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完善服务贸易数据统计:国外的实践与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陶明 《统计研究》2000,17(10):26-30
解决服务贸易数据统计问题被列入乌拉圭回合服务贸易谈判的五点内容之一提交给各国代表讨论 ,这五点内容是 :服务贸易的定义和统计问题 ;服务贸易原则与规则的概念 ;服务贸易多边框架的范围 ;现行国际法规与规则 ;促进与限制服务贸易发展的措施与做法。由于服务贸易是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新议题 ,各国对“服务贸易”究竟如何定义存在不同的看法 ,发展中国家仅将居民与非居民所从事的跨国服务视为国际服务贸易 ,即狭义论 ;而发达国家则将所有涉及不同国民或不同国土的服务交易都列入国际服务贸易范畴 ,即广义论。分歧的结果不得不提交给 1988年…  相似文献   

2.
贾怀勤 《统计研究》2003,20(10):21-6
服务贸易是当今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最为重要的领域之一 ,也是在WTO体制内重点谈判的议题之一。服务贸易中丰厚的利润及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日益为各国政府和企业所认识。中国在加入WTO以后既面临着对外开放国内服务市场的压力 ,也可以抓住机遇发展我国的服务贸易 ,提高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从而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因此 ,近年来国内官、产、学三方对服务贸易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快速升温。然而对服务贸易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离不开服务贸易统计数据 ,否则无法进行实证研究。而服务贸易统计数据的全面性、及时性和准确性 ,又取决于官…  相似文献   

3.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建设的背景与基本框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国际服务贸易得到迅猛发展,在一国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然而各国国际服务贸易统计体系相对落后,不能为国家宏观管理提供有效信息,在此背景下,如何进行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就成为国际性研究探索的课题。本文简要综述了国际服务贸易以及国际服务贸易统计的进展,进而分析了中国建立全面国际服务贸易统计的必要性和基础,最后在借鉴国际规范和美国等先进国家经验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统计”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4.
潘雨晨  张宏 《统计研究》2019,36(5):69-84
本文创新性地构建“产业耦合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UIBE GVC数据库中的ADBMRIO表从制造业的竞争性、互补性、依存性和融合性四个维度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制造业的耦合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基于增加值贸易分解法对相关指数进行修正,使其可以准确反映增加值贸易视角下双边贸易关系的真实情况。随后从总值贸易和增加值贸易两个视角出发,进一步对中国与3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14个制造业产业自2010-2017年间的耦合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从整体来看,在总值贸易视角下中国与沿线国家制造业可以保持良好的耦合性,但在增加值贸易视角下双边耦合水平出现恶化;从细分区域来看,无论在总值贸易还是增加值贸易下,东南亚和东亚地区都与中国在制造业领域内具有良好的耦合性,而中东欧地区与中国制造业的耦合性表现则最不理想,中亚和南亚地区均表现一般;从细分行业来看,在精炼石油、木制品、纸制品、皮制品等行业中,双边具有相对较好的耦合性,各国在不同行业中的表现也各不相同。最后,针对如何提升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耦合性的问题,本文从竞争、互补、依存和融合四个方面提出不断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进一步合作、提升双边制造业耦合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总量已经有所突破。与此同时产品出口是否也变得更加稳定?出口贸易的稳定性决定贸易联系的长期发展,稳定的贸易联系有利于中国企业的稳定发展。本文利用高度细分且重复观测的出口纵向生存数据,利用Cox随机效应混合模型进行两种时期的对比研究,并在模型中考虑交互作用。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总体上,向沿线各国出口贸易更加稳定,各地区差距明显缩小,高技术产品出口稳定性显著提升,技术型产品与非技术型产品拉开了差距,出口产品结构有所优化。同时,倡议的提出对于GDP或人均GDP较低国家的出口稳定性推动最明显,尤其体现在技术型产品上。“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出口贸易几乎不受汇率波动影响,倡议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远距离对出口的不利影响,且较大的初始贸易额所带来的优势对高技术产品出口稳定性的促进作用最明显。双边贸易联系的紧密性体现得更明显,而且双边贸易联系越紧密越有利于技术型产品出口。  相似文献   

6.
谢锐等 《统计研究》2020,37(1):88-98
本文在现有的三区域产出溢出反馈模型基础上构建出衡量中美经济增加值和就业联系的测度方式,全面透视了中美两国的增加值和就业依存关系。结果发现:①通过全球价值链分工网络,中国最终需求对美国经济的贡献率不断上升,美国最终需求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则在近期存在下降趋势。同时,中国的最终需求为美国创造了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而美国最终需求对中国的就业影响在近期处于下降阶段。②就双边贸易而言,中美贸易对两国的增加值和就业贡献均呈现出上升趋势。具体到产业渠道上,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主要影响中国的计算机、电子和光学产品,纺织服装以及皮革制品,批发贸易(汽车和摩托车除外)等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中国从美国的进口主要影响美国的法律、会计、总部及管理咨询,计算机、电子和光学产品,作物和畜牧业,行政和辅助服务活动等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  相似文献   

7.
贾怀勤等 《统计研究》2021,38(12):30-41
数字贸易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新模式和新业态,也是各国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重要领域。然而,国际社会对数字贸易概念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直接影响着数字贸易市场拓展和规则制定,数字贸易测度也成为国际贸易统计领域具有挑战性课题。本文在回顾和梳理国际社会关于数字贸易概念和测度方法既有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字贸易的“二元三环”概念架构,构建了测度数字贸易规模的指标体系,开发了以“实际数字交付比率”为关键的数字贸易测度法,并使用中国“两化融合”平台数据库的数据,对中国2018—2019 年数字贸易进出口总额进行了试测度。本文的研究成果对我国数字贸易测度研究以及有关部门建立数字贸易统计监测制度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本文利用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加征关税清单、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和中美家庭消费支出调查等数据,使用Taylor一阶展开法和考虑消费异质性的Creedy方法测算了中美贸易摩擦给全球价值链参与者带来的福利效应。研究发现:第一,无论基于Taylor一阶展开法还是Creedy方法,本轮贸易摩擦给中美两国自身带来的福利损失最大,且美国受损程度明显高于中国;第二,全球价值链上加拿大、墨西哥等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成员以及日本、德国、英国等经济体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的福利损失较大;第三,国别责任分解表明中美福利损失主要来源于自身加税行为,而其他绝大多数经济体的损失主要由美国加税引致;第四,收入分配方面,中美贸易摩擦引致的中国福利损失是累退性的,而美国福利受损程度与收入呈现非线性的“倒U型”关系,表明中美贸易摩擦不利于收入分配格局的改善。全球价值链各参与者应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主动维护多边贸易规则和国际治理秩序。  相似文献   

9.
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相关数据,构建了多区域假设抽取模型,实证分析了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增加值贸易的效应。研究发现:(1)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有助于提升自身对各行业的增加值消费,也有助于其他国家之间的增加值贸易以及其他国家的增加值消费,在全球价值链下中国的增加值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2)中国与其他国家贸易往来对不同的国家影响不一样,对美国、日本的增加值进出口影响较大。(3)全球价值链下中国的各行业增加值贸易的效应大小并不一致,部分行业的作用大于其他行业,例如农、林、牧、渔业的内部效应大于其他行业。根据以上结果,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下,中国有必要进一步扩大增加值贸易,其他国家也需要加强与中国的双边贸易,另外,在采取进出口税率调整等政策扩大增加值贸易时需要注意行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方法制度研究(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服务贸易是广义国际贸易的重要内容。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是社会经济统计的一个新的分支 ,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 ,尚无健全的方法制度。此文是对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方法制度的探索性研究 ,对国际服务贸易统计的重要意义、国际服务贸易的概念和统计原则、国际服务贸易的分类方法、指标体系、统计模式和实施步骤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