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病态社会心理,是指由社会病态文化所引起的不正常的心理活动,在现阶段主要有浮躁心理、冷漠心理、仇富心理、功利心理、逆反心理等。病态社会心理会导致人民内部矛盾激化、社会凝聚力降低,从而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社会应采取建立健全有效的心理疏导社会机制等措施控制病态社会心理的蔓延及影响,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3.
在界定和谐心理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和谐心理是一种对内协调和对外适应的健康心理。和谐心理是实现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社会全面和谐的精神诉求。和谐心理的建设路径应包括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教育与保健等四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4.
在近年来不断爆发的杀富、杀官案中,仇富仇官心理有逐渐上升为潜意识反应的趋势。这是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不可忽视的心因性障碍,这种心因性障碍如果不能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引导将会引发难以估量的社会后果。通过分析仇富仇官心理的原因及表现,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法制、道德、政治基础建设性的看法,以期消弭不良心理和弱化不良影响,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贫困问题是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社会救助是人类应对贫困、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制度安排,立法先行是世界各国建设社会救助制度的共同经验,完善社会救助立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然而,我国现行社会救助立法严重滞后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鉴于此,加快社会救助立法研究,成为和谐社会视野下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和新一届政府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理念和强化社会管理思想是新时期重要的理论创新,对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而且这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将政府社会管理纳入和谐社会的视野,我们会发现,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政府社会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和新一届政府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理念和强化社会管理思想是新时期重要的理论创新,对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而且这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将政府社会管理纳入和谐社会的视野,我们会发现,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企业社会责任标准(SA8000)是全球第一个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是国际社会责任运动的产物。SA8000标准旨在通过有道德的采购活动,改善全球劳工的工作条件,体现了对劳工权益的保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针对我国劳工权益法律保护比较薄弱的现状,推行SA8000标准可以有效地协调劳资双方的关系,推动和谐劳动关系的形成与发展,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社会浮躁的心理机制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社会浮躁的心理因素包括人为短缺、社会焦虑、认知偏差、人性复苏和价值的波动与转移等 ,这是探讨社会浮躁的成因及动力机制应当着重考量的。鉴于此 ,应从正确引导价值观念、培育敬业精神和促进社会良性互动等方面来预防和遏止浮躁 ,以使社会和个体都能得到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0.
自中国改革开放、尤其是市场化转型以来,伴随市民社会理念在全球的复兴和拓深,作为一种现代化的路径与目标,市民社会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讨论,而和谐社会的背景将对中国市民社会的建构模式与建构路径提供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社会和谐的关键是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和谐,与社会交往密切相关.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交往实践对人类社会生活和社会历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社会交往是一个历史范畴,和谐交往是交往实践的理想状态.实现和谐交往与构建和谐社会是内在统一的.合理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实现和谐交往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努力调整好各种利益关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实现和谐交往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政治保障;建设和谐文化,为实现和谐交往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视阈下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治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民普遍的制度化政治参与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和显著特征,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持续凸显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事件不仅不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同时也对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公民利益表达渠道不畅通以及参与制度不完善,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以及社会公平问题凸显,政府主导下公民自动参与的不足及公民政治素质偏低,传统依附性文化以及新时期公民的政治冷漠等导致了越级上访、请愿、行贿、抗拒和暴力对抗等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事件的持续凸显。在客观分析其表现与原因的基础上以治理的视角,完善利益表达机制,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水平;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社会转型和阶层分化中,培养理性的政治参与主体;培育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的参与型政治文化,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分配正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配正义是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借鉴西方罗尔斯的分配正义理论,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讨论了中国当代的分配正义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要在社会政治经济活动中实现和谐制度安排,建立和完善利益协调机制,但分配正义是实现和谐制度安排的本质所在,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础。最后对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分配正义实现路径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角下人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探索当代中国人的发展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课题。根据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辩证关系原理以及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条件下,人的发展状态应是“道德经济人”,明确了当代中国人的发展方向。而培育和塑造“道德经济人”则是当代中国人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在经济发展变革时期的美好愿望。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公正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由于目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社会公正存在的问题,提出实现社会公正的举措,以期实现社会公正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是对社会运行状态的一种判断与评价,“社会现代化”是对社会发达程度与发展水平的判断与评价。“和谐社会”与“社会现代化”体现了人们对社会运行状态和发展水平的良好预期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市场转型过程中的社会政策的淡化和缺失是导致我国社会出现不和谐因素的重要原因.为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强化政府的社会政策意识和功能,重视政府在财富再分配和社会福利提供中的重要作用.而政府社会政策功能的强化,又必须与政府职能的转变结合起来.考虑到中国是人口大国,我们需要从人力资本的角度发展社会政策,发展积极性福利,把中国建设成社会投资型国家.  相似文献   

18.
社会公平,是人类进步的一种价值尺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发展的目标追求,社会公平是和谐社会的支柱,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公平.本文阐述了社会公平的科学内涵,分析了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社会公平,社会公平是政治关系和谐的保障,是经济关系和谐的基础,文化关系和谐的支柱,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前提.我们要积极探索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途径,加强制度建设,营造公平环境;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先富与后富的关系;实现文化公平,开创和谐文化;协调利益关系,正确化解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