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武中哲 《文史哲》2007,(6):159-165
计划经济时代,中国在男女平等就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成就是国家通过单位体制的制度设置,运用政治过程推动和实践的结果。单位组织作为联结国家和个人的中介,将男女平等的国家意识形态在就业方面予以贯彻落实。同时,单位组织自身的福利性质以及对家庭功能的替代为女性的平等就业提供了条件。但是,在单位体制下,促进就业平等的政治过程仍然存在着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女性比较难以进入核心部门;在组织中处在较低的职位层次;片面的平等对女性造成身心伤害。这些被平均主义分配政策掩盖的问题在市场化改革后逐渐显露出来。单位制度的变革,一方面使男女平等就业失去了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证;另一方面,也在为克服以往性别平等的局限性创造着条件。  相似文献   

2.
当代女性就业地位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庄渝霞 《学术探索》2003,(10):61-64
当代女性就业相对于以前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具体分析可以看出与男性仍存在不可忽视的差异,这表明女性在就业上仍处于从属地位。分析其根源,从意识上看在于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二分法长期存在;从经济根源看在于对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劳动价值的等级划分。想推行男女平等就业,实现女性经济上的真正独立,应在就业上采取平等的政策以及实施生理保护、推广生育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3.
将妇女解放纳入个人主义话语并纳入社会解放工程,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功劳,大大推进了男女平等的社会实践,带来社会普遍意识与生活方式的现代性转变。然而从女性的处境看,追求公共领域的男女平等,使女性面临比男子更繁重的责任,致使"解放"的实践,常常变成超负荷困境。"个人"与"女人"的冲突,成为20世纪上半期中国女性解放中一个突出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妇女的就业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 ,它既是实现女性解放、男女平等的传统话题 ,也是经济转型期必须要正视的一个新问题  相似文献   

5.
张琳 《晋阳学刊》2009,(4):125-127
女性从业是女性拥有独立经济地位的保障,而女性独立经济地位是实现男女平等、两性和谐的基础。女性就业艰难不仅关系到妇女的生存与发展权益,更关系到两性平等、家庭幸福与社会稳定,直接影响着和谐社会建设。女性的政治经济地位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就业中的性别歧视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不只是牵涉到遭受歧视的人群,而且会使整个社会中人们的公允、平等以及公正等法治观念受到严重冲击,极大阻碍了社会迈向文明的步伐。因此,如何确认和保障妇女合法权益、促进女性就业不单是个社会问题,也是个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东  张慧霞 《天府新论》2008,(1):102-106
社会公平是社会政策的主流价值观,男女平等是社会政策诉求之一.但是,社会政策与男女平等并非天然相关.从实践来看,社会政策是一把双刃剑:在社会性别意识缺乏的条件下,社会政策对女性权利的保护可能会"事与愿违",成为巩固男女不平等机制的保护伞;在性别平等意识主流化的条件下,渗透了社会性别意识的社会政策必将成为维护女性权利、实现男女平等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7.
肖巍 《船山学刊》2018,(1):9-12
儒家传统与现代男女平等问题既是推动儒家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能够走向现代和世界的关键课题,也有利于落实中国男女平等,建构女性主义哲学学科,从而促进女性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在对儒家传统中的封建糟粕进行反思和批评的同时,也可以汲取精华,利用这一传统为男女平等和女性解放提供价值支持。女性和人类解放的路径依据文化不同而不同,继承儒家重视家庭与夫妇之伦的传统,以家庭为基础开辟现代男女平等之道,不失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解放和人类解放之路。  相似文献   

8.
金蓓 《中州学刊》2001,(2):65-68
近30年来国外女性学对男女平等的追求,已从外在有形深入到内在无形,以自己的立场、观点、方法重新研究既有学问,形成了跨学科的大文化现象.本文认为"社会性别制度”是女性学的理论基石,它直指父权制的非理性;要消灭性别歧视还很遥远;从"男女平等”到"性别公正”的演进正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深化;要超越二元对立,寻求和而不同、阴阳互补、回归自然.  相似文献   

9.
走出"男女平等"的误区--关于女性研究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女平等"是女性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在研究中应正视两性差异,避免极端化、绝对化;适当把握女性研究的层次性和客观性;尽快建立一支性别结构合理的研究队伍,以利于女性研究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我们身边出现了越来越多有中性化倾向的孩子,如许多女生拒绝留长发和穿裙子,而男生"安能辨我是雌雄"的倾向也开始显现。孩子把中性化打扮当成一种时尚,盲目跟风,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呢?心理研究表明,一些孩子出现中性化倾向,有家庭教育存在误区、青少年渴望彰显个性、教师性别比例不平衡等原因,而选秀节目涌现的中性明星又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影响了不少青少年的审美观。"双性化"并不是"中性化",心理学家提倡的是  相似文献   

11.
余秀兰 《江淮论坛》2014,(5):138-145
文章旨在澄清男女平等就业概念。对中外44个政策法规文本和35名雇主、92名女性求职者访谈资料的分析表明,中国政策文本兼顾了注重同等对待的形式平等和关注结果的实质平等,但忽视对间接歧视的规定,对女性的就业保护也隐含了可能产生的负面作用;雇主与女性求职者的理解主要停留在形式平等阶段,且很多人所持的是认同男女传统分工的有限的形式平等观念;就业实践中存在各种公开的、隐蔽的基于性别因素的区别对待,形式平等也不能保证,且很多人都能认同,甚至对性别歧视存在集体的无意识。基于现实,应该逐步追求从形式到实质的平等。  相似文献   

12.
"女性"一词的产生,代表着对女性独立和男女平等的追求.文学中的女性是时代的缩影,体现着时代特征,备受研究者的关注.女性角色的文学价值是无可取代的,本文从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发展历程、当代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特征、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演变和主体性建构、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意识的体现四个角度对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发展与女性意识的体现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3.
充权:对失业女性社区就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璐 《广西社会科学》2007,(10):163-167
现代社会工作学的"充权"理论为社会支持研究提供了新的理念与方法。目前我国的社区就业还存在诸多不利于社区就业女性权能增加的因素,应从就业社会政策体系的构建、社区就业的规范化管理、女性社区就业扶持政策的落实、社区就业女性的组织建设、人力资本的提升等多方面来增加社区女性就业者的权能。  相似文献   

14.
女性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而后传到英美,最初是指追求男女平等,逐渐发展为一种男女平等的信念和意识形态。随着女权运动的发展,它对西方各国的女性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着重分析了在女性主义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里美国女性文学的特点及影响。  相似文献   

15.
性别公正——女性主义研究的现代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女平等"的主张都过于强调男女等同、均等,主张所有人都应该施以相同划一的要求,这忽视了女性自身的特点,是用表面的平等掩盖了事实的不公正.完全的男女平等概念在逻辑上是自相矛盾的.男女平等的局限性和追求性别公正的合理性都要求女性主义研究的现代理念从男女平等转向性别公正,即主张使男女性别之间的差异保持在一个合理的限度内的两性的各尽所能、各得其所.性别公正所蕴涵的实质内容也是个性自由、人格和机会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平等与差异以及补偿价值原则的体现.性别公正的实现需要深层变革社会的心理结构、建立性别公正意识的价值导向、法律和政策的保障以及建立以保障两性"能力"发展的合理公正的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6.
张翠 《学术论坛》2008,31(3):72-76
文章从性别视角回眸奥运历程中女性角色的变迁,其中着重探析了古代奥运中的性别歧视及其缘由、现代奥运中的男女平等化趋势,以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参与奥运的喜人景况.文章指出,男女平等、和谐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是考量社会和谐的重要尺度.  相似文献   

17.
“双性化人格”指人的性格里既有男性特征也有女性特征,“中性化”概念侧重形象,两者存在分离与契合。电视选秀节目中的“中性化形象”包装,沦为赚取注意力获得收视率的手段。大众传媒,应当承担社会责任和教育功能,把“双性化人格”新理念传播开来。  相似文献   

18.
女性公共参与是其社会地位和在社会事务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标志,更是公民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我国传统社会是个男权社会,女性基本没有公共参与的权利,虽然建国后我国大力倡导男女平等的理念,构建男女平等的制度,但长期形成的历史习惯难以迅速改变,我国女性公共参与的程度仍然很低。文章分析了女性缺乏公共参与意识的制约因素,在解读女性公共参与独特价值的基础上,对如何培养女性的公共参与意识提出了自己的构想。  相似文献   

19.
近代女子教育观念的更新及其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林吉玲 《学术论坛》2001,21(3):94-97
近代女子教育观念的更新经历了从"贤妻良母"到"女国民"再到"男女平等"的三个递进阶段,完成了由"女性"的性别教育到"人"的教育观念的转变.但女子教育观念的更新,并不等于女子教育的实现,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历程充分说明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关注女性就业及其劳动力市场的性别平等,认为女性在"市场"中的受损主要来自其在生育养育和家庭细胞建设方面的"社会"贡献.市场与社会的分离让女性的就业陷入了一个悖论.解决问题的方向是由社会和市场共同向女性提供补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