影响和操控行为 ;村民传统意识的存在 ,使村民自治步履维艰 ,要推进乡村民主建设 ,必须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的法律法规 ,理顺各种关系 ,扩大民主渠道 ,提高农民思想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6.
王欣瑞 《天府新论》2009,(1):129-133
从社会、文化方面探讨民国乡村建设思想勃兴的背景是一种新的视角.国民革命中农民运动促使乡村建设者开始重视农民组织和农民自觉性的问题,这是引发乡村建设思想勃兴的最重要社会因素;中国传统的乡村情结和西方实用主义理念是影响乡村建设思想发展的重要文化因素.实用主义理念对乡村建设思想的勃兴起了催化作用,并且为乡村建设实践引入了具有现代化性质的科学指导方法;始终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乡村情结",让人们试图从乡村中找到民族复兴的契机和起点,这种思路有利于创造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乡村现代化改造道路.民国乡村建设思想勃兴的社会、文化因素探源可以对当代新农村建设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乡村协商民主是探索、建立和发展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现实产物,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本质属性,与西方协商民主具有根本差异。社会主义乡村协商民主经历了从肯定乡村协商是一种民主形式到确立乡村协商为一项民主制度的过程,是与相关政治制度既紧密联系又有明显区别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制度。社会主义乡村协商民主以马克思主义协商民主理论为灵魂,以社会主义人民民主为底蕴,以协商为核心价值,其在乡村社会生活中功能作用的大小取决于乡村协商质量的高低。  相似文献   

8.
知识分子出路的寻觅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清亮 《江淮论坛》2005,2(5):96-101
封建社会,权力决定一切。知识分子的命运掌握在统治者手中。依附性的生存方式和知识的内在要求,铸成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弱点和优点。近代,经过催生、萌芽、雏形、发展,一批新型知识分子诞生。救亡运动取代启蒙运动,一部分知识分子走上与工农相结合的革命道路。现代,指导思想上的正、误交织和错误发展趋向取代正确发展趋向,使知识分子遭厄运。知识分子问题的诸多悖论及产生悖论的根源分析。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为形成独立的知识分子阶层奠定了理论基础、物质基础和宪法保障。知识分子不是什么人的“皮”。  相似文献   

9.
10.
研究乡村协商民主是政治哲学协商民主理论的深化拓展。乡村协商民主在实践中出现了平等困境、包容缺陷、共识局限与效率瓶颈等问题,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源是:"乡政村治"与宗派传统的体制张力、社会分层与经济压力的乡村现实、制度匮乏与政府主导的机构规制、协商文化与自组织羸弱的社会基础。化解乡村协商民主困境的实践路径在于:群众路线与协商型政府的塑造回归、经济基础与社会资本的增量发展、协商制度与协商机制的科学取向、市民社会与协商文化的协同培育。  相似文献   

11.
12.
乡村共同体作为当代中国城乡关系和乡村发展的历史基础和鲜明底色,是乡村记忆的情感基础,更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力量和强大助力。以组织形态为表征的制度约束和以伦理规范为内核的文化约束始终贯穿于乡村共同体的历史演变之中。城乡要素的频繁流动、个体化倾向、礼俗衰败和村民自治组织的异化给乡村共同体带来挑战。当前,要利用乡村文化振兴来再造乡村共同体,以党建文化引领乡村集体,以家庭文化重塑乡村伦理,以公共文化激活公众参与,以文化产业助力乡村发展,最终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3.
在国家行政体制和乡村社会变迁的共同作用下,乡村组织呈现出"策略维控—能人治村"和"发展主义—富人治村"两种运作逻辑。这种"能人"、"富人"治村的现象有其合理性,但也存在导致村庄寡头政治,从而对村庄民主建设产生消极影响甚至形成阻碍的隐患。为纠偏并更好地完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应逐步推动乡村组织治理转型和村庄民主治理规则的重塑。  相似文献   

14.
刘琪 《社会科学家》2022,(9):142-148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乡村文化发展提供广阔空间。近年来,艺术参与乡村建设的实践在中国乡村逐渐兴起,艺术以丰富的面相在回溯传统美学、复兴传统文化,多主体参与乡村建设的社会实践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贡献力量。文章从乡村文化基因的美学基础、农耕文化根脉的思想基础及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现实基础三方面入手,探讨乡土传统的生存智慧、提取农耕文化独特的审美观念、邃晓乡村文化振兴中艺术参与的内在机理与现实意义。乡村文化振兴视域下艺术参与乡村建设的前提条件一定是扎根文化遗留的乡村沃土之上,既不偏离乡土社会内部结构,也不能脱嵌于现代商品经济的现场之外。首先,深入理解乡土社会文化传统是每一位乡村建设躬行者的首要关切,艺术可在传统文化元素挖掘激活与乡土社会关系主体构建两方面参与乡村建设的文化调适;其次,乡村为艺术参与提供了审美创造性转化的更多可能,提出了乡村审美如何通过艺术参与做到合理的商品化价值转化与传播的重要命题;最后,艺术参与乡村建设是以多样化方式深入乡村的在地生活结构,关键在于长效构建乡村生产“百业-百工-百艺”的融合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但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并没有及时跟进,农民文化素质总体仍然偏低,农村传统乡规民约和伦理习俗逐渐边缘化,农民精神生活相对缺乏,泛娱乐化、荒漠化趋势明显,部分地区农村信教人数增加、封建迷信抬头。基层农村公共文化生活面临的困境,既与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转型的时代背景有关,也有农村公共空间萎缩、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等客观原因,还有相关部门重视程度不足、投入力度不够、"读书无用论"错误思想蔓延等主观原因。重建农村公共文化生活,必须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特别是公共文化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创新农村义务教育和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机制,培育农村社会资本,培养农村公共人物,重构农村公共生活场域和空间。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是我国政府提出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实现城乡协同发展的关键举措,在乡村振兴中,文化振兴属于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实现战略的必然途径.因此,当地政府要给予乡村文化建设以高度重视,将文化作为带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宗族文化与乡村民主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因子,宗族文化复萌对乡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虽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它对乡村民主化建设的影响主要是负面的。宗族文化容易强化宗族意识、纠结宗族矛盾、妨碍法制建设、抑制独创精神、操纵乡政等,影响乡村民主制度的建设和农民的政治参与,延缓乡村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对中国政治文化提出了严峻挑战。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文化。其中,民主理念的培育、政治参与意识的强化、汲取一切优秀政治理念,则是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民主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9.
20.
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农村工作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繁荣农村文化、兴旺农村产业、保障社会稳定、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政府服务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尚存在服务设施投产失衡、服务内容单一、服务人才短缺、服务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完善部门协调和资源共享机制、构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机制、优化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结构、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资金保障,打造“有标准、有内容、有人才、有网络”的现代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